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七朱子语类三则含解析新人教选修.docx_第1页
2017_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七朱子语类三则含解析新人教选修.docx_第2页
2017_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七朱子语类三则含解析新人教选修.docx_第3页
2017_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七朱子语类三则含解析新人教选修.docx_第4页
2017_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七朱子语类三则含解析新人教选修.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七) 朱子语类三则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极要与他埽除打叠B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C到遇事时固不会错D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解析:选CA项,“埽”同“扫”。B项,“著”同“着”。D项,“克治”同“克制”。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欲别求书看别:另外B只恁昏塞不通 恁:这般C略晓其义即厌之 厌:厌恶D里面煞有工夫 煞:很解析:选CC项,厌:满足。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且须分个内外B须是遇事之时C古之学者为己D若是中人之资质解析:选BB项,“遇事”,古今同为“遇到事情”。A项,“内外”,古义:“内”指通过学习提升自己,“外”指学习是为了炫耀自己;今义为方位名词,内部和外部。C项,“学者”,古义:学习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D项,“中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中间人。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为己 向内便是入圣贤之域B用之则愈明 木受绳则直C事已却悔,如何 今当读何书D也知此为天理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解析:选CC项,第一个“何”,与“如”连用,表示“该怎么办”;第二个“何”,疑问代词“什么”。A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B项,两个“则”都是连词,表顺承关系。D项,两个“为”都是动词“是”。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寻常遇事时,也知此为天理,彼为人欲。译文:_(2)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译文:_(3)大凡为学,且须分个内外,这便是生死路头!译文:_答案:(1)一般遇到事情的时候,也知道这是天理,那是人欲。(2)这就需要先明白事理,然后勇敢地去做。(3)一般说来,学习、做学问,就要分清内外,这就是最紧要的问题。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68题。问:“寻常遇事时,也知此为天理,彼为人欲。及到做时,乃为人欲引去,事已却悔,如何?”曰:“此便是无克己工夫。这样处,极要与他埽除打叠,方得。如一条大路,又有一条小路。明知合行大路,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自家不知不觉行从小路去;及至前面荆棘芜秽,又却生悔。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须是遇事之时,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不用著力,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若贤人资质次于圣人者,到遇事时固不会错,只是先也用分别教是而后行之。若是中人之资质,须大段著力,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始得。曾子曰: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又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直是恁地用功,方得。”(卷一一六“训门人四”)6下列语句不能体现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方法的一项是()A须是遇事之时,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B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C不用著力,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D先也用分别教是而后行之解析:选CC项,仅是对具有“上智圣人”资质的人而言的,不具有普遍的意义。7下列有关本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段中的“理”与“欲”的问题,就是道德规范与人的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B朱熹认为在生活中经常被人欲所引导而丢失了天理是“克己工夫”没有做好。C圣人在理欲问题上不需要任何用力,自然就会顺天理而行,而不流于人欲。D朱熹引用曾子之言,是为了说明对于理欲之辨的问题,要认真谨慎地对待。解析:选AA项,“就是”一词过于绝对,“人欲”既指物质方面的追求,也指其他一些不合道德规范的妄念。8“天理”与“人欲”是宋明理学家所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儒家思想史上的重要问题之一。朱熹对这一问题有怎样的看法?答:_答案:儒家一向认为天理与人欲是对立的,人欲横行则天理灭。这种把人欲和天理对立起来的看法,为程朱理学所继承,并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论证。朱熹所说的天理,根本上还是儒家所讲的仁义道德、五伦规范。主张理学的人的修养目标,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用儒家的道德伦理学说去规范人的行为,也就是用天理去除人欲。这是道德修养的关键,也就是朱熹所说的“天理人欲交战之机”。理学所讲的理欲之辨,用现代哲学术语来说,其实就是理性对感性的限制。(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朱子家训朱熹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之善,则扬之。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如能是,天必相之。(选自紫阳朱氏宗谱)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切莫矜己之长矜:矜持B事师长贵乎礼也 事:侍奉C天必相之 相:帮助D勿损人而利己 利:使得利解析:选AA项,矜:夸耀。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选BA项,均为代词,他。B项,助词,与“也”一起表判断/代词,的人。C项,均为副词,就,表承接。D项,均为副词,就。11下面各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朱熹认为,臣对君要做到“忠”,君对臣要做到“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妻柔,这是各阶层的人应恪守的原则和本分。B不能因为对方年长还是年幼而采取不同的态度,而应该根据他是否有德、有才来采取什么态度。C朱熹认为,对自己的优点应当尽量遮掩,以做到谦逊;而对缺点应将其放大,以求快速改正。D对子孙应尽心教育,对下人要宽松体恤;尊重有德有学问的人,对深陷困境的人应伸出帮助之手。解析:选CC项,原文是说“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译文:_(2)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译文:_答案:(1)有德行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小,我一定尊敬他;品行不端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大,我一定远离他。(2)别人有小过失,要谅解容忍;别人有大错误,要用道理劝导帮助他。三、语言表达13阅读朱柏庐的朱子家训中的名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试作鉴赏,并联系生活写出你的感悟。(100字以内)答:_答案:粥饭思不易,丝缕念维艰,这是一种对劳动的尊重。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使是在物质已有很大发展的今天仍需大力提倡。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使得人类的发展可以延续下来。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人的天性中不是生香卉,便是长野草,所以要适时地给前者浇水,将后者铲除。(弗兰西斯培根谈人的天性)你说:“不值得作什么努力:无论你怎样努力,都无法达到完善。”但是要知道,你的使命不在于达到完善,而只在于越来越近地走向完善。(列夫托尔斯泰生活之路)两则材料都谈了个人修身实践,请比较分析它们侧重点的不同,并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认识。答: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评价名人哲言并对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第一则材料主要说的是人的天性问题,即人的天性有两个方面生香卉和长野草,人应多给香卉浇水,铲除野草。第二则材料主要写人的使命,即要让自己逐步走向完善。两则材料说的都是修身问题。在谈认识时,可以写应辨善别恶,提升自己;还可以写人无完人,但要敢于、善于走向完善;等等。答案:前者谈的是人的天性中不是产生好的东西,便是滋生坏的东西,对其中好的要培养,坏的要铲除;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