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高速公路XX段XX合同段首级测量控制网复测报告编制: 复核: 审核: 二零一四年九月十日目 录一、工程概述1二、测量标准及依据1三、测量时间1四、测量控制网坐标系统1五、测量范围2六、测量人员配置2七、测量仪器设备配置3八、测量控制网网型布置3(一)、平面控制网网型布置3(二)、高程控制网网型布置4九、测量控制网技术精度指标5(一)、平面控制网控制测量技术指标5(二)、高程控制网控制测量技术指标8、几何水准测量技术指标8、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技术指标9十、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10(一)、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原理10(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精度分析11(三)、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法与四等水准测量的限差值比较论证12十一、内业数据处理与结论14(一)、平面控制网内业数据处理要求14(二)、平面控制网内业数据处理成果及结论14(三)、高程控制网内业数据处理要求15(四)、高程控制网内业数据处理成果及结论15(五)、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内业数据处理17十二、首级控制网成果表18十三、附件21(一)、二航局测量中心测量资质证书21(二)、人员资质证书21(三)、仪器鉴定证书29(四)、GPS内业解算报告46(五)、水准测量外业观测手簿55XXXXX合同段 首级测量控制网复测成果报告一、工程概述本合同段起点(桩号YKXXXXX,ZKXXXX),与A1合同段终点顺接,位于XXXX隧道内,路线由南向北,经XXX,穿XXX隧道,后沿XX左侧布线,经XX,穿XX隧道,终点位于XXXXX村(桩号YK72+760,ZK72+733.753),路线全长8.330933公里(以右线计,其中:YK69+180.079=K69+186.646里程减短6.567米)。路基宽度24.5m,设计时速80km/h,采用四车道标准。设计荷载为公路-I级。本标段区域内交通较为便利,沿线主要的公路有省道XXXX,县道XXX以及其他县乡道路等,但本项目工程穿越山岭,村庄及农田,总体位于低山地貌区,地势南部地,往北逐渐升高,坡地天然坡度一般在2045,地貌中多夹有河流阶地、山间河谷、谷地及小盆地等,地形较复杂,对控制网的施测造成一定的难度。XXXXXX的建设可构筑XXXXX的最便捷通道,将进一步完善XXXX高速公路网,强化XX经济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协助,有利于加强山海协作,有利于构筑XXX旅游快速交通网,推动省际旅游区域合作,充分发挥旅游经济带动作用。二、测量标准及依据1.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2.公路勘测细则JTG/T C10-2007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5.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6.国家其他相关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7.本工程设计文件、设计图纸及平高控制网成果资料三、测量时间平面控制网:2014/8/142014/8/17高程控制网:2014/8/182014/8/26四、测量控制网坐标系统1、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2、高程坐标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3、中央子午线:118:00五、测量范围平面控制网复测范围为:由XXXX提供四等平面控制网中的15个点(SI102-1、SI103-1、SI105、SI106、SI107-1、SI108、SD21、SI110、SI111、SD22、SI112、SD24、SI113、SI114、SI115、SD25、SD26、SI121-1、SI122-1)以及加密控制点4个(JM1、JM2、JM3、JM4)。其中SI102-1与SI103-1为本标段与A1标段的平面联测点,SI121-1与SI122-1为本标段与A3标段的平面联测点。高程控制网复测范围为:由XXX院提供四等高程控制网中的12个点(SI103-1、SI100-1、SI107-1、SI108、SD21、SD22、SI112、SI113、SI114、SI115、SI121-1、SI122-1)以及加密水准点3个(JM1、JM3、JM4)。其中SI103-1与SI100-1为本标段与A1标段的高程联测点,SI121-1与SI122-1为本标段与A3标段的高程联测点。以上高程控制网的复测方法采用几何水准法予以施测。由于本标段地形较复杂,部分点位间直线距离虽短,但两者之间高差较大,若采用几何水准方法则难以施测,故对于一些位于山坳、山顶及小土包上的水准点采用全站仪对向三角高程观测方法予以施测。本次在JM1与SD21两点间由于高差相差104.454m,且两点间平距约600m,但若采用几何水准施测,则水准路线将沿S206省道环绕3公里左右,无疑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故而此次这两点间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法施测,经检核,各种误差条件均合限。六、测量人员配置本次测量控制网施测难度较大,时间紧迫,计算量大,故而公司(局)测量中心针对项目具体情况配备了相应富有经验的测量人员来完成此次测量控制网复测任务,现将测量控制网复测相关人员名单列出,如表1所示。表1 测量人员名单序号姓名职称1XXX测量高级技师2XX测量工程师3XXX测量助理工程师4XX测量助理工程师5XX测量助理工程师6XXX测量高级工7XX测量高级工8XX初级测量员七、测量仪器设备配置此次测量控制网复测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均经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检定且合格,各仪器设备检定日期均在有效期内,可满足相应等级精度的测量工作。现将各相应仪器设备列出,如表2所示。表2 主要仪器设备配置清单序号仪器设备名称用途型号数量精度1中海达GPS接收机平面控制华星A84静态测距精度:2.5+1ppmRTK测距精度:10+1ppm2徕卡全站仪平面控制/高程控制徕卡TS061测角精度: 2测距精度:1.5+2ppm3尼康全站仪平面控制/高程控制尼康Nivo 2.0M1测角精度: 2测距精度:2+2ppm4徕卡水准仪高程控制徕卡NA21普通标尺:0.7mm/km铟钢标尺:0.3mm/km八、测量控制网网型布置(一)、平面控制网网型布置本次首级平面控制网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技术施测,外业工作采用4台GPS接收机以边连式的GPS网图形布设形式在现场同时同步采集数据,并分别与A1标段、A3标段联测,内业采用随机软件进行基线解算。