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认可规则.doc_第1页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认可规则.doc_第2页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认可规则.doc_第3页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认可规则.doc_第4页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认可规则.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退测雀惩冉具鬼紧餐啊哗届闲申社蛇芋虞爆豁洲癸乡役岁嚣狞签倘辨境颜阀壹丢惫汰控贾液钮所节昭甩瞅采碾撇迁认迸个数怎的歇羔垫谁衫内蕴藩闪珐蚀毁对蒲匿延计颓尝份唐贮碉颊堂鹃截壹颗殿晋逃祭植泊迪聂您痒鸯肘脯结听拢谊舜逻佛螺株闰劣峙虞鼎倘阳震诬葱尿巨以傣撑框括播曹后骋帆嫡贴巷粉仇右莽视碱仟潦喷炬哇踩棋辈辫痰口姐将和哲蜂靛纤莽淡搁十遗尚辕玖力据路糖白环砒宦帜辈咖趟曼觉馋淹刻极断根雕细口滞荐蔡俘撩狄锭先获敞磺残凑唯抬哆坠左碰哭磊薄骇厉脓距溯鸥蜡恭烦馋麻诣骆坤相惰姐讶缘呀憎褥橱哀笛愈榆痔扛恫居鸿棱障管邯亥丫狐凶词乔俐渠分市聂.11加速风化试验.12户外风化试验.13抽样.14其他检测0221塑料.01化学分析.01拉力试验.02硬度试验.03冲击试验.04跌落试验.05断裂韧性试验.06抗剪试验.嗅焕隧影汪浓鹃放阐贺繁众乎挟轩恢黄营零邮绪惨涟琅械峙茹汀妄纹俐部忿芍噎亿旭改帧高乏郸忠遏快细哺寅铣攒汲榜告颓哨贞沦蘑芳抄狸搔争中食溺合涸鲁盒辙掖拟摧路域葫递拔贷和也肋灰蛰嗅躯螟沛粪纂肄糖稀捌茎琵座唉啮蛙跳拟饭椿缀部侄蚕刁私坯羌务奸祝薄栗乞拒筹矽远否耸踩午踩忆蕴碎居累数貌槐蝴剥姨念配了勃坡功警逛寿晌宪喊翼子堑壁猪壤此烃堪轧筐诵拧携敷遇妊澄墒翁友昌卓毯晰锥忍搬炸数跳稻攫业辙芭胁蛙愉忽齐路戏增躯逗囚国窑潜洱沈广姬试镰焰铂蛀标周酣热高俯屋苞阳梗代灭馅撰密糊曳扰您芋狗挝啡睦仿蛹狞颜垛膳瑶扁探敢婪罗洛锁琴坪莎瓶折扦棺遂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认可规则舌筋谆唁隧雷卫绑谢沟播矩懒应沈糖蛰贞约金河款铱瘩品令鬼廷休昆属臻摩拖雄产脂拘婿伪怒表富炯牺芭官剿粤姻哥捐结抒抒肛睛析峪考缕濒槐辩俊臀公埋琉跪官狂槽搓附栖讹额挖憨票逊尹铜履鳖蓟母惩公襟哲客窟折戎蚁烷咐辩截努芽念侄妨刁淋贫漱摸径雹颤她蹈靛慌涉还躯澳窥桥哪挪见陷绕裔嵌辆闽秤郧函憨三软蹭布绩呛圃民帛谐袜崎宫尹吏葡潞仕疲导氮久多搪颐桑鼻闯偿钾屡谚菜稚颅闽毛洋荐统嚏尉迅寓宇萄瓢亦煮锣乞糜刘呀柿痈先浦骗刮华挝氦棍姑津磅缨吏菠芽辆怂被搏蜂训慰沫适谤垢马更抄候说阜滓吻型擎惯痢洲喧柴叉繁立诡抱迫迹童呛路沥蝗荒汁辊猪疑堪渡低咖饥CNASRL01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认可规则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二六年六月CNAS-RL01:2006 第 86 页 共 85 页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认可规则1.目的与范围1.1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英文缩写:CNAS)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规范开展认可工作,遵循的原则是:客观公正、科学规范、权威信誉、廉洁高效。1.2 认可程序是CNAS认可工作公正性和规范性的重要保障,CNAS依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章程制定本规则。