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二节叶部害虫.ppt_第1页
第四章-第二节叶部害虫.ppt_第2页
第四章-第二节叶部害虫.ppt_第3页
第四章-第二节叶部害虫.ppt_第4页
第四章-第二节叶部害虫.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烈欢迎中专后继学员返校参加学习陕西省榆林市林业农广校 第四章第二节叶部害虫 几种主要的叶部害虫 一 蓝目天蛾二 大蚕蛾三 马尾松毛虫 松毛虫 四 天幕毛虫 一 蓝目天蛾 眼纹天蛾 柳天蛾 蓝目灰天蛾天蛾科 图谱 形态特征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70 80毫米 头较小 宽4 5 毫米 绿色 近三角形 两侧色淡黄 胸部青绿色 各节有较细横褶 腹部色偏黄绿 第一至第八腹节两侧有淡黄色斜纹 最后一条斜纹直达尾角 尾角斜向后方 成虫 前翅形状 后翅特点 生活史 在长江流域1年发生1 4代 以蛹在植株根际土壤中越冬 越冬成虫于次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羽化 成虫有明显的趋光性 夜出活动 交配 产卵 卵产于叶背或枝干上 单产或数十粒成堆 每雌产卵数为200 600粒 初孵幼虫先吃去大半卵壳 后爬至较嫩叶片 将叶吃成缺刻孔洞 5龄后食量大而危害重 将叶吃尽仅留光枝 老熟幼虫化蛹前2 3天 背呈暗红色 即从树上往下爬 钻入根际土地中作蛹室后蜕皮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1 结合耕翻土壤 消灭越冬虫蛹 2 用杀虫灯诱杀成虫3 化学防治 掌握3龄以前喷药 可提高药效 药剂可选用50 辛硫磷乳油 或50 杀螟松1000倍液毒杀幼虫 二 大蚕蛾绿尾大蚕蛾 水青蛾 长尾月蛾 图谱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32 38mm 翅展l00 130mm 体粗大 体被白色絮状鳞毛而呈白色 头部两触角间具紫色横带1条 触角黄褐色羽状 胸背肩板基部前缘具暗紫色横带1条 翅淡青绿色 基部具白色絮状鳞毛 翅脉灰黄色较明显 缘毛浅黄色 前翅前缘具白 紫 棕黑三色组成的纵带1条 与胸部紫色横带相接 后翅臀角长尾状 长约40mm 后翅尾角边缘具浅黄色鳞毛 前 后翅中部中室端各具椭圆形眼状斑1个 斑中部有l透明横带 从斑内侧向透明带依次由黑 白 红 黄四色构成 足紫红色 卵 扁圆形 直径约2mm 初绿色 近孵化时褐色 幼虫 体长80 100mm 体黄绿色粗壮 被污白细毛 体节近6角形 着生肉突状毛瘤 前胸5个 中 后胸各8个 腹部每节6个 毛瘤上具白色刚毛和褐色短刺 第1 8腹节气门线上边赤褐色 下边黄色 胸足褐色 腹足棕褐色 上部具黑横带 蛹 长40一45mm 椭圆形 紫黑色 额区具1浅斑 茧长45 50mm 椭圆形 丝质粗糙 灰褐至黄褐色 生活史 年生2代 以茧蛹附在树枝或地被物下越冬 翌年5月中旬羽化 交尾 产卵 卵期10余天 第1代幼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发生 7月中旬化蛹 7月下旬至8月为第一代成虫发生期 第2代幼虫8月中旬始发 为害至9月中下旬 陆续结茧化蛹越冬 成虫有趋光性 日落后开始活动 虫体大笨拙 但飞翔力强 卵喜产在叶背 枝干上 或卵产在土块或草上 每雌可产卵200一300粒 成虫寿命7 12天 初孵幼虫群集取食 2 3龄后分散 取食时先把1叶吃完再为害邻叶 残留叶柄 幼虫行动迟缓 食量大 每头幼虫可食100多片叶子 幼虫老熟后于枝上贴叶吐丝结茧化蛹 第2代幼虫老熟后下树 附在树干或其他植物上吐丝结茧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1 秋后至发芽前清除落叶 杂草 并摘除树上虫茧 集中处理 2 利用黑光灯诱蛾 并结合管理注意捕杀幼虫 3 此虫不需单独防治 结合其他害虫 使用药剂兼治即可 三 马尾松毛虫 松毛虫 枯叶蛾科 分类地位 鳞翅目枯叶蛾科 成虫和幼虫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20一35mm 雌蛾翅展48 80mm 雄蛾38 62mm 体色有黄褐 灰褐 