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4单元 19 登上月球教案1 青岛版【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登上月球【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中的最后一课,以认识月球的概貌为依托,以信息资料的搜集交流和共享为主要认知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学生能够提炼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书中内容展现了学生了解月球探究月球登上月球的科学探索过程,既呵护和保持了学生探究欲望,激发了他们科学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探索未知的能力。【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对月球已经有了大体的了解,知道了月相的成因,通过认识地球、太阳等天体,对于认识月球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方法迁移和能力储备。【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网上阅读、观察、讨论等认识月球,了解从古至今人类对月球的不断探索及对月球的认识。2、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及空间想象能力。3、在搜集资料中合作,在交流资料中互动,在研究资料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乐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科学探究中的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月球探秘网页、相关文字及图片资料、资料记录表【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归纳总结法【教学过程】一、投石激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一轮明月,总会引起无穷遐思,幻想有朝一日能飞上月宫,如今幻想已变为现实,今天就请你做一名月球探险家,登上月球,去探索月球的无穷奥秘,好吗?(板书课题)二、抛砖引玉,提出开放的研究问题1. 马上要登月了(屏幕)你准备带什么去月球呢?(贴:衣服)这些东西该不该带呢?这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关系你的生命呢!让我们用科学知识来解答心中的疑惑吧!关于月球,你想知道什么? 2. 月球蕴藏着无限的奥秘,但一节课时间有限,为了便于同学们了解月球知识,这节课我们主要从月球概貌、探月历程两方面研究(屏幕)请各小组讨论一下你对哪方面最感兴趣,准备用什么方法研究。三、因地制宜,提供开放的探究资料1、瞧!这是什么? 我们了解地球时,地球仪帮助了我们,今天我们探秘月球,为了便于同学们观察,老是呀给每组准备了“月球模型”和月球仪,此外还有一些资料方便同学们查阅。下面请组长来领取相关资料,各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对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研究,并把收获填写到“探月卡”中,时间允许也可以涉及月球其他方面的知识。2、汇报交流A.概貌: (1)大小、距离 (2)没有大气风、声音、氧气(3)引力体重换算,跑跳 (4)环形山同学们,在我们地球上山是什么样的?(图片)你能从月球模型上找出环形山吗? (5)月海投影,月球仪找,贴伽利略 在伽利略用望远镜观测月球时,就发现了月球上大片阴暗的区域,并将这些区域命名为“海”。 (6)陨石坑怎样形成的?地球上有陨石降落,为什么没有像月球上那样的陨石坑?B. 历程: (1)嫦娥奔月:古代人类对登月的向往贴嫦娥图(2)万户世界上第一个试图用火箭飞天的人,为了纪念这位勇敢的探索者,月球上有一处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3)阿姆斯特朗人类对月球的探索经历了(贴:嫦娥奔月伽利略人造卫星登月),探索太空是人类古已有之的梦想,是人类共同的事业!让我们一起来回顾1969年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时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吧(视频1969)(4)中国神舟号中国自99年以来,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七艘飞船、七次飞跃,我国载人航天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称奇,令亿万中国人倍受鼓舞。四、回归生活,实现教学时间、空间的开放1、通过对月球知识的研究,这些东西我们能不能携带登月?(解决开课时学生对携带物品的疑问)2、装备好了,但是到目前为止登上月球的是大洋彼岸的美国人,不过可喜的是我们自己的探月工程也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嫦娥一号”已经直奔月球,把宇航员送上月球也指日可待。下面让我们一起回眸那令亿万中国人为之振奋嫦娥一号直奔月球(视频)。3、嫦娥一号的备用星“嫦娥二号”也于2010年10月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但中国的探月之路还很漫长,未来“嫦娥三号、四号、五号”需要在座的同学去探索、去实现,让我们从现在起积淀自我,做好准备,迎接挑战,好吗?【板书设计】 登上 没有大气、风、氧气、声音 引力:1/6 月球概貌 环形山 月海: 伽利略 陨石坑温度 探月历程:嫦娥奔月伽利略人造卫星登上月球【课后简评】1、 本节课是一节科学探究讨论课,教师准备了充分的教学资料,如:月球仪、月球模型、月球知识等素材,将天体空间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整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乐于参加科学探究,思维活动。2、 教师重视方法的指导,如: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讨论、倾听等方法进行有效科学学习。 3、 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小小探月旅行家准备登月材料月球概况回归生活,环节设计合理,尤其是对登月准备材料的预设,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4、 教师突出教学重点围绕月球地貌进行介绍,抓住了环形山、月海、陨石坑、月球引力、温差等特有地貌,并同地球环境相结合,帮助学生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对于新知加深了印象。