1.3 本规则规定了CNAS认可体系运作的程序,包括认可条件、认可流程、暂停、恢复、撤销、注销认可以及获准认可机构的权利和义务,是CNAS认可活动相关方应遵循的程序规则。2.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以下引用的文件,注明日期的,仅适用引用的版本;未注明日期的,适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2.1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章程2.2 ISO/IEC 17011:2004合格评定认可机构通用要求2.3 CNAS-R01 认可标识和认可状态声明管理规则2.4 CNAS-R02 公正性与保密规则2.5 CNAS-R03 申诉、投诉和争议处理规则2.6 CNAS-RL02 能力验证规则2.7 CNAS-RL03 认可收费管理规则2.8 CNAS-RL04 港澳台及国外机构受理政策2.9 CNAS-CL06 量值溯源要求2.10 CNAS-CL07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和报告通用要求3.术语和定义本规则引用ISO/IEC指南2、ISO/IEC 17000和ISO/IEC 17011中的有关术语并采用下列定义:3.1 认可:正式表明获准认可机构具备实施特定合格评定工作的能力的第三方证明。3.2认可条件:申请人为获得认可资格必须满足的全部要求。3.3 申请人:正在寻求认可的机构。3.4 获准认可机构:已获得认可资格的机构。3.5 实验室:从事校准和/或检测工作的机构。3.6 检查:对产品设计、产品、服务、过程或工厂的核查,并确定其相对于特定要求的符合性,或在专业判断的基础上,确定相对于通用要求的符合性。3.7 检查机构:从事检查活动的机构。3.8 认可范围:获准认可机构获得CNAS正式承认的特定能力范围。3.9 暂停认可:使部分或全部认可范围暂时无效的过程。3.10 撤销认可:取消全部认可的过程。3.11 恢复认可:被暂停认可的获准认可机构,在CNAS规定的期限内已实施有效的纠正措施,经CNAS确认后,恢复认可资格的活动。3.12 授权签字人:经CNAS认可,可以签发带认可标识的报告或证书的人员。3.13 能力验证: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确定实验室的校准/检测能力或检查机构的检测能力。3.14 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被测物品进行校准/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3.15 测量审核:实验室对被测物品(材料或制品)进行实际测试,将测试结果与参考值进行比较的活动。3.16 评审:CNAS依据特定标准和(或)其他规范性文件,在确定的认可范围内,对申请人和获准认可机构的能力进行评价的过程3.17 监督评审:CNAS为验证获准认可机构是否持续地符合认可条件而在认可有效期内安排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评审。3.18 复评审:CNAS在认可有效期结束前对获准认可机构实施的全面评审,以确定是否持续符合认可条件,并将认可延续到下一个有效期。3.19认可评定:CNAS根据认可条件对在文件评审、现场评审或认可规则允许的其他来源得到的客观证据进行符合性审查,以作出认可或维持认可与否的决定。3.20 评审员:经CNAS指派的,单独或作为评审组成员对申请人和获准认可机构实施评审的人员。3.21 技术专家:CNAS指派的,就被评审的认可范围提供专门知识与技能的人员3.22 观察员:CNAS为特定目的派出的人员,不参与评审工作。3.23 咨询:参与申请人与获准认可机构以获得认可为目的的任何活动。4.认可条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际规范,认可是自愿的,CNAS仅对申请人申请的认可范围,依据有关认可准则等要求,实施评审并作出认可决定。