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doc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内容汤姆索亚历险记第18章阅读指导 第 1 学时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用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18章内容,精读当“海盗”去。2.在读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3.品读原著,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学习重难点1.引导学生用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18章内容,熟悉精彩片断。2.品读原著,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导 学 过 程自主空间一、课前先学:1.布置学生利用两周时间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18章,引导学生采用略读方法,了解18章内容,复述故事情节,理清线索等。2.读完18章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汤姆索亚这个人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完成至少200字的短文。(要求概括其性格特点或品质,并要以事例为辅助)3.自主提问:(根据阅读体验,及时记录下自己的困惑之处)(1) (2) 二、课堂探究(一)课堂自学师生共同设计自主阅读提纲。1.了解写作背景。(导学生通过阅读书序、上网查阅、同学交流等方式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等。)2.方法指导: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18章的内容, 熟悉精彩片断并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如:复述情节、记者采访、课本剧等。)3.分析人物(方法指导: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肖像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具体的特征。如: (某个情节)表现出汤姆索亚是一个 的人。4.艺术手法指导( 方法指导:小说常用的艺术手法有:设置悬念、幽默讽刺、欲扬先抑、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对话、比喻、夸张、象征、变形、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等。)(二)组内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列问题(或解决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1.在这部分里,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是否赞同他的言谈举止?为什么?2.说说汤姆索亚为什么向往“海盗”生活?3.(三)组际交流(四)拓展延伸 1、组内组织题为“成长的烦恼”的讨论会,交换各自阅读的感想,从书中主人公的生活遭遇联系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自己作为一个儿童正常的心情和欲望,然后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习作。2、用漫画的形式画出汤姆索亚的画像。3、你还读过那些儿童艺术作品,讲给同学们听。三、达标检测1.说说汤姆索亚历险记18章主要写了什么?在这部分内容里,汤姆索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美文共赏: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18章后,相信你还在回味那些精彩的情节吧?给大家推荐一个你最喜欢的情节,说说你的理由。(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交流,学生可能认为事件精彩,可能认为语言精彩,只要有所体会就可以。教师根据学生的感悟,相机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幽默、夸张的特点。)美文共赏书 名 汤姆索亚历险记 作 者_精彩情节 _推荐理由 _ _学习内容汤姆索亚历险记第18章阅读展示 第 2 学时学习目标1.用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18章内容,精读当“海盗”去。2.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3.通过组间、组际交流、摘抄或写心得体会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学习重难点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2.通过组内、组际交流、摘抄或写心得体会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导 学 过 程自主空间一、课前先学:1.在略读汤姆索亚历险记18章一遍基础上,精读当“海盗去。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烦燥( ) 胳膊肘( ) 膝( )盖 下颌( ) 驰骋( ) 黝( )黑 绶( )带 翎( )子 3.