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2019年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2019年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doc_第3页
2019年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doc_第4页
2019年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主备人:郭保红 研讨人:仵秀连、夏志刚、施松明、刘玉兰、陈桂真 夏志刚复习目标: 1、学习积累文字词汇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品析课内精彩段落。 2、再次品读课文,巩固理解课文内容及明白的道理。3、拓宽阅读面,培养学生的知识牵引能力。 4、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词。复习重难点:把课内学习的阅读知识应用于课外阅读 。复习过程:自主复习:一、 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二、 复习课文内容及练习三。三打白骨精:1、三打白骨精本文通过记叙( )故事,体现了( )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 )。2、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选自中国四大名著( ),作者是( )(明),通过课文我们认识了( )的孙悟空;( )的白骨精;不能识别妖魔,( )的唐僧。西游记中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 )四大名著中另外三部分别是( )(曹雪芹 清)、( )(罗贯中 明)、( )(施耐庵 明)。 3、三打白骨精故事的六大要素是: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4、四大名著中的故事名:西游记:三国演义: 红楼梦:水浒传: 词两首: 1、词两首 如梦令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 )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 )渔歌子描绘了春天( )的水乡风光,朔造了一位( )形象,赞美了( )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 )2、如梦令和渔歌子都是( ),我还知道的词牌有:( )。3、如梦令中“醉”表明词人 ( ),是开怀畅饮的结果。“不知归路”的原因可能是“日暮”和词人“醉”了;也可能是词人兴致很高,流连忘返。两个“争渡”表现了( )。4、渔歌子描写的自然景物有:( ) 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天景物图。5、渔歌子中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表面看“不须归”的原因是( )且穿戴了斗笠蓑衣,渔翁已经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中了,实际是“不想归”,原因是不愿再涉足朝廷的风浪.表现了诗人的( )。6、渔歌子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 ),塑造了一位( )的渔翁形象,透露出词人( )。7、渔歌子出现的颜色有( ),诗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表现了渔人的( )。螳螂捕蝉: 1、螳螂捕蝉本文通过记叙( )不顾大臣的反对,执意要去攻打楚国,后来一位少年用( )的故事,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一寓言表现了少年的冷静和智慧,揭示了( )。2、“那螳螂拱着身子,举着前爪,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它们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藏着祸患呢!”这些内容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 )。3、螳螂捕蝉是则寓言故事,我还知道的寓言故事有:( )。 4、螳螂捕蝉是一篇( ),文中的少年( ),巧妙地通过一个故事使吴王打消了出兵的念头,故事也告诉我们( )。(一)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后来这个寓言故事演变成一句成语:( ) ,告诉我们( )。2、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悟出了( )。11、读书要有选择 1、读书要有选择,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选择( ),特别是古今中外( );可以选择( );可以选择( )的书;可以选择一些( )。学会选择了合适的读物,就能用有限的时间去读更多的好书,去获得更多的知识。2、选择什么样的读物,往往(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读物,还可以向老师或父母请教,或征询读过这些书的同学的意见。3、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科普类: 历史类: 传记类: 童话类: 习作3 :1、明代小说家( )创作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中有一个坚定、机智而勇敢的可爱形象,他是( ),小说中能表现他这些特点的故事有( )等。2、描写孙悟空本领的成语有( )描写孙悟空品质的成语有( )。 3、孙悟空本领高强,会使筋斗云( );拥有七十二变,千变万化、大显神通;一双( )可以明察秋毫。他曾大闹天宫,赢得了( )的美誉,后来保童僧去( )。4、了解各种笑的意思,并学会运用讥笑:冷笑:哄笑:大笑:狞笑: 合作交流:小组交流自主学习中有难度的问题。展示点拨:展示点拨合作交流中有难度的问题。达标检测:一、 积累运用。33分1、拼音广角-认认真真读拼音,端端正正写汉字。55分 hu bng zhng sh zhu 诸( ) ( )报 拐 ( ) ( )练 ( )语2、一字千金- 写出“好”字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2分心情好( ) 态度好( ) 天气好( )身体好( )3、笑口常开-请写出以“笑”字结尾的四字词语。2分_笑 _笑 _笑 _笑4、对号入座-填成语猜人物。2+1+2大()神通火眼金()明察秋()腾云()雾、成语,你想到了谁?_1分、你能再写四个与他相关的成语吗?2 分_5、牵线搭桥-用直线搭配相关的事物、人物。4分芝麻开门 神舟五号 鲁迅 聊斋志异孙悟空拔毛变猢狲 电脑密码 冰心 骆驼祥子嫦娥奔月的传说 三峡大坝 老舍 繁星春水高峡出平湖 克隆技术 蒲松龄朝花夕拾6、句子迷宫-按要求写句子。