高中语文第三专题《阿房宫赋》(四)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doc_第1页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阿房宫赋》(四)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doc_第2页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阿房宫赋》(四)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doc_第3页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阿房宫赋》(四)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doc_第4页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阿房宫赋》(四)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订线阿房宫赋课题:阿房宫赋(四)教学目标:1、掌握积累第四段相关文言知识点2、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教学重难点:1、掌握积累第四段相关文言知识点2、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教学过程学生活动部分个性备课一、疏通第四段文意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2.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二、整理归纳第三段文言知识点1.词类活用(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2文言句式(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3)秦人不暇自哀。三、【研习文本】1“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问:作者设计了两个(假设)兼论六国和秦的灭亡,共同原因:(不爱其民)2、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句中四处“后人”之所指是:BA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是指当时的唐朝人(如杜牧);是指秦人;B相同,都是指秦以后唐以前的人;是指唐以后的人;学生活动部分个性备课装订线C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相同,都是指唐以后的人;D相同,都是指唐人(如杜牧),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这句话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借古讽今,历史教训,警示后人,讽谏统治者【知识整理】一、实词1一词多义(1)一六王毕,四海一(统一)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全,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一鼓作气(初次,第一次)(2)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3)取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同“娶”)(4)族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5)使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叫、让,使令动词)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连词)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派遣,动词)人皆得以隶使之(使用,驱使,动词)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使者,名词)二、虚词(1)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助词,的样子)或师焉,或不焉(语气助词)且焉置土石(代词,哪里)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在那里)犹且从师而问焉(相当于“之”)(2)而:骊山北构而西折(并列连词,又)不敢言而敢怒(转折连词,却、但是)谁得而族灭也(表修饰)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表假设,如果、假使)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代词,你)(3)夫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语气助词,表感叹)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语气助词,用于句首,引起议论)予观夫巴陵胜状(指示代词,那个)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成年男子的通称)当堂检测:翻译句子1、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2、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