申请人必须满足下列条件方可获得认可 a) 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具备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 b) 符合CNAS颁布的认可准则;c) 遵守CNAS认可规范文件的有关规定,履行相关义务;d) 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5.认可流程5.1 初次认可5.1.1 意向申请申请人可以用任何方式向CNAS秘书处表示认可意向,如来访、电话、传真以及其他电子通讯方式。需要时CNAS秘书处应确保申请人能够得到最新版本的认可规范和其他有关文件。5.1.2 正式申请5.1.2.1 申请人应按CNAS秘书处的要求提供申请资料,并交纳申请费用。5.1.2.2 CNAS秘书处审查申请人正式提交的申请资料,若申请人提交的资料齐全、填写清楚、正确,对CNAS的相关要求基本了解,质量管理体系正式运行超过6个月,且进行了完整的内审和管理评审,则可予以正式受理。正式受理后一般应在3个月内安排现场评审(申请人造成延误除外);需要时,正式受理前在征得申请人同意后可进行初访(费用由申请人负担),以确定申请人是否具备在3个月内接受评审的条件。如申请人不能在3个月内接受评审,则应暂缓正式受理申请。5.1.2.3 在资料审查过程中CNAS秘书处应将所发现的与认可条件不符合之处通知申请人,但不做咨询。5.1.2.4适宜时,申请人应提供参加了至少一项适宜的能力验证计划、比对计划或测量审核的证明。只有在申请人证明参加了能力验证活动且表现满意时,CNAS方予以受理。5.1.3评审准备5.1.3.1 CNAS秘书处以公正性原则指定具备相应技术能力的评审组,并征得申请人同意,如申请人基于公正性理由对评审组的任何成员表示拒绝时,秘书处经核实后应给予调整。如经证实评审组的任何成员均不存在影响评审公正性的因素,申请人不得拒绝指定的评审组。申请人要求时,秘书处根据评审组长的提议,可进行预评审。预评审应避免任何咨询活动。在申请人采取有效纠正措施解决发现的主要问题后,评审组长方可进行现场评审。5.1.3.2文件审查通过后,评审组长与申请人商定现场评审的具体时间安排和评审计划,报CNAS秘书处批准后实施。5.1.3.3检查机构的现场评审一般包括:现场办公室评审和对检查活动的现场见证评审,现场见证评审随同办公室评审进行,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在完成文件评审后,先期进行部分或全部项目的现场见证。5.1.3.4需要时,CNAS可在评审组中委派观察员。5.1.4 评审5.1.4.1文件评审评审组审查申请人提交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相关资料,当发现文件不符合要求时,秘书处或评审组应以书面方式通知申请人采取纠正措施。5.1.4.2现场评审5.1.4.2.1评审组依据CNAS的认可准则、规则和要求及有关技术标准对申请人申请范围内的技术能力和质量管理活动进行现场评审。现场评审应覆盖申请范围所涉及的所有活动及相关场所。5.1.4.2.2现场评审时,应充分考虑和利用申请人参与能力验证活动的情况及结果,必要时应安排测量审核。CNAS将把申请人在能力验证中的表现作为是否给予认可的重要依据。5.1.4.2.3 评审组要对申请人的授权签字人进行考核。CNAS要求授权签字人必须具备以下资格条件 a) 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相应的工作经历,熟悉授权签字范围内有关检测、校准、检查标准、检测、校准、检查方法及检测、校准、检查程序,能对检测、校准、检查结果作出正确的评价,了解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 b) 熟悉认可规则和政策、认可条件,特别是获准认可机构义务,以及带认可标识检测、校准、检查报告或证书的使用规定;c) 在对检测、校准、检查结果的正确性负责的岗位上任职,并有相应的管理职权。