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1)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2)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共性A表示横波较慢固体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B表示纵波较快固体、液体、气体(3)地震波的速度变化:深度波速A波B波地下33 km处(大陆部分)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地下2 900 km处完全消失传播速度突然下降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1)界面:图中C为莫霍面,D古登堡面。(2)圈层:图中C、D之间为地幔,C以上为地壳,D以内为地核(由E外核和F内核组成)。3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温馨提示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在陆地上,高原、山地地壳厚,平原、盆地地壳薄。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大气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2水圈(1)组成: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2)分类:根据其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又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3)意义:与人类社会关系最密切,特别是陆地水。3生物圈指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的生物世界,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核心要点掌握好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层的特点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地震波的速度变化特征地壳莫霍面古登堡面17 (全球平均)2 900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消失固体外壳;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幔上地幔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温度、压力、密度增大下地幔地核外核呈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压力、密度很大 应用体验不可少 在不同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探知地球内部结构。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2题。1下列有关图示内容的判断,正确的是()AA表示岩石圈,由固体组成BB表示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CM表示古登堡面DF、G表示地核,F由非固体物质组成2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B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CM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D在N界面下横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纵波则完全消失解析:1.D2.C第1题,根据圈层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M、N分别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A为地壳;B、C之间为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F、G表示地核,分别为外核和内核。第2题,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古登堡面下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地震波可以通过软流层。3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 D地幔解析:选D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是岩浆岩,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冷却形成的,岩浆直接来自地幔。 核心要点掌握好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特点与联系外部圈层概念组成其他相互关系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气体的悬浮物,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水圈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里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应用体验不可少 如图为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读图回答12题。1受冰岛的火山喷发活动影响较小的地球圈层是()A大气圈B生物圈C水圈 D地核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解析:1.D2.A第1题,岩浆来源于地幔,地核位于地幔以下,不受火山影响。第2题,火山活动喷发的火山灰首先进入地球的大气圈,然后它们会作为凝结核随着降水进入水圈,溶于水中被植物吸收,从而进入生物圈,最后经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进入岩石圈。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回答34题。3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A瀑布 B岩石C树木花草 D大气4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解析:3.C4.B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一、选择题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里氏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 km,震中为尼泊尔著名旅游城市博卡拉。据此回答12题。1此次地震发生后,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向上经过莫霍面时发生的变化是()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2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核B上地幔C下地幔 D地壳解析:1.C2.D第1题,S波和P波的波速向上经过莫霍面时都明显下降。第2题,根据震源深度可知,其震源位于地壳中。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回答34题。3下列有关图中各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B层和层属于地壳C是软流层D岩石圈的范围是指的全部和的大部分4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A莫霍面附近 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面上部附近 D内、外核之间解析:3.B4.C第3题,根据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莫霍面以上为地壳,据此知层和层属于地壳。第4题,根据横波和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差异及其变化特点,可以判断古登堡面上部附近地震波(纵波)传播速度最快。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56题。5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陆地壳较薄,大洋地壳较厚B地壳是由岩石圈组成的C图中合为岩石圈D图中包括软流层6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不同,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A寻找地震中的幸存者B探寻海底石油、天然气等C准确预报地震 D研究地核的物质组成解析:5.D6.B第5题,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故A选项错;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故B选项错;岩石圈包括,故C选项错;包括软流层,故D选项正确。第6题,横波不能在液态和气态物质中通过,据此可以探寻海底石油、天然气等。7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解析:选A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四幅图中A图横波突然消失,可推知可能有液态的石油。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89题。8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圈层 B圈层C圈层 D圈层9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圈层最可能为液态D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解析:8.B9.C第8题,结合右图判断圈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外核与内核,岩浆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第9题,地壳厚度海洋比陆地薄;横波自地壳向地幔传播时速度加快,自地幔向外核时突然消失,因此外核可能是液态;内核中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题。10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解析:选C读图可知,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F为地幔,G为地核。D、E合为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四大圈层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1113题。11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12B圈层是一个()A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13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ABCD解析:11.D12.B13.D按距离地球表层由远到近,地球圈层可分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其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即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结合图示A、B、C及与大气圈的位置可判断A为生物圈,B为水圈,C为岩石圈;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中,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由于生物圈是生命存在的主要场所,故可称之为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二、综合题14读北美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单位:km),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所学知识,世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_ km。