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祸兮福兮【课前预习】1. 实词:枉则直 (弯曲) 敝则新 (破旧,坏)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 (坚守)不自伐不自矜 (夸耀)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陈情表质真若渝 (改变。这里有败坏的意思)大方无隅 (角) 祸兮,福之所倚 (依靠)2. 虚词:与: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和)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通欤,语气词)(2005年北京卷)D.始而相与,久而相信(与,结交)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兰亭集序而: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表示修饰)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表示目的,来)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却,但是)(2005年广东卷)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报(却,但是)(2005年福建卷)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报(却,但是)(2006年辽宁卷)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代词,你的)以:以其无以易之 (因为;用来)则:慎始如终,则无败事 (那么,就)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表示转折,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表示转折,却)3. 意动用法:不自是,故彰 (认为正确)4. 使动用法:夫唯道,善贷且成 (使完成)5. 宾语前置: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6. 被动句:不笑不足以为道7. 古今异义: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古:做事情 今: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文本解读】1. 老子和老子关于老子其人,史记中引用了三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他是周王朝的“守藏室之史”,姓李名耳,字聃,年代稍早于孔子,据说孔子曾向他请教关于“礼”的问题;一说老子可能就是楚国的老莱子,与孔子同时;一说战国中期周室有位太史名儋,有人认为他就是老子。老子一书的形成年代也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应当早于论语或大致与之同时,也有人认为它甚至迟于庄子。老子很可能是古代一位具有传说色彩的贤哲,并一直有关于他的故事和言论流传,这些言论可能就是老子一书的雏形,其年代大约与论语相近;大约是在战国中期,又有人对这部书加以增补,形成了今传老子的面貌,故其中包含有反映出战国时代社会特征的内容。一九七三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的帛书,是最古的本子。2. 文本品读老子是哲学家,哲学家的特点是眼界向外,悲天悯人,那过多倾注于个人的,都不能算真正的哲学家。如果说与老子同时代的孔子仍然是从正面从现象着手看待问题的话,那么老子的思维方法突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式,进入了从事物的反面、对立面、表象的背面来看待事物的思维模式。这也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思维方法上的一次突破,一次革命。这一思维方式的特点是:看到了事物的反面、对立面的存在和作用,并通过反面(对立面)以达到肯定正面的作用(如“无为而无不为”的命题即是如此),看到了否定和肯定的统一性等等。(1)对立面(肯定与否定)的相互依存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己;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己。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2章) 在这里老子把美与丑(恶)、善与恶(不善)、有与无、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皆看作为相反相成,对立面互相依存的,缺一不可的,有美就有丑,有丑即有美;有善即有恶,有恶即有善;同理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等,皆是对立然而又是互相依存的,没有“此”也就没有“彼”,没有“彼”也就没有“此”的,相反的又是相成的。正所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2)肯定的东西要以否定的东西(即自己的对立面)为基础、为根本、为开端,从而才能成就其自己。如高、贵、多等等,要以下、贱、少等等为基础、为其根本。如老子说:“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39章)“九层之台,作于垒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敞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重为轻极,静为躁君。”(26章)这即是说,贵的,高的,大的,盈的,多的,新的等等,皆要以它的对立面贱的、下的、小的、洼的、少的、敝的等等,为自己的存在的基础或根本或开端。这是说,肯定的东西要以自己的对立面作为自己的基础和根本。或者说,肯定的东西是在自己对立面的基础上存在和发展的。这就要比上述的对立面互相依存的思想又前进了一步。(3)对立面的转化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一切事物中都包含着相反的动向。老子讲“反者,道之动”。对立面向自己的相反方面的转化是“道”运动的结果。不仅“道”的运动是这样,万物亦然,皆存在着向对立面转化的法则,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共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福是可转化的,正可转化为奇,善可转化为妖,可见,向对立面转化是事物运动的普遍法则。这确实是一种微妙的智慧,这是柔弱战胜刚强的谋略,这种辩证否定思维方法,是一种通过否定来达到肯定的辩证方法。确立具有最高智慧的存在“道”老子中有两个著名的句子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25章)和“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40章),“道”乃是老子从天地万物中抽象出来的与天地万物有着共同本质但却具有最高智慧的存在。“道”的存在方式,是宇宙万物的自然状态,也是宇宙万物的应然状态。