建议: 由于时间限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学生交流过程多数围绕教师提供素材开展的,今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学会完全利用身边自愿自己搜寻资料,并学会将自己的资料加以整理,服务于科学学习是我们每位科学老师共同努力的目标。附送:2019年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4单元 19 登上月球教案2 青岛版 一、教材分析: 月球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已经研究过月相的成因,对月球已经有了大体的了解,同时通过认识地球、太阳等天体,对于认识月球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方法迁移和能力储备。“登上月球”以认识月球的概貌为依托,以信息资料的搜集、交流和共享为主要认知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学生提炼信息、加工信息、生成信息的能力。教科书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展现了学生了解月球、探究月球、“登上月球”的科学探索过程,既呵护和保持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科学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的应用知识探索未来的能力。二、教学目标:1、会查阅书刊、网络及其他信息源,能抓住关键信息,会提炼有用信息,能创生新的信息;能大胆想象;能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探究月球外部条件之间的联系。2、在搜集资料中合作,在交流资料中互动,在研究资料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乐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科学探究中的问题。3、认识月球的概貌。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发探究师: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它是那么美丽,那么富有生命,将来有一天,如果人类要到另一个星球上去居住的话,你首先想到的会是哪个星球?生:月球(木星、金星)师:老师也想到月球上去居住。(板书:月球)那到目前为止,你对月球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师:看来月球不愧是地球的邻居,我们已经不那么陌生了。你还想了解月球的哪些情况呢?生回答,师板书:(1) 月球是什么形状?(2) 月球离地球有多远?(3) 月球上有什么?(4) 月球上有引力吗?(5) 月球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是多少?(6) 月球上有生命吗?【二】整理信息,自主探究(一)月球的基本情况师:下面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生:查资料、请教别人。师:查资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老师再提示一下:不仅要会查资料,还要会分析、整理资料,可以在资料上圈一圈、划一划啦,同时还可以把你的一些新发现记下来。课前我们已经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小组伙伴一齐动手,给你3分钟时间,看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资料,解决问题。师:时间到了。哪个小组先来交流?生:我们通过查资料,知道月球是一个球体,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还知道月球距离地球约38.4万千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师:(板书:球体 49个 38.4万千米)同学们能想象出38.4万千米有多远吗?打个比方吧,假如地月之间有一座桥,我们从现在出发,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步行到月球,昼夜不停的走,算一算一天能走多少千米?生:120千米。师:一年呢?生算:43800千米。师:再算一算大约几年能到达月球?生动笔算:大约需要9年。师:啊,9年呀!那到达月球时我们都变成漂亮的大姑娘,帅气的小伙子了。如果再接着返回的话,一共需要几年啊?生:18年!师:看来38.4万千米确实是一个天文数字。接着交流。生:我们了解到月球上的温差很大,向着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120摄氏度以上,背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180摄氏度以下。 师:(板书:180 120)我们这里夏天热不热?生齐答:热。师:但我们这里夏天的最高温度也只有30几度,但是月球白天最高温度可达到120摄氏度,比刚烧开的水的温度还要高。想一想,如果到了月球将是什么感觉?再想一想,冬天我们穿着保暖内衣,羽绒服,烤着火炉,还感觉很冷,那时的温度也就是零下十几度,可是在月球的黑夜里,最低温度能降到零下180摄氏度。那又是一种什么感觉?师:哪个小组接着交流?生:我们还了解到,月球表面高低不平,看上去明亮的部分是高山,阴暗的部分是平原,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月球上没有水,没有空气,没有生物;月球上的引力比地球小得多,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师(板书:六分之一):同学们起立,下面我们来跳一跳感受一下地球的引力。生齐跳。师:假如刚才这一跳是在月球上,想象一下,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能模仿一下吗?生模仿:就像电视里的慢镜头。师:刚才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只用了短短几分钟,就对月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但这些知识的获取却是来之不易的,可以说,人类对月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历程,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历程吧。(二)人类登月的历程师:从遥远的古代开始,人类就对月球感兴趣,幻想着有朝一日能登上月球。但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很不发达,这个愿望一时难以实现,所以就编了好多关于月球的传说,你都知道哪些有关月球的传说?生: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月亮之子,月亮女神师;谁能给大家讲一个?