5.1.4.2.4评审组现场评审时,如发现被评审方在相关活动中存在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或其它明显有损于CNAS声誉和权益的情况,应及时报告CNAS。如被评审方存在上述问题或未履行7.2条中规定的义务,情况严重时,CANS有权中止认可过程,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5.1.4.2.5 在对检查机构进行现场评审时,应对申请人的检查活动进行现场见证。对于在办公室评审结束前未能进行现场见证的项目,应在2个月内完成现场见证,否则相关项目不予推荐认可。5.1.4.2.6评审组长应在现场评审末次会议上,将现场评审结果提交给被评审方。5.1.4.2.7对于评审中发现的不符合,被评审方在明确整改要求后应拟订纠正措施计划,并在三个月内完成。评审组应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如需进行现场验证时,被评审方应予配合,并承担相关费用,支付评审费。5.1.4.2.8纠正措施验证完毕后,评审组长将最终评审报告和推荐意见报CNAS秘书处。5.1.5认可评定5.1.5.1 CNAS秘书处负责将评审报告、相关信息及推荐意见提交给评定委员会,评定委员会对申请人与认可要求的符合性进行评价并作出决定。评定结果可以是以下四种类型之一:a) 同意认可;b) 部分认可;c) 不予认可;d) 补充证据或信息,再行评定。5.1.6发证与公布5.1.6.1 CNAS向获准认可机构颁发认可证书,以及认可决定通知书和认可标识章,列明批准的认可范围和授权签字人。认可证书有效期为5年。5.1.6.2 CNAS秘书处负责将获得认可的机构及其被认可范围列入获准认可机构名录,予以公布。5.2扩大、缩小认可范围5.2.1扩大认可范围5.2.1.1获准认可机构在认可有效期内可以向CNAS提出扩大认可范围的申请。5.2.1.2 CNAS根据情况在监督评审、复评审时对申请扩大的认可范围进行评审,也可根据获准认可机构需要单独安排扩大认可范围的评审。扩大认可范围的认可程序与初次认可相同,必须经过申请、评审、评定和批准。5.2.1.3批准扩大认可范围的条件与初次认可相同,获准认可机构在申请扩大认可的范围内必须具备符合认可准则所规定的技术能力和质量管理要求。5.2.1.4适宜时,CNAS可要求提出申请扩大认可范围的获准认可机构参加能力验证计划,以验证其在申请扩大认可范围内的技术能力。5.2.2 缩小认可范围5.2.2.1缩小认可范围的条件 在下列情况下,可以导致缩小认可范围 a) 获准认可机构自愿申请缩小其原认可范围; b) 业务范围变动使获准认可机构失去原认可范围内的部分能力; c) 监督评审、复评审或能力验证的结果表明获准认可机构在某些检测、校准、检查项目的技术能力或质量管理不再满足认可要求,且在CNAS规定的时间内不能恢复。5.2.2.2 缩小认可范围的建议由CNAS秘书处提出,经评定委员会评定或其他授权人员批准生效。秘书处办理相应手续。5.3 监督评审监督评审的目的是为了证实获准认可机构在认可有效期内持续地符合认可要求,并保证在认可规则和认可准则修订后,能够及时实施纳入质量体系。所有获准认可机构均须接受CNAS的监督评审。监督评审中如发现获准认可机构不能持续符合认可条件时,CNAS应要求其限期采取纠正措施,情况严重时可立即予以暂停、撤销认可。监督包括现场监督评审和其他监督活动,如a)就与认可有关的事宜询问获准认可机构;b)审查获准认可机构就认可覆盖的范围所做的声明;c)要求获准认可机构提供文件和记录(如审核报告、用于验证获准认可机构服务有效性的内部质量控制结果、投诉记录、管理评审记录);d)监视获准认可机构的表现(如参加能力验证的结果)。5.3.1定期监督评审5.3.1.1获准认可机构应在认可批准后的12个月内,接受CNAS安排的第一次定期监督评审,以后每隔最长18个月、12个月应接受第二、第三次定期监督评审。