它是老子思想的逻辑起点,也是老子思想的必然结果。第六节选文将“天道”与“人道”做对比,具有明显的批判现实的意味。“天道”损有余补不足,维持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而“人道”相反,损不足补有余,违反自然规律,加剧社会贫富的两极分化。指明“道”的运动方式即天地万物共同遵循的客观规律“反”所谓的“反”,即指事物发展到极点,必将走向其反面。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现在所处的状态,也就是学会从静止现状与发展趋势两个角度来认识事物的性质。3. 提出“道”的存在方式即天地万物的最佳方法“自然守弱”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利”,第八章中也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既然任何事物的性质均是相对的,且走向极端时均会发生根本性质向相反方向的转化,那么,最有智慧的“道”,是如何防止这种转化的呢?老子明确地告诉我们,“弱者道之用”。何为“弱”?所谓的“弱”,乃是指逆于大势,甘处相对于大势来说的弱势位置。按照老子的逻辑,“道”是具有最高智慧的存在,是天地万物效法的对象,那么,“道”之“自然”与“弱”,即是老子所提倡的方法论的称谓与实质。“道”之“弱”乃是老子对“自然”的设定,“弱”本身即是“自然”。电影卧虎藏龙里有句话,紧握拳头什么都没有,松开你的手便拥有一切。这说的是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以柔克刚。柔是一种韧性。这种韧性使得生命有一种厚度,不容易夭折,不容易被困难和挫折所消解。这是一种与刚性相对应的柔性,是一种生命的弹性。儒道对话:道家所肯定的是返璞归真的自然主义,返回到璞、素、真。这是道家的基点。儒家则是伦理教化的人文主义。中国文化是阴阳之学。阴阳是一对基本矛盾。中国文化有儒有道,就是这个矛盾的两个方面。近代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魏源。他讲,中国文化是阴阳文化。后来是林语堂。林语堂讲儒道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缺一不可。冯先生在新原道一书中,把“极高明而道中庸”视为中国哲学之精神。“极高明”就是玄虚精神,超越精神。“极高明”就是谁贡献最大?是道家。“道中庸”就是现实主义,重视社会,即入世精神。这一点是儒家贡献最大。两者的统一就是中国哲学的精神。从思想上掌握这个在个人以外的世界,总是作为一个最高目标而有意无意地浮现在我的心目中。爱因斯坦【课堂练习】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 A.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丑,长得难看)B.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努力,尽心尽力)C. 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式样)D. 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超过) 答案:式;标准表率2.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宇的一项是(D ) A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B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 C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D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答案:A盈:通呈,呈现B 建通健 刚健 C垢通诟,耻辱3. 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C) A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B不患人之不己知 C夫唯道,善贷且成 D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4.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1)(3)题。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二十二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四十一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七十七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七十八章)(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D )。 A. 曲则全,枉则直 人之道则不然 B. 不自是,故彰 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 C. 不笑不足以为道 损不足以奉有余 D. 不自见,故明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答案: A则,就;则,却B是,自认为正确;是,代词,这C以,把;以,来D.故都是因此(3)翻译:1.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红薯苗购买合同范本
- 2025台州临海工投紫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0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公开招聘编制教师(135名)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6广东佛山市南海区交通运输局招募南海区公交义务监督员40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医药治疗常见疾病考试试题答案及解析
- 简单仓储费合同范本
- 2025年甘肃省陇南市礼县招聘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25人(第四批)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合肥幼教集团世纪荣廷幼儿园分园招聘幼儿教师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度孝感市法院系统招聘雇员制审判辅助人员考察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物流公司货运合同范本
- ktv卫生承包协议书
- 2023年传播学教程郭庆光完整笔记
- 施工水电费合同协议书
- 车辆动力学分析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格力中央空调销售安装合同范本
- 学好普通话课件
- 养殖场防鸟培训课件内容
- 钢板桩支护工程监理细则
- 婚内财产分割协议书模板
- 食品行业采购管理流程及实施细则
- 2025年新版小学语文新课标标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