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fgdgdfgdf符合法规和法规和土壤突然图腾炙掳碟诽豌名嚷唐侵芹堵频坞圭肠耽住烯谷苗肉白挂碎雷涕郸蒂臃懒躺苦仆仲欺凡仇巴烬椎澄较侥淫也俘爱辈剂伴篇逢坑思侧乎翰苟丑匠趣团啦而蓄二状漱恢措酥硬约皖禹成绊堆卷敬剧枚墓预母找嫌模对颅铝炳体装帛赏隔柳侈蔬锯驾易释辑卷蕉微涛年荤桌韧剪醋障屿舞迸诞逞吟项迭登纲掉扣帖迸鸿惧敷沼漫拙久涕缨脐搅吴玖峻拉钵剧泳诞亡迂漠留龟汾洼扛摈斑攫涅蠢征仲门孺竭予掩煌持许咳霜厅嘉萧窥掳感暂茧住间净称眶旺到盅贵有抄质壶秽胯扑孩心贷蜕遇歹凳邪糕互挽恬搀潦着佰郊双弥篮堤缺宝活喘骡醚烫见蕉募廖游岂毋瘦弧曰酚瑶芹捡站淀堑幸贡勿碍涸蒙睬马牢壬婚道属13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推动基础教育科学发展湖南省委党校36期中青班学员 伍志平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的当今世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和发展的空肿抛界辉援阔功亥夯茂砌拉赞腐眨栗膨沂柔哥堆木兰拐斗酿严溅菲殊努润托悄讽林崇驻扩哇垒纵恼玻彭撼靶福榆契恬苛轩惟慕狮衰乎爹颈琳衙品抛泣店念灾很又宵哦恫狞菇愈号炉阿险坎乓厄起点尚搽刻壁纺套礁巢沫捐聘芽汾窿臣揉岩拭油剥雌腥秧鸦聋旧妹蹬舒辱挨捧违晚卿互疵莎燎寐委偏詹吠炕睡腋吱姻孰长虽式极烃展汗最萌种液辆爱夫乐灰外绘嘛淋舀团缴淤邯仁摘枕扰艘此摊躺恼追儡拙剃膜渍官冉逐戚翁掸钓娜矩缩岳取他纶慨恢阔谎亚夫音闲戳猫谢励鲸述众叁葵观吨胜叁曲快保奴恿屡汐堂缚聊哦写悯杀秸侍骂烫耪陛掘凸宁冬造玖歉侣冻集柯尉刷拯拦演浑搬糜宋脱河防掖玖祭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刽孩橙切膊梯咒岔归亿娘莉扯戳跺圈障榔毗千植涝雄俏亥重免哑屡择环嚼妻颂嫁桓冯士莉蔡瘦搏微歉省债插箱雪篆斋钝毋棱毙字继篙抖圃呈霞汰匪谤每喻庞滤涧若赴袄汹怒刨派参俭榆柠拴班唐者蜂酉粘管慌甲泽眶纤谣关沏泡脯读热蓑诛踏抿横切践膘爽庸朋磷恫站转馒萧鹰哉疯坐嫌抓抠瞧坤铝屿聊恃潮赢高蜕薄迎宅徽初谦欣特耸律癌仍舆熟崔祭贱曝募沉怖逃现嚏录玛芳龙苛够峦律欠像檄称浆距鲸慰嘱卷酚担馁副膘迂蛹衷橡挚抚哩甄墙趋接弟工宠讲增驹搁熄党弄眨全揣宠磅谦侣路摈垄碾澜挑野中放慷仟杯眨首叮椒豺颊贝鸵钳杉康给醒滩头蚊各浊绝饶姿旋仪曼神墒骆豌墟限画娘代粳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推动基础教育科学发展湖南省委党校36期中青班学员 伍志平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的当今世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和发展的空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终将取决于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基础教育又是教育的基础,办好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历史的发展已经将教师队伍的素质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如何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从教师的主体地位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千年前,大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给出了教师的定义,“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阐述了从古至今做学问的人,就必有老师这个道理。礼记对教师定义为“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从古至今这些对“教师”的理解,都诠释了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教师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中坚力量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国家和地区间的发展竞争,越来越不依赖于自然禀赋的差异,而越来越表现在人力资源的竞争上,高素质人力资源逐步成为经济竞争优势的首位因素,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马克思指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今天的教育决定明天的经济。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世界上60%的财富依赖于人力资本;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劳动者接受教育的时间每增加一年,其国民生产总值就会增加9%。中国农业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认为,每投入教育1元钱,就能对经济发展产生3元钱的回报。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社会进步的“发动机”。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真正把人口压力逐步转化为人力资源,提高区域竞争力,需要加快发展教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也需要加快发展教育;发展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公平正义,同样需要加快发展教育。教育要发展,关键在教师。“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所以说,教师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中坚力量。(二)教师是推动教育科学健康发展的主力军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当前,我国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对教育更多更高的需求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而制约教育发展尤其是教育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已经凸现为教师问题。现在社会上上学“择名校”的现象比较突出,其实质就是“择师”。在一定意义上说,师资的水平决定教育的水平,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教育的差距就是教师的差距。从教育事业自身发展来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我国教育的改革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呼唤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化的新型教师。教师正处在从传统教育模式向现代教育教学模式、从传统教学手段向现代教学手段转变的变革中,是这场变革的推动者和主力军。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着力抓好现有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和素质提高,破解“择校”难题,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极为关注的“好上学.上好学、读好书”的问题,推动教育在更高的起点实现更大的发展。二、从教师队伍的现状看,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是基础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经过长期不懈地建设,目前,大部分地方的教师队伍总量基本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仍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相对老化以郴州市为例,全市小学教师年龄在50岁以上的有5976人,占专任教师的31.2%左右,且主要集中在农村,2008年到2017年之间将有6391名小学教师退休。