棕褐 茶褐色等多种 体色变化较大 前翅上有深褐色横线4 5条 中室端具白点1个 亚端线由8 9个近新月形黑褐色斑组成 靠臀角处斜列3个斑点 雄蛾色较深 前翅横线色深且明显 中室端白斑明显 触角羽状 雌蛾大于雄蛾 色略浅 触角短栉齿状 腹部较雄粗状 卵 长1 4mm左右 椭圆形 初粉红色 近孵化时变成深紫色 成串或成堆产在松针上 幼虫 末龄幼虫体长40一80mm 体色有棕红色 棕黑色两种 头黄褐色 中胸 后胸背面簇生蓝黑色毒毛带 两带间丛生有黄白色毛 腹部各节毛簇中具窄而扁平的片状毛 先端具齿状凸起 体侧生有白色长毛 并具1条纵贯身体的纵带 纵带上从中胸至第8腹节气门上方各具l白斑 体背中央为银白或金黄至黑褐色 蛹 长20一27mm 栗褐色或暗红褐色 节间具黄绒毛 腹末有细长的臀棘 末端呈钩状卷曲 茧长椭圆形 灰白色至污褐色 表面有毒毛 生活史 各地发生代数不同 同一地区也有世代分化现象 长江流域2 3代 以3 4龄幼虫在树皮缝或针叶丛中越冬 翌年3月越冬幼虫上树活动 4月中 下旬开始结茧化蛹 5月上旬进入化蛹盛期 成虫于5月羽化 成虫寿命5 9天 第1代幼虫于6月上旬出现 第2代于8月上旬 第3代幼虫于9月下旬出现 其中2代部分幼虫在8月中旬开始滞育至1月中旬越冬 正常的2代幼虫于9月上旬结茧化蛹 中旬羽化 产出第3代卵多于9月中旬孵化 为害至11月中旬开始越冬 成虫有趋光性 多在夜间交尾产卵 每雌产卵数十至数百粒 卵期6一11天 幼虫共6龄 l一2龄群集 遇惊扰吐丝下垂 3 4龄不再吐丝 有弹跳习性 5 6龄受惊后常把头弯向胸下部 胸部毒毛竖起 幼虫期34 56天 以末龄幼虫在松针丛中 树皮下 灌木杂草上结茧化蛹 蛹期11 22天 该成虫 幼虫能迁移扩散为害 幼虫常由群集趋向分散 食料缺乏时则成群向外迁移觅食 成虫飞翔距离多在0 5 2公里 一般在海拔500m以下的低山或丘陵 树龄10年左右 郁闭度小且干燥易大发生 防治方法 1 营造混交林培养多样性的生物群落 使其利于天敌繁殖 生存 2 抓好越冬代及以后各代2 3龄幼虫期喷洒50 杀螟松乳油l000倍液 90 晶体敌百虫900倍液 3 用2 5 溴氰菊酯或20 速灭菊酯原油1 2ml 对水3000 4000倍液进行地面低容量喷雾 4 用菊酯类500一1000倍液进行飞机超低量喷雾 5 可用1 或2 速灭灵烟雾剂 每亩用量160mL 该种烟剂烟云高度为2m 放烟0 5小时后 烟云降落至树体上 6 于成虫产卵初期 每亩释放赤眼蜂10万头 进行生物防治 四 黄褐天幕毛 1 黄褐天幕毛MalacosomaneustriatestaceaMotschulsky 天幕枯叶蛾 带枯叶蛾 梅毛虫 顶针虫 枯叶蛾科天幕毛虫 天幕枯叶蛾 带枯叶蛾 梅毛虫 黄褐天幕毛 图谱 形态特征 成虫 雌雄差异很大 雌虫体长18 20mm 翅展约40mm 全体黄褐色 触角锯齿状 前翅中央有1条赤褐色宽斜带 两边各有1条米黄色细线 雄虫体长17mm 翅展约32mm 全体黄白色 触角双栉齿状 前翅有2条紫褐色斜线 其间色泽比翅基和翅端部的为淡 卵 圆柱形 灰白色 高约1 3mm 每200 300粒紧密粘结在一起环绕在小枝上 如 顶针 状 幼虫 低龄幼虫身体和头部均黑色 4龄以后头部呈蓝黑色 末龄幼虫体长50 60mm 背线黄白色 两侧有橙黄色和黑色相间的条纹 各节背面有黑色瘤数个 其上生许多黄白色长毛 腹面暗褐色 腹足趾钩双序缺环 蛹 初为黄褐色 后变黑褐色 体长17 20mm 蛹体有淡褐色短毛 化蛹于黄白色丝质茧中 生活史 1年发生1代 以完成胚胎发育的幼虫在卵壳内越冬 第二年果树发芽后 幼虫孵出开始为害 于5月上 中旬 幼虫转移到小枝分杈处吐丝结网 白天潜伏网中 夜间出来取食 幼虫经4次蜕皮 于5月底老熟 在叶背或果树附近的杂草上 树皮缝隙 墙角 屋檐下吐丝结茧化蛹 蛹期12天左右 成虫发生盛期在6月中旬 羽化后即可交尾产卵 防治方法 1 人工防治 结合冬季修剪彻底剪除枝梢上越冬卵块 集中烧毁 春季幼虫在树上结的网幕显而易见 在幼虫分散以前 及时捕杀 分散后的幼虫 可振树捕杀 2 物理防治 成虫有趋光性 可在果园里放置黑光灯或高压汞灯防治 3 生物防治 为保护卵寄生蜂 将卵块放入天敌保护器中 使卵寄生蜂羽化飞回果园 另外是保护鸟类 天敌 天幕毛虫抱寄蝇 枯叶蛾绒茧蜂 脊腿匙鬃瘤姬蜂 舞毒蛾黑卵蜂 稻苞虫黑瘤姬蜂 核型多角体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