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规范_第1页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规范_第2页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规范_第3页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规范_第4页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文库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规范 The Installation Specification for City Road Traffic Safety Facilities 第 1 部分 交通标志 征求意见稿 精选文库 目 次 前 言 1 1 范围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术语和定义 2 4 标志设置基本原则 3 5 标志设置要点 3 6 标志板 支撑方式及安装要求 8 7 一般道路指路标志的设置 14 8 城市快速路标志的设置 21 精选文库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规范 第1部分 交通标志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道路交通标志的结构 尺寸及设置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中心城区内城市道路 各区县政府所在地建成区内城市道路的交通标志设置 本部分含有相关的术语和定义 规定了基本要求 标志设置要点 标志板 支撑方式及安装要求 一般道路指路标志的设置 城市快速路标志的设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 5768 2 2009 道路交通标志 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T 18833 2012 道路交通反光膜 GB T 23827 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 GB51038 2015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DB510100 T 129 1 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 第 1 部分 总则 DB510100 T 129 2 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 第 2 部分 一般城市道路 DB510100 T 129 3 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 第 3 部分 城市快速路 DB510100 T 129 4 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 第 4 部分 一般公路 DB510100 T 129 5 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 第 5 部分 慢行交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道路交通标志 road traffic signs 在道路上用于交通管理目的并以颜色 形状 字符 图形等向道路使用者传递特定信息的设施 3 2 组合标志 combination signs 两个或两个以上警告 禁令 指示标志布设在同一个版面上的交通标志 3 3 作业区 work zone 由于道路施工 养护等作业影响交通运行 而进行交通管控的路段 精选文库 4 基本要求 4 1 交通标志不应传递与道路交通无关的信息 4 2 同一版面中的禁令或指示标志的数量不应多于4种 快速路 隧道 特大桥路段的入口处 同一版 面中的禁令或指示标志的数量不应多于6种 安装在同一支撑结构上标志不应超过4个 并应按禁令 指示 警告的顺序 先上后下 先左后右排列 同类标志的设置顺序 应按提示信息的重要程度排列 4 3 圆形标志版面直径为1 0m 立柱安装的为0 8m 三角形边长为0 9m 八角形标志外径为0 8m 4 4 交通标志的汉字 拼音字母 