填空。汤姆索亚历险记记叙了主人公 和小伙伴们惊险有趣的生活,表现出他 的性格特征。4.自主提问:(根据阅读体验,及时记录下自己的困惑之处)(1) (2) 二、课堂探究:(一)预习交流(学法指导:在组长的组织下,组内统一预习答案。)(二)课堂自学学生精读18章当海盗去片段,对深入阅读中产生的心得与问题及时做好记录,为小组交流做准备。问题列举:当海盗去.汤姆为什么会产生当海盗的念头?.汤姆在确定当海盗之前还计划作什么?为什么最后选定当海盗?.如果你遇到了汤姆的遭际,你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这一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什么?(学法指导:教学生学会精读。)(三)组内交流师生就当“海盗”去片断,进一步走进人物。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和他们一起回忆童年时代,畅谈理想,张扬个性。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列问题(或解决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在这部分里,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是否赞同他的言谈举止?为什么?2.说说汤姆索亚为什么向往“海盗”生活?3.(四)组际交流1.每组代表阐述观点,全班讨论交流。2.通过学生各自的回答,了解正处于成长期少年儿童的心理状况,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探讨生活与学习中的困惑和不安,以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建构健康的生活理念,明确告诉他们拥有正直、勇敢的性格才能把握好生活。(学法指导:学生将发言内容进行整理,及时记录在“自主空间”中。)(五)拓展延伸 1.组织一次题为“成长的烦恼”的讨论会,交换各自阅读的感想,从书中主人公的生活遭遇联系学生的生活状态,表达作为一个儿童正常的心情和欲望,由此激发学生“我手写我口”的创作激情。三、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暑假里,汤姆希望改掉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气,加入了小镇上 组织,并得到一条绶带,但汤姆后来退出了。 ( )A.少年节制会 B.天才俱乐部 C.少年同盟会 D.冒险俱乐部2.她(蓓姬)脸通红,来回走个不停,四处张望,她叹了一口气,闷闷不乐地看着汤姆,见他只和 一人讲话,不理睬别的人。( )A.艾美劳伦斯 B.玛丽奥斯汀 C.格雷赛米勒 D.海伦费尔(二)填空题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 ,他是_国人。 2.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之“当海盗去”中的汤姆在当海盗之前想加入 的行列,成为一名 。(三)探 究汤姆早年失去双亲,被寄养在姨妈那里。在姨妈眼中,他是一个淘气、捣蛋的孩子。在学校也是一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儿童。对他离家出走历险,从你的角度上讲,你赞同吗?请多角度地列举理由。(50字左右。)学习内容汤姆索亚历险记第917章阅读指导 第 3学时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用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917章内容,精读坟地杀人案、“海盗”生活。2.在读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3.品读原著,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学习重难点1.引导学生用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917章内容,熟悉精彩片断。2.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导 学 过 程自主空间一、课前先学1.布置学生利用两周时间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917章,引导学生采用略读方法,了解917章内容,复述故事情节,理清线索等。2.读完917章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汤姆索亚这个人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完成至少200字的短文。(要求概括其性格特点或品质,并要以事例为辅助)3.自主提问:(根据阅读体验,及时记录下自己的困惑之处)(1) (2) 二、课堂探究(一)课堂自学师生共同设计自主阅读提纲。1.方法指导: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917章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并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如:复述情节、记者采访、课本剧等。)2.分析人物(方法指导: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肖像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具体的特征。如: (某个情节)表现出汤姆索亚是一个 的人。3.