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服务质量测量方法研究综述_第1页
饭店服务质量测量方法研究综述_第2页
饭店服务质量测量方法研究综述_第3页
饭店服务质量测量方法研究综述_第4页
饭店服务质量测量方法研究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饭店服务质量测量方法研究综述 摘要提高服务质量是饭店企业区别于竞争对手,获得相对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要改善服务质量,首先需要有效和实用的测量方法对服务质量进行可靠和准确的测量。本文对服务质量的测量方法进行了综述,分析它们在饭店业中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同时阐述了饭店服务质量测量的新趋势。 关键词饭店;服务质量;测量方法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8)03009007 提高服务质量是饭店企业区别于竞争对手,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要改善服务质量,首先需要有效和实用的测量方法对服务质量进行可靠和准确的测量,为企业进行有效决策、绩效监控、合理的资源配置以及改善服务质量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服务产品独有的特性使客观地测量服务质量变得复杂而困难。就饭店业而言,虽然研究者花费了大量精力对服务质量测量方法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在饭店服务质量管理实践中,服务质量测量方法与手段却仍然很落后。 虽然服务质量测量方法多种多样,但从本质上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别:基于事件(Incident-based)和基于属性(Attribute-based)的测量方法。前者利用顾客在服务接触过程中经历的事件对服务质量进行测量,属于定性研究方法;后者利用各种属性变量对服务质量进行测量,属于定量研究方法。 1基于事件的测量方法关键事件技术(CriticalIncident Technique,CIT) 关键事件技术(CIT)是北欧学派经常使用的评价服务质量的方法之一。CIT记录顾客描述的服务接受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并询问与事件相关的问题,进而对事件进行分类。从根本上说,CIT是一种对事件或关键事件等数据进行内容分析的系统分类技术。CIT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一样也是一种归纳分组方法,不同的是在数据分析阶段,CIT对事件进行内容分析,而非定量分析。CIT技术在服务接触、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研究中都获得了广泛应用。 彼特纳(Bitner,1990)等人认为CIT是一种有效的测量顾客在服务接触中是否满意的工具,利用该方法可以揭示服务接触过程中导致顾客满意或不满的特定事件和行为,进而为形成满意度监测计划、设计服务程序和策略以及训练一线员工提供可靠的依据。他们利用该技术对饭店、餐厅和航空公司等高接触行业的员工和顾客进行调查,从顾客和员工两个角度研究了导致顾客满意与不满意的事件和行为,最终建立了一个适合高接触行业的分类系统。 凯伦(callan,1998)研究了CIT在饭店业的应用及其优缺点,他认为关键事件技术是一种适用的研究服务质量问题,评价顾客感知的方法,它的优点之一就是能够确定质量改善点,对于面向相似细分市场并提供相似产品的独立经营饭店以及小规模的饭店集团尤其适用。李一民(1998)采用该技术从员工角度对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一个影响服务质量的分类系统。 吉尔伯特和莫里斯(Gilbert,Morris,1995)利用CIT研究了饭店与旅行安排对商务旅游者满意度的影响,认为研究关键事件能够更深刻的理解导致商务旅游者满意不满意的因素。 同属性研究方法相比,使用CIT能够得到更丰富和更详尽的服务过程描述数据。另外,被访者也不必对那些他们认为不重要的属性进行评价,允许他们描述属性研究方法不会涉及的非常规事件。当分类系统确定后,不必使用大样本。使用CIT能更深刻地理解顾客需要、员工行为以及与员工行为相关的服务质量属性,比如“友好”“有效”以及“专业”等。CIT不仅能确定哪些类型的服务接触更重要,而且还能确定改善服务质量需要的知识和手段,管理者可以用它确定一套行为方案来训练员工。 