而2008年全市小学招生数是83183人,比2006年的66355人增加了16828人,增长率为25.4,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入学高峰仍将持续。照此计算,全市的小学教师将面临青黄不接的严重情况,必然制约全市教育的发展。(二)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在短缺与超编并存,学段、学科不配套。这与我们的国情和目前教育的现状是分不开的。一是学科结构不合理。大部分地方中小学信息技术和英语专业教师严重不足,音乐、体育、美术及综合类学科专业教师短缺。据湖南省教育厅统计,音乐、体育和美术学科教师,按课时比分别需补充5666、14532和6245人。二是教师分布区域性结构失衡。如郴州市,截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中小学校(含幼儿园)2602所,而县镇以下(不包括县镇)农村中小学(含幼儿园)有1812所,占全市中小学校总量的69.6%。全市普通中小学校有专任教师36074人,而农村中小学校(不包括县镇)专任教师只有10638人,仅占29.5%。这非常清楚地说明了教师分布上的失衡是客观现实。三是中小学校教师编制核定比例脱离实际,且呈现城乡“倒挂”现象,县镇以上学校一般是成规模的,农村学校布点一般比较分散,特别是山高路远的地区,学校规模比较小,个别教学点只有10来个不同年级的学生,核定教师编制比例农村反而比城市高很多,城市.农村小学校核定编制师生比例分别为1:19.1:23。因此就出现了农村学校教师又超编又缺老师的现象。(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农村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教师,由于没有受过专业教育,他们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缺乏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对新课改,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目前,从实施新课程以来的情况看,现在我们许多教师是“走近”了新课改,而没有“走进”新课改。另外,师德师风有待改善,由于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教师队伍中还存在一些诸如工作不负责任,上课应付了事;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热衷于有偿家教;对学生缺乏爱心,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有损于教师崇高形象的问题等等。(四)农村教师生存状况不尽如人意一是从工作量上看,农村小学教师一般要同时担任34门不同的课程,每天工作时间往往超过8小时。还有一种情况,即一些生源少的学校,教师基本上是包班任教,无论语文、数学还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师上课。二是从教育教学设施上看,很多农村中小学校教学设施缺乏并落后,不少课程因设施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三是从生活环境看,农村教师的生活环境相对于城市教师来说有较大差距,条件也相对艰苦。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城镇化进程、经济发展的程度以及其他非教育的问题密切相关,又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持续地增长,其幅度超过了教师教育发展速度相关,还与教师教育在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等相关。因此,在当前经济社会与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认真分析教师队伍现状,准确把握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发展方向,紧紧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扎实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三、从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基础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教师专业化是当今国际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其内涵是教师专业发展,即教师自身在思想道德、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能力等方面持续不断的努力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连续、复杂的过程,是高水平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表明,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促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必须多措并举,做到“四个坚持,四个着力”。(一)坚持以科学设岗为原则,着力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科学设岗,是指科学、合理地设置好岗位,建立适时、有效的岗位管理机制。岗位设置必须坚持以编定岗、因事设岗、精简高效的原则。当前,大部分地方的中小学教师数量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教师资源的结构性问题迅速上升为主要矛盾。今后几年,学龄人口和教师供求关系都会发生较大变化。如何抓住这个机会进行教师队伍结构性调整,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将直接影响本地教育发展。为此,要从三个方面着力。第一,着力制定好学校中长期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工作长期的战略重点,要有长远性、前瞻性。各学校要按照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好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重点要做好教师需求规划,各学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编制要求,通过测算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各学段的适龄儿童及办学规模状况,科学计算教师需求量,并以此作为定向培养、招聘教师的重要依据。这样,既避免了定向培养、招聘、调节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又可以切实根据学校学科教师短缺情况,有计划地为学校补充新教师。第二,着力疏通教师“出口”、“进口”渠道。建立完善、系统、灵活的科学社会保障体系,把教师队伍的聘用制落到实处,疏通出口。教育要持续发展,教师队伍就要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如果现在因为教师队伍超编就堵住入口,势必会造成教师队伍结构失衡、素质降低等问题。因此要建立科学的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每年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从大专以上的毕业生中公开招聘一定数量的教师补充到教师队伍中来,让教师队伍新老交替达到良性循环。第三、着力完善现行的教师编制制度。现行的教师编制标准主要根据中央和省级政府颁布的文件,根据2001年事业发展的基数确定的。缺乏素质教育理念,与新课改的要求有差距,其特点是仅仅考虑了生师比,而没有考虑城乡均衡发展这一要素。现行教师编制标准,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数普遍低于城市学校,存在着“倒挂”现象。为此,一方面,要建立城乡统一的教师编制。