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我们和我》儿童和平条约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我们和我》儿童和平条约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我们和我》儿童和平条约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我们和我》儿童和平条约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4页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我们和我》儿童和平条约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我们和我儿童和平条约教案 北师大版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儿童们的美好心愿。重点难点1.在朗读、讨论、感悟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并鼓励学生为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2.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3.使学生感受到世界和平是靠大家共同维护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学课时两课时 知识点详解 儿童和平条约我们全世界的儿童,向世界宣告: 是“和平”,诗歌开篇即点明主题。和平的星球是没有战争和武器,没有人为的破坏和疾病的。运用反复,表达了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未来的世界,应该和平。“宣告”的中心是什么?节导读:点明未来世界应该和平。我们要一个没有战争和武器的星球,我们要消灭破坏和疾病。这句话应怎样理解?我们再也不要仇恨和饥饿,我们再也不要无家可归的事情发生。和平的世界没有仇恨和饥饿,人们都有幸福的家园。两个“再也不要”有什么表达作用?节导读:这两句话表达了世界儿童对战争的憎恶。 难句解析:比喻。“食品”比喻地球资源,“美丽的彩虹”比喻地球上美好的事物。“共享”是全世界儿童的权利,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来保卫。要保护维持人类生存的水源,杜绝环境污染。不能删。加点的词语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没有种族歧视,没有贫富悬殊,人类应和谐相处,共同繁荣,共同发展。我们将共享大地给予我们的足够食品,我们将保卫天空中美丽的彩虹。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共享”“保卫”有什么含义?我们将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源,我们将让河水永远洁净。这句话有什么含意?我们要共同游戏,共同欢笑,互相学习,一起探索,努力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把加点的词语删掉不是更简洁吗?节导读:写出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为了和平,为现在的和平,永久的和平,大家的和平。 反复强调“和平”这一主题,突出了中心。重点句解析:因为成年人决定着世界能否和平,他们是创造和平的主力军,所以成年人应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世界和平了,儿童才能幸福。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让世界上的成年人和我们一起,丢掉恐惧和悲伤,抓住欢笑和幻想,世界就一定和平。“让、丢掉、抓住、一定”说明少年儿童维护世界和平的方法和决心 。但为什么要提“成年人”?节导读:全世界儿童为了维护和平,倡导大家一起努力。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了解有关儿童和平条约的资料。3.了解条约内容。搜集的有关儿童和平条约的资料。一导入1.谈话:1986年是国际和平年。9月25日,美国纽约,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共同签订了一项公约,这就是儿童和平条约。我国石家庄市的刘玉玲同学代表中国儿童签了字。2.板书课文题目:儿童和平条约3.你们想看看条约上写了什么吗?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自学。(自己查字典学习,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2.老师重点指导。(1)读准字音。饥(j)饿()给(j)予(y)恐惧(j)(2)记忆字形。归: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彐”。予:不要写成“矛”。(3)理解词义。条约:国家和国家签订的有关政治、军事、经济或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文书。三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读。儿童和平条约1986年9月25日在美国纽约内容1.这篇课文看似一篇简单的儿歌,但细细读过却发现是一个充满抽象词语和深刻含义的条约。在课堂教学的整个环节上,从预习反馈开始,然后展开整篇文章的教学。由于文章中几乎每句话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如果悉数研究,学生水平达不到,时间也不够,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所关注的焦点集中探讨一两项内容,再体会朗读,其他内容作为非重点,达到“读之初体验”就可以。最后,教师要激发学生强烈的要求和平的愿望,对全世界发出呼唤。2.课堂上,最精彩之处莫过于学生的交流发言了。新课程改革下的学生思路开阔,见多识广,敢想敢说,乐于合作。本节课以“默读交流朗读”为主线,以谈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为中心展开学习,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特别是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谈出自己的感受。从他们朴素稚嫩的话语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学生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向往。