也有一些学者对CIT提出了批评意见,比如:信息处理困难,阐释带有主观性,由于顾客感知随时间推移的改变导致事件具有暂时性特征,由于词语、类别以及编码规则的含义模糊导致信度和效度问题等。凯伦(Callan,1998)认为,CIT的主要缺点是依靠研究者对事件进行解释,容易导致对被访者的误解进而导致错误的分类。埃德沃德森和斯坦德维克(Edvardsson,Strandvik,2000)利用CIT技术对饭店服务质量的实证研究发现,该技术确定的关键事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极小。埃肯斯(Ekinci,2002)认为,该种方法在测量服务质量感知或满意度方面已经不再适用,而对理解服务提供过程或开发量表有很高的价值。 2基于属性的测量方法 2.1 SERVQUAL量表及应用 服务质量研究者在实证研究过程中开发出了很多种定量测量工具,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SERVQUAL量表。 2.1.1 SERVQUAL量表及其评价 北美学派的代表人物PZB等人提出了SERVQUAL服务质量测量方法。他们认为顾客对服务质量的评价由服务感知与服务期望之间的差距决定。因此,他们分别使用22个项目测量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期望与感知,通过顾客感知与期望之间的差距来评价服务质量。两者之间的正差异越大,服务质量越高。PZB的实证研究确立了服务质量的五个维度:有形性、可靠性、保证性、反应性和移情性。他们认为SERVQUAL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是一个适用于不同服务行业的量表。 SERVQUAL的核心在于根据服务质量的五个维度对企业表现的购前期望与购后感知进行间接或客观比较。服务质量被定义为消费者感知与期望之间算术上的差值,其得分是间接得到的,是由研究者而非消费者在感知与期望之间进行比较。有些学者也将这种测量方法称作差异推断测量方法(Inferred Disconfirmation Measurement)。 SERVQUAL模型引起了研究者极大的兴趣,很多服务行业都曾经使用过该量表对服务质量进行测量并证明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但在服务质量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批评意见,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服务质量测量技术的发展。 巴特尔(Buttle,1996)、罗宾逊(Robinson,1999)和卡奥萨德(Couhhard,2004)等学者都曾专门对SERVQUAL在理论和操作方面的优缺点进行过非常系统和详尽的阐述。另外,许多学者在对饭店业进行实证研究过程中也都或多或少论述或验证了SERVQUAL测量方法存在的一些优缺点。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对SERVQUAL最主要的批评意见集中在差距评分方法、期望标准、维度结构、信度与效度等方面。 2.1.2SERVQUAL量表的改进及应用 PZB试图建立一个适合服务性行业的一般性量表,然而许多研究者认为在具体行业的应用当中,必 须对该量表进行修改并重新验证其有效性,这包括增加和删减某些问项或维度来全面或真实地反映所研究的行业领域,以使量表适应不同的行业环境、服务环境或文化背景。PZB也认为量表本身需要进一步完善,并对该量表进行了改进。 自从SERVQUAL出现后,饭店服务质量研究者利用它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了其在饭店业内部的有效性。菲克和里奇(Fick,Ritchie,1991)以及塞里和赖安(Saleh,Ryan,1991)较早将SERVQUAL应用于饭店业。此后,利用SERVUQAL对饭店服务质量的研究逐渐增多,其中大部分研究都对SERVQUAL量表进行了适当的修订,修订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量表问项上。比如,一些学者在对饭店服务质量的研究过程中使用了18到39个不等的问项。 鲁克和雷顿(Luk,Layton,2004)认为SERVQUAL量表太过侧重对功能过程质量的测量,而缺乏对技术产出质量的测量,而技术产出质量也是消费者评价总体服务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他们认为在量表中加入技术产出维度的问项会极大地提高其解释能力和预测效度,会提高量表搜集信息的使用价值。他们通过对客房送餐服务的实证研究验证了技术产出维度对服务质量评价的重要性。埃克巴波(Akbaba,2006)对问卷的布局也做了一些变化,由两组问题形式变为一组属性形式。