艺术手法指导( 方法指导:小说常用的艺术手法有:设置悬念、幽默讽刺、欲扬先抑、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对话、比喻、夸张、象征、变形、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等。)(二)组内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列问题(或解决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1.坟地杀人案中对墓地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你觉得墓地里汤姆的表现怎么样?如果是你,你会害怕吗?3.“海盗”生活中汤姆为什么要等乔和哈克睡着后独自一个人出去?他要做什么事情?(三)组际交流(四)拓展延伸 1.“海盗”生活前两段描述的是一系列的自然景物和动物的描写,这也正是马克吐温所擅长的。请大家仔细阅读这两段,然后模仿着写一篇有关周围情景的小文章。2.你还读过那些儿童艺术作品,讲给同学们听。三、达标检测:1.说说汤姆索亚历险记917章主要写了什么?在这部分内容里,汤姆索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美文共赏: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917章后,相信你还在回味那些精彩的情节吧?给大家推荐一个你最喜欢的情节,说说你的理由。(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交流,学生可能认为事件精彩,可能认为语言精彩,只要有所体会就可以。教师根据学生的感悟,相机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幽默、夸张的特点。)美文共赏书 名 汤姆索亚历险记 作 者_精彩情节 _推荐理由 _ _学习内容汤姆索亚历险记第917章阅读展示 第 4 学时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用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916章内容,精读坟地杀人案、“海盗”生活。2.进一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3.通过组间、组际交流、摘抄或写心得体会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学习重难点通过组内、组际交流、摘抄或写心得体会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导 学 过 程自主空间一、课前先学:1.在略读汤姆索亚历险记917章一遍基础上,精读坟地杀人案、“海盗”生活。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祈( )祷 篱笆( ) 庇( )护 倾泻( ) 哆嗦( ) 接茬( ) 猝( )然 撬( )开颤( )抖 剔( )透 模( )糊 媲( )美肃穆( ) 篝( )火 3.填空。“海盗”生活记叙了主人公 和小伙伴们惊险有趣的生活,但他们也陷入对镇上亲人的思念,终于 决定独自回去看一下。在这里也可以看出 不只是 的,也是 的。4.自主提问:(根据阅读体验,及时记录下自己的困惑之处)(1) (2) 二、课堂探究:(一)预习交流(学法指导:在组长的组织下,组内统一预习答案。)(二)课堂自学学生精读坟地杀人案、“海盗”生活,对深入阅读中产生的心得与问题及时做好记录,为小组交流做准备。问题列举:坟地杀人案1.是什么声音终于惊醒了汤姆并使他完全清醒?2.坟地杀人案中对墓地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你觉得墓地里汤姆的表现怎么样?如果是你,你会害怕吗?问题列举:“海盗”生活1.开头的两段描写了那些景物?有什么作用?2.“海盗”生活中汤姆为什么要等乔和哈克睡着后独自一个人出去?他要做什么事情?3.这一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什么?(学法指导:教学生学会精读。)(三)组内交流师生就坟地杀人案、“海盗”生活,进一步走进人物。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和他们一起回忆童年时代,畅谈理想,张扬个性。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列问题(或解决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坟地杀人案中对墓地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你觉得墓地里汤姆的表现怎么样?如果是你,你会害怕吗?3.“海盗”生活中汤姆为什么要等乔和哈克睡着后独自一个人出去?他要做什么事情?4.(四)组际交流1.每组代表阐述观点,全班讨论交流。2.通过学生各自的回答,了解正处于成长期少年儿童的心理状况,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探讨生活与学习中的困惑和不安,以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建构健康的生活理念,明确告诉他们健康的人格既需要勇敢,又要拥有善良。(学法指导:学生将发言内容进行整理,及时记录在“自主空间”中。)(五)拓展延伸 1.组织一次题为“成长的烦恼”的讨论会,交换各自阅读的感想,从书中主人公的生活遭遇联系学生的生活状态,表达作为一个儿童正常的心情和欲望,由此激发学生“我手写我口”的创作激情。三、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在去坟地前,是 终于惊醒了汤姆并使之完全清醒。 ( )A.狗叫声 B.蟋蟀的叫声 C.送死虫的叫声 D.猫叫声和瓶子碎裂声2.