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调查分析-赖茂生.doc_第1页
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调查分析-赖茂生.doc_第2页
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调查分析-赖茂生.doc_第3页
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调查分析-赖茂生.doc_第4页
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调查分析-赖茂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调查分析摘要 以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 通过对他们在信息检索过程中使用工具和检索结果判断 依据的调查探寻现今本科生信息素养的状态及其改善手段 。 通过实地问卷调查的方法 , 最终在 北京大学回收了 259 份有效问卷 。 经过严格的数据清洗 , 使用描述统计和拟合优度分析的结果 显示 :本科生检索方法手段单一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生活 、娱乐类信息 , 对搜索引擎的易用性的判 断高于 OPAC 和数据库 ;无论是检索字段的使用还是对检索结果的判定 , 其所凭借和依据的字段 或内容均很少 。 针对信息检索教育培训的力度不足的现状 , 提出从搜索引擎的使用入手 , 在日常 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获取习惯并辅以一定的教育和训练是改善这种现状的可能手 段 。 为了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提供了一手分析结果 , 同时为改善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提出 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用户信息行为信息素养问卷调查;.1 概述信息素养是一个得到持续和广泛研究的课题 , 在社会信息化不断提升的今天 , 其重要性更为凸显 。 我们在进行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中发现两个重要的 结果 :与受过专业训练的信息管理专业的大学生 (含研究生)相比 , 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在对检索结果 的甄别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 1 ;大学生对特定的信息检索系统(如搜索引擎)有着较强的偏好 , 但是 对信息检索系统所提供的辅助手段(如句法工具)的 使用却不尽人意 2 。 基于上述原因 , 我们选择普通 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 对其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及其 对检索结果的判断进行调查研究 。本文选取北京大学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 采用 问卷调查的方法 , 围绕其获取知识 、常识或者学习过 程中的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 具 体而言 , 本文的研究目的有如下四点 :对受访者基 本信息素养状况进行调查 , 分析并揭示受访者信息 素养的现状 ;对受访者进行信息检索时所使用的 工具进行研究 , 同时比照我们的前期研究成果 , 分析 用户群体和搜索情境对用户信息行为的影响 ;对 受访者使用辅助检索工具及其结果判断依据进行研 究 ;对受访群体做信息素养水平的初步评估并对 其信息素养的提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2相关研究信息素养是很多领域的研究重点 , 这与信息素 养教育能够直接促进个人乃至社会的发展有关 。 图 书情报领域是 信息素养研究 的一支主 要力量 。 例 如 , 美国图书馆协会提出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 准(I nf 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 tandards for Higher E ducation), 该标准包括 五个方面 : 确定信息需求的本质和范围 , 优质高效地获取所 需信息 , 客观地评价信息和信息源 , 并将所选取信 息纳入其知识库和价值系统 , 使用信息完成给定 的任务 , 以及 理解与信息使用和获取相关的经济 、 法律和社会议题 , 并合理合法地使用信息 3 。 