1+2+2+1(1)快乐是件奇怪的东西,_,自己得到的也越多。(把句子补充完整。)1分(2)唐僧无奈地对悟空说:“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改为不用引号的句子,意思不变。)_1分(3)修改病句。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周到,尽量避免不发生错误。1分7、毛遂自荐-英雄人物我来演。 2分三国演义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假如今天有机会让你来演一个角色,你最想演谁?说说你自我推荐的理由,特别要谈到自己对这个人物的认识哟。_8、鸟入古诗。2分(1)西塞山前( )飞,桃花流水鳜鱼肥。(2)泥融飞( ),沙暖睡( )。(4)千里( )啼绿映红,水村山廓酒旗风。(5)两个( )鸣翠柳,一行( )上青天。9、课文传真。7分1、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文中妖精三次分别装扮成_、_、_,但都被孙悟空识破了。我从中认识_的孙悟空,也知道了白骨精的诡计多端。这部小说中还描绘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_的_,_的_。4分2、“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的开卷诗。1分3、古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词,还要注意联系,李清照还有一首如梦令,内容是这样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_。知否,知否,_。”还要会想象,如“青箬笠,绿蓑衣,_。”我不禁想到志南的一句诗:“沾衣欲湿杏花雨,_。 ”2分二、阅读欣赏。37分(一)螳螂捕蝉节选 12分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 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螳螂捕蝉,后来这个寓言故事演变成一句成语:_,告诉我们_。3分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3+2分 蝉眼前的利益是_,身后的祸患是_;螳螂眼前的利益是_,身后的祸患是_;黄雀眼前的利益是_,身后的祸患是_。蝉、螳螂、黄雀三者的共同点是只顾_,不顾_。3、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悟出了什么?2分_4、你想夸夸这个少年吗?试试看。2分_(二)好读书 25分因为你心灵饥渴,所以要读书。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前辈们用智慧探寻大自然的奥秘,以文字作下了永久的记录,便有了科学书;他们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探求规律,便有了历史书;他们思考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便有了哲学书;他们用生动的形象,表达人类的故事,便有了文学书。读书,自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走出课本读书,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那才是真正惬意的事情。读书要有选择,只要有阅读兴趣,适合自己的年龄层次和品味的书,我们都可以找出来读。但读书并非一味看热闹,也不能因贪多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 )看了,( )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一旦真正读懂了一本或几本书,你就能真正体味到读书的欢愉和乐此不疲,你的修养、素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试想,在暖春的艳阳下,鸟儿鸣叫,百花飘香,你领略着自然的神奇,体味着人生的哲理,聆听着一位智慧老人的谆谆教导;在凉秋的灯下,万籁俱寂,你坐在桌前读书,无数鲜活的形象走到你面前,与你交谈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读书诱发了人的思绪,使想象超越时空;读书丰富了人的思想,如接触大智慧的老人;读书开拓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丽。书给予人们的实在太多,谁可不读书? 1、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惬意_ 谆谆教导 _ 给予_2、 文中与“囫囵吞枣”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请写三个它的反义词:_ _ _。4分3、相传蜀汉大将军关羽写过戒子书,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想想这句话中的三个分句各表达了什么意思?3分(1)“读书好”的意思:_(2)“好读书”的意思:_(3)“读好书”的意思:_4、把文中括号里填写合适的关联词。2分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4分乐此不疲:_潜移默化:_4、内容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2分_6、如果家长认为读课外书会影响学习,你该怎样和他们沟通?3分_7、仔细阅读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接下去再写一句。2分_三、习作擂台。30分读下面短文的开头,开展想象,续写下文。看谁写得更精彩! 猪八戒办学 唐僧、孙悟空一行四人取得真经回来,在长安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大伙儿对他们的成功十分羡慕,也想从他们那里获得去西天取经的经验,提议办一所取经学校。当时,唐僧、孙悟空、沙僧已调往其他部门任要职,于是推荐了最佳人选猪八戒担任校长,请他主讲师徒四人历经磨难、取得真经的经验和体会。开学典礼那一天,猪校长满怀激情、充满自信地走上讲台反思:第三单元达标检测答案 参考答案:一、2、愉快 和蔼 晴朗 健康3、嫣然一笑 哄堂大笑 哈哈大笑 回眸一笑5、芝麻开门 神舟五号 鲁迅 聊斋志异孙悟空拔毛变猢狲 电脑密码 冰心 骆驼祥子嫦娥奔月的传说 三峡大坝 老舍 繁星春水高峡出平湖 克隆技术 蒲松龄朝花夕拾7、(1)唐僧无奈地对悟空说,他再饶悟空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 (2)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能得到什么呢?8、(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2)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4)千里(莺 )啼绿映红,水村山廓酒旗风。