1.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2.给下面的字分别组三个词。约(约定)(条约)(大约)幻(幻想)(虚幻)(科幻)归(归来)(归去)(回归)宣(宣言)(宣告)(宣传)(答案不唯一)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儿童们的美好心愿。2.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3.世界和平是靠大家共同维护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幻灯投影。一复习检查1.关于儿童和平条约,你都了解哪些资料?2.条约上写了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儿童们的美好心愿1.自由读课文,思考:“宣告”是什么意思?“宣告”就是宣布的意思。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全世界儿童向世界宣告了什么?学生甲:未来的世界应该和平。学生乙:未来的世界没有战争、破坏和仇恨。学生丙:人类应共享大自然的恩惠,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3.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感受最深的语句来朗读。4.指导朗读。5.从这个条约,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甲:我想到了伊拉克的小朋友在战争中渴求和平的眼神。学生乙:我想到了世界和平是靠大家共同维护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6.朗读课文。三流露感情,画中感悟1.把你心中的向往和愿望,用画笔画出来。2.作品展示。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找到全诗的中心句:“我们全世界的儿童,向世界宣告:未来的世界,应该和平。”复习上一单元所学的“总分”写作方法。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和平的世界里应该没有战争和武器,破坏和疾病,仇恨和饥饿,无家可归等事情。案例分享:本以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对战争、破坏、饥饿的认识不会很多,所以教师准备了大量表现战争所带来的灾难的资料,可在教学中学生却联系电视剧亮剑谈起了对战争的认识,虽然语言有些稚嫩,理解还不够深刻,但从学生的话语中,可以深深地体会到他们对战争的痛恨,对和平的渴望。我们从这里再次体会到学生平时的积累、拓展及生活实践的重要。是啊,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2.写出反义词。战争(和平)悲伤(高兴)破坏(保护)仇恨(热爱)3.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写下来。1.刘玉玲简介刘玉玲,石家庄井陉人,1975年1月1日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三好学生,“手拉手”活动创始人。曾致信联合国秘书长和美国总统,呼吁世界和平。1986年应邀赴美国纽约,在联合国代表中国儿童签署儿童和平条约。1989年被评为“中国好少年”“中国少年之星”和首届“十佳少先队员”。1993年考入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交流学院,1997年到文化部工作,xx年定居美国。2.背景资料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共聚美国纽约,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共同签订儿童和平条约,表达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浅显明白的话语,是全世界儿童至真至纯的心一起跳动的声音。我们一起聆听,在心中播撒下和平的种子,精心培育,让它生根发芽;我们一起行动,付出我们力所能及的努力为人类和平,为世界和平!3.国际和平年1986年是国际和平年。“国际和平年”的由来始于1982年,第3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1986年确定为“国际和平年”。1985年10月24日,在联合国成立40周年的纪念仪式上,各成员国一致通过了“国际和平年宣言”,要求各国人民与联合国共同努力,捍卫和平、保障人类未来。为积极响应、贯彻和落实联合国决议的精神,我国曾特意举办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其中包括1986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和平年”专题音乐会,当时由郭峰作词,百位歌星联袂演唱的让世界充满爱曾一度风靡全国。邮票设计大师孙传哲先生应联合国“国际和平年大会”的邀请,还代表中国参加了1986年“国际和平年”设计宣传画,并在评比中荣获了第三名。这幅“国际和平年”作品被印制成宣传画发行至世界各国。此外,原邮电部在1986年6月16日也发行了一套1枚的纪念邮票以示庆贺。中国人民银行在当年也曾发行了金、银纪念币各一枚。附送: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我们和我说声“对不起”教案 北师大版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做错了事,就应该主动道歉,承认错误。重点难点1.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反复读“我的嗓子眼儿里像堵了块石头似的,连一个字都吐不出”这句话,联系上下文体会“我”的心情。2.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教学课时两课时 知识点详解 说声“对不起”我并不是个固执自私的男孩儿,然而要我向别人承认错误, 形象地写出了“我”倔犟的特点,为下文的神态和心理描写埋下了伏笔。承上启下,引出下面的故事。那真是一件比挨二十大板还难受的事。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但那一次,我超越了自己。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我”的一个特点:认为向别人承认错误比挨二十大板还难受。其实那不过是一件小事。一天中午,我正在练字,同桌陆叶突然撞了我一下,我抬手一挡, 划,在本课读hu。难句解析:运用了神态描写,“不知所措”“满脸通红”写出了“我”不小心做错事后的紧张、害怕。没想到手中的铅笔把他的下巴划破了,他哭了。