坟地杀人案,是 杀死 。 ( )A.印第安人乔;波特 B.印第安人乔;罗宾逊C.波特;罗宾逊 D.罗宾逊;波特(二)填空题1.印第安人乔、波特、罗宾逊去坟地_,汤姆和哈克去坟地_。 2.汤姆认为蒸汽船是祭奠 的。3.汤姆在篝火旁捡起_,并在上面用粉笔写了些字。(三)写作“海盗”生活前两段描述的是一系列的自然景物和动物的描写,这也正是马克吐温所擅长的。请大家仔细阅读这两段,然后模仿着写一篇有关周围情景的小短文(100字左右)。学习反思:学习内容汤姆索亚历险记第1826章阅读指导 第5学时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1826章内容,熟悉精彩片段。2.在前面章节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过程,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学习重难点1.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1826章内容,熟悉精彩片段。2.在前面章节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过程,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导 学 过 程自主空间1、 课前先学 1.布置学生利用两周时间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18-26章,引导学生采用略读方法,了解主要内容,做到能够复述故事情节,理清线索等。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所知道的汤姆索亚人物形象。(要求在前面阅读的基础上,继续把握其性格特点,结合事例进行完善。) 3.自主提问:(根据阅读体验,及时记录自己的困惑之处) 二、课堂探究(一)课堂自学师生共同设计自主阅读提纲。1.了解内容(方法指导:用略读和精度相结合的方法,了解18-26章的主要内容,如:人物、情节等。熟悉其中的精彩片段并用艺术手法将其表现出来,如:复述情节、记者采访、课本剧等。)2.分析人物(方法指导: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肖像分析人物形象。采用词语堆砌的方法,如:汤姆 索亚是一个 、 、 的人。)3.艺术手法( 方法指导:小说常用的艺术手法有:设置悬念、幽默讽刺、欲扬先抑、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对话、比喻、夸张、象征、变形、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等。)(二)组内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列问题(或解决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1.在这部分中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人?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找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读一读、品一品;2.你认为哪个片段最精彩?从哪儿可以看出这个“片断”很“精彩”?(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交流,可以从事件起伏跌宕,也可以从语言幽默夸张,还可以用侧面烘托的写作方法等方面交流。)(三)组际交流(四)拓展延伸 你相信一个顽皮的小孩子会冒着生命危险在法庭上为一个无辜的人辩护而得罪一个杀人如麻的强盗吗?你也许会大吃一惊,大人都不一定做得到,何况孩子呢?当你读过汤姆索亚历险记后你感想如何?三、达标检测1.你觉得这几章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认为最精彩的片段。3.对汤姆,你最欣赏什么?联系自己的实际讲讲理由。(50字左右。) 学习反思:学习内容汤姆索亚历险记第18-26章阅读展示 第 6学时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18-26章内容,熟悉精彩片段。2.在前面章节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过程,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学习重难点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2.通过组间、组际交流、摘抄或写心得体会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导 学 过 程自主空间一、课前先学:1.在略读汤姆索亚历险记18-26章的基础上,精读意外的证人片段。2.填空。汤姆勇敢地在法庭上站出来作证,指出 才是杀害 医生的凶手,被冤枉的 最后被无罪释放。但凶手却逃走了。小说中的酒鬼是 。在鬼屋里,印第安人乔听到楼上有人,但因为 没能上楼 3.自主提问:(根据阅读体验,及时记录下自己的困惑之处) 二、课堂探究:(一)预习交流(学法指导:在组长的组织下,组内统一预习答案。)(二)课堂自学学生从18-26章中任选一片断(建议精读意外的证人片段为佳),对深入阅读中产生的心得与问题及时做好记录,为小组交流做准备。问题列举:意外的证人1.汤姆和伙伴哈克一道在坟场玩死猫无意中目击了一个凶杀案,案情是什么?2.对于汤姆冒着生命危险在法庭上指控杀人犯这一举动,你是如何看待的?(学法指导:教学生学会精读。)(三)组内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列问题(或解决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1.