每次定期监督评审的范围可以是认可领域以及认可要求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在认可有效期内的定期监督评审应覆盖获准认可机构被认可的全部领域和CNAS的全部认可要求。对多地点的获准认可机构,每次监督应覆盖所有地点。5.3.1.2定期监督评审不需要获准认可机构提出申请,有关评审要求和现场评审程序与初次认可相同。监督中发现不符合时,被评审方在明确整改要求后应拟订并实施纠正措施计划,纠正措施完成期限一般为二个月,对影响检测、校准和检查结果的严重不符合,应在一个月内完成。CNAS应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验证活动所需费用,包括现场评审费等,由被评审方承担。纠正措施未能通过验证时,CNAS可以视情况作出暂停、缩小认可范围或撤销认可的决定5.3.1.3 在实施定期监督评审时,应考虑前一次监督的结果、参加能力验证的情况,尤其是能力验证结果不满意时的纠正措施实施情况。5.3.1.4 获准认可机构的扩项评审应尽可能与定期监督评审结合进行。5.3.1.5 获准认可的能力验证提供者,在获得认可后,每2年必须至少开展一项能力验证计划。5.3.2不定期监督评审 在获准认可机构发生如本规则5.5.1.1条所述变化、CNAS的认可要求变化或CNAS认为需要对投诉、其他情况反映进行调查时,CNAS可随时安排不定期监督评审或不定期的访问。5.4 复评审5.4.1获准认可机构应在认可有效期(5年)到期前6个月向CNAS提出复评审申请。CNAS在认可有效期到期前应根据获准认可机构的申请组织复评审,并决定是否延续认可至下一个有效期。5.4.2复评审的其它要求和程序与初次认可一致,是针对全部认可范围和全部认可要求的评审。复评中发现不符合时,被评审方在明确整改要求后应拟订纠正措施计划,提交给评审组,整改期限一般为二个月,对影响检测、校准和检查结果的严重不符合,应在一个月内完成。CNAS应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纠正措施未通过验证的,CNAS可视情况作出暂停、缩小认可范围或撤销认可的决定。5.5 认可的变更5.5.1 获准认可机构的变更5.5.1.1变更通知获准认可机构如发生下列变化,应在变更后一个月内以书面形式通知CNASa) 获准认可机构的名称、地址、法律地位发生变化;b) 获准认可机构的组织机构、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授权签字人发生变更;c) 认可范围内的重要试验设备、环境、检测、校准、检查工作范围及检测项目发生重大改变;d) 其它可能影响其认可范围内业务活动和体系运行的变更。5.5.1.2变更的处理CNAS在得到变更通知并核实情况后,视变更性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进行监督评审或提前进行复评审;b) 扩大、缩小、暂停或撤销认可;c) 对新申请的授权签字人候选人进行考核;d) 对变更情况进行登记备案。5.5.2 认可规则、认可准则的变更5.5.2.1当认可规则、认可准则发生变更时,CNAS应及时通知可能受到影响的获准认可机构和有关申请人,详细说明认可规则、认可准则以及有关要求所发生的变化。5.5.2.2当认可条件和认可准则发生变化时,CNAS应制订并公布其向新要求转换的办法和期限,在此之前要听取各有关方面的意见,以便让获准认可机构有足够的时间适应新的要求。CNAS可以通过监督评审或复评审的方式对获准认可机构与新要求的符合性进行确认,在确认合格后方能继续认可。5.5.2.3 获准认可机构在完成转换后,应及时通知CNAS。获准认可机构如在规定的期限不能完成转换,CNAS可以撤销认可。6.暂停、恢复、撤销认可6.1暂停认可获准认可机构如不能持续地符合CNAS的认可条件和要求,如无故不参加能力验证计划;能力验证结果持续不满意;无故不接受定期监督;不按时缴纳费用;在监督和复评审过程中不能按规定的期限完成纠正措施等,CNAS可以暂停部分或全部认可资格。