另一 框架是由 Eisenberg 和 Berkow itz 提出的信息素养 Big6 能力 , 包括任务定义 、信息查寻策略 、定位与获 取信息 、信息使用 、综合和评估六个方面 4 。图书情报界的研究侧重于问题解决和信息服务 提供 。例如 , 雷敏霞对浙江丽水学院大学生的电子阅 览室利用 、期刊阅览室利用和图书借阅三种信息获取 途径进行调研 , 发现只有高年级学生有可能利用网络 查找信息 , 借阅印本书籍仍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 径 5 。吴丹对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 查 , 描述他们的信息素养现状 , 并提出馆藏突出个性化 、集成化 , 提升馆员服务水平和建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学评价体系等三点建议 6 。吴钢等人对武汉市 7 所部属高校的大学生信息素养状况 , 包括信息意识 、 信息检索能力 、信息评价能力 、吸收和利用能力等方 面进行了调查 , 并从信息服务的角度提出了改善建 议 7 。 魏杏典则参考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标准 , 拟定了一份普通市民的信息素养标准并以其为 调研依据 , 对石家庄市 15 岁以上市民进行调研 , 总结 了“ 信息素养与知识水平有很大关系” 等四点现状 , 并 从信息素养标准制定和图书情报机构的作用等方面 对提高普通市民信息素养提出建议 8 。 这些研究均 为从信息素养的调研结果之中寻求信息服务的改善 途径 , 但缺乏对信息用户群体的针对性 。教育技术领域则关注信息科学知识 、信息能力 、 信息情感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四个方面 。例如 , 叶 燕等人对湖北省民族地区的城镇中学生进行了上述 四个方面的信息素养调研 , 提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和将信息技术与信息文化整合的对策建议 9 。 王海 燕和付丽萍对西北地区 56 所学校的学生 、教师和管 理人员的调查表明陕西省与西北其他省份的信息素 养存在显著差异 , 学校级别和性别对信息意识和信 息能力存在显著影响 , 管理导向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 影响中小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知识的主要因素 10 。 筱萌等人对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调查还包 括教师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情况 , 提出了提升中小 学教师信息素养 , 整合本地与网络资源和增强学科 教师对 学 生信 息 素养 培 养 的意 识 和 能力 三 点 建 议 11 。 钟志贤等 人以南昌市东湖区的 11 所“ 全国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 的学校在职教师为研 究对象进行了相关调研 , 总结了“ 教师信息化教学技 能 、教学设计水 平有待提高” 等五条现状 12 。 这些 研究更为关注上述四个方面的信息素养 , 侧重于教 师以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 , 而没有将学生作为 独立的信息行为主体进行研究 。本研究主要参照 Big6 信息能力 。一方面 , 将信息 行为研究的结果应用于信息素养研究 , 并非单纯的信 息素养调查 ;另一方面, 将大学生作为独立的信息行为 主体 , 关注他们在具体的信息检索和信息甄别过程中 所体现出的信息素养, 较之上述研究更有针对性 。3 研究设计3 .1 问卷设计本研究采用实地问卷调查的方法 。 调查问卷含15 个问题 , 以选择题为主 , 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受 访者个人信息 ;受访者基本信息素养调查 ;用户 信息检索工具的选择 , 及其对信息检索结果的判断 依据 。 其中 是本问卷的重点 , 分为四组 :第 7 题调 查在校大学生对分类语言的使用情况 , 与前期对普 通网络用户的调研结果作对比 ;第 8 -13 题详细调 研用户对信息检索系统 、工具的偏好以及对检索结 果的判断依据 ;第 14 题对数据库提供的高级信息检 索工具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 ;第 15 题对用户经常使 用的信息检索系统进行调查 , 并与在特定任务环境 下用户使用的信息检索系统的研究进行对比 。