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医学心理学分析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摘要】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其常见的病因及影响因素包括遗传、脑器质性病变、社会心理因素等。由于儿童孤独症起病年龄早、症状特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现比较统一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通过行为干预和特殊教育训练等方法,来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认知、社会交往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临床上比较有效的具体干预方法有行为干预、结构化教育、感觉统合训练、语言训练、针刺疗法、音乐游戏治疗等。【关键词】儿童孤独症;病因;临床表现;心理社会干预;治疗方法儿童孤独症又被人们称为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具体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不正常的行为方式、感知觉反应异常、智能障碍及其他损害。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最初称为婴儿孤独症,现在又统称孤独性障碍。Kanner(1943)首次报道了孤独症,而且对其临床特点进行了描述。由于 Kanner的研究仅局限于11名孤独症儿童,所以他概括的一组症状并非都是诊断孤独症的充分且必要的特点。1982年儿童精神病学家陶国泰教授首次正式在国内专业文献上报道4例孤独症。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病例报道不断增多,1989年我国精神疾病分类第2版(CCMD-2)正式将儿童孤独症列入疾病分类系统中,并且陆续有临床、病因、诊断、治疗和随访等方面的研究报告。该症患病率34/万。但近年报道有增高的趋势,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精神健康研究所(NIMH)的数据,美国孤独症患病率在12。国内未见孤独症的全国流调数据,仅部分地区作了相关报道,如2010年报道,广东孤独症患病率为0.67%,深圳地区高达1.32%。儿童孤独症无论在成因、发展方式和治疗手段等方面和成年人的孤独症都有很大区别,它是一种严重的婴幼儿发育障碍。我国人口众多,按一般低患病率报道进行推算,我国可能有孤独症儿童人数达10万,这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近年来针对儿童孤独症的护理干预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将有关儿童孤独症的发病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心理社会干预等方面作一综述。 儿童孤独症的病因,笔者根据目前研究得出的结论主要归类了几个方面: 1遗传 遗传因素对孤独症的作用已趋于明确,但具体的遗传方式还不明了。 2围产期因素 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孤独症患儿的母亲有较多孕产期并发症,李素水,杨晓玲等对孤独症、精神发育迟缓和正常儿童80名(男70例、女10例)进行围生期危险因素的对照研究,结果发现孤独症组和精神发育迟缓组以母孕龄高、先兆流产为常见。研究提示,孤独症与高龄产妇、剖宫产、出生时 Apgar评分低于6分等妊娠、围生期不良因素密切相关围产期各种并发症,如产伤、宫内窒息等较正常对照组多。 3免疫系统异常 发现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辅助T细胞和B细胞数量减少、抑制-诱导T细胞缺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减低等。 4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 与多种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功能失调有关。研究发现孤独症患者的单胺系统,如5-羟色胺(5-HT)和儿茶酚胺发育不成熟,松果体-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轴异常,导致5-HT、内啡肽增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减少。 5. 免疫功能失调 研究表明免疫功能失调在本病的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部分孤独症患儿T淋巴细胞、辅助T细胞和B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抵制诱导T细胞缺乏,可能使婴儿期易受病毒感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发生孤独症 6社会心理因素 孤独症好发于脑力劳动者家庭,患者多有内向性格和强迫性行为。家庭矛盾早期亲子关系由主动变冷漠可为诱因。婴儿期受冷遇、怨罚、责打、强迫与母亲分离等心理因素可诱发疾病的产生。近年来研究发现儿童孤独症可发生在任何社会阶层的家庭。任路忠,段宗枝等人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铜陵市区3559名35岁儿童进行横断面研究,用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和儿童及父母有关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城市学龄前儿童孤独症阳性与父母文化程度及儿童年龄、喂养方式、胎龄、新生儿期住院等自身情况有关。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如打骂或惩罚)可引起患儿的情绪障碍,且可能与孤独症儿童攻击、自伤等行为有一定关系。徐翠青,李丹等人采用自拟调查表对确诊的149例孤独症患儿进行相关因素的回顾性调查,结果表明18.79%的患儿在发病前有寄养史,48.12%的患儿家庭教育方式不良,包括36.09%的家庭过分溺爱孩子,12.03%的家庭对孩子粗暴或放任自流。7其他儿童孤独症与出生季节的关系,YoromB曾报告孤独症以3、8 月份的出现率为高;谭钊等人19861996年间对南京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的儿童孤独症患儿124例与年龄、性别相近的正常儿童120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孤独症患儿的出生季节以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为高。儿童孤独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1.语言障碍语言与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重要症状, 是大多数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语言与交流障碍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多数孤独症儿童有语言发育延迟或障碍,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在23岁以前有表达性语言,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终身沉默不语或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有限的语言。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和表达运用能力均存在某种程度的障碍。2.社会交往障碍患者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年幼时即表现出与别人无目光对视,表情贫乏,缺乏期待父母和他人拥抱、爱抚的表情或姿态,也无享受到爱抚时的愉快表情,甚至对父母和别人的拥抱、爱抚予以拒绝。分不清亲疏关系,对待亲人与对待其他人都是同样的态度。