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专题叶.doc_第1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专题叶.doc_第2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专题叶.doc_第3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专题叶.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叶专题一、学习目标1.阅读四首古诗,了解每首诗的主旨。2.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由浅入深,逐步加深学生对叶的理解,从而让学生产生专题研究的兴趣,提高综合理解能力。二、课前预习(一)学法指导1注重诵读:注意节奏,反复朗读。2理解品味:想象每首诗所描绘的画面3领悟诗意:结合背景,感悟诗人表达的情感,品味重要诗句。(二)相关链接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写作背景: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与世无争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诗句也许从一个侧面,借未开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这种心态。2题红叶:这首诗相传为唐宣宗时宫人韩氏所写。关于这首诗,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据云溪友议记述,宣宗时,诗人卢渥到长安应举,偶然来到御沟旁,看见一片红叶,上面题有这首诗,就从水中取去,收藏在巾箱内。后来,他娶了一位被遣出宫的姓韩的宫女。一天,韩氏见到箱中的这片红叶,叹息道:“当时偶然题诗叶上,随水流去,想不到收葳在这里。”这就是有名的红叶题诗的故事。对此,青琐高议和北梦琐言(据太平广记引)也有记载,但在朝代、人名、情节上都有出入。3山中:这是写旅愁归思的一首五言绝句,大约作于王勃被贬斥后在巴蜀作客时,客中逢秋,因见万木凋零,因起思家之念长江滚滚东去,而自己却留滞在这里不能归家,身在万里之外,虽有归家的愿望,但是不能成行;何况现正逢高风送秋的季节,黄叶纷飞,万木凋零,更增加了思乡的愁绪。诗中情景互为作用,彼此渗透,将久客异乡之悲,思归之情,与眼前所见之典型环境融合为一。寥寥二十字,将江山寥廓,风木萧瑟,苍茫悠远,气象雄奇尽情道出。末句以景结情,向来称妙。4城东早春:这首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据诗的第三句,题中的“城”当指唐代京城长安。作者曾任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此诗约为在京任职期间所作。(三)知识预习一搜集有关写叶的诗文。二阅读四首古诗,理解诗的大意。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红色。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芳心,不要轻易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2. 题红叶流动的河水为何急急流去,我在深深的皇宫里整日清闲空虚。感谢勤劳的红叶,好让它带着我的空虚流到宫外人们居住的地方。3.山中长江好似已经滞流,在为我不停地悲伤,万里远游之人,思念着早日回归。更何况秋风风寒,今晚暮气沉沉,更难耐深山重重,黄叶在漫山飘飞。4城东早春诗家喜爱的清丽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绿叶刚刚萌发出嫩黄的新芽,清新可人。要是等到上林苑百花争艳的时候,出门的可就都是赏花游玩的人了。(四)课堂探究一、导入课文历代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咏叶的名句,能否列举几例。学生列举:王维的“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中)。贾岛的“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司马曙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喜外弟卢纶见宿)。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学习诗四首(一)学习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元】金好问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题中的“儿辈”指作者的子女,元好问有三子二女;“赋未开海棠”,意即作一首吟咏未开海棠的诗。作者借海棠藏蕾未轻开放而教育子女举止端庄稳重,不要哗众取宠,浮躁轻狂。赏析一: 海棠花比桃花、李花开得晚,而且花朵儿红白相间,色彩淡雅,混在浓密的绿叶之中,并不起眼,不像桃花、李花那样,在春天开得猛、开得艳,被人注意。诗人通过对海棠的描述,赞美海棠洁身自爱,甘于清静的品性。赏析二:它的清新,它的传神,它的志趣,无一不感动着我。公历四月上、中旬,正是百花盛开的时候。当然,最早开放的是桃杏了。故有“占断春风是此花”(唐白敏中)和“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的歌咏。海棠,开放略晚,先叶后花。当那嫩绿的叶片重重叠起的时候,它的花蕾也才刚刚绽裂花萼,露出花瓣的点点鲜红。作者所赋的就是这时的海棠。我特别赞叹作者抓取的时机是那么的准确,观察的是如此细致!然而作者的本意却在后面两句,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这正是作者自己精神的写照。诗句虽然用语平易,却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1、请选择下面对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A、诗歌为了突出“数点红”,先从“重重新绿”写起,使海棠花蕾更加显得明丽动人。B、诗歌刻画桃李、春风的形象是为了与绿叶、红蕾营造早春的氛围,赞美勃发的生机。C、诗歌中“芳心”原指年轻女子的心,这里语含双关,既指海棠的花心,也指儿辈之心。D、诗人元好问是金朝鲜卑族文学家,由诗歌标题可以知道,他是在“借花教子”。2、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一诗中作者对儿女的期望是什么?明确:借海棠藏蕾未轻开放而教育子女举止端庄稳重,不要哗众取宠,浮躁轻狂。3为什么元好问不赋“盛开海棠”而赋“未开海棠”?明确:从题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可知,儿辈就是未开海棠“,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双关手法。4、怎样理解诗句“爱惜芳心莫轻吐”?明确:此为双关,“芳心”原指年轻女子的心,此处既指海棠的花心,又指儿辈之心,以此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像海棠一样不要轻易地显露自己的芳心,而应保持自己纯洁的心。(二)学习题红叶宣宗宫人题红叶:写宫女借对随波而去的红叶的祷祝,表现对深宫幽闭的愤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赏析】诗的前两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妙在只责问流水太急,诉说深宫太闲,并不明写怨情,而怨情自见。一个少女长期被幽闭在深宫之中,有时会有流年似水、光阴易逝、青春虚度、红颜暗老之恨,有时也会有深宫无事、岁月难遣、闲愁似海、度日如年之苦。