3 .2 样本来源调查样本来自北京大学全校通选课程“ 广告学 概论”的选课学生 , 通过课堂发放的方式收集数据 。 从数据处理的结果看 , 样本较好地覆盖了本科的四 个年级以及北京大学的理 、工 、文 、社 、医五个学部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有效性判定 , 包括以下两个 步骤 :剔除单选题目选择多个选项的问卷 。 对 受访者使用搜索引擎和数据库的年限作如下假设 : 用户使用搜索引擎的时间一般不会小于使用数据库 的时间 。根据此假设 , 删除数据库使用时间大于搜 索引擎使用时间的问卷 。最终有效问卷 259 份 。 其 中男生 118 人 , 女生 138 人 , 另有 3 人未回答性别 。4 数据分析与讨论4 .1 基本信息素养统计分析首先对受访者搜索引擎和数据库使用年限进行 了调查(见表 1)。受访者使用搜索引擎的年限普遍 长于使用数据库年限 :搜索引擎的平均使用年限是 5 .43 年 , 而数据库只有 1 .57 年 。绝大部分受访者在上大学之前便已经接触了搜 索引擎 , 其中部分受访者使用搜索引擎长达 10 年之 久 。从使用年限的情况而言 , 受访者使用搜索引擎 的情况较好 。 对数据库的 使用则不尽然 。1 .57 年 的样本平均数和 1 年的众数说明大部分受访者在进 入大学本科阶段才逐渐开始接触数据库 。从而 , 可以认为对本科生搜索能力的培养仍旧 应该侧重各种文献数据库的使用 。 但是 , 图 1 是对 受访者接受信息检索教育和培训情况的调查结果 , 其中高达 74 的受访者没有上过信息检索相关的 课程 。 他们是信息素养教育和培训的薄弱环节 , 导 致了在校大学生信息获取方式单一 , 对于专业知识.的获取不充足的现状 。 从图 2 看 , 只有 22 的受访 者日常使用数据库获取与学习和研究有关的信息 , 而更多的受访者则依靠老师和同学的介绍(36 )。 表 1 搜索引擎和数据库使用年限描述统计对照表取方式之间统计无关 。6A6B6C6D总计5 A5121711455B36113235C32386457191总计40569271259表 2 信息检索教育培训与用户信 息获取列联表统计量搜索引擎数据库平均使用年限5 .431 .57最长使用年限1010最长使用年限数量161最有可能最长使用年限105最有可能最长使用年限数量168最短使用年限00最短使用年限数量558使用年限众数51使用年限众数数量5273使用年限差极值10进而将表 2 的各个值进行纵向的百分比统计 , 得到“错误 ! 书签自引用无效” 。 发现造成信息检索 教育培训与用户信息获取方式统计无关的原因在于 问卷第 5 题 C 选项 :“ 没有上过(信息检索课程或相 关培训)” 的数量过大 , 掩盖了教育培训对于信息获 取方式的影响 。 说明信息检索教育培训的力度不足 的现状 。表 3 信息检索教育培训与用户信息获取倾向分析(按列比较)6A6B6C6D5A12 .521 .418 .515 .55B7 .510 .712 .04 .25C80 .067 .969 .680 .3100405692714 .2 群体特征与情境的影响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对普通网络用户的分类与浏 览语言的偏好进行了调查 , 结果表明普通网络用户 倾向于认为用于不同信息服务的导航布局应有所区 别 13 。我们这次利用这个在校大学生群体 , 对已有 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检验 。对受访者接受信息检索教育培训情况和用户的 信息获取方式之间的关系使用列联表卡方检验进行 拟合分析 。 在表 2 中 , 对假设 H 0(1) :用户的信息检 索教育培训和信息获取方式统计无关(即表 2 的行 与列统计无关)有统计量 V =5 .40 , 查 2 分布表(自由度为 6 , =1)知临界值 =16 .8 。 V , 故接受 H 0(1) , 也即 用户接受信息检索教育培训的情况和用户的信息获图 3 对分类显示方式的调 查结果图 3 是两次调查结果的比较 。 其中 , 斜线柱是 本次对校内调查研究的结果 , 格线柱是对普通网络 用户在线调查研究的结果 。 对比两次研究结果 , 可 以得出如下结论 :(1)只使用关键词检索的用户确实占有相当比 例 , 多达 24 .3 。 关键词检索是这一部分受访者的 主要检索手段 , 他们很少借助分类浏览工具 。(2)无论是针对在校大学生群体还是针对普通 网络用户的调查均显示 , “ 导航条 +页面布局” 、“ 分 类导航” 、“按具体情况区分” 和“ 二者结合” 的分布大 致相同 , 受 访者更 为倾 向于 使用 因地 制宜 的导 航 方式 。