外业施测简略图如下图1所示:图1 平面控制网简略图(二)、高程控制网网型布置本次首级高程控制网主要采用四等水准以附合水准路线形式施测,个别两点(JM1和SD21)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方法施测,外业施测简略图如下图2所示:图2 高程控制网简略图九、测量控制网技术精度指标本次本标段全线控制网复测,首级平面控制网采用GPS接收机按照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中四等精度要求施测;首级高程控制网采用几何水准测量与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几何水准测量按照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中四等水准精度施测,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四等要求施测。在首级测量控制网的复测过程中,外业相关操作遵循相应测量技术规范要求执行,内业也严格参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计算与解算,且各项限差均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现将首级测量控制网的相关技术指标列出如下。(一)、平面控制网控制测量技术指标根据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中规定,各等级平面控制测量,其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最弱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3cm,最弱相邻点边长中误差不得大于表3的规定。 表3 平面控制测量精度要求测量等级最弱相邻点边长相对中误差四等1/87000000GPS基线测量的中误差应小于按式1计算的标准差(按照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执行),各等级控制测量固定误差a、比例误差系数b的取值应符合表4的规定。(式1)式中:-标准差(mm); a-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mm/km);d-基线长度(km)表4 GPS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测量等级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系数b(mm/km)四等53GPS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中的相关规定(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执行)。表5 GPS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卫星高度角()静态时段长度(min)平均重复设站数(次/每点)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个)数据采样率(s)GDOP四等15601.64306GPS测量计算应进行下列检查并提交相应资料:1) 同时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不宜大于10%。2) 重复基线测量的差值应满足式2的规定。(式2)式中:-重复基线测量的差值(mm);-标准差(mm)。 3) 各级GPS网同步环闭合差应符合式3的规定。(式3)式中:n-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标准差(mm)。4) 各级GPS网异步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坐标闭合差应符合式4的规定。(式4)式中:n-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标准差。5) 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式5的规定。(式5)式中:-标准差(mm)。6) 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与经过粗差剔除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应满足式6规定。(式6)式中:-标准差(mm)。(二)、高程控制网控制测量技术指标、几何水准测量技术指标根据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中规定,各等级公路高程控制网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25mm,每公里观测高差中误差和附合水准路线长度应小于表6规定。表6 高程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测量等级每公里高差中数中误差(mm)附合或环线水准路线长度(km)偶然中误差全中误差路线、隧道桥梁四等510504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测量等级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知测段高差之差(mm)平原、微丘重丘、山岭四等或注:计算往返较差时,L为水准点间的路线长度(km);计算附合或环线闭合差时,L为附合或环线的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为检测段长度(km),小于1km时按1km计算。四等水准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8规定。表8 水准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测量等级仪器类型水准尺类型视线长(m)前后视较差(m)前后视累计差(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基辅面读数差(mm)基辅面高差较差(mm)四等DS3双面1000500010123.05.0当每条水准路线分测段施测,应按式7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的高差偶然中误差,其绝对值不应超过本章表6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的1/2。