我一时不知所措,窘得满脸通红。作者是怎样描写“我”的心理的?同学们急忙去叫老师。段导读:“我”不小心用手中的铅笔把陆叶的下巴划破了。 不一样。“我”本以为老师会发火,可她只是“轻轻地问”。可见老师并不武断,很有亲和力。这句通过对“我”的语言和神态描写,表现了“我”的不知所措。“转过脸”“关切”“亲切地拍了拍”说明这是一位温柔、和蔼的老师。老师走进教室,说来也奇怪,她一点儿也没发火,只是轻轻地问我:“陈刚,这是怎么回事?”结果和“我”想象的一样吗?“我我”我支支吾吾地说不出一个字来,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老师转过脸看了看陆叶的伤口,关切地问:“疼吗?”这下陆叶哭得更厉害了,老师亲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只是划破点皮,以后彼此都应该小心点。陈刚,你道个歉,好吗?”由这些描写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段导读:老师没有发火,只是让“我”给陆叶道个歉。 吐,在这里读t。重点句解析:教室里的“静”与“我”心情的不平静形成对比,更有助于表现“我” 的矛盾心理。这句话照应开头“真是一件比挨二十大板还难受的事”,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一步说明了“我”内心的矛盾。主要描写“我”的心理活动。“愣愣”“不敢看”写出了“我”矛盾的心情。设问句则直接吐露了“我”内心的真实想法。教室里静得出奇,我知道大家都在等我开口,可不知怎的,我的嗓子眼儿里像堵了块石头似的,连一个字都吐不出。为什么要突出教室的“静”?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我愣愣地站在同桌面前,不敢看任何人的脸,但我能感觉到老师正期待地看着我。句导读:本句主要写“我”当时的表现。老师啊,您为什么非得让我开口呢?我又不是故意的。在心里,我不知道已经责备自己多少遍了。这句是写“我”的心理活动,为自己不道歉找借口。那么这一自然段又是怎样具体描写“我”的表现的?段导读:“我”不好意思开口的矛盾心理。 起渲染烘托作用,同学的鼓励是“我”思想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更加细致地表现了“我”的心理活动,说明“我”有些动摇了。再次照应开头。时间仍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同学们都急了,好朋友凑到我的耳边轻声说:“说吧,快说吧!”写同学们的表现有什么作用?是啊,只要说出“对不起”三个字,我就可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老师会原谅我,同桌会原谅我,同学们也不会责怪我。这些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可是,要说出这三个字,真的好难好难。这一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段导读:“我”想说“对不起”,但感觉好难。 不好。“亲切地抚摸”体现了老师的善解人意,老师知道“我”此时最需要的是谅解与鼓励。从侧面反映了老师的细心。难句解析:运用了反问句式。反问句能增强语气,说明“我”已经认识到了错误,并且懂得了不管是不是故意的,伤害和影响别人,就应该说一声“对不起”的道理。“我”明白了,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做错了事就应该主动道歉,承认错误。“陈刚,说吧,大家都没有怪你。”老师亲切地抚摸着我的头说。把“亲切地抚摸着我的头”删去,改为“老师说”好不好?是啊,不管是不是故意的,伤害和影响了别人,就应该说声“对不起”,这有什么好犹豫的呢?同学们平时不都是这样做的吗?这里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想到这里,我鼓足勇气,大声说:“陆叶,对不起。”陆叶很自然地说了声“没关系”。是什么让“我”说出了“对不起”?段导读:“我”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战胜了自己,对陆叶说了“对不起”。事情就这样结束了。从此,我和陆叶更要好了。 平淡自然,没有过多的渲染,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文章结尾有什么特点?段导读:事情结束了,“我”和陆叶更要好了。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我”不小心划破陆叶的下巴,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我”终于超越了自己,勇敢地向陆叶说了“对不起”,且“我”和陆叶的关系更好了。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搜集文明用语。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搜集的文明用语、生字卡片。一说文明用语,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都会用到哪些文明用语?会在什么情况下用?(1)你好打招呼(2)谢谢道谢(3)别客气回谢(4)对不起道歉(5)没关系表示原谅对方(6)请礼貌谦让(7)您尊重别人的称呼2.使用文明用语,是一个人具有良好素养的表现。生活中多用文明用语,就会让你感觉更舒服。3.板书:说声“对不起”你会在什么情况下说“对不起”呢?(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4.让我们读读课文。二学习生字、新词1.自学。(自己查字典学习,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2.老师检查,重点指导。(1)读准字音。挨(i)二十大板凑(cu)结束(sh)(2)记忆字形。陈:左右结构。“东”字左边加“阝”,就是“陈”。束:独体字。“木”字中间加个“口”,就是“束”。歉:左右结构。左边“兼”要认真写,右边是“欠”。(3)理解词义。固执:坚持己见,不肯改变。犹豫:拿不定主意。原谅:容忍别人的疏忽、过失或错误,不加责备或惩罚。3.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三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我”不小心用铅笔把同学陆叶的下巴划破了,老师让“我”向他道歉,可“我”说不出口。最后,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我”克服了心理障碍,大声地对陆叶说了声“对不起”。)2.同桌一起读课文。、1.