生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师:这些传说表现出人类对月球的美好向往。正是这种向往,激励着人类对月球的执着的探索。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你知道是谁开创了人类对月球进行科学探索的先河的吗?谁搜集到了这方面的资料?生: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开创了人类对月球进行科学探索的先河。1610年,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发现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在这以后,天文学家不断用更大的天文望远镜进行观察,但只是停留在观察月球向着地球的一面,并没有看到月球的整体面貌。 师:虽然用望远镜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但却让我们开始对月球有了清楚而正确的认识。哪何时人类了解了月球的全貌?谁哪儿有这方面的资料?生:1959年,前苏联科学家利用无人驾驶的火箭,发射了月球探测卫星,飞过月球的背面,对月球进行拍摄,使人们了解了月球的全貌。师:(出示月球图片)老师这儿搜集到了一张卫星拍摄的月球图片。师:那人类何时正式登上月球,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生: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等三人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的登上了月球,并进行实地考察,带回来岩石和土的标本,获得了大量珍贵的资料。从此人们对月球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师: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吧。(播放录像)这就是乘坐阿波罗11号的三名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这就是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那一个瞬间。当阿姆斯特朗从登月舱的9级扶梯下到最后第二级时,他放下了一台电视摄像机,通过无线电波,地球上的亿万双眼睛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了他的大靴子,接着,他的另一只脚也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时,他停下来,对着摄像机说:“这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但对整个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至此,人类正式登上了月球!(板书:登上)师:虽然这一瞬间已经过去40多年了,但我还是想提议,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向阿姆斯特朗、向整个人类表示祝贺!生热烈鼓掌。师:回顾刚才这个漫长的登月历程,你有什么感想?生谈感想。师:如今,我国十万航天人,用了三年时间研制的“嫦娥一号”卫星已经于xx年10月奔向月球,让“嫦娥奔月”这一古老而美丽的传说变成了现实。关于中国的航天情况,你还知道哪些?生谈。师: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同学们最感兴趣的“嫦娥工程”的探月计划。(出示78页资料卡)指名阅读。【三】自由活动:“徒步地月之旅”师:想不想亲自登上月球去看看?生异口同声:想。师(故作看表状):这样吧,这节课还有一段时间,老师决定了,带领你们来一次“徒步地月之旅”!怎么,不相信?要对自己有信心吗!好,请大家闭上眼睛,千万不要睁开眼睛,看我们能不能到达月球。(播放轻音乐,缓缓叙述)来,准备,好,出发!我们踏上地月之桥,走啊,走啊,走啊,走啊,穿过美丽蓝天,又穿过重重白云,走啊,走啊,又走啊,走啊,哎呀,怎么这么远啊?不要心急吗,要有耐心。再走啊,走啊,走啊,走啊,终于,有一天,啊,到了!我们到月球上了!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么和我们居住的地球完全不一样啊?来,跳一跳什么感觉?再大声地喊几声,能听到吗?来一趟不容易,我们到处去转一转吧,看看月球表面有什么。哎呀,差一点绊倒,怎么回事?噢,原来是环形山啊。好了,该看的都看了,时间也不早了,该回去了。来,再踏上地月之桥,再穿过美丽蓝天和重重白云,又不知走了多久,好了,到家了!睁开眼睛吧!师:同学们,地月之旅快乐吗?可惜有很多人都没有去,能不能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说给他们听听?生:我太高兴了!我到了月球上一跳,哎呀,我一跳三尺高,就像孙悟空一样飞了起来。我还看到了环形山呢!生:月球离我们太远了。我走啊走啊,呵,我都不知道我多少岁了。 师:说得太棒了!希望有一天我们能真正到月球上去旅行,也希望有一天我们能真正成为月球上的居民,到那时,老师和你们做邻居,好不好?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科学课的教学不仅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宁夏爆炸面试题及答案
- 泰语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动土作业考试题及答案
- 喂食管返流试题及答案
- 河源公务面试题及答案
- 干部选聘笔试题及答案
- 输尿管肿瘤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西玉林师范学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乡村医生疾控包培训课前试题(附答案)
- 2025年施工员之土建施工基础知识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 身为职场女性:女性事业进阶与领导力提升
- 普洱市森洁乳胶制品有限公司灭菌乳胶医用手套工厂项目环评报告书
- 著名文学著作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教育阅读名著鉴赏课件PPT
- 泛微协同办公应用平台解决方案
- (新)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讲解教学课件
- 医药行业专题报告:VCTE技术(福瑞股份子公司)专利概览
- GB/T 42430-2023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检验
- 《现代汉语》课件修辞
- 某园区综合运营平台项目建议书
- 创造适合教育(2017年0613)
- 易驱ED3000系列变频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