在这部分中,汤姆在作证之前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斗争?用自己的话描述他的心理活动。2.你觉得在汤姆心中维护正义和英雄背后的恐惧哪一个更重要?3.你也希望有汤姆的经历吗?4.(四)组际交流1.每组代表阐述观点,全班讨论交流。2.教师适当点评。(五)拓展延伸 汤姆去坟场玩耍时无意看到:杀人不眨眼的强盗印江乔杀害了一位医生并诬陷了一个无辜的人;后来,被诬陷的人要被判处死刑,汤姆无法承受良心的折磨,便冒着生命危险去为此人作证,以致后来差点招来杀身之祸。汤姆就是这样的坚定果敢,富有良知和正义感,关键时他总能挺身而出,把自己的生死置之于度外。但在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像汤姆这么做呢?许多人表面上斯斯文文、潇洒大方,可真到关键时刻,他们却跑得无影无踪,请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谈一谈你的看法。 三、达标检测:请仿照示例,依据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内容,从所提供的标题中任选一个,用几句话介绍它的情节,并简要写出你的思考(可评价人物,可叙说启发)。 示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提辖赠送银两,打发金氏父女走后,设计教训镇关西,不料三拳竟把镇关西打死了。 【我的思考】鲁提辖是一个扶危救困、嫉恶如仇的人。 备选标题:“了不起的粉刷工” “海盗生活” “意外的证人” 【 】 【我的思考】 学习反思:学习内容汤姆索亚历险记第27-35章阅读指导 第7学时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27-35章内容,熟悉精彩片段。2.在前面章节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过程,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学习重难点1.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27-35章内容,熟悉精彩片段;2.在前面章节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过程,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导 学 过 程自主空间一、课前先学1.布置学生利用两周时间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27-35章,引导学生采用略读方法,了解主要内容,做到能够复述故事情节,理清线索等。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汤姆索亚这个人物形象。(要求在前面阅读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其性格特点或品质,并要以事例为辅助)3.自主提问:(根据阅读体验,及时记录下自己的困惑之处)(1) (2) 二、课堂探究:(一)课堂自学师生共同设计自主阅读提纲。1.了解内容(方法指导: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27-35章的内容,如:情节、人物等。熟悉精彩片断并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如:复述情节、记者采访、课本剧等。)2.分析人物(方法指导: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肖像分析人物形象。采用词语堆砌的方法,如:汤姆 索亚是一个 、 、 的人。)3.艺术手法( 方法指导:小说常用的艺术手法有:设置悬念、幽默讽刺、欲扬先抑、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对话、比喻、夸张、象征、变形、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等。)(二)组内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列问题(或解决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1.你认为这几章中主要写了汤姆的几次历险?哪一次最精彩?2.他的言行举止你是如何看待的?3.对于汤姆,你最欣赏的是什么?4.(三)组际交流(四)拓展延伸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都具有怎样的儿童心理?请简要回答。三、达标检测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说中你认为最精彩的一次历险。 2.汤姆索亚与蓓姬在山洞中历险以后,第二次去探险时是哪一位小伙伴同他一起去的?他们探险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怎么样?3.你希望经历汤姆索亚那样的历险生活吗?为什么?学习反思:学习内容汤姆索亚历险记第27-35章阅读展示 第8学时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27-35章内容,熟悉精彩片段。2.在前面章节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过程,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学习重难点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2.