(3)前期研究所调查的普通网络用户对“ 导航条+页面布局” 的偏好更为明显一些 。 但是 , 这一倾向 是一般群体特征 , 还是由于选项设置的差异导致还 有待进一步研究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了受访者对分类浏览工具具 有一定的需求 , 而这类工具的开发也恰恰是我们服 务于各种信息用户的一个切入点 。 子群和总体分布 的相似也说明用户对分类与浏览语言的偏好上具有 一致性 。我们的结论因而更具有一般性 。表 4 数据库的检索限制和辅助工具使用统计项 目数 量百分比同时使用年度限制9737 .514 A期刊来源10440 .239 14B更新时间7328 .224 38 14C匹配方式9637 .136 26 24 14D分类导航14656 .449 47 36 44 14E进而对受访者使用数据库提供的检索限制和辅 助工具进行统计(表 4)。 这是一道多项选择题目 , 包括年度限制 、期刊来源 、更新时间 、匹配方式和分 类导航五种 。统计结果显示 , 受访者大多使用分类 导航辅助检索(56 .4 ), 与上述浏览与辅助工具的 研究结果相近 , 说明受访者确实普遍使用分类导航 进 行 检 索 限 制 。 其 次 是 对 期 刊 来 源 的 选 取 (40.2 ), 说明期刊来源对本科生具有较强的影响 作用 。对同时使用两种(或以上)检索限制和辅助工具 的情况进行分析 , 如表 4 的右半部分 。 其中 , 14A - 14E 是问卷选项 , 对应于各自所在行的项目 。 行和 列交叉的单元格上的数值是同时使用其所对应两个 项目的受访者数量 。 可以看出 , 同时使用分类导航 和其他任何一种检索限制和辅助工具的受访者的绝 对数量 较多 , 这与 选择 分类 导航 的受 访者 的基 数 (146)有关 。 还发现两个较为明显的倾向 :同时使用年度限制和分类导航的受访者占到使用年度限制 受访者的 51 .0 ;同时使用期刊来源和更新时间 的受访者占到使用更新时间受访者 的 52 .0 。 我 们对这两种行为特征的原因和机理尚不十分清楚 , 但受访者能够形成特定的检索习惯对于其信息素养 的改善 , 尤其是搜索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 。数据库也可以通过适当的界面设计促进对“ 关 联” 项目的使用 , 以进一步改善用户与系统的交互 。 甚至可以据此改进后台数据结构 , 在用户操作的同 时推荐相关信息 。在此基础上 , 我们对受访者经常使用的专门网 络搜索工具进行调查(图 4)。 图片 、M P3 搜索和 知识性搜索(知道 、爱问)组成了第一级平台 , 传统的 媒体类专门搜索(图片 、M P3)仍然占据榜首 , 同时知 识性搜索发挥重大的作用 。 新闻和地图成为第二 级平台 , 这一级是按照媒体的类型进行的专门划分 。百度贴吧和视频搜索成为第三级平台 。 百度贴吧 是交互式较强的信息检索平台 , 而视频则属于传统 的媒体类专门搜索 。 学术搜索 、图书 、论坛和博客 搜索构成了第四级平台 。与前三级平台的专门搜索 相比 , 这些专门的搜索服务均较新 , 但它们的知识性 和互动性较弱 , 覆盖面既不如传统的媒体搜索 , 亦不 如具有较高知识性的新类型的专门搜索 。尽管这样的平台划分较为粗略 , 但我们能够从 中寻找到一定的趋势和分布特征 :传统的媒体类 型的专门搜索仍然占据着专门搜索的主要份额 。 新类型(与媒体类型相对)的专门搜索的使用仍然不 如媒体类型的专门搜索普遍 , 其中较受青睐的是知 识性和互动性较强的专门搜索 。在我们前期进行的一组实验研究中 , 被试选择 知识性较强的专门搜索的比例要远远高于传统的媒 体类型的专门搜索 2 。 而本次调查结果则显示用户 对于媒体类型的专门搜索仍然大量使用 。 通过对比 两次研究设计 , 我们发现 , 本次调查受访者回答问卷 是根据其一般的搜索行为和经历 , 没有具体的任务 和情境 , 体现日常搜索的行为特征和偏好 , 属于一般 情况 ;而前期进行的实验研究由于提供有具体任务 和情境 , 用户对信息检索工具的选择受到实验设置 的影响而体现出当次实验的特征 。 任务和情境决定 了两次研究结果的差异 , 它们对用户的网络搜索行 为有着较强的影响 。图 4 常见专门 搜索使用统计分布4 .3 基本信息检索工具与用户相关性判定4 .3 .1 基本信息检索工具基本的信息检索工具分为搜索引擎 、O PAC 和 数据库三类 , 我们从用户优先选择的检索工具(使用 倾向)和易用性判断两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 分别 统计问卷第 8 题(使用倾向)和问卷第 9 题(易用性 判断)如表 5 所示 。表 5 受访者对基本信息检索工具的 使用倾向与易用性判断问卷第 9 题问卷第 8 题搜索引擎OPAC数据库总和搜索引擎19265106250OPAC815843108数据库742466108总 和19874117-(1)受访者在查找相关信息时主要使用搜索引 擎(250), 也即他们使用搜索引擎的倾向性远大于使 用 OPAC 和数据库检索的倾向性 。