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岩石与地貌练习.doc_第1页
第二篇 岩石与地貌练习.doc_第2页
第二篇 岩石与地貌练习.doc_第3页
第二篇 岩石与地貌练习.doc_第4页
第二篇 岩石与地貌练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篇 岩石与地貌练习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40*2=80分)1日本富士山顶部的岩石类型属于 A喷出岩, B侵入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A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 B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海沟 c板块碰撞地带常形成裂谷 D全球地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3在下列高原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4石灰岩和大理岩的化学成分都是CaCO3,而从成因划分,它们分别属于A沉积岩和变质岩B沉积岩和岩浆岩C变质岩和沉积岩D岩浆岩和沉积岩5能找到化石的岩石类型是A喷出岩 B侵入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6世界上的巨大山脉多分布于板块的A张裂地区和生长边界B张裂地区和消亡边界C碰撞地区和生长边界D碰撞地区和消亡边界7大气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分别是A氮与氧B氧与氮C氧与硅D硅与氧8我国四大高原中,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的是A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黄土高原9下列岩石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由原岩石矿物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是 A石灰岩 B大理岩 C花岗岩 D玄武岩10从板块构造理论看,与喜马拉雅山脉形成有关的两大板块是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11右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适宜开展攀岩运动的是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12下列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是A花岗岩B玄武岩C石灰岩D大理岩132011年国务院将徐霞客游记中首篇的撰写日期(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徐霞客在游历中考察最多的是喀斯特地貌,我国四大高原中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的是( )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青藏高原14、某山的山麓处海拔高度为300米,气温为9,而山顶的气温正好为0,山顶处的海拔高度为A1800米B1500米C900米D1200米15. 广东丹霞山主要是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构成丹霞山地貌的岩石属于( ) A变质岩 B沉积岩 C侵入岩 D喷出岩16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山区宿营地选址,应优先考虑的是( ) A等高线重合处 B. 等高线密集处 C. 等高线闭合处 D. 等高线稀疏处17. 位于在板块张裂地区的是( )A马里亚纳海沟 B喜马拉雅山脉 C大西洋中部洋脊 D东亚岛弧链18. 岩石圈的范围是指 A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B地壳 C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D地壳和上地幔 19. 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20. 表现沙丘地貌的等高线图是AB CD21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常见的地貌类型是 A B C D22煤被称为可以燃烧的石头,按岩石成因分类属于是A沉积岩B变质岩C喷出岩D侵入岩23下图是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其中能体现 “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 A B C D24下列能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关系的模式图是 25陕西靖边有一种红砂岩沉积地貌,砂岩上的纹路颇似波浪,该红砂岩层的特征之一是A岩石矿物晶体颗粒较粗 B岩石表面多气孔 C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D具有明显的片理构造26右图为“太平洋东部洋底地层年龄分布图”,图中数字为地层年龄范围,单位为100万年,据图判断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洋脊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7右面等高线地形图中有一火山口湖,该湖位于图中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28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钙、磷并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土壤多见于A流水地貌 B黄土地貌C喀斯特地貌D海蚀地貌29左图所示地貌景观所属的地貌类型多见于我国的某地形区,该地形区是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 青藏高原 D内蒙古高原30.右图为某地区地形图(等高线单位:m)。图中甲所示的小区域为A平缓的山头B山间小盆地C平缓的山脊D狭长的山谷31.台湾天然温泉分布众多,主要原因是这里处在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肖亡界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界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界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界32.白山天池附近的岩石矿物颗粒非常细小,表面有气孔。该岩石属于A侵入岩B沉积岩C喷出岩D变质岩33.右图为某曲流景观图。图中河流发生侧蚀作用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34. 冬奥会上使用的冰壶也称“冰上溜石”,由天然花岗岩制成。下列岩石按成因与制作冰壶的石材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 大理岩 B. 石灰岩 C. 砂岩 D. 玄武岩 35 板块运动能引起地壳变形、变位,地震也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地震主要发生在: A板块的消亡边界 B板块的生长边界 C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张裂地带 D海洋板块与海洋板块的碰撞地带36一次地震发生时,会有不同的A震源 B震中 C震级 D烈度37板块运动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由内力作用造成的是A喀斯特地貌中的天坑地缝 B黄土地貌中的塬梁峁C变质岩转化为沉积岩 D岩浆岩转化为变质岩 图1为“某地地质构造及水循环示意图”,图2为M处发现的“化石标本图”。读图完成3839题。 38M处岩石属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39形成甲、乙两地地表形态差异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冰川侵蚀 B地壳运动 C风力堆积 D变质作用40下列四种地貌景观,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A B C D二、综合填空20分(一)、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地震是人类文明进步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人类的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震灾情的空间分布与演化过程,认识地震的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探讨缓解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是人类面临的重要任务。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发生里氏 9 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地震 还引发了海啸和核事故。2011 年 6 月 13 日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发生了里氏 6 级 地震。1日本位于_板块与_板块的交界处; 这里的板块边界类型属于 _边界国;图中 A 板块是_板块,它与 B 板块的边界类型属于_边界。2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叫_,6 月 13 日新西兰地震与 3 月 11 日日本大地震相比,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_倍。日本大地震给日本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其原因主要是_。3板块活动不但导致了地震活动,而且与海洋岛弧和许多海岸山脉的形成密切相关。如图 所示新西兰东面 C 板块与 B 板块碰撞,C 板块由于密度大、位置低,向 B 板块之下 _,B 板块受挤压_,伴随着大规模的火山和岩浆活动,形 成了新西兰诸岛。(二)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种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读图回答问题。(10分) 36.图1所示的是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中的_,该地貌主要分布于图2中地貌类型界限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