通过组间、组际交流、摘抄或写心得体会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导 学 过 程自主空间一、 课前先学1.在略读汤姆索亚历险记27-35章的基础上,精读洞中历险片段。2.填空。在洞中历险这个片段中描写了汤姆和 在洞中经历了 的痛苦和 的威胁的困境;他们从洞中出来后,贝奇的父亲用铁门把洞口封了起来,最后印江乔埃的下场是:_ ;过后,汤姆和_从侧洞进去找到了印江乔埃埋藏的金币,他们发了财.之后道格拉斯寡妇收留_在自己家里生活,他和汤姆商量着结伙做强盗.3.自主提问:(根据阅读体验,及时记录下自己的困惑之处)(1) (2) 二、课堂探究(一)预习交流(学法指导:在组长的组织下,组内统一预习答案。)(二)课堂自学学生从27-35章中任选一片断(建议精读洞中历险片段为佳),对深入阅读中产生的心得与问题及时做好记录,为小组交流做准备。问题列举:洞中历险、 蓓姬一共哭了几次?每次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在历险过程中,汤姆表现出什么精神和人性特征?、 在探路的过程中除了凭借蜡烛,还凭借了什么?(学法指导:教学生学会精读。)(三)组内交流师生就课文中节选的洞中历险片断,进一步走进人物。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和他们一起回忆童年时代,畅谈理想,张扬个性。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列问题(或解决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你认为汤姆在历险中有怯懦和失望的心理吗?2、对于汤姆,你最欣赏的是什么?(三)组际交流1、每组代表阐述观点,全班讨论交流。2、教师适当点评。(五)拓展延伸 你相信当两个孩子陷入绝境,他们仍不顾自己安危为对方着想吗?你也许会大吃一惊,大人都不一定做得到,何况孩子呢?当你读过汤姆索亚历险记后感想如何?三、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1.汤姆和贝奇在野餐时走进了一个山洞,被困在里面。他们在山洞里再一次遇见了( )。村民费尽周折救出汤姆和贝基之后封死了山洞。恶人( )死在山洞里了得到了应有的报应。A酒鬼波特 B印第安乔 C罗宾逊2.是谁撕坏了教授解剖学书里的彩色插页人体图?( )A艾美劳伦斯 B贝奇 撒切尔 C格雷赛米勒3.汤姆和哈克去一个鬼屋“寻找海盗埋藏的财宝”的时候,发现乔装的印第安人乔和一个同伙在鬼屋中找到了一部分财宝,并且偷听到有一个“二号”指( )A某个旅馆的房间号码 B另一个藏宝藏的地方 C海盗中的副首领(二)填空题在洞中历险这个片段中描写了 和 在洞中经历了黑暗、孤独、饥饿的痛苦和死亡、恐怖的威胁的困境。学习反思:比较阅读乡村大道上的孩子们奥地利卡夫卡我听见马车隆隆地驶过花园篱笆,有时我甚至看到它们穿过那些轻柔摆动着的簇叶缝隙。炎热的夏日,木制的轮辐和车辕叽叽嘎嘎地叫得分外响。从地里干活归来的人们扬起的阵阵笑声,使得马车的叽嘎声听起来越发叫人心烦。 我坐在我的小秋千上,在我爹妈的花园里的林间休息。 在篱笆的另一边,来往的行人车辆络绎不绝。孩子们奔跑着的脚丫飞快地一闪而过;收割马车满载着高高的庄稼捆垛,男人和女人们坐在上面以及四周,马车驶过时,轧坏了花坛;近黄昏,我看见一位绅士拿着手杖在慢慢散步,有两个少女迎面与他相遇,她俩向他致意,臂挽着臂,退进了路旁的草地。这时,鸟儿像阵雨般地漫天飞起,我用目光追逐着它们,看它们一口气飞起多高。直到我觉得并非它们向上高飞,而是我在降落,于是纯粹出于怯弱,我紧紧抓住秋千绳索,开始轻轻悠荡。不久我便更加用力地悠荡起来,此时微风拂来,颇觉凉意,鸟儿归巢,颤抖的繁星出现了。 我在烛光旁吃着晚餐。当我吃着黄油面包,双臂常常搁放在桌上,我已经很疲乏了。暖风将粗糙的网眼窗帘吹得鼓胀起来,有许多次,窗外某个过路人会用双手把它们扯住,好像他想更好地看到我,跟我说话。通常,蜡烛立刻给吹熄了,在煤黑色的烛烟中,蚊子聚集着,长久地绕圈飞舞。如果有谁从窗口向我一个问题,我便会目不转睛地望着他,仿佛凝视一座远山或者一片空地,而他也并不特别在意自己是否得到了回答。但如果有人翻过窗台来,说别人已经在等候我了,我便发出一声叹息,站起身来。“你为什么叹气?出了什么岔子?发生了什么?以挽回的祸事?我们再也无法补救了吗?一切都完了吗?” 一切都是好好的。我们跑到了房子前面。“谢天谢地,你总算来了!”“你总是迟到!”“为什么仅仅是我?”“尤其是你,如果你不想来,你为什么不呆在家里?”“不能原谅!”“不能原谅?这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一头扎进暮色里。不分什么昼与夜。我们背心的纽扣仿佛牙齿一样在上下撞击,毕剥作响。我们奔跑的时候,彼此间还要保持固定不变的距离。我们像热带的野兽一样吐着热气,又像古战场上身穿甲胄的骑兵那样踏着脚,高高地跳跃起来,我们沿着短短的小巷彼此追逐,凭借两只脚的冲力,一直奔跑上了大道。离群的几个人跌进了那条壕沟,他们刚一消失在阴暗的陡坡,就像个新来的人一样站到了高处的田野小径上向下观望。“下来嘛!”“先上来吧!”“这样,你们就能够把我们推下来,不了,谢谢你,我们可不那么傻。”“你们害怕了,你的意思是说,上来吧,你们这些胆小鬼!”“害怕?害怕像你们这样的人?你们打算把我们推下去,是吗?那倒是个好主意。”我们打定主意让人推下去,倒栽葱地跌进路旁壕沟的草丛里,尽情地翻着筋斗。一切对于我们,都是暖烘烘的,在草丛中,我们既感觉不到燥热,也感觉不到凉爽,只是感到疲乏。向右侧翻过身,一只手枕在耳朵下面,人很快便会躺在那里睡着了。但是,他想要抬起下巴再爬起身来,却滚进了一个更深的壕沟。于是,他横伸出一只胳臂,向斜侧蹬动着双腿,想再一跃而起,却肯定会跌入一个更深的壕沟。而这个人绝不想就此罢休。难道不可以将四肢摊开,特别是把膝盖伸平,在最后这个壕沟里好好睡它一觉,这个问题简直想都没想过,他就像个病人似地仰面躺着,有点儿想哭。时而有个小伙儿两肘紧贴双肋,从陡坡向大路上纵身一跃,那黑糊糊的脚底从他头顶上掠过,他便眨一下眼睛。月亮已经开始升上天空了,月光下面有一辆邮车得得地驶过。微风开始四处吹拂,甚至在这条壕沟里,人都会感觉得到,附近的树林开始沙沙作响。