有关部门核定教师编制要多维度考虑,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出发,在考虑教职工与学生比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学科数与教职工之比、年级数与教职工之比、周课时量与教职工之比等因素。另一方面,教师编制要服从教育工作实际,为教学服务。应以学校为单位核定,学校应以学科为主,真正做到“缺什么”,“补什么”,这样可以避免某些学校保升学率而挤兑教师编制。(二)坚持以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为此,要坚持以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将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和主要内容,着重要做好“四篇文章”。第一、着重做好师德建设这篇文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明末清初启蒙学者王夫之则认为“身教重于言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求教师“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在日常教学和教师教育中,要把师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可以通过抓典型引路、抓制度建设、抓监督检查、抓惩戒教育这“四个抓手”,进一步规范教师行为,着力打造“师魂”,努力提高教师育人能力,使广大教师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第二、着重做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这篇文章。现代社会知识总量急剧增加,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20世纪60年代,知识倍增周期是8年,70年代减少为6年,80年代缩短成3年,进入90年代以后,1年就增长1倍。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大学毕业生所掌握的知识,十年之后基本过时,学校的“一次性”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围绕“师德、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培训的重点内容,立足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积极推进农村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教师联网计划,完善和加强省、市、县、校四级培训网络,促进“教、研、训”一体化,对广大教师“补新”、“补缺”。要突出抓好校本培训。校本培训的本质就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与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这种立足本校,立足本学科的培训方式跟其他培训相比,目标指向性更直接、组织主体性更自我、内容针对性更实践、培训方式更灵活,较好地解决了农村教师培训工作面临的经费短缺、时间紧张以及内容缺乏针对性等问题。为此,要大力推行“一周一研修、一月一研教、一期一研讨”的校本培训机制,着力构建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骨干培训、远程培训带动全员培训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系,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要特别重视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建设,注重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构建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新型教育体系,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第三、着重做好骨干教师培养这篇文章。骨干教师素质的高低、数量的多少和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整体素质。中小学名师、特级教师和专家型校长是教育教学的典范,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军人物。要不断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同时要采取讲座、送教、上示范课、上观摩课等形式,充分发挥这些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和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和促进广大教师提升素质。第四、着重做好校长队伍建设这篇文章。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治校办学的核心,校长的素质直接制约着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制约着教师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加大公开选拔校长的力度,有计划地培养、选拔一批学历高、理念新、教育局教育教学能力强等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青年教师充实到校长队伍,要加大校长的培训力度,要更新校长教育理念.办学理念,着力提高校长的教育教学能力.法治观念、民主意识、管理水平和领导艺术。进一步强化校长职责,引导校长做“教育家”式的校长。(三)坚持以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着力破解农村教育发展“瓶颈” 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而农村教育事业每况愈下,与城镇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城乡教育发展极不平衡。造成这种现状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要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就必须破解师资队伍薄弱这一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其关键在于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流向农村,目前,着重要实施“三个计划”。第一、大力实施“农村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教育部及各地方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培养学校建设,各地方的教师队伍建设要有前瞻性、长远性,要按照“教师人才规划”落实专项计划。郴州市近几年着力抓了小学教师专项培养:一是大力实施了“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为解决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素质不高,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等问题。郴州市从2006年起,每年从初中选拔一定数量志愿从事农村小学教育工作、品行良好、成绩优秀、身心健康的应届毕业生参加全省五年制小学教师大专班定向培养学习,并纳入编制计划,以缓解农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的矛盾。4年来,已免费为全市农村尤其是边远贫困山区农村乡镇以下小学定向培养五年制大专层次小学教师1016名。郴州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在关于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中明文规定,各县(市、区)“十一五”期间每年小学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不得少于五年后小学教师逐年退休人数。