拉丁字母 数字等采用道路交通标志字体 简体 4 5 标志及支撑结构的竖向及横向最小净空应满足 悬臂类标志板及悬臂结构下缘至路面的最小净空 高度应大于5 5m 人行道上立柱类标志板及立柱结构下缘至人行道路面的最小净空高度应大于2 5m 位于路侧的各类标志板边缘及标志支撑结构边缘至车行道路面边缘的侧向距离 应大于或等于0 25m 4 6 标志的支撑结构 标志杆 应采用立柱为标准深灰色 CD 001 色标为C0 M0 Y0 K66 横臂为标准 浅灰色 CD 002 色标为C0 M0 Y0 K47 标志板背面颜色与所附载体颜色一致 同一路段 同类标志 支撑方式宜保持一致 4 7 城市道路上的标志采用GB T 18833 2012中 类微棱镜型反光膜 城市快速路 高速公路上的标志 采用GB T 18833 2012中 类微棱镜型反光膜 4 8 交通工程开工前应由建设业主主持 设计 主管 接养和施工 监理 过控 审计等单位负责人 参加的技术交底会议 4 9 建设业主应向市 区级民政部门征询道路的标准命名 不得在指路标志版面中出现 规划道路 或路的工程名称 无法核实的道路名称可暂缓实施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前期预留标志基础 待道路名 称确定后再设置路口指路标志 指路标志牌部分道路名称为规划道路 工程名称或无法核实名称时应 实施版面其他确认的道路名称 仅对应的规划道路名称 工程名称或无法核实的名称暂不体现 5 标志设置要点 5 1 基本原则 5 1 1 严格符合GB5768 2和GB51038的规定分类设置交通标志 从路段进入路口依次为 指路标志 距路口停止线80 120米处设置 车道行驶方向标志 设置在车道发生变化前 原则上距路口停止 线30 40米处设置 禁止行驶方向标志 距路口停止线30 40米处设置 可与车道行驶方向标志组合 设置 如图1 图2所示 精选文库 图 1 单向三车道 不含 以下道路设置示意图 图 2 单向三车道 含 以上道路设置示意图 5 2 一般要求 5 2 1 指路标志版面尺寸应符合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 DB510100 T129 标准规范的要求 即 机动 车双向六车道及以上道路版面尺寸为 5 3 5 米 机动车双向五车道以下道路版面尺寸为 4 2 8 米 支 路版面尺寸为 2 5 1 米 机非混行双向四车道以下道路版面尺寸为 3 2 1 米 支路告知版面尺寸为 2 5 1 米 5 2 2 单向 3 车道以上道路的路口之间距离不足 100 米 同时设置指路标志与车道行驶方向标志会相 互遮挡的路段 应将指路标志与车道行驶方向标志组合设置 或将指路标志与限制机动车行驶方向的 禁令标志组合设置 组合设置的版面颜色按照各自内容的版面设计 版面高度应该一致 一般禁令组 合标志设置在指路标志左侧 如图 3 所示 图 3 指路 车道和禁令等标志组合设置示意图 5 3 路口出口标志与信号灯组合设置 5 3 1 禁止通行 禁直驶入 禁止停车 禁止鸣喇叭 限制速度等禁令标志设置在限制机动车路段的 起点 即路口出口的信号灯悬臂上 根据禁令标志的数量组合设置 如图 4 所示 精选文库 图 4 禁令等组合标志与信号灯杆组合设置示意图 5 3 2 对于设置有公交专用道的道路 公交专用道标志正对公交专用道上方 如标志不能设置在专用 道上方 则取消公交专用道标志中的箭头 如图 5 所示 图 5 专用道 组合禁令标志与信号灯杆组合设置示意图 5 3 3 潮汐交通组织道路信号灯与组合标志原则如图 6 所示 图 6 潮汐交通 组合禁令标志与信号灯杆组合设置示意图 5 3 4 单向交通组织道路信号灯与组合标志原则如图 7 所示 精选文库 图 7 单行道 组合禁令标志与信号灯杆组合设置示意图 5 4 禁令组合标志原则 组合在同一版面上的标志同样不应超过4个 并应按禁令 指示 警告的顺序 先上后下 先左后 右排列 同类标志的设置顺序 应按提示信息的重要程度排列 组合标志中禁令标志的单个图形不应 小于 600mm 最大不超过 1000mm 大版面上白底色不设置黑色边框 如图8所示 图 8 禁令组合标志设置示意图 禁停标志与限速标志组合版面在次干路 支路等限速值在 40 公里以下的道路 其组合标志禁停图 案下预留 300mm 空挡 用于标注禁停时间段 其他城市快速路 主干路等限速值在 40 公里以上的道 路 其组合标志禁停图案下不预留空挡 如图 9 所示 图 9 禁停与限速标志组合设置示意图 5 5 辅助标志原则 当主标志无法向道路使用者完整表达或指示其规定时 应设置辅助标志 辅助标志应设置在被说 精选文库 明的主标志下缘 当需要两种以上内容的辅助标志对主标志进行说明时 