不能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患者与同龄儿童之间难以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例如,在幼儿园多独处,不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耍;看见一些儿童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做游戏时,没有去观看的兴趣或去参与的愿望。3.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患者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游戏、玩具都不感兴趣,而喜欢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一个瓶盖,或观察转动的电风扇等,并且可以持续数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而没有厌倦感。对玩具的主要特征不感兴趣,却十分关注非主要特征:患者固执地要求保持日常活动程序不变,如上床睡觉的时间、所盖的被子都要保持不变,外出时要走相同的路线等。若这些活动被制止或行为模式被改变,患者会表示出明显的不愉快和焦虑情绪,甚至出现反抗行为。患者可有重复刻板动作,如反复拍手、转圈、用舌舔墙壁、跺脚等。4.智能障碍在孤独症儿童中,智力水平表现很不一致,少数患者在正常范围,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国内外研究表明,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智力测验,发现5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为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智商小于50),25%为轻度智力缺陷(智商为5069),25%智力在正常(智商大于70),智力正常的被称为高功能孤独症。对于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方法,目前有这么几种:1.训练干预方法虽然目前孤独症的干预方法很多,但是大多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尚无最优治疗方案,最佳的治疗方法应该是个体化的治疗。其中,教育和训练是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目标是促进患者语言发育,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孤独症患者在学龄前一般因不能适应普通幼儿园生活,而在家庭、特殊教育学校、医疗机构中接受教育和训练。学龄期以后患者的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会有所提高,部分患者可以到普通小学与同龄儿童一起接受教育,还有部分患者可能仍然留在特殊教育学校。目前国际上受主流医学推荐和使用的训练干预方法,为孤独症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了方向,这些主流方法主要有(1)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主张以行为主义原理和运用行为塑造原理,以正性强化为主促进孤独症儿童各项能力发展。训练强调高强度、个体化、系统化。(2)孤独症以及相关障碍儿童治疗教育课程(TEACCH)训练该课程根据孤独症儿童能力和行为的特点设计个体化的训练内容,对患儿语言、交流以及感知觉运动等各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核心是增进孤独症儿童对环境、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3)人际关系训练法包括Greenspan建立的地板时光疗法和Gutstein建立的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疗法。上述治疗方法在国内一些孤独症康复机构已开展,获取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2.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尚无法改变孤独症的病程,也缺乏治疗核心症状的特异性药物,但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一些情绪和行为症状,如情绪不稳、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行为、攻击行为、自伤和自杀行为、抽动和强迫症状以及精神病性症状等,有利于维护患者自身或他人安全、顺利实施教育训练及心理治疗。常用药物如下:(1)中枢兴奋药物适用于合并注意缺陷和多动症状者。常用药物是哌醋甲酯。(2)抗精神病药物应小剂量、短期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药物副作用,特别是锥体外系副作用利培酮对孤独症伴发的冲动、攻击、激越、情绪不稳、易激惹等情感症状以及精神病性症状有效。氟哌啶醇对冲动、多动、刻板等行为症状和情绪不稳、易激惹等情感症状以及精神病性症状有效,据报道还可改善社会交往和语言发育障碍。阿立哌唑、奎硫平、奥氮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控制患者的冲动、攻击和精神病性症状也有效。(3)抗抑郁药物能减轻重复刻板行为、强迫症状,改善情绪问题,提高社会交往技能,对于使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后出现的运动障碍如退缩、迟发性运动障碍、抽动等也有一定效果。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对孤独症患者的行为和情绪问题有效。如舍曲林可试用于6岁以上患者。儿童孤独症患者都是一群小孩子,他们的世界本应多姿多彩,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染上阴霾。网上有对很有名的父子,而儿子就是一名儿童孤独症患者,名叫喜禾。喜禾不爱与人说话,而且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语言和社会交往方面都有很大的障碍。但,喜禾爸爸蔡春猪却一直守护在喜禾身边,作为一名儿童孤独症患者的父亲,蔡春猪显然要比普通爸爸辛苦很多,他却经常苦中作乐,用幽默诙谐的方式引导着喜禾,带给喜禾温暖,也让无数网友为他们感动,为他们加油。所以,社会需要温暖,孩子需要温暖,患有儿童孤独症的孩子更需要温暖。对于这些“折翼天使”们,治好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只有全面综合地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训练,特别是对他们非言语交际行为、共同注意能力、社会情感沟通能力以及象征性游戏的训练将有助于孤独症儿童获得更好的康复,从而大大提高孤独症患儿的自理、认知、社会交往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将我们的爱更多的给予这些孩子,让他们从心底里温暖起来,让社会也能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包穿刺术详解
- 县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
- 新能源乘用车解读
- 赛犬喂养指南解读
- 数控加工技术工艺
- 手电筒幼儿讲解
- 现代农业测控技术
- 售前跟单技巧讲解
- 小学课文印刷技术
- 七下显微镜讲解
- 带状疱疹护理查房
- SX-22163-QR345工装维护保养记录
-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 2023年航空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候机楼服务技能考试题库(含答案)
- MBA培训进修协议
- 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课件
- LY/T 2501-2015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物种鉴定规范
- GB/T 748-2005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 GB 15763.1-2001建筑用安全玻璃防火玻璃
- 民间文学(全套课件)
- 既有重载铁路无缝线路改造及运维技术探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