(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9、(2)红楼梦 (3)却道海棠依旧 应是绿肥红瘦 斜风细雨不须归 吹面不寒杨柳风 二、(一)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考虑到后患。2、露水 螳螂;蝉 黄雀;螳螂 少年拿着弹弓;眼前的利益 身后的隐患3、我为了眼前的利益去攻打楚国,其实也隐藏着祸患啊,其他国家就会乘机攻打我们。4、你真是一个多么机智的人! 用这么巧妙的方法,一步步引导吴王认识到攻打楚国的坏处。你帮助吴王挽救了自己的国家,你真了不起!(二)书给予人们的实在太多,谁可不读书?1、qi zhn j2、走马观花 含英咀华 咬文嚼字 字斟句酌3、相传蜀汉大将军关羽写过戒子书,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想想这句话中的三个分句各表达了什么意思?3分(1)读书可以学到知识,开阔眼界,有好处。(2)要勤奋,要喜欢读。(3) 读有意义、积极向上、健康的书。4、既然就5、乐此不疲:潜移默化:7、读书净化了人的心灵,使人变得更加善良、真诚。(不唯一)三打白骨精1、三打白骨精本文通过记叙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2、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选自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明),通过课文我们认识了机智勇敢、本领高强的孙悟空;贪婪、狡猾、诡计多端的白骨精;不能识别妖魔,心地善良的唐僧。西游记中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齐天大圣大闹天宫、美猴王出世、八戒大战流沙河四大名著中另外三部分别是红楼梦(曹雪芹 清)、三国演义(罗贯中 明)、水浒传(施耐庵 明)。 3、三打白骨精故事的六大要素是:时间:去西天取经路上的一天;地点:一座高山中;人物:唐僧师徒四人及白骨精;起因:白骨精要吃唐僧肉;经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结果:白骨精被打死。4、四大名著中的故事名: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三国演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桃园三结义;红楼梦:刘姥姥三进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水浒传:三打祝家庄、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三山聚义打青州、宋江三败高俅词两首 1、词两首 如梦令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渔歌子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朔造了一位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2、如梦令和渔歌子都是词牌,我还知道的词牌有:清平乐、忆江南、水调歌头。3、如梦令中“醉”表明词人 心情愉快,是开怀畅饮的结果。“不知归路”的原因可能是“日暮”和词人“醉”了;也可能是词人兴致很高,流连忘返。两个“争渡”表现了词人 急于从荷花丛中找到正确的路径的心情。4、渔歌子描写的自然景物有: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风、鱼 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天景物图。5、渔歌子中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表面看“不须归”的原因是雨小、鱼肥且穿戴了斗笠蓑衣,渔翁已经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中了,实际是“不想归”,原因是不愿再涉足朝廷的风浪.表现了诗人的淡泊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表达了诗人的淡泊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6、渔歌子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垂钓图”,塑造了一位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透露出词人淡泊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7、渔歌子出现的颜色有 白、青、绿,诗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表现了渔人的悠闲自得。螳螂捕蝉 1、螳螂捕蝉本文通过记叙吴王不顾大臣的反对,执意要去攻打楚国,后来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一寓言表现了少年的冷静和智慧,揭示了不能目光短浅,只看重眼前利益,要有长远打算,否则后患无穷的道理。2、“那螳螂拱着身子,举着前爪,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它们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藏着祸患呢!”这些内容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3、螳螂捕蝉是则寓言故事,你还知道的寓言故事有:拔苗助长、农夫与蛇。 4、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文中的少年机智聪明,巧妙地通过一个故事使吴王打消了出兵的念头,故事也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忘记了身后的祸患。(一)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螳螂捕蝉,后来这个寓言故事演变成一句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考虑到后患。2、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悟出了我为了眼前的利益去攻打楚国,其实也隐藏着祸患啊,其他国家就会乘机攻打我们。11、读书要有选择 1、读书要有选择,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古今中外名著;可以选择名人传记;可以选择科普类的书;可以选择一些工具书。学会选择了合适的读物,就能用有限的时间去读更多的好书,去获得更多的知识。2、选择什么样的读物,往往因人而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读物,还可以向老师或父母请教,或征询读过这些书的同学的意见。