可采用组合形式 但组合的 内容不宜多于3种 辅助标志字体大小不应小于主版面大小的1 5 5 6 车道行驶方向指示标志 5 6 1 当交叉口某方向进口交通流量较大 转弯车辆较多或渠化车道数大于或等于 4 条车道时 宜设 置车道行驶方向标志 5 6 2 车道行驶方向标志所指方向应与车道布置方式及地面箭头标线一致 5 6 3 车道行驶方向标志不与指路信息同版面设置 5 6 4 车道行驶方向标志 俗称 车道指示牌 高度为 1 8m 3 车道车车道指示牌宽度为 3 0m 4 车 道车车道指示牌宽度为 3 7m 5 车道车车道指示牌宽度为 4 2m 6 车道车车道指示牌宽度为 5 7m 如 图 10 所示 图 10 车道行驶方向指示标志示意图 5 7 可变信息标志 5 7 1 可变信息标志是一种因交通 道路 气候等状况的变化而改变显示内容的标志 一般可用作速 度控制 车道控制 道路状况 气象状况及其他内容的显示 可变信息标志不宜显示和交通无关的信 息 5 7 2 可变信息标志的显示方式有多种 如 LED 磁翻板 字幕式 光纤式等 可根据标志的功能 要求 显示内容 控制方式 环保节能 经济性等进行选择 5 7 3 可变信息标志设置应符合下列情况之一 a 结合路网交通管理需求 城市快速路出入口前合适路段 b 长隧道入口前或隧道内 c 潮汐车道起始路段和可变导向车道进入交叉口前 d 设置有左转待转区和直行待行区的路口前 e 有其他特殊要求的路段 5 8 作业区绕行标志 5 8 1 因施工 交通事故 自然灾害等造成前方道路发生交通干扰 车道变化 交通阻断 绕行等情 况时 应设置作业区标志 相关作业区标志应符合GB51038 2015规定 5 8 2 因作业其道路交通组织发生了变化的道路起始点的转换路口需设置交通组织变化告知示意图标 志 如图11所示 新的交通组织绕行的主要转换路口需设置作业绕行指路标志 如图12所示 精选文库 图 11 交通组织变化告知示意图标志示意图 图 12 作业绕行 诱导 指路标志示意图 6 标志板 支撑方式及安装要求 标志板的生产 安装应符合 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 GB T 23827 的标准 6 1 一般规定 6 1 1 标志牌全部采用铝合金材质材料制作 铝合金板厚度为 2 3mm 标志底板尽可能使用最大尺寸 制作 小于铝合金板型材面积的标志不允许拼接 如标志大于铝合金板型材面积 允许按照标志背板 滑槽安装方向拼接 纵向或者横向 但需按铝合金板型材产品的最大宽度进行拼接 其铝合金板的拼 接应采用铝焊 铝合金板与滑槽的加固连接可采用铆接和焊接 应满足 GB T 23827 的规定 6 1 2 铝板接缝必须在滑槽位置 通过滑槽底板进行铆接 6 1 3 指路标志板的形状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四角边角为圆弧形 圆形标志采用辊压边成型 矩形 正方形或三角形标志底板采用折弯卷边加强结构 6 1 4 滑槽采用 80 100 规格 间隔 30 50cm 设置 长度不小于标志同方向长度的 85 6 1 5 标志反光膜只允许纵向拼接 拼接缝只能上盖下方式 6 2 标志结构设计 6 2 1 设计基本风速应采用当地平坦空旷地面 离地面 10 m 高 重现期为 50 年的平均最大风速值 6 2 2 交通标志结构的荷载计算与组合 极限状态设计 地基基础的设计应符合 GB 50017 GB 精选文库 50007 GB 50009 的要求 6 3 标志支撑杆件 6 3 1 基本要求 6 3 1 1 标志的支撑方式应根据交通量 车型构成 车道数 沿线构造物分布 风荷载大小 以及路 侧条件等因素确定 6 3 1 2 当标志与交通信号灯 智能交通设备杆件结合布置更为合理时 标志与交通信号灯和智能交 通设备的支撑结构宜按照一个多功能支撑结构设计 在保证美观前提下该支撑结构同时满足标志与交 通信号灯和智能交通设备功能的需要 或将标志附着安装在交通信号灯或智能交通设备的支撑结构上 如表 1 所示 表 1 标志支撑方式及适用条件 支撑方式适用条件 单柱式警告 禁令 指示及小型尺寸指路标志 柱式 双柱式大中型长方形的指示或指路标志 悬臂式 1 道路较宽 交通量较大 外侧车道车辆阻挡内侧车道车辆视线 2 视距或视线受到限制 门架式 1 同向三车道以上的多车道道路需分别指示各车道去向 2 交通量较大 外侧车道车辆阻挡内侧车道车辆视线 3 互通式立交间隔距离较近 标志设置密集 4 受空间限制 柱式 悬臂式安装有困难 5 隧道 匝道入口处 以及出口匝道在行车方向的左侧 附着式 1 支撑件设置有困难 2 采用附着式设置更为合理 6 3 1 3 标志支撑件中采用的所有钢制部件均应采用热浸镀锌等防腐工艺处理 