属性列在问卷中间,属性左右两边分别是5点评分尺度,左边测量期望而右边测量感知。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原两栏问卷枯燥乏味和导致困惑的缺点,问卷更简短、界面更友好并且能保持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2SERVPERF量表及其应用 许多关于期望测量的实证研究对期望的价值产生了疑问,认为仅测量表现已经考虑到了期望。克罗宁和泰勒(Cronin,Taylor,1992)首先对PZB的差距分析方法提出了质疑,认为差据分析模型是有缺陷的,而对服务表现的感知直接影响服务质量。因此,他们提出了SERVPERF量表,将服务质量作为一种态度来衡量,只利用一个变量,即服务表现来度量顾客感知服务质量,采用的问项同SERVQUAL基本相同。他们通过实证研究认为该量表优于SERVQUAL。 埃肯斯和赖利(Ekinci,Riley,1998)等人在对度假饭店服务质量维度研究过程中采用了表现测量方法,为了使问项更容易理解和更适合测量表现,将量表问项的时态从一般现在时态改为过去时态。纳德瑞和哈森(Nadiri,Hussain,2005)使用北塞浦路斯的饭店业为研究对象验证了SERVPERF量表的适用性,认为该量表给管理层制定服务质量战略提供了非常具有使用价值的信息。 阿姆斯壮和莫克(Armstrong,Mok,1997)等人研究了文化背景对期望的影响以及期望在服务质量测量中的作用,认为测量服务质量时不必测量期望,SERVPERF优于SERVQUAL。鲁克和雷顿(Luk,Layton,2004)以客房送餐服务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差距和表现评分两种方法,其研究结果也发现就服务质量测量的可靠性而言,表现评分优于差距评分。韦福祥(2005)以饭店和报业为例,对加权和不加权的SERVQUAL和SERVPERF量表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尽管SERVQUAL的内部结构设计得相当科学,但从信度和效度以及适用性三个角度来看,无论在未加权还是加权的情况下,SERVPERF都优于SERVQUAL,但他同时也认为从历史继承性角度来看,该评价方法的创新性并不是很高,尽管其简易性和实用性都高于SERVQUAL。 虽然很多研究者推荐使用SERVPERF量表来测量服务质量,但也有学者认为表现测量仍然是一种非常模糊的测量方法,在提供服务质量信息以增强对服务质量理解方面的作用有限。PZB在回应克罗宁和泰勒(Cronin,Taylor,1992)的批评意见时重点强调SERVQUAL对管理者的精确诊断价值可以弥补其预测效度的不足,认为从实用角度而言,SERVQUAL比SERVPERF更优越。法赛德和莱布鲁特(Farsad,LeBruto,1994)也认为,测量服务过程的表现同同时测量表现与期望相比意义不大,认为需要同时测量与感知相对应的期望。 从目前饭店业的实证研究结果来看,SERVPERF具有较好的统计属性,其信度和效度一般优于SERVQUAL。但期望在服务质量测量过程中地位和作用以及两种测量方法到底孰优孰劣仍然有待进一步的实证研究结果加以确定和证实,需要饭店服务质量研究者进行更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2.3Non-difference测量方法及应用 布朗和丘吉尔(Brown,Churchill,1993)等人对SERVQUAL利用感知与期望之间的算术差值来间接测量服务质量的做法进行了批评,认为这种方法存在信度、区分效度以及差异限制等方面问题。因此,他们提出非差异(Non-difference)方法,使用SERVQUAL量表的22个问项,采用“比期望好差”的评分尺度直接测量顾客感知与期望之间的差异。他们通过实证研究证明该方法优于SERVQUAL。 从数据处理角度而言,SERVQUAL要对顾客期望、感知、两者之差3个方面66组数据进行处理,而非差异评价方法只对期望及感知之间的差异22组数据进行度量,比SERVUQAL简洁了许多。 韦伯斯特和翰(Webster,Hung,1994)根据PZB最初确定的10个维度设计了10个问题,采用非差异(Non-difference)方法直接测量顾客感知与期望之间的差异,同李克特的1至5点评分尺度不同的是他们采用一2至2的5点评分尺度。其研究结果发现该量表是一个实用、有效而可信的量表。另外,由于该量表仅有10个问题,减少了填写时间,提高了问卷回收率。安东尼(Antony,2004)等人使用韦伯斯特和翰(Webster,Hung,1994)设计的上述量表对英国某饭店连锁集团的服务质量进行了研究。纳德洛夫和盛古德(Ndhlovu,Senguder,2002)也曾经利用一个10属性的量表采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