(式7)式中:-高差偶然中误差(mm);-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L-测段长度(km);n-测段数。水准测量结束后,应按式8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其绝对值不应超过本章表6中相应的规定。(式8)式中:-高差全中误差(mm);W-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L-计算各W时,相应的路线长度(km);N-附合路线和闭合环的总个数。高程成果的取值,四等水准应精确至1mm。、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技术指标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定,各等级高程控制宜采用水准测量,四等及以下等级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本次在首级高程控制网方面,基于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与选择,在JM1与SD21这两点间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测量,测量结果并入水准路线进行水准平差。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9中的规定。 表9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边长(km)观测方式对向观测高差较差(mm)附合或环形闭合差(mm)四等101对向观测电磁波测距三角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0中的规定。 表10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垂直角观测边长测量仪器精度等级测回数指标差较差()测回较差()仪器精度等级观测次数四等2级仪器37710mm级仪器往返各一次垂直角的对向观测,当直觇完成后应即刻迁站进行返觇测量。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平差前,应按本章式8计算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2) 高程成果的取值,应精确至1mm。十、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一)、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原理对向观测又称往返观测,其观测原理与单向观测相同。将全站仪置于A点,棱镜置于B点,测得A、B两点间的高差,称为往返高差;再将全站仪置于B点,棱镜置于A点,测得B、A两点间的高差,称为返测高差。往返两次观测高差的平均值即为最终的测量高差。往测计算公式为:(式9)返测计算公式为:(式10)式中:-往测的斜距;-返测的斜距;-往测的竖直角;-返测的竖直角;-往测的仪器高;-返测的仪器高;-往测的棱镜高;-返测的棱镜高;-往测的大气折光系数;-返测的大气遮光系数。在全站仪往返测量时,如果观测是在相同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特别是在同一时间进行,则可假定大气折光系数对于反向观测基本相同,因此。又和同是A、B两点间的平距,也可认为近似相等,即有:(式11)从(式9)、(式10)可得对向观测计算高差的基本公式为.(式12)式中符号意义同前。因此,在气象条件稳定时,全站仪对向三角高程测量可以不考虑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系数的影响,与单向观测相比有明显优势。(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精度分析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对(式12)进行微分,并转变为中误差关系式,则(式12)可变为:(式13)式中:-往返观测平均高差中误差-往测斜距中误差-返测斜距中误差-往测竖直角中误差-返测竖直角中误差-往测仪器高量取中误差-返测仪器高量取中误差-往测棱镜高量取中误差-返测棱镜高量取中误差其他符号意义同前。由于仪器和观测条件相同,可取,。于是(式13)可简化为:(式14)对(式14)进行开方,则变为:(式15)(三)、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法与四等水准测量的限差值比较论证为了对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法进行验证,分析该测量方法的精度,本次选取尼康Nivo 2.0M全站仪(测距精度为,测距精度为),按全站仪到测点的测距1km计算,则,有关试验证明,大气折光系数的误差为0.030.05mm,本文中取,仪器高和棱镜高的量取误差取。同时取2倍的中误差为极限限差,与四等水准测量的限差进行比较分析,其计算数据如表11所示。22XXXXX有限公司表11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极限误差与四等水准限差值对比表由表11可以看出,当竖直角的范围在050之间,测距范围在100m1200m之间时,对向观测的极限误差均小于四等水准的规范限差,上表可得出一个结论:在不大于1200m的距离内,竖直角不大于50范围内,用测角精度为2测距精度为2+2ppm的全站仪进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完全可以代替四等水准完成高程的复核工作任务。本次在JM1与SD21两水准点进行全站仪的对向观测,其中,往测方面,在测站SD21观测测点JM1时,仪器高i=1.696m,棱镜高v=1.3m,竖直角-9553.75,斜距=608.876m;返测方面,在测站JM1观测测点SD21时,仪器高i=1.561m,棱镜高v=1.3m,竖直角95111.58,斜距=608.767m。将上述数值代入(式12)可得,而根据测段SI108JM1未进行平差前的几何水准测量高差数据可计算出,而SD21设计高程为,则未经平差前理论上,与实测的对向观测高差仅有2mm的误差,故可以进一步验证此次三角高程对向观测高差值的精度可靠性。十一、内业数据处理与结论(一)、平面控制网内业数据处理要求根据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中规定,各等级平面控制测量,其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最弱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3cm,最弱相邻点边长中误差不得大于表12的规定。 