3、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1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4、优秀文学作品:西游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宾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科普类:十万个为什么 少儿百科全书历史类:上下五千年 史记传记类:秦始皇大传 纪晓岚全传 孔子传 毛泽东传 周恩来传童话类:格林童话 安徒生童话习作3 1、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中有一个坚定、机智而勇敢的可爱形象,他是孙悟空,小说中能表现他这些特点的故事有大闹天庭、激战流沙河等。2、描写孙悟空本领的成语有火眼金睛、降妖除魔、上天入地、七十二变描写孙悟空品质的成语有忠心耿耿、明分青白 3、孙悟空本领高强,会使筋斗云腾云驾雾、来去无踪;拥有七十二变,千变万化、大显神通;一双火眼金睛可以明察秋毫。他曾大闹天宫,赢得了“齐天大圣”的美誉,后来保童僧去西天取经,除恶务尽。4、了解各种笑的意思,并学会运用讥笑:讥讽和嘲笑冷笑:含有讽刺、不满意、无可奈何、不屑、不以为然等意味的笑。哄笑:大家同时发出笑声大笑:开怀的笑 狞笑:凶恶地笑。附送:第三单元科学与发现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科学与发现”为主题编排了五篇课文。其中两小儿辩日种瓜得豆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是精读课文,飞天圆梦童年的发现是略读课文。这五篇课文涉及的范围既有古人、今人,又有儿童、科学工作者。有的讲述了人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与探索;有的展现了现代科学发展的新成就,展现了科学工作者善于观察、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启迪学生以科学的精神去学习,去探索。两小儿辩日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两个小孩儿在争论太阳离地球的远近问题。双方争执不下,孔子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儿笑话。故事体现了两个小孩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同时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飞天圆梦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尝试和不懈追求。种瓜得豆是一篇儿童科普读物,说明文。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一种现代高科技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海水为什么是蓝的讲述的是印度科学家拉曼从地中海轮船上一个小男孩的好奇心中得到启示,从而研究出海水呈蓝色的原因,并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童年的发现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渴望求知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二、教学要求本单元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介绍科学知识的,认真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科学精神”为专题。单元前的导语以一连串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阅读本单元课文作了点拨和提示。课文后面的思考题都有涉及专题训练的阅读要求。精读课文都安排了朗读训练,有的还安排了背诵训练,使学生在品味课文的语言中,感悟文章揭示的道理。“语文百花园”内容丰富,有词句的训练,有对课文表达方法的感悟;有科学家名言的积累,有提高学生动手和表达能力的语文实践活动“小产品 大推介”,还有以“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三、教学要求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说明的道理,从中受到科学思想的启迪。随文识字17个,会写生字10个。四、教学措施1、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2、注重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1)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2)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3)密切联系学生阅读和生活实际,安排适量的“小练笔”;(4)听说读写各项内容整合编排,注意各种能力整体推进。3、重视文化的熏陶,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4 、加强语文实践活动。五、课时划分10 两小儿辩日 1课时 11*飞天梦圆 1课时12 种瓜得豆 2课时 13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 2课时14 童年的发现 1课时 积累与运用三 5课时10 两小儿辩日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感受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帮助学生学会“盂、孰、汝”3个会认字和“盂、孰”2个会写字。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教学准备:搜集孔子的生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读题存疑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古文。(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齐读题,理解:“辩”争辩、辩论,“日”太阳。学生质疑: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他们在争辩太阳的什么呢?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x k b 1.c o m1、教师范读课文。(语速较慢,停顿恰当,读出古文的韵味,便于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2、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提出朗读有困难的地方,老师帮助解决难读的语句。3、读课文,对照课后注释、查字典,自己尝试弄懂课文中句子的意思。