(2)在易用性的体验方面 , 用户亦认为搜索引擎 返回的 结 果 更好 (198), 数 据库 远 不 如搜 索 引 擎 (117), 而 OPAC 则更少(74),不足受访者总数的 1/ 3 。 (3)通过比较易用性和使用倾向 , 发现 :搜索引擎的易用性判断结果尽管远高于 OPAC 和数据库 , 但却远低于倾 向使用搜索引 擎的受访者数 量(198 比 250), 这说明搜索引擎的检索结果仍差强人意 , 其优势主要来自占有的用户的数量而非信息检索结 果的质量 。 数据库的结果却正好相反 。 判断数据库 易用的受访者数量略大于倾向于使用数据库的受访 者数量(117 比 108)。这存在受访者对数据库较高的 认知和较低的使用之间的矛盾 , 可能与目前受访者在 此方面的经验和信息素养教育培训现状有关 。为了更为直观地显示易用性判断与使用倾向之 间的关系 , 我们绘制了易用性判断对使用倾向的百 分比柱状堆积图(图 5), 显示了不同使用倾向 的用 户群体的易用性判断的差异 。图 5 受访者易用性判断对使用 倾向的 百分比柱状堆积图从图 5 我们可以发现 , 用户对基本信息检索工 具使用的倾向性与易用性判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关系 。 倾向于使用搜索引擎的受访者 , 其认为搜索 引擎易用的百分比要高于倾向于使用 OPAC 和数 据库的受访者 ;同样 , 倾向于使用 OPAC 的受访者 , 认为 OPAC 易用的百分比高于使用搜索引擎和数据 库的受访者 ;倾向于使用数据库的受访者 , 认为数据 库易用的百分比 高于使用搜索引 擎和 OPAC 的受 访者 。4 .3 .2信息检索字段的使用问卷的第 10 和 11 题询问受访者信息检索工具 的使用情况 , 侧重其在搜索过程中输入的检索式的内 容 。 对于数据库的检索字段使用 , 我们主要考察题 名 、集合题名(即文献来源)、作者 、关键词 、主题 、摘要 和全文共计七个检索字段的使用情形 。对于搜索引 擎查询式 , 由于其没有字段的限制 , 只考察了题名 、集 合题名 、作者和关键词四个可能的“ 字段”(表 6)。项 目数据库搜索引擎数量百分比数量百分比题名15158 .318169 .9集合题名5320 .52722 .0作 者10139 .010139 .0关键词22672 .616664 .1主 题15660 .2摘 要4417 .0全 文124 .6表 6 数据库字段使用与搜索引擎查 询式内容统计表;.在数据库中 , 关键词 、主题和题名是常用的检索 字段 , 分别占到 72 .6 、60 .2 和 58 .3 。 摘要 、全 文这两个字段的利用普遍偏低 , 说明尽管这两个字 段提供的信息较全 , 但却有较高的噪声 , 受访者对其 利用不高 。 受访者对集合题名的利用也不是很高 , 这是受访者对集合题名关注程度不高的原因所致 , 受访者需要加强对此字段的使用 。 对搜索引擎查询 式的调查结果尽管少了三项 , 但是总体的百分比与 数据库之中字段使用情况的统计一致 。进而 , 我们来关注一类特别的受访者 。 他们使 用数据库的字段 与搜索引擎查 询式的内容完全 一 致 。我们认为这类用户所形成的检索习惯偏好对其 字段的使用有着强烈的影响 。 因而 , 试图找出重合 频度最高的字段使用(组合), 得到表 7(只显示频次 大于 5 的高频部分)。(1)只使用关键词 , 其频度最高 :共有 14 位受访 者 , 加上 7 位受访者使用主题(受控的关键词)和关 键词 , 共有 21 位 。 无论在数 据库还是 搜索引擎 之 中 , 使用关键词进行检索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 大量检 索辅助工具形同虚设 , 样本所代表用户群体的信息 素养需要提高 。(2)使用关键词和题名 , 此种组合的频度其次 ,共有 12 位受访者使用这种组合 。(3)使用关键词 、题名和作者 , 共有 7 位受访者 使用这种组合 。 相对而言 , 这类受访者检索字段多 样 , 形成了稳定的检索习惯和偏好 , 属于信息素养较 高的用户群体 。表 7 数据库字段与查询式内容 重合频度统计表(高频部分)4 .3 .3检索结果判定依据调查问卷的第 12 和 13 题则重点考察受访者对 检索结果判断时所依据的返回结果的内容的情况 。 根据数据库和搜索引擎返回结果的特征 , 我们主要 选择了题名 、作者 、摘要中高亮的关键词 、摘要内容 以及结果的来源共计 5 个可供受访者判断检索结果 的项目 。搜索引擎稍有差异 , 其来源分为期刊 、会议 录(与数据库相同)和 URL 两类 。从对受访者调查的结果看 , 他们对摘要中高亮 的关键词和摘要内容具有较强的使用倾向 。这与我 们在实验研究中得到的结果部分相近 , 被试与受访 者都大量地依靠摘要来判断返回的结果是否相关 , 仅次于题名 。