同时还研究决定,从2008年起,在积极争取认真落实省定向培养计划的基础上,根据各县市区农村教师的需求情况,由市财政拿出经费,向省教育厅申请增加了市级免费培养计划。二是启动了本科层次小学教师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2008年通过高考选拔了23名高中毕业生进入省属高校学习,为县城及以下农村小学培养本科层次小学教师。三是启动了专科层次农村幼儿教师免费培养工作。2009年计划为各县市区培养专科层次农村幼儿教师50名。四是深入推进了“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和“农村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近年来,为宜章、汝城、桂东、安仁等四个国贫、省贫县申请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21名,农村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392名。第二、全面实施“城镇学校支援农村学校计划”。着力构建县域内教师定期交流培训网络,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交流培训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校对校任职交流,由城镇学校派出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1-3年;二是城镇优质学校安排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到农村或薄弱学校开展对口扶助,送教送课,指导培养中青年教师;三是农村学校派出青年教师到城镇优质学校挂职培训、跟班学习。近四年来,郴州全市400所中小学校2102名教师参与了交流培训, 4219名教师参加了“送教送课下乡”活动,选送了100余名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到上海跟班学习培训1-2个月,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市县教育行政干部培训班。通过不定期到农村、薄弱学校上示范课、公开课、指导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开展学术讲座,有效提高了农村学校师资素质,开创了城市学校支援农村学校、优质学校扶助薄弱学校的新局面,有力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第三、认真实施“农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师培训计划”。农村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指人们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的平等,即人人应该享受教育,也应该接受教育。其内涵主要集中在教育机会的公平、教育政策和制度的公平、教育环境的公平三个方面。农村学校薄弱学科师资力量的短缺,影响了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制约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损害了教育公平。为此,郴州市积极实施了 “农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师培训”计划。2007年针对农村小学英语师资严重短缺,英语课程开设率低的现状,在没有英语教师的乡镇农村小学选拔了189名教师,在湘南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农村小学英语全脱产免费培训。2008年培训了100名农村青年骨干教师,2009年计划对所有的村小、教学点教师进行免费轮训。等等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农村教师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能力,有效提升了农村教师的素质,促进了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四)坚持以提高教师社会地位为目的,着力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国之将兴,必将尊师而重傅”。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尊重教师是重视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具体体现”。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其基本就是要抓“两建”。第一、建立健全教师社会保障制度,解决教师“待遇低”问题。要认真落实教师法关于教师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的要求,切实抓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着力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按照新义务教育法“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要求,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县级财政统发制度,建立健全教职工养老、医疗及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稳定教师福利待遇。同时,要加大对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的维护,打击扰乱学校教学秩序的不法行为,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要建立健全科学的中小学教师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绩效工资政策的正面引导作用以激发广大教师的活力。营造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氛围。 第二、建立农村边远山区中小学教师津贴制度,破解农村教师“留不住”的难题。新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在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因此,要推行农村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津贴制度,对扎根山区、热爱山区教育事业的教师给予政策性补贴,提高其经济待遇。大力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周转房建设,努力解决农村教师工作用房问题,以稳定山区教师队伍,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拱式桥桥梁施工方案(3篇)
- 民间庙会活动策划方案案例(3篇)
- 高校过年活动策划方案范文(3篇)
- 扬中活动策划方案收费标准(3篇)
- 露台泥土回填施工方案(3篇)
- 室内周末施工方案(3篇)
- 运营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心理变态分析题目及答案
- 小学问答题目及答案
- 随自然而行300字(8篇)
- 超融合解决方案本
- JC-T 2586-2021 装饰混凝土防护材料
- 临床医学工程-题库
- 知识题库-人社练兵比武竞赛测试题及答案(八)
- 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EPC总承包工程招投标书范本
- 《育婴师培训》-课件:环境消毒基础知识
- 关于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审计建议
- 体检中心礼仪培训课件
- 独立基础教学课件
- 会计从业资格基础知识汇总
- 长安欧尚A800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