4、学生复述故事,老师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席点拨。5、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1、小组合作,弄清“辩斗”的观点及理由。2、检查学习效果并品读课文。(1)在学生分别汇报两小儿观点和理由的同时,完成板书。“辩斗”的观点: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辩斗”的理由: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2)由于两小儿观点不同,看太阳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现象也不同,两小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我们分组来读一读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及理由。(3)指导学生反复品读。3、开展“辩斗”。(1)理解“辩斗”的意思。(争辩、辩论、辩驳)(2)学生反复诵读两小儿“辩斗”的内容。(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及理由)(3)小组合作展开“辩斗”。激烈的“辩斗”马上就要开始了。为了赢得这场比赛,请你与小组的辩友合作,好好练习。(4)请两学生上台当两小儿进行“辩斗”,老师友情出演孔子,师生一起上演一出两小儿辩日。4、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1)两小儿的观点,孔子赞成谁?反对谁?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2)介绍孔子,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不能决”的看法。(3)针对“孔子不能决”各抒己见,感受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四、评价人物,抒写感受1、读了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你喜欢这两小儿吗?为什么?你想对孔子说些什么?2、结合实际写一写自己的感想。五、尝试背诵,力争达到“熟读成诵”。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1、抄写生字。2、查阅有关资料,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3、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板书设计:新|课 |标| 第|一|网两小儿辩日 早晨 中午 近 大 车盖 盘盂 小 远 远 凉 沧沧凉凉 探汤 热 近当堂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见两小儿辩斗( ) 而日中时远也( )孔子不能决也( ) 及其日中如探汤( )2、按要求写句子: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各自的观点是: 两小儿辩斗各自的理由是: 3、翻译句子: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B、孰为汝多知乎?3、两小儿辩斗表现了两小儿 的精神。4、“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了 教学反思:2019年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从而理解我国航天人的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2、会认“嫦、娥、绚、穹、锲”5个生字,读读记记“绚烂、壮举、凌云壮志、积劳成疾、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等词语。教学重点: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教学难点:理解把梦想变成现实这一过程所体现的中国航天人的精神。教学准备:1、查找、搜集有关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资料。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时安排:1课时新 课 标第 一 网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走进千年飞天梦从远古时期“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这是一个瑰丽绚烂的梦,这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梦。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飞天梦圆,去感受这个千年的梦是怎样圆的。(板书课题:飞天梦圆)学生读课题,质疑,理解课题。(这个梦就是“飞离地球,遨游太空”,“圆”是圆满,周全的意思;“圆梦”,是指实现梦想或理想。课题的意思是“飞天的梦想变成现实了”。)二、初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准“嫦、娥、绚、穹、锲”等字音,把课文读正确、通顺。2、默读课文,理清顺序: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先写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进行了不断的尝试。再写新中国成立以后,炎黄子孙的飞天梦,一步步地实现了。最后写炎黄子孙还要实现更高、更远、更绚烂的梦,登上月球,探索火星,遨游更深更远的宇宙。三、研读“飞天梦圆”的过程,感悟航天精神1、默读课文,想一想:炎黄子孙瑰丽绚烂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2、第一步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导言:做任何事情都得一步步地来,中国实现飞天梦也是如此。中国圆千年之梦迈出了怎样的一步呢?(1)出示“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图片,请学生说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字。(2)读第六自然段,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教师小结: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卫星上播放的东方红成为了中华民族叩响太空之门的声音。(3)“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在我国航天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标志着中国已经迈出了圆千年之梦的坚实一步。3、第二步载人航天飞行成功。