大陆地壳厚度与大洋地壳厚度有何差异?(2)图中A处的地壳厚度约为_,B处地壳的厚度约为_。(3)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是_。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教材基础知识,记住相关知识即可回答。第(2)、(3)题,根据相邻等值线之间闭合等值线区域的特征“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以判断出A处的地壳厚度介于4550 km,B处的地壳厚度介于3035 km,进一步可推断出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答案:(1)33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2)4550 km3035 km(3)西部、东部山地比较厚,中部较薄,大陆向大洋的过渡地区较薄15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上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等圈层名称。(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和_;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_之中;生物圈占有_圈的底部、_圈的全部和_圈的上部。这些圈层之间相互_、相互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4)请据图分析地壳厚度的特点。解析:从地球圈层的分布可知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分布。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从图中可知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答案:(1)图略。(2)大气圈水圈生物圈(3)氮氧循环运动大气水岩石渗透影响(4)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章末过关检测 宇宙中的地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嫦娥三号”携带的“玉兔号”探月车完成了多项月球探测,但并未发现有生命存在的迹象。据此完成12题。1在“嫦娥三号”探月过程中,尚未发现生物。地球上之所以存在生命现象,其主要原因是()A地球上有大量的气体B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C地球上有昼夜交替现象 D地球上四季分明2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嫦娥三号”的是()A银河系 B河外星系C太阳系 D总星系解析:1.B2.B日地距离适中才保证了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才有利于生命的存在。“嫦娥三号”不属于河外星系。如图为天文学家公认的恒星周围“生命宜居带”(“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的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示意图。横坐标表示行星距离恒星的远近,纵坐标表示恒星的大小。据此回答34题。3在“生命宜居带”中,之所以可能出现生命,主要影响因素是()A液态水的存在 B宇宙辐射的强度C行星的体积 D适宜呼吸的大气4根据下表资料判断,火星与地球相比()火星地球直径4 220英里7 926英里自转轴的倾斜角度252326公转周期687个地球日365.25日自转周期24时37分23时56分4秒大气组成主要是二氧化碳及部分水蒸气氮、氧、氩及其他大气密度0.071A.自转和公转的速度均比地球快B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小C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范围比地球大D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解析:3.A4.C第3题,从图中可看出“生命宜居带”最大的特点是与太阳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中,水以液态形式存在。第4题,火星公转周期比地球长近一倍,公转轨道比地球略大,故公转速度慢;火星直径比地球小,但自转周期略长,因此自转速度慢;火星大气密度小,大气层薄,昼夜温差比地球大;火星自转轴的倾斜角度大,因此太阳直射纬度范围广,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范围比地球大。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月平均气温及月平均总辐射曲线图。据此完成56题。5该城市可能是()A重庆 B广州C天津 D哈尔滨6夏季,影响该城市总辐射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正午太阳高度 B云量多少C空气质量 D昼夜长短解析:5.C6.B第5题,从图中可以得出1月最低气温在0 以下,故可排除重庆和广州,这两个城市是亚热带季风气候,1月均温在0 以上。5月太阳辐射最强,7月气温最高,再加上1月的气温不在10 以下,故只能是天津。第6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海拔和天气状况,夏季天津正处于雨季,故影响总辐射量的因素主要是云量的多少,所以B选项正确。据中科院天文台太阳活动预报中心2013年10月28日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10月21日至10月27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观测到13个活动区,发生过2次X级图甲所示太阳活动,其中最大的一次为X2.1级;图乙为该太阳活动出现时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所产生的影响。据此完成78题。7有关图甲显示的太阳活动及图乙显示的影响的组合,正确的是()A黑子光球层极光 B耀斑日冕层极光C耀斑色球层磁暴 D黑子色球层磁暴8这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可能造成的影响有()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GPS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我国北方会出现极昼现象A BC D解析:7.C8.B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图甲显示的太阳活动为耀斑,发生在太阳的色球层上;图乙显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使地球左右两侧线条发生不同弯曲,且从极点到赤道均发生变化,故可判断该影响是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干扰了地球磁场产生的“磁暴”现象;C项正确。第8题,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在地球的极地地区产生极光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GPS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我国北部最高纬度约为54N,不会出现极昼现象。B项正确。读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回答910题。9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的特征B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C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最中间的一层D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10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故称为岩石圈BB所在的圈层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CA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DE圈层是岩浆的发源地解析:9.D10.C第9题,地壳属于内部圈层,而不是外部圈层,D项错误。第10题,C圈层应是地壳,属于地球内部圈层,A项错误。B为水圈,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是陆地景观,B项错误。A圈层为大气圈,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C项正确。E圈层是内核,岩浆来自地幔上部的软流层,D项错误。11如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是()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解析:选C图中向供水,同时又能向进行渗透,说明是水圈;需要供水、且能提供氧气,则是生物圈;能降水,说明是大气圈;接受降水和渗透,则只能是岩石圈。故选C项。二、综合题(共56分)12火星是地球的近邻之一,也是人们准备太空移民的理想场所。根据地球和火星的有关资料,回答问题。(26分)2014年9月24日,印度的“曼加里安”号火星轨道探测器成功传回首张火星图像。近30年来人类已发射了20多个探测器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这些探测器拍摄了数以千计的照片,采集了大量火星土壤样品进行检验,获得了一系列有关火星的数据。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8 km)赤道半径(km)公转周期自转周期质量(地球为1)体积(地球为1)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地球1.4966 3781年23时56分4秒112326火星2.2793 3951.9年24时37分0.110.152359(1)火星在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按由近及远的顺序是第_颗行星。(2分)(2)在表格中火星与地球的数据比较接近的是_、_;火星表面的温度比地球的_(填“高”或“低”)。(9分)(3)根据你对火星的了解,结合上表数据分析火星上没有生命的原因。(15分)解析:火星轨道与地球相邻,在结构特征和运动特征方面与地球有许多接近之处,成为目前人类重点研究对象,分析火星上没有生命生存的原因时,应从生命生存所需具备的条件入手。答案:(1)4(2)自转周期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低(3)火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它离太阳的距离远于地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芦淞区防汛应急预案(3篇)
- 信息发布系统施工方案(3篇)
- 消防工程事故应急预案演练(3篇)
- 应急预案是哪年发表的(3篇)
- 燃气应急预案评审会发言(3篇)
- 环境应急预案签发人是谁(3篇)
- 直播电商中直播电商的互动营销案例对GMV增长研究
- 2025年材料员资格考试岗位知识及专业实务复习题库及答案
- 客人骚扰服务员应急预案(3篇)
- 幼儿园罐装燃气应急预案(3篇)
- GB/T 2794-2022胶黏剂黏度的测定
- GB/T 4213-2008气动调节阀
- GB/T 41365-2022中药材种子(种苗)白术
- GB/T 31717-2015病媒生物综合管理技术规范环境治理蚊虫
- GB/T 24267-2009建筑用阻燃密封胶
- 水利工程设计变更表格
-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生存手册
- 收益还原法课件
- 执业风险与棘手医患纠纷防范与处理
- 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模板课件
- DBJ50∕T-342-2019 工程建设对既有建(构)筑物安全影响评估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