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文言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文言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文言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1、师:很高兴,今天王老师能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语文课,上课前,听 老师介绍咱们班同学姓氏特别多,能告诉老师你姓什么吗?果然如此,同学们的姓氏可真不少,王老师姓“王”,和老师一个姓的同学请举手。2、师:看来在这里我们王氏家族的人数还是知道吗,在古代,人们习惯称呼我们王姓家族的男子为“王氏之子”。 你知道在古代人们会怎样称呼你吗?3、师:真聪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文章,名字就叫(板书课题)谁来读课题?一起读!那你知道“杨氏之子”是什么意思吗?(姓杨人家的孩子)4、师:与我们平时读到的文章不一样,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古文,但是它有其独特的魅力。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够开始喜欢文言文,喜欢它特有的味道。二、整体读文:读正确、读流利。1、师: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个故事。请同学们自由地把文章大声读几遍,记住,要读流利,把字音读准。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2、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现在谁愿意把课文读一读?指名读课文(2人),教师指出读的优点和不足。(注意读音:诣 为 应 )(刚刚接触文言文就能读得这么好,读得这么流畅,但是有个字音要注意) (读得很流畅,但要是声音能大一些就更好了) (读得很好啊,字正腔圆,声音响亮,尤其是“”读得很有味道) 3、师:大家读得挺流利,但是文言文的朗读跟现代白话文的朗读不一样,光读通顺了、读流利了还不行,还要读出文言文抑扬顿挫的味道。现在听老师给大家读一下这篇课文,看屏幕,注意听老师是怎样读的。(教师范读,课件出示朗读节奏的划分)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4、师:(指屏幕)再读一遍,试着放慢节奏,感受文言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5、学生放慢节奏再读课文,再指名读。三、理解文章:读懂、读明白。1、师:读得越来越有味道。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多了,我们自然也就明白了它的意思。现在老师提供给大家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希望你们能够根据这些方法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谁来读一读?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根据方法,写写画画,试着去翻译这篇文章,可以把你理解的内容与同桌交流。学生默读课文,自学理解。教师巡视。2、师:同学们学得真用心。我相信你们一定都读懂了课文,谁来谈谈自己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话?重点:(1)“甚聪惠”的含义。 (2)“为设果”的意思,前面要加上主语。(3)“此是君家果”理解之后,要追问,孔君平这样说他的目的是什么啊?他说这句话仅仅就是说杨梅果是杨家的果子吗?(4)“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理解,顺带提示“夫子家”“禽”应分开读的原因。“夫子”的意思,用“你”来解释行不行?引导学生:杨家的孩子为什么这么说?a、理解得很准确、很到位,谁听明白了哪个字解释得好?b、你理解得真不错,只是其中一个字如果能说得更准确一点会更好的。c、老师禁不住想夸你一声“甚聪慧”,理解得真准确,谁听明白了他这句中的“”是怎么说的?d、理解得真到位,谁还能像他这样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谁还能完整地说一说?)e、他理解得真好,谁还能说一说其他句子的意思?f、大家注意到了吗?他在翻译的时候把“杨家的孩子”加了进去,文中可没有这样的字样啊,为什么要这么解释呢?g、能结合书下的注释来理解并且灵活运用,果然是个聪明的孩子!h、这里的“为设果”就是给摆上水果,不过,谁为谁设果呢?(这是文言文的一个特点,短小精炼,常常省略一些都能理解的人称,但是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要把它补充进来,这样才能更清楚、更完整。)i、刚才大家说得不错,有没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没读懂的句子?3、师:既然大家都懂了,谁能把这篇文章的意思讲一讲?(指名回答2人,师及时指出不准确的地方。)(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4、师:同学们理解得真好,带着对文章的理解,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这篇文章。四、研读文章:品味语言精妙。1、师:真好,第一次学文言文就能有如此的表现。