(1)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这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们为了千年飞天梦圆,他们怎样努力着,拼搏着?学生自读课文第七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谈感受。(2)欣赏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时向国人招手的图片,学生谈感受。(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十三自然段,读出“神五”升空时的壮观,读出对航天英雄的深情与热爱以及对飞天梦圆的无比激动与自豪的感情。(4)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在中国乃至在世界载人航天史有什么重要的意义?“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5)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感悟航天人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它同时充分表明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着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4、介绍“神六、神七、嫦娥一号”,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四、规划明天,实现更绚烂的梦1、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航天人还有哪些更绚丽的梦需要实现?2、中国的航天事业还有更绚烂的梦,谁来圆梦?五、拓展延伸,感受我国航天新成就结合资料,谈一谈你还知道我国航天事业上取得的哪些新成就?六、布置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2、口述炎黄子孙圆飞天梦的经过。3、办一期有关我国航天事业成就的小报或墙报。板书设计:11飞天梦圆“东方红一号” 迈出坚实一步杨利伟 神舟五号飞船 圆了飞天梦当堂训练: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绚烂( ) 郑重( ) 蜿蜒( )神圣( ) 执着( ) 萦绕( )2、词语填空。( )( )如生 ( )云( )志 积( )成( )( )( )欲聋 ( )而( )舍 坚( )不( )3、写三句使你感动的句子。教学反思:12 种瓜得豆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并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3、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等词语。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的语言特点。教学准备:收集现代转基因技术的知识和科研成果。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做到“种瓜得豆,种豆得瓜。”这靠的是什么技术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种瓜得豆,去了解这种现代高科技知识。(板书课题:种瓜得豆)齐读课题。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种瓜怎么会得豆呢?这里有什么奥妙?2、检查生字词语,以及课文读通情况。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1)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2)课文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3)课文是怎样一步步介绍的,读懂后,列一个阅读提纲。新课 标 第一网4、交流汇报,朗读相应的段落。(1)课文介绍了一种现代高科技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应用。(2)课文围绕转基因技术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列出提纲: 基因的作用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的技术现代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在医学上的应用三、质疑问难,释疑存疑1、质疑: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句子或不明白的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不了的提出来。2、学生提出问题,师生根据情况,解决问题,需要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解决的,可暂时存疑,下节课解决。四、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发号施令、水土不服、供不应求、和平共处。2、转基因技术是由谁来“发号施令”?什么情况下供不应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种瓜得豆,一起去了解转基因技术及应用。二、研读“转基因技术”,领悟表达方法1、认真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基因有什么作用?什么是转基因技术?2、学生小组交流。3、指名读第3自然段,了解基因的作用。(1)观察课本插图计算机描绘的基因结构图。教师简介: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作线状排列。(2)提问:基因有什么作用?学生画出课文中的句子。(3)朗读文中的句子,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了解基因的作用。基因是动植物体内“发号施令”的“大管家”。 新 课 标第 一 网4、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什么是转基因技术的句子。(1)学生汇报:(科学家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生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2)转基因技术也有失败的时候,它在什么情况下会失败呢?(转基因技术也有因“水土不服”或不被接受而失败的。)5、领悟表达方法。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这些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