这时,人也不再希望一个人呆着了。“你们在哪儿呢?”“上这儿来吧!”“大家一起来!”“你为什么要躲藏起来,别胡闹了!”“你不知道邮车已经过去了吗?”“不知道,已经过去了吗?”“当然,你睡着的时候,它就过去了。”“我并没睡着。你怎么这么想!”“哦,别说了,你现在还迷迷糊糊呢。”“我可没有睡着。”“跟我来吧,快点!”我们紧紧靠拢在一起,向前奔跑着,许多人手挽着手,因为现在是下坡路,人的头无法高昂起来,有人高声呐喊起印第安人的作战口号,我们的双腿以过去从未有过的速度狂奔,我们跳跃时,风儿托着我们的屁股。什么也不能阻止我们;我们开足马力,大步飞跑,以致我们追上了别人,甚至还能够抱着双臂,闲适地打量我们的周围。我们终于在横跨小溪的桥边停住了脚步,那些跑过桥的人又跑了回来。底下的流水哗哗地拍打着溪石和树根,仿佛还不是暮色已深的时分。我们中间谁都没有理由不该跳到桥栏杆上去。自远处丛林后面,有一所火车驶过,所有的车厢都亮着灯,窗玻璃当然都放了下来。我们中间一个人开始唱起轮唱曲,可我们大家全都想唱。我们唱得比列车行进还要快,因为我们的声音不够响亮,我们便挥动起手臂,我们的歌声相互冲撞地拥挤在一起,有如雪崩的轰鸣,这对我们是很有益的。一个人加入大家一起唱时,就像受到鱼钩的引诱一样。我们就这样唱着,身后就是丛林,唱给远处的旅客们听。林里大人们还没有睡,母亲们为夜晚的来临整理着床铺。我们的时间到了。我亲了亲身旁的一个人,把双手伸给最近的三个人,开始跑回家去,没有人喊我回来。在他们再也看不到我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我拐向旁边,沿着田间小径又跑进了丛林。我正向着南边那座城市走去,我们村里有人这样讲起过: “你在那里会发现一些怪人!想想吧,他们从来不睡觉!” “为什么不睡觉呢?” “因为他们从来不疲倦。” “为什么不疲倦呢?” “因为他们是傻子。” “傻子就不疲倦吗?” “傻子怎么能疲倦呢!”知识链接:(一)作者介绍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著名的小说家。童年时代,马克吐温住在密西西比河旁的小镇里,这里是各种船只穿梭聚散之地,他在此地的见闻,成为他日后作品中的题材和特色。12岁时,父亲去世,马克吐温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后来他换了不少职业,先后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等工作。渐渐地着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写作生涯。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意思是“水深十二英尺”。马克吐温的第一篇引人注意的短篇小说跳蛙,使他成为颇有名气的幽默作家。35岁结婚后,他专职写作,随后的20年,相继完成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乞丐王子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等不朽名著。马克吐温一生著述颇丰。他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针砭时弊,一针见血,毫不留情。其创作将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抒情和谐地统一起来。他的作品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发表于1876年。其中不少事情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蕴含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刻怀念,作者以其脍炙人口的幽默与讽刺以及对儿童心理世界的精细刻画,使汤姆索亚这个可爱的“顽童”形象,一百多年来饮誉世界。正如马克吐温在原序中写道:“写这本小说,我主要是为了娱乐孩子们,但我希望大人们不要因为这是本小孩看的书就将它束之高阁。”因为阅读这本小说能让“成年人从中想起当年的自己,那时的情感、思想、言谈以及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做法”。(二)学法指导:略读与精读略读:就是粗略地快速地阅读全文,包括文题、作者、写作时间、注释说明等。其目的是明确背景、抓住线索,了解梗概把握主旨。略读是对文章作“面”的把握,精读则是对全文作“点”的研究。精读时,必须做到字斟句酌,条条缕析,搜寻信息,比较推敲,以求得对文章的深刻理解。精读时必须注意下列几个问题:1、结合语境、全面理解; 2、把握文意,理清思路3、搜寻隐含信息,理解深层含义略读和精读是两种不同的阅读方法,前者从宏观上把握全文,后者则作微观分析。客观上的把握为宏观的分析提供了大语言环境,微观分析又加深了对宏观认识的理解,二者相辅相成。4、艺术手法艺术手法艺术作品形式的要素之一,又称表现手法。指艺术家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人类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艺术手法。较为常见的艺术手法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对话、比喻、夸张、象征、变形、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等。艺术手法的运用,必须服从于特定的艺术内容的表达,并与欣赏者的审美能力相适应。艺术手法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艺术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在艺术创作中,各种艺术手法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