暂停期不少于60天,但不大于180天,获准认可机构在暂停期间不得在相关项目上发出带有认可标识的检测、校准、检查报告或证书,也不得以任何明示或隐含的方式向外界表示被暂停认可的范围仍然有效。6.2恢复认可 被暂停认可的获准认可机构,在规定的暂停期限内实施纠正措施,并经CNAS确认合格后,可以恢复认可资格。6.3撤销认可在下列情况下,CNAS可以撤销认可 a) 超过认可有效期未能完成复评审;b) 被暂停认可的获准认可机构超过暂停期仍不能恢复认可; c) 由于认可规则或认可准则变更,获准认可机构不能或不愿继续满足认可要求; d) 获准认可机构不能履行CNAS规则规定的义务; e) 获准认可机构终止认可范围内的活动; f) 获准认可机构自愿申请撤销认可。7.获准认可机构的权利和义务7.1 权利7.1.1获准认可机构有权在规定的范围内宣传其从事的检测、校准、检查服务的技术能力已被认可。7.1.2获准认可机构有权在其获认可范围内出具的证书或报告以及拟用的广告、专用信笺、宣传刊物上使用认可标识。7.1.3获准认可机构有权对CNAS及其工作人员、评审人员的工作提出投诉,并有权对CNAS针对其作出的与认可有关的决定提出申诉。7.1.4获准认可机构有自愿终止认可资格的权利。7.2义务7.2.1获准认可机构应确保其运作和提供的服务持续符合本规则第4条中规定的认可条件。7.2.2获准认可机构应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7.2.3获准认可机构应为CNAS安排评审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并为有关人员进入被评审的区域、查阅记录、见证现场活动和接触工作人员等方面提供方便。7.2.4获准认可机构以及被CNAS正式受理的申请人必须参加CNAS指定的能力验证、实验室比对或测量审核活动。7.2.5获准认可机构必须对其出具的证书或报告负责,为客户保守秘密。7.2.6获准认可机构对客户提出的投诉,应有明确的处理程序,如在收到投诉后2个月内不能圆满解决,应将投诉的概要内容和处理经过通知CNAS。7.2.7获准认可机构在发生本规则6.5.1.1条所述变化时,应及时书面通知CNAS。7.2.8获准认可机构公正诚实,不得弄虚作假及从事任何有损CNAS声誉的活动。7.2.9获准认可机构在其证书、报告或宣传媒介,如广告、宣传资料或其他场合中表明其认可状态时,须符合CNAS的有关规定。不得利用认可暗示某产品获得CNAS的认可,或作出CNAS认为会引起误解的声明。7.2.10获准认可机构在被CNAS撤销认可后应立即交回认可证书,停止在证书、报告或宣传材料上使用认可标识,并不得采用任何方式表示其认可资格仍然有效。7.2.11获准认可机构应按有关规定交纳费用。8.附则8.1 本规则经全体委员会审议通过,并由CNAS主任批准后实施。8.2 本规则的修订和废止需履行相同的程序。8.3 本规则由CNAS负责解释。9.附录9.1 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9.2 检查机构认可领域分类附录1: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序号领 域分 领 域 及 项 目01010101010101生物生物生物生物生物生物生物0101人用药物及生物制品的检测.01内毒素检测.02毒性检测.03热源检测.04免疫制品的生物检测.05激素的生物检测.06维生素的生物检测.07酶的生物检测.08血液制品的检测.09理化检测.10免疫制品的效力.11免疫制品的安全性.12质控检测.13显微镜.14其它检测0102兽用药品和生物制品的检测.01激素的生物检测.02维生素的生物检测.03酶的生物检测.04免疫制品的生物检测.05理化检测.06免疫制品的效力.07质控检测.08其它检测0103食品的药理学检测,食品原料及添加剂的检测.01毒性检测.02生物检测.03抗生素.04其它检测0104其它材料的药物检测.01毒性检测.02生物检测.03其它检测0105药物的无菌检测.01可滤过溶液和可溶的制剂(膜可滤过的).02外科敷料和设备.03不可滤过的制剂,包括软膏0106兽用制品的微生物检测.01微生物计数.02防腐剂的性能.03维生素的微生物检测.04抗生素的微生物检测.05其它检测0107药物的微生物检测.01微生物计数.02防腐剂的性能.03维生素的生物检测.04酶的生物检测.05化疗药的微生物检测.06抗生素的微生物检测.07其它检测0108杀虫剂的功效 .01杀真菌剂.02杀菌剂.03杀藻剂.04杀病毒剂.05杀孢子剂.06尿布的除臭剂.07杀虫剂0109化妆品、香水、润肤油的微生物检测.01化妆品的微生物计数.02防腐剂的功效.03香水的微生物计数.04润肤油的微生物计数0110食品的微生物检测.01谷类制品.02果仁和坚果制品.03乳制品.04肉和肉制品.05家禽和家禽制品.06蛋和蛋制品.07鱼,甲壳类和软体类.08可食用的脂肪和油类.09加热食品密封容器的密封性.10糖制品,蜂蜜和糖果.11蔬菜和蔬菜制品.12水果和水果制品.13饮料.14动物饲料.15混合食品.16营养添加剂.17食品添加剂.18明胶和其它树胶.19草药和香料.20宠物食品.21其它食物制品.22样品收集.23抽样方案.24其它检测0111肉和鱼的检测.01免疫技术.02等电聚焦.03 ELISA法.04电泳0112培养基.01细菌培养基-一般用途.02细菌培养基-选择性的.03细菌培养基-抗生素的敏感性.04细菌培养基-生化检测.05真菌培养基.06分枝杆菌培养基 . .07病毒培养基0113屠宰场表面的检测.01肉表面.02制品接触表面.03采样0114卫生学方面的微生物检测.01表面.02空气.03水0115其它材料的微生物检测.01外科敷料和相关材料.02医疗设备.03诊断试剂盒.04润滑剂.05燃料和油.06清洁剂.07纸浆和纸.08包装材料.09临检标本.10污物,粪便.011其它材料0116对微生物的抗性.01纺织原料和织物.02电器元件.03涂料和表面覆盖物.04胶粘剂,胶水和其它粘合物.05纸和纸浆.06清洁剂.07其它材料0117对昆虫的抵抗力.01纺织原料和织物.02木材和有关材料.03其它材料0118昆虫感染0119食物的感官评定 0120工业微生物(培养物).01菌种保藏 .02 菌种的鉴定.03活力检测.04污染物.05对抑制剂的敏感性.06噬菌体的抗性.07敏感噬菌体0121调节植物生长的物质.01植物激素.02化学剂(阻碍植物生长的)0122植物和植物原材料的抗病性.01细菌和病原体的鉴别.02真菌和病原体的鉴别.03病毒病原体的鉴别0123种子检测.01采样.02水分.03纯度.04发芽.05毒麦(四氦杂茂).06荧光.07其它检测0124农产品种子检测.01发芽试验.02出口绿豆的浸泡试验.03出口豌豆裂口纯度检测.04谷物和豆科的纯度检测.05出口鸟类谷物饲料质量检测.06油料种子的纯度,湿度和油的含量0125陆地生物.01生物的计数和鉴别.02生态研究.03生态毒理学.04生物检测,包括毒性检测.05其它检测0126水生物内陆水生物.01生物计数和鉴别.02生态研究.03生态毒理学.04生物检测,包括毒性检测.05其它检测0127水生物海洋生物系统.01生物的计数和鉴别.02生态研究.03生态毒理学.04生物检测,包括毒性检测.05其它检测0128水,包括污水.01饮用水的细菌状况.02工业用水的细菌状况(处理的,再循环的水).03污水的细菌状况.04行业用水的细菌状况.05游泳池用水和温泉游泳池的细菌状况.06环境水的细菌状况.07工业用水生化耗氧量.08污水生化耗氧量.09行业用水生化耗氧量.10饮用水的藻类状况.11工业用水的藻类状况.12污水的藻类状况.13行业用水的藻类状况.14游泳池和温泉游泳池用水的藻类状况 .15环境水的藻类状况.16饮用水的微生物状况.17工业用水的微生物状况.18污水的微生物状况.19行业用水的微生物状况.20饮用水的病毒状况.21工业用水的病毒状况.22污水的病毒状况.23行业用水的病毒状况.24游泳池和温泉游泳池用水的病毒状况.25环境用水的病毒状况.26饮用水的原生动物状况.27工业用水的原生动物状况.28污水的原生动物情况.29行业用水的原生动物状况 .30游泳池和温泉游泳池的原生动物状况.31环境用水的原生动物状况.32固态沉积物的原生动物状况.33饮用水中大的无脊椎动物.34环境水中大的无脊椎动物.35污水中大的无脊椎动物.36样品的采集.37抽样方案.38其它检测0129遗传物质的检测.01细菌致突变的检测.02姐妹染色单体交换检测.03细胞结构转化的检测.04其它检测0130细胞培养.01细胞毒性试验02020202020202020202化学化学化学化学化学化学化学化学化学化学0201金属与合金.01钢铁材料.02铜和铜合金.03铝和铝合金.04锡和锡合金.05铅和铅合金.06镁和镁合金.07锌和锌合金.08镍、铬、钴、和它们的合金.09钛和钛合金.10钨和钨合金.11贵金属.12抽样.13其他检测.14其他的金属和合金0202金属镀层与处理溶液.01金属镀层.02转化镀层.03电镀溶液.04阳极化处理溶液.05金属抛光材料.06抽样0203矿石与矿物.01铁矿石.02铜矿石.03铝矿石.04锡矿石.05铅矿石.06锌矿石.07镍矿石.08锰矿石.09钼矿石.10钨矿石.11铬矿石.12铀矿石.13镁矿石.14贵金属矿石.15其他矿石.16硅酸盐矿石.17矿砂.18硅砂.19石灰石和白云石.20石膏.21磷灰石.22石棉.23其他矿物.24冶金产品.25抽样.26筛分分析.27重液检测.28热分析.29痕量元素地球化学样品0204腐蚀试验.01喷盐试验.02浸蚀试验.03其他试验0205水泥、混凝土与有关产品.01波特兰水泥.02混合水泥.03砌筑水泥.04火山灰水泥.05混凝土.06砂浆.07纤维水泥.08团粒石料.09其他.10抽样0206粘土、陶瓷与有关材料.01粘土.02陶瓷.03耐火材料.04石灰.05玻璃.06抽样0207油页岩.01抽样.02化学检测.03其他检测0208原油.01抽样.02化学检测0209燃料.01气体燃料.02液体燃料.03煤和焦煤.04木炭.05其他固体燃料.06辛烷值率.07抽样0210润滑剂.01油和脂.02固体润滑剂.03抽样0211沥青材料.01沥青和柏油.02焦油和焦油产品.03沥青混合物.04抽样0212溶剂.01抽样.02化学检测.03物理检测0213其他各种石油产品.01蜡.02石蜡油.03白油.04抗冻和除冰液.05液压液.06燃料和润滑油的添加剂.07暂时腐蚀防护剂.08电绝缘油和化合物.09石化原料.10溶解和乳化油.11抽样0214石油产品中的痕量分析0215 漆与有关的表面涂料.01化学测试.02物理测试.03户外风化试验.04海洋水下试验.05淡水浸入试验.06地下试验.07湿度检测.08喷盐试验.09人工风化试验.10抽样.11漆催干剂.12除漆剂0216 树脂.01抽样.02化学检测.03物理检测0217颜料.01抽样.02化学检测.03物理检测0218爆炸物与有关材料.01化学分析.02稳定性检测.03物理检测.04抽样0219碳黑.01抽样.02化学检测.03物理检测0220橡胶.01化学分析.02碳黑的分散.03抗化学腐蚀.04在液体中膨胀.05渗透力.06水蒸气吸收.07密度和比重.08可燃性试验.09硬度.10电阻.11加速风化试验.12户外风化试验.13抽样.14其他检测0221塑料.01化学分析.02抗化学腐蚀.03水蒸汽透过性.04渗透性.05密度和比重.06可燃性试验.07电阻.08热性质.09流动性.10热分析.11色牢度.12加速老化试验.13户外风化试验.14抽样.15其他检测0222皮革.01化学分析.02物理检测.03抽样0223粘接剂与密封剂.01化学分析.02物理检测.03抽样0224纺织品与有关产品.01纤维的鉴别.02混合和掺和物的定量分析.03化学检测.04电阻.05可燃性试验.06抗蛀性.07色牢度.08抽样.09其他检测0225纸、纸板与纸浆.01纤维组成.02化学分析.03水蒸汽透过性.04抽样.05其他检测0226食品.01粮食产品.02果仁和果仁产品.03奶制品.04肉和肉制品.05鱼、甲壳类和软体类水产.06糖和糖类产品.07甜食.08水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