表 8 数据库与搜索引擎判断依据统计表判断依据数据库搜索引擎数 量比 例数 量比 例题 名10440 .214857.1作 者3814 .74918.9摘要高亮的关键词12247 .113953.7摘要内容18772 .218571.4来源 :期刊 、会议录3814 .74718.2来源 :网页的 URL228 .5受访者对于来源的使用很少 。 无论是集合题名 还是 U RL , 其利 用都远远 低于对摘 要和 题名的 利 用 , 反映了受访者判断依据单一的现状 。与对检索字段使用的研究一样 , 我们更为关注 形成较为稳定 的判断依据的 用户的行 为特征 。 同 样 , 我们选择在数据库和搜索引擎中使用完全一样 的判断依据的用户 , 对其进行统计分析(表 9), 发现 在形成较为稳定的判断依据的用户之中 , 有两类用 户群体 。期刊题名 、论文或 专著题名会议名称 或会议作者主题关键词摘要全文频度录题名0000100141001100120001100710111007题名作者期刊 、会议录高亮的关键词摘要频度0000126000111210001111001110100107100006表 9 数据库与搜索引擎判 断依据 重合频度统计表(高频部分)对检索字段使用情况的调查表明 , 用户大量地 使用关键词和题名进行检索 。 特别是少数用户还形 成了较为稳定 、多样的信息检索习惯 , 更多的用户使 用单一的关键词进行检索 , 对其他高级搜索辅助工 具的使用不尽人意 。(1)主要使用摘要进行判断 , 包括根据摘要中高亮的关键词和同时使用关键词和摘要内容 。这类受 访者共有 38 位(见表 9 前 2 行)。(2)结合使用题名和摘要进行判断 , 包括表 9 中 的 3 -5 行 , 共有 28 位受访者同时在数据库和搜索 引擎之中使用此种方式进行检索结果的判断 。表 9 中“ 作者” 和“ 期刊 、会议录” 两列均为 0 , 意 味着形成较为稳定的信息检索习惯的受访者不依靠 作者和来源进行判断 。 受访者判断依据单一 , 导致 其信息甄别能力较弱 。 对信息素养的培养而言 , 不 仅要对其检索所使用的工具 、字段进行培养和训练 , 同时对其判断和甄别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才更 为全面 。具体地 , 在对搜索结果判定的过程中 , 使用 多种来源的信息综合进行判定而不是特定的某种信 息(如摘要)进行判断 , 以达到较为全面的结果 。 在 已有的研究和报道之中 , 这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 。4 .4存在的问题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通过上述实证分析 , 我们发现目前受访的样本 所代表的大学生群体的信息素养情况不容乐观 。 具 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 目前的本科生接触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 的时间较早 , 搜 索引擎使用时间 较长 , 经验较为 丰 富 。但是 , 他们对数据库的认识和使用情况则普遍 不理想 , 信息获取方式的单一 , 文献依靠老师和同学 推荐和介绍 , 而很少主动寻找文献 。第二 , 在校大学生与普通网络用户在一些信息 使用行为上具有相似的特征 。 他们对娱乐和生活类 的信息需求强烈 , 搜索引擎主要用于其日常生活而 并非学习和研究 。本科生很难形成明确且强烈的对 数据库使用的需求 。 受访者知道数据库所提供的服 务的用途 , 能够被动地利用这些服务 ;但是很难主动 或者形成习惯地去使用这些高级信息检索服务 。 这 点主要体现在对问卷第 10 和 14 题统计结果的差异 方面 。第三 , 本次调查样本所代表的总体在信息检索 字段的使用和对检索结果进行判断的依据的使用方 面呈现出方法手段单一的状态 。很多对检索有较大 帮助的字段均未得到有效利用 。对于大部分形成较 为固定的检索习惯的受访者而言 , 这种习惯更为确 切的表述是“ 懒” 。他们不是综合使用这些字段 , 而 是仅使用关键词检索或者凭借摘要来判断检索结果 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 , 这些样本所代表的群体在对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和信息的判断与甄别能力方面存在较 大的不足 。 信息素养 Big6 能力中信息查寻策略 、定 位与访问信息以及评价均与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和 信息的判断与甄别有关 , 这表明目前本科生的信息 素养水平不容乐观 。