钢管顶端应封闭 各 种支撑件的断面尺寸 连接部件等均应根据标志板面的大小 所设置地点的受风力及支撑方式由计算 确定 6 3 1 4 标志支撑件的基础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 抗压强度等级不小于25MPa 由于目前城市道路 基础开挖大小受限 悬臂F杆基础开挖尺寸宜为 板面面积5m2左右的1000 800 1600mm 板面面积 10m2左右的1400 1800 1800mm 板面面积20m2左右的1800 2200 2200mm 当刚性基础过大或基 础设置处土质不良时 可采用桩基础 基础的金属预埋件必须进行除锈处理 基础的埋设深度和构造 尺寸应由计算确定 6 3 1 5 对于设置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标志支撑件其立柱底法兰和加劲肋不得外露于路面 埋于 地下的高强地脚螺栓应用胶带缠绕混凝土包封处理 6 3 1 6 标志板与支撑件采用铝滑槽和钢制抱箍的连接方式或铝滑槽和不锈钢万能夹 由不锈钢扎带 扎扣和夹座三部分组成 的连接方式 连接部件的设计应安装方便 连接牢固 保持板面平整 精选文库 6 3 2 设计 6 3 2 1 规格选用 采用碳素钢管 152mm 为无缝钢管 和矩管 并应符合 YB231 70 和 GB8162 87 的规定 标志 立柱帽和横梁帽及抱箍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板 其他钢结构件均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 应符合 GB700 88 的规定 高强连接螺栓和高强地脚螺栓 包括相应的螺母 垫圈 应采用 40B 或 45 号钢 并符合 GB1231 76 的规定 6 3 2 2 钢铁件处理 标志结构构件中的所有钢铁件均须热浸镀锌后喷塑处理 螺母 螺栓等应做防锈处理 6 3 2 3 钢管外观形状 立柱和悬臂式支撑采用圆形等径钢管 门架式支撑采用圆形或矩形等径钢管 标志的支撑结构 标志杆 应采用成品件热镀锌后再喷塑处理 同一路段 同类标志支撑方式宜保持一致 6 3 2 4 管径 圆管主要使用 76mm 89mm 114mm 159mm 168mm 219mm 273mm 325mm 规格 标志与立柱管径一般使用建议如表2 表 2 标志与立柱管径使用规格 管径 mm 76 89 114 159 168 219 273 325 标志宽度 cm 80100015001800200025003500 4000 6 3 2 5 基本结构形式 单柱式 双柱式 F 杆悬臂式 双 F 杆悬臂式 门架式 附着式等 同一路段 同类标志支撑方 式宜保持一致 杆件示例图 图 13 图 17 精选文库 图 13 单柱式支撑样式图 图 14 双柱式支撑样式图 图 15 F 杆悬臂式支撑样式图 图 16 双 F 杆 双挑 悬臂式支撑样式图 精选文库 图 17 门架式支撑样式图 6 3 2 6 标志杆允许对钢管进行加长拼接 长度 10m 的允许有一处加长连接 拼接位置应在钢管上 端或前端 拼接处应打磨平整无明显拼接缝 对于钢管的加长连接需设计单位出具结构验算书 并在 设计文件中进行说明 6 4 安装要求 6 4 1 位置要求 6 4 1 1 道路交通标志应设置在车辆 行人行进方向易于发现 识认的地点 6 4 1 2 道路交通标志应设置在道路右侧 道路分隔带 隔离设施 或车行道上方 在道路右侧无设 置条件时 可在道路左侧设置 设置在道路左侧的交通标志应适当增加标志横臂长度 确保标志有良 好的可视性 6 4 1 3 当在道路两侧均设置有标志时 应避免同一位置对应设置 应错开一段距离设置 6 4 1 4 交通标志的任何部分不得侵入城市道路建筑限界以内 路侧柱式交通标志的安装高度应考虑 行人及非机动车的通行 板面规格以及所在位置的道路条件等因素 基本布置示例图如图 18 图 21 所 示 精选文库 图 18 四幅路交通标志横断面布置图 图 19 三幅路交通标志横断面布置图 精选文库 图 20 双幅路交通标志横断面布置图 图 21 单幅路交通标志横断面布置图 7 一般道路指路标志的设置 7 1 基本原则 7 1 1 规范性 除本部分规定外 指路标志的设计 设置 维护和使用等应符合 GB 5768 所有部分 和 道路 指路标志系统 DB510100 T 129 1 2 3 的规定 7 1 2 系统性 应保证指路标志系统信息的连续性 设置位置的规律性 城乡结合的统筹性 在同一系统内各标 志之间 各子系统之间 与其他系统之间应能顺利衔接 传递的信息不应矛盾 应能相互补充 在设 计和设置某具体指路标志系统时 