这两句诗,以流水之急与深宫之闲形成对比,就不着痕迹、若即若离地托出了这种看似矛盾而又交织为一的双重苦恨。诗的后两句“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运笔更委婉含蓄。它妙在曲折传意,托物寄情,不从正面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不直说自己久与人间隔离和渴望回到人间,而用折射手法,从侧面下笔,只对一片随波而去的红叶致以殷勤的祝告。这里,题诗人对身受幽囚的愤懑、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她的冲破樊笼的强烈意愿,尽在不言之中,可以不言而喻了。1、比较阅读题红叶与行宫唐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1)韩氏诗运用了托物言情或寄情于物手法写宫女心事,显得委婉、含蓄与韩愈诗中“还有小园桃李在,留花不发待郎归”的写法相近;元稹诗则采用了乐景写哀(反衬) 手法写宫女命运,和陆游诗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写法相似。(2)两诗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是完全相同呢答案:不完全相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宫女寂寞、哀怨的感情。韩诗表现了宫女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冲破樊笼的愿望。而元诗流露出无可奈何,怀旧度日以了残生的情绪。(三)学习山中王勃山中:以深秋景色更着黄叶点染渲染悲怆色彩,抒发久客思归之情。【赏析】诗的前半首是一联对句。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两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则是用来点出因上述境况而产生的感慨和意愿。诗的后半首,即景点染,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这个“悲”和“念”的心情。首句“长江悲已滞”,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诗人在山上望到长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生悲思。次句“万里念将归”,句中的“念”字应解释为思归之念产,即身处万里之外的诗人思恋家乡将欲归去。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这里,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这首诗,前半抒情,后半写景。诗中的情与景互相作用,彼此渗透,融合为一。诗人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一种悲凉深壮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1、“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明确:秋夜落叶图 思归而不得的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情。2、杜甫有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与山中的意境接近,说说为什么?明确:都表现了秋日的肃杀萧条和作者无可奈何的惆怅心情。(四)学习城东早春【唐】杨巨源杨巨源城东早春:借诗人慧眼赏早春景色,暗含要有敏锐的感觉,发现新东西,写出新境界的寓意。【赏析】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第二句:紧接首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写。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悦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着作者多少欢悦和赞美之情。早春时节,天气寒冷,百花尚未绽开,唯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富有生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写新柳,正是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第三、四句: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 繁花似锦,写景色的秾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若市。此诗纳清极、秾极之景于一篇,格调极轻快。诗篇特从“诗家”的眼光来写,又寓有理趣,也可以把它看作一种创作见解:即诗人必须感觉锐敏,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复那些已经熟滥的旧套。1、城东早春一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春天的早?明确: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称为“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2赏析“清”字的妙处。明确:一个“清”字很值得玩味。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三诵读四首诗,思考:专题中四首古诗中叶的色彩各不相同:新生的叶子是嫩绿的,飞坠的落叶是枯黄的,题诗的叶子是通红的,初萌的柳芽是鹅黄的。诗人为什么注重叶的色彩的描绘?请结合作品说说其中的道理。明确:四首古诗咏叶,都写了叶的色彩。这些色彩各不相同,究其原因,除了与叶所处的季节有关,与每首诗各自的内容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也有内在的联系。譬如,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一诗中,既是对“儿辈”,所以叶子为“新绿”色;红叶题中叶色是通红的,叶片上寄托了宫女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色彩和内容和谐一致。山中一诗中叶色是枯黄的,这一色彩用来烘托当时的萧瑟气氛和作者的悲凉心境,是再恰当不过了;城东早春为了表现“新春”的特有景象,故“绿柳才黄半未匀”。可见,诗人们着意描写叶色,是为了借助不同的色彩来表达不同的感情。三、巩固训练当堂练习默写古诗中写落叶的名句。(不少于3句)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2、西风扬子江边柳,落叶不如离思多。 占城贡使江楼离别3、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王维山中4、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孔绍安落叶5、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白居易和杜录事题红叶6、萧萧秋林下,一叶忽先委。白居易一叶落7、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8、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韩愈落叶送陈羽9、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