让学生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展现对文本的独特感悟,是将学生的问题变成课堂资源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提出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要求学生回答,而是要给予学生充分“悟”的时间,鼓励、引导学生深入读书、思考、讨论,使学生从不同侧面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悟,变“要我说”为“我要说”。最终“老师为什么要让陈刚向陆叶道歉”这个问题便在学生的层层分析中迎刃而解了2.文中讲述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学生之间发生,面对这样的情况,学生都知道应该怎样做。因此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讨论“我”为什么应该对陆叶说声“对不起”,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自己做错了事,要有勇于承认错误的勇气和行动。1. 比一比,再组词。2.你都知道哪些文明用语?写在横线上。请、您好、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反复读“我的嗓子眼儿里像堵了块石头似的,连一个字都吐不出”这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我”的心情。3.学习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幻灯投影。一联系生活,再现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自演的学生短剧。(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2.说说你的感受。3.导入:生活中类似的事情很多,其实都是一些小事,只要我们说声“对不起”,事情就容易解决了。4.板书课文题目:说声“对不起”。二深入学习课文内容,懂得道理1.看到这一幕,老师是怎样教育“我”的?请读读第三自然段。学生甲:老师没有发火,而是在问“我”情况。学生乙:老师看陆叶的伤口。学生丙:老师让“我”向陆叶道歉。读读老师的话,你有什么体会?学生甲:我觉得老师很好。学生乙:我觉得老师很公平。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老师的话。2.那么,“我”有什么表现?默读第三至第八自然段,在书中画出描写“我”心理变化的语句。(1)“我我”我支支吾吾地说不出一个字来,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为什么“我”说不出一个字来?联系上下文想想。学生甲:因为他不是故意的。学生乙:因为他已经责备自己很多遍了,说明他也很后悔。指导朗读。(2)教室里静得出奇,我知道大家都在等我开口,可不知怎的,我的嗓子眼儿里像堵了块石头似的,连一个字都吐不出。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想象“我”当时的心情。学生甲:“我”不是故意的,觉得说不出“对不起”来。带着感情读。(3)我愣愣地站在同桌面前,不敢看任何人的脸,但我能感觉到老师正期待地看着我。“我”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甲:他的心情非常复杂。学生乙:他在想是说还是不说。(4)想到这里,“我”鼓足勇气,大声说:“陆叶,对不起。”讨论:开始“我”说不出口,到后来“我”大声说“对不起”,是什么力量让“我”这样的?学生甲:是老师、同学的鼓励,使他战胜了自己。“我”为什么要向陆叶说“对不起”呢?学生乙:因为“我”做错了事情,就应该说对不起。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应有的好品质。3.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出“我”的心理变化。三总结全文学习完这课后,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充分说)1.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对于学生提的问题:“支支吾吾是什么意思?”教师不用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意思来理解,并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对话练习。学生没能读出“我”“支支吾吾”说话的语气时,教师也不要急于范读,而是用戏剧性的语言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然后引导学生读书感悟。这样,学生不仅能把文中人物“支支吾吾”说话的语气读出来,还把人物窘得“满脸通红、不知所措”的神态表演得惟妙惟肖。看来激情、激趣与鼓励是解决问题的良好催化剂。2.课文第四自然段先写周围的环境“静得出奇”;再写“我”的感受:“我的嗓子眼儿里像堵了块石头似的,连一个字都吐不出”;最后写“我”的表现及心理活动。这时,教师要让学生抓住“愣愣”“不敢看”等词来体会“我”的心情,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想象“我”当时的心情1.从课文中摘抄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2.在生活中,你是怎样使用文明用语的?简单写一写。1.礼貌用语“谢谢你”“对不起”和“请”这些礼貌用语,如使用恰当,对调和及融洽人际关系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谢谢”在西方国家,无论别人给予你的帮助是多么微不足道,你都应该诚恳地说声“谢谢”。正确地运用“谢谢”一词,会使你的语言充满魅力,使对方倍感温暖。道谢时要及时注意对方的反应。对方对你的感谢感到茫然时,你要用简洁的语言向他说明致谢的原因。对他人的道谢要答谢,答谢可以用“没什么,别客气”“我很乐意帮忙”“应该的”等来回答。“对不起”是社交场合缓和双方可能产生的紧张关系的一帖灵药。如你在公共汽车上踩了别人的脚,一声“对不起”即可化解对方的不快。道歉时最重要的是有诚意,切忌道歉时先辩解,好似推脱责任;同时要注意及时道歉,犹豫不决会失去道歉的良机。在涉外场合需要别人帮忙时,说句“对不起,你能替我把茶水递过来吗”,则能体现一个人的谦和及修养。“请”在西方国家,几乎在任何需要麻烦他人的时候,“请”都是必须挂在嘴边的礼貌语。如“请问”“请原谅”“请留步”“请用餐”“请指教”“请稍候”“请关照”等。频繁使用“请”字,会使话语变得委婉而礼貌,是比较自然地把自己的位置降低,将对方的位置抬高的最好的办法2.见面礼仪握手礼: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与他人握手时,目光要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