应考虑其中的指路要素对整个城市道路指路系统的作用和贡献 7 1 3 醒目性 指路标志应设置在易于观察的位置 并避免被其他物体遮挡 在所设置环境中应醒目 不应与道 路交通无关的信息混设 标志版面的规格 字符 信息量的设计应依据设计速度并充分考虑道路运行 精选文库 速度 7 1 4 清晰性 指路标志中的符号 文字与其背景应有足够的对比度 应保证符号和文字的细节之间容易区分 图形符号与文字之间及标志与标志之间相互关系的清晰 7 1 5 协调性 在整个指路标志系统中 表示相同含义的图形符号或文字说明应相同 各要素的设计应与周边环 境其他路面市政设施相协调 同一道路上 同类标志的设计风格 版面尺寸 颜色 设置方式和设置 高度宜相同 7 1 6 安全性 指路标志的设置 不应有造成任何伤害的潜在危险 7 2 补充规定 匝道分岔口 上跨桥 下穿隧道等位置不同方向的指示标志应采用不同版面设置 避免组合在同 一版面上 如图 21 所示 图 22 不同断面设置示例 7 3 方向标 标志牌方向标设计 a 汉字标志牌方向标采用上下结构 上部东南西北方向汉字 下部指向箭头 b 双语标志牌方向标采用左右结构 左侧上部东南西北方向的大写英文首字母和下部为指向箭 头 右侧为东南西北方向汉字 如图 23 所示 汉字标志牌 中英双语标志牌 图 23 标志方位标注示例 7 4 指路牌高速路信息设置一般规定 7 4 1 设置原则 7 4 1 1 在主城区放射性主干道与二环路 含 外主干道交叉口指路标志的远端信息中应增加高速公 精选文库 路编号符号 7 4 1 2 指路标志上的高速标志只设置可以直接到达的高速路名称 如需通过其他道路转换后再到达 的高速路指示不设置 7 4 1 3 临近绕城高速主要出入口的干道相交路口 应有绕城高速主要出入口信息提示 7 4 2 设置示例 图 24 图 24 高速路指路牌设置示例 7 5 路名牌规范要求 精选文库 7 5 1 设置原则 7 5 1 1 结合道路实际 中心城区道路均应设置路名牌 当主路车行道宽度小于 14 米时 应在道路进 口一侧设置一面 图 25 图 25 路名牌设置条件示意图 一 7 5 1 2 结合道路实际 当主路车行道宽度大于等于 14m 时 若被交叉道路为车行道宽度大于等于 14m 的次干道及以上道路时 应在主路的进口 出口两侧各设置一面 图 26 图 26 路名牌设置条件示意图 二 若被交道路车行道宽度小于 14m 时 同名主路的进口侧设置一面 图 27 不同名主路则按道路 名在主路的进口 出口两侧各设置一面 图 28 精选文库 图 27 路名牌设置条件示意图 三 图 28 路名牌设置条件示意图 四 7 5 1 3 结合道路实际 T 型 路口主路方向的人行横道线外侧各设置 1 面路名牌 图 29 图 29 路名牌设置条件示意图 五 如主路车行道宽度大于或等于 14 米时 路口主路直行方向的路名牌应设置在被交道路中线延伸线 顶端的人行道上 图 30 图 30 路名牌设置条件示意图 六 7 5 1 4 结合道路实际 当两交叉口间隔大于 300 米时 可在道路中部适当增设路名牌 以确保能够 充分发挥其指位导向功能 当两交叉口间隔大于 300 米小于 600 米时 可在道路中部增设 1 面路名牌 当两交叉口间隔大于 600 米小于 900 米时 可在道路中部增设 2 面路名牌 以此类推 增设路名牌应 优先考虑增设在人行天桥 过街人行通道 小区或单位出口处 图 31 精选文库 图 31 路名牌设置条件示意图 七 7 5 1 5 结合道路实际 路名牌应与既有市政设施 路灯 行道树等 保持在同一延伸直线上 同时 应设置在距人行道路缘石外边线 1 米范围内 图 32 图 32 路名牌设置条件示意图 八 7 5 1 6 结合道路实际 当路口有过街人行横道线时 路名牌应设置在距人行横道线 2 4m 处 图 33 图 33 路名牌设置条件示意图 九 7 5 1 7 结合道路实际 当路口无过街人行横道线时 路名牌应设置在距人行道转角圆弧切点外 2m 内 图 34 精选文库 图 34 路名牌设置条件示意图 十 7 5 2 设计 7 5 2 1 新型路名牌版面及字体原则 a 版面样式采用汉字与汉语拼音对照形式标注 路名和 道路 街 桥 等通用词全部采用拼音 标注 方位采用汉字和英文第一个字母标注 b 应符合 地名标志 GB17733 的相关规范标准 新型路名牌的汉字使用黑体字 拼音字体 使用没有衬线的等线字体 Arial 字体 C 路名牌底板颜色的要求 蓝色 东西走向 包括东西走向的斜街 绿色 南北走向 包括南 北走向的斜街 如图 35 36 所示 图 35 路名牌版面构成 精选文库 图 36 路名牌设置示例图 7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