针对此次问卷调查发现的上述 问题 , 我们认为对于现阶段的本科生进行信息素养 教育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善 :(1)从搜索引擎的使用入手 , 在查询式的内容丰 富度及检索结果的判断策略上进行教育和培训 , 使 其从日 常生 活 的 搜索 之 中逐 渐 形 成较 高 的 信 息 素养 。(2)建议专业课程教师停止直接提供文献的做 法 , 只向学生提供文献线索 , 让学生自行去查找 、下 载和获取 , 使 学生 逐渐 养成 主动获 取文 献 信息 的 习惯 。(3)改进检索系统界面 , 方便用户使用 。例如 , 在数据库界面设计中并置分类导航 、年度限制 、期刊 来源和更新时间 , 可能会引导更多的用户综合使用 这些检索限制和辅助工具 。 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养成 不仅在于用户自身 , 也在于信息检索系统能够提供 易用的工具 。(4)对大学生进行严格的课程教育和训练 。 信 息管理专业与非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 信息素养差异 , 在很大程度上是是否接受过这种严 格的教育训练的结果 。5 结语与展望本文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发现 , 受访本科生的信 息检索工具使用能力一般 , 信息素养相对较低 。 具 体表现为 :(1)样本所代表的总体对数据库使用能力不如 对搜索引擎 , 信息检索教育培训的力度不足 , 本科生 信息需求不足 , 检索方法手段单一 , 只有较少的同学 主动获取文献信息 。(2)本科生在信息检索的偏好上与普通网络用 户体现出来的特征近似 , 在没有任务和情境的情况 下 , 他们更多地查找生活 、娱乐类信息 。(3)样本所代表的总体普遍使用搜索引擎进行 信息检索 , 同时对搜索引擎的易用性的判断也高于 OPAC 和数据库 。 此外 , 受访者使用的检索字段和 高级检索方法不丰富 , 其对检索结果判断所凭借和依据的信息亦很少 。我们建议从搜索引擎的使用入手 , 在日常教学 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获取习惯 , 并辅以一定 的教育培训 , 这是推广他们的信息素养的有效手段 。 在本研究中 , 限于实际问卷发放的条件 , 样本仅来自北京大学 , 是否能够代表普通的大学生群体 , 尚 有待考查 。 在进一步研究工作中 , 我们会以此次调 查研究的结果为依据 , 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和深度 访谈研究 , 以更深入地探索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 教育的方法 。其次 , 这次调查仅面向本科生 , 未涉及 研究生 。今后 , 在可能的条件下 , 我们会尝试对研究 生进行同样的问卷调查 。致谢感谢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张浩达老师和赵康为 本问卷的实地发放所提供的帮助 , 感谢教育学院教 育技术系赵国栋老师和教育基金会李存峰老师无偿 提供 Websurvey 调查 系统进行网络 调查 。 还有 几 位同学为本问卷的设计和修改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 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附 :调查问卷用户搜索过程中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第 2 轮)尊敬的受访者 :您好 , 首先感谢您回答我们的问卷 。 这里是北 京大学国家信息资源管理北京研究基地和百度在线 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推出的用户搜索过程中 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第 2 轮) 问卷 。 该调查以学术 用户在搜索过程 中用户使用的 词语特征为调查 目 标 。其结果将用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和百度在线 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 中国人搜索 行为实验室” 的科学研究之用 。 本研究由北京大学 国家信息资源管理北京研究基地负责问卷设计 ;由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提供资金支持 ; 同时感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 Websurvey 调查系统提供无偿的网调支持 。 中国人搜索行为实验室 2008 年度计划项目课题组1 .