表12 平面控制测量精度要求测量等级最弱相邻点边长相对中误差四等1/35000(二)、平面控制网内业数据处理成果及结论本次平面控制网内业数据解算成果如下:表13 基线最弱边基线名中误差DN(mm)中误差DE(mm)中误差 (mm)相对误差 (mm)SI121-1JM415.1416.8822.671:112506表14 平面最弱点站点名中误差N(mm)中误差E(mm)中误差 (mm)SI121-115.3617.0122.92从表13与表14可以看出,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2.292cm5cm;最弱相邻点点位中误差为2.267cm3cm;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1/1125061/35000;各相应数据均符合规范要求,故本次平面控制网复测成果合格。此次在于A1、A3标段的平面联测过程中,效果良好,在精度上达到了良好的闭合条件,此次平面数据采用复测成果。(三)、高程控制网内业数据处理要求根据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中规定,各等级公路高程控制网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25mm,每公里观测高差中误差和附合水准路线长度应小于表15规定。表15 高程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测量等级每公里高差中数中误差(mm)附合或环线水准路线长度(km)偶然中误差全中误差路线、隧道桥梁四等510254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6的规定。表16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测量等级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知测段高差之差(mm)平原、微丘重丘、山岭四等或(四)、高程控制网内业数据处理成果及结论本次首级高程控制网采用四等附合水准与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要求施测,同时联测了A1合同段与A3合同段的各2个水准点,附合水准路线内业成果均符合规范要求。内业分别按照(式7)、(式8)计算其高差偶然中误差与高差全中误差,成果数值与(表15)、(表16)规范中的限差对比,现将成果整理如下表17所示:表17 内业成果与规范限差对比表项目附合水准路线长度(km)附合水准路线闭合差(mm)偶然中误差(mm)全中误差(mm)实测成果19.07399.51.12.2规范限差2587.3510由于整条附合水准路线较长,在水准测量的过程中难免带入一定的观测与立尺偶然误差,导致小部分的高差误差出现,在附合水准路线高程配赋计算时出现了所有水准点都上浮的误差,经综合分析,现将各个水准点之间测段高差罗列出来,进行细部的分析。现将各测段实测高差与设计高差对比表数据罗列出来,如表18所示:表18 各测段实测高差与设计高差对比表测段名称测段长度(km)实测高差(m)设计高差(m)高差之差(mm)检测已知测段高差之差(mm)SI103-1SI100-11.595-43.808-43.8393137.9SI100-1SI107-16.60638.919538.90316.577.1SI107-1SI1080.36743.9163.922618.2SI108SD211.34918114.448114.450234.9SD21SD221.8112-5.9055-5.9071.540.4SD22SI1120.2546-8.589-8.582715.1SI112SI1130.9407-2.054-2.052229.1SI113SI1140.33038.1698.164517.2SI114SI1150.285613.96813.9781016SI115SI121-15.28466.1356.1491468.9SI121-1SI122-10.24884.14854.17122.514.9根据表18中实测高差数据可知,SI103-1与SI100-1两点中有一点已显著沉降,经与A1标段水准测量数据对比,SI103-1发生沉降,SI121-1与SI122-1两点中有一点也有显著下沉,经分析,SI121-1下沉。对于本标段内的水准点,可以判定的是SI114已发生沉降,约1cm。对于整条附合路线的配赋之后发现,虽然闭合差为9.5mm,精度良好,但经过平差配赋之后,所有水准点都呈上升状态,这是有悖于常理的,原因在于与其他两个标段的联测过程中人为的带入一定的偶然误差,故此次本标段的高程控制网数据(SI114高程改为661.515m外)采用原设计高程。并且在与A1、A3标段水准联测效果良好,在精度上达到了良好的闭合条件。(五)、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内业数据处理本次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记录如下表19、表20所示。表19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记录表1(往测)测站:SD21仪器高:1.696m棱镜高:1.3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知识管理分享与传播平台模板
- 脊髓积水早期液体动态分析-洞察及研究
- 小区绿化与农业资源利用合作协议
-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合同书
- 业务渠道合作合同书
- 2025合同范本试用合同
- 农民合作社种植技术推广合作协议
- 初一我的收获600字作文记叙文15篇
- 建筑垃圾买卖协议
- 制造业生产流程优化成果表
- 浙江国企招聘2025浙江省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招聘7人(第一批)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套)
- 食品非热加工技术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1 Happy Holiday单元素养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 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培训课件
- 海外仓合同范本
- 麻黄现行管理办法
- 市级防汛物资管理办法
- 试油操作规程详解
- 《研学旅行指导师实务》课件-第6章 基(营)地研学课程操作
- 2025年心理辅导员职业资格考试试卷及答案
- 肺炎护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