你们知道全文是围绕是哪句话来写的吗?生:“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2、师:注意呀,读这句话的时候应该带着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啊?(生:赞扬、赞赏)一起来读一遍,读出那种夸赞的语气来读得真有味道!但如果精确到一个词来说,是哪个词?生:甚聪惠。3、师:是啊,老师觉得你也“甚聪惠”!一下子就找到了!(板书:甚聪惠)杨氏子非常聪明,那么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他的聪明呢?生:“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抓住杨梅的“杨”和杨氏的“杨”都是同一个字来开玩笑“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抓住孔君平和孔雀都有一个“孔”字来反驳:没听说过孔雀是你家的鸟啊。生:杨氏子姓杨,杨梅的第一个字也是杨。所以,孔君平就和孩子开玩笑:此是君家果。就好像说杨梅和杨家的孩子是一家子。生:杨氏之子明白了孔君平的意思。马上也拿孔君平的姓氏和孔雀连起来说,意思就是孔雀和孔君平是一家的。4、师:对呀,杨氏之子巧用姓氏作答,回答得巧妙。他的回答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叫做生:天衣无缝。师:对,无懈可击,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这在兵法上就叫以其人之道(生齐:还治其人之身。)5、师:所以,课文中这样称赞这个孩子(生齐:甚聪惠。)再读读,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的聪明呢?生:他说“儿应声答曰”就是说很快地答出。师:“应声”是什么意思? 生:很快地。说明他反应快,思维敏捷。师:这么妙的回答他脱口而出,由此可见,他的确是很机智啊。6、师:同学们,杨氏之子的聪明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不仅听出了孔君平的“话中话”,听出了“弦外之音”,还思维敏捷,回答得如此巧妙,这真是能言善辩啊。(板书:能言善辩)同学们,你们能读出杨家孩子的那种聪明、机智的感觉来吗?自己试一试,应该怎样读?生练习朗读。师指名读(1、2人),点评。(评价1:老师特别喜欢你读的“未闻”这个词,有点针尖对麦芒的意味了,不过,“应声答曰”的感觉似乎差了一点,谁再来试试?评价2:你用这种快速的语气来读,果然是“应声答曰”的感觉,活脱脱一个杨氏之子出现在我们面前,好!)师:还有同学想读?这样,老师来读孔君平,你们来读杨氏之子。7、作为一个九岁的孩子,能有如此机智的表现,是很不一般的,但是,让老师觉得文中除了体现了杨家孩子的机智、聪明之外,还让人感受到他身上的另一优点,看看文章,谁发现了?8、师:老师给大家提示一下,“甚聪惠”的“惠”字书上说是通假字,跟智慧的“慧”是一个意思,其实,“惠”的其他意思中,还有仁慈、温和、柔顺的意思。仁慈、柔顺其实就是有教养、有礼貌,和蔼慈善。那这一点文中哪里体现出来的呢?细细地读课文,找一找。9、生:杨氏子不仅聪明,还很懂事。“为设果。”爸爸不在,然后他自己摆出水果来招待客人。非常有礼貌。师:嗯!客人来了,赶紧端出水果,懂得待客之道啊。10、生: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父亲不在,儿子就出来招呼客人代表他很有礼貌。生:我还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夫子”两个字里看出来他是一个非常懂事、有礼貌的孩子。师:杨氏子称孔君平为夫子,说明他很尊敬。“夫子”表示学识渊博的人,我们称孔子为“孔夫子”。还从哪儿看出杨氏子对别人有礼貌?10、(课件准备:换字比较“未闻”。)师:大家来读读这句话,仔细体会有什么不同,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生:我觉得从“未闻”这个词看出来他很有礼貌。因为他没有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用了“未闻”进行回答!师:孔君平不是说杨梅是杨家果吗?为什么杨氏子说他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家鸟呢?生:如果说孩子说“此是孔家禽”来回答他就太没礼貌了。师:解释得非常好,如果这个小孩直接这样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那么孔雀就是你家的鸟了!)这样回答就不得体。孔君平会生气。因为孔君平毕竟是来拜见他父亲的,这样会让客人尴尬!前面加一个“未闻”,这样既不动声色地反驳了对方,又不让对方难堪。这些都是礼貌待人、有教养的表现,其实也能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出杨氏之子的“聪惠”!(板书:礼貌待人)五、回读文章:理解中有拓展。1、师:正是杨氏之子的聪惠,深深地吸引了孔君平,他才出此难题开他的玩笑。大家能想象一下孔君平在说这句话时,会是怎样的神态?他是怎么说的啊?生:笑着说、逗着说2、师:你想的很好,如果放在文言文里面,咱们用一个字就能表示了:“孔指以示儿笑曰”,谁来像老师这样读这句话?指名接读,“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师:还有谁能这样读?3、师:如果现在不是孔君平,而是柳君平来拜访,杨家的孩子会怎么说?4、师:如果是李君平、梅君平呢?又该怎么说?(有时间进行的内容:师:看来杨氏之子给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