请问您的性别【 】男【 】女2 .学号 :3 .您使用数 据库 , 比如 中国 知网(期刊 网)或万 方等 , 有 多长时间 ? ()年4 .您使用搜索引 擎有多长时间 ? ()年5 .是否上过文献检索课程或者受过相 关培训 ? ()A .上 过 , 侧重于工具书和数据库的使用B .上过 , 侧重于检索系统的实现C .没有上过 6 .您通常如何了解领域前沿 ? ()A .定 期看某些期刊 、会议录 , 或者参加会议B .在数据库中搜索C .课堂上由 老师介绍 , 或者由实验室的同学介绍 D .到目前为止没有此项需求 7 .下面几种用于浏览的辅助手段, 您更喜欢那种? () A .像 新浪一样的“ 导航条 +页面布局” 的布局就很好 。 B .还是像知网(期刊网 、CN KI)一样的分类导航好 。C .不同情况 不一样啦 , 对 于门 户而 言 , 页面 布局 好 ;对 于数据库而言 , 还是分类导航好 。D .如果把导航条 、页面布局和分类导航结合起来就好了 。E .通常我不使用浏览方式而是使用关键词检索 。 F .我还有更好的方式 :。 请您注意 :从第 8 题开始为多项选择题 。 8 .您在查找资料时 , 通常优先选择()A .搜索 引擎B .图书馆的目录或联机目录 C .各种文献数 据库D .其他途径 : 9 .您认为哪种方式更容易找到所需要 的资源 ? () A .搜索 引擎B .图书馆的目录或联机目录 C .各种文献数 据库D .其他途径 :10.您在使用数据库 查找 资料时 , 通 常输 入哪 些项 目进 行检索 ? ()A .论文 或者书籍的名称B .期刊名称 、会议名称 、会议录名称C .作者D .主题E .关 键词F .摘要G .全文H .其他 :11.您在使用搜索引 擎查 找资料 时 , 通常 输入 哪些 项目 进行检索 ? ()A .几个 术语B.作者 名 C .题名或全部 题名D .期刊名称 、会议名称 、会议录名称E .其 他 :12.使用数据库时 , 您通常如何判 断是否下载一篇文 献 ? ()A .根据 题名B.根据 作者C .根据所刊载 的期刊 、会议录 D .根据摘要高亮的关键词E.根据摘要内容F .其他 :13.使用搜索引擎 时 , 您通常 如何 判断是 否下 载或 者打 开一篇文献 ? ()A .根据题名B 根据 作者C .根据搜索引擎摘要中显示的期刊刊名 、会 议录 D .根据摘要高亮的关键词E.根据摘要内容F .根据网页的 U RLG .其他 :14.在使用数据库时 , 下列 检索限定您经 常使用哪几 项 ? ()A .年度限制B.期刊来源C .更新时间D .匹配方式 E.分类导航15.您经常使用搜索引擎提供的专门服务 ? ()A .图片 B.地图 C .新闻(资讯) D .视频 E.论坛F .图书G .博客H .学术搜索I .百度贴吧J.知道 、新浪 爱问等K .M P3L .其他 :最后 , 请允许我们对您表示感谢 。 谢谢您的参与 !参考文献1 赖茂生 , 屈鹏 .用户自然和社会属性对网络搜索中语言使用行为 的影响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 2008(7):54 -602 赖茂 生, 屈 鹏.网 络用户的查询与 点击行为研究 .已被 情报理论与实践 接收3 T he 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In 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 s f or High er Education. 2008 -03-13 .h t tp :/ w w w ./ ala/ acrl/ acrlstandards/ inf ormation- lit eracycompetency .cf m4 LOWE C A , EISENBERG M B .Big6T M Skills f or In formation Literacy.In :FIS H ER K E , ERDELEZ S , M CKECH NIE L . T heo ries of Inf orm at ion Behavior .M edf ord :Inf ormation T oday , 2005 :63 -68 .5 雷敏霞 .转 型 期大 学生 的信 息素 养教 育 .图 书馆 理论 与实 践 ,2005(6):83 -856 吴丹 .高校图书 馆与大 学生信 息素养 教育研 究 基于高 校在 友本科生信息素养调查分析.图书馆建设 , 2006(4):63 -667 吴钢等 .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 2006(3):39 -418 魏 杏典 .提高市 民信息素 养增强城 市竞争力 .图书 馆理论 与实 践 , 2005(6):47 -489 叶燕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