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课-天目.doc_第1页
中药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课-天目.doc_第2页
中药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课-天目.doc_第3页
中药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课-天目.doc_第4页
中药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课-天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中药资源学 课程名称(英文):Chinese Medicinal Resources课程编码:01023011 开课学期:第4学期学时数、学分数:48学时 2.5学分 适用专业:中药学先修课程: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农业气象学、生态学等;后续课程:药用植物栽培学、药用植物育种学、药用植物加工学等。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本套大纲是为适应我校药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总结以前大纲编写质量和使用情况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农业出版社“十五”规划教材中药资源学的教学内容,遵循培养目标,适宜于四年制教学需要。大纲包括理论教学的内容学时安排,总学时数为32学时,在使用时,特别强调与教材的配合。 本大纲内容以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分别表示各章节中药资源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程度;并对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加以突出。以培养适应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的人才为目标,以满足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和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为基础,突出理论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系统性知识的学习,其内容涵盖了不同的理论和技术层面,既包括了相关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也介绍了该学科领域发展前沿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以适应新世纪对创新性中医药人才的需要。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 绪论 4学时基本要求:了解中药资源的概念、萌芽、历史及形成发展,以及国内外天然药物资源的研究历史、研究成果及现状。了解与中药资源相关的期刊杂志和网络资源,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共享资源。第一节 中药资源与中药资源学一、有关中药资源的概念二、中药资源的特性三、研究中药资源的意义四、中药资源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学习要求第二节 中药资源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一、中药资源学的萌芽及历史二、中药资源学科的形成三、中药资源学科的发展第三节 国内外天然药物资源研究现状一、天然药物资源种类二、我国天然药物方面的研究成果三、国外天然药物资源研究历史及现状四、新的天然药物寻找研究第四节 中药资源信息应用一、专业书籍二、中药资源相关的期刊杂志三、中药资源相关的网络资源重点:把握我国天然药物方面的研究成果、国外天然药物资源研究历史及现状。难点:寻找新的天然药物研究途径。第二章 中药资源调查与评价 4学时基本要求:了解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注意事项、基本方法、主要内容、中药资源分析与评价及中药资源调查的总结,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中药资源调查目的和意义。第一节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概述一、中药资源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二、中药资源调查应注意的事项三、中药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第二节 中药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一、现场调查二、路线调查三、访问调查四、取样原则、技术与方法第三节 中药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一、中药资源种类及分布调查二、中药资源贮量调查三、中药资源更新能力调查四、中药资源利用现状调查五、中药资源调查成果图的绘制第四节 中药资源分析与评价一、原始资料的整理与汇总二、中药资源分析三、中药资源评价第五节 中药资源调查的总结一、工作总结报告二、技术总结报告重点:把握中药资源调查应注意的事项以及中药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把握中药资源调查的各种方法;把握不同侧重点的中药资源调查方法。难点:掌握中药资源调查时的取样原则、技术与方法;学会绘制中药资源调查成果图;通过调查结果,学会对中药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第三章 我国中药资源种类、分布及区划 6学时基本要求:了解我国中药资源的种类,重点了解民间药和民族药的地位、特点以及在中药资源开发中的利用地位;了解我国中药资源的分布状况以及特点,同时明确中药区划的目的、任务和意义,重点了解中药区划的原则依据。第一节 中药资源种类一、药用植物种类二、药用动物种类三、药用矿物种类四、中药材、民间药和民族药的种类第二节 中国中药资源的分布一、东部季风区的中药资源分布二、西北干旱区域的中药资源分布三、青藏高寒区域的中药资源分布第三节 中药区划一、中药区划的目的和任务二、中药区划的原则依据重点:掌握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域和青藏高寒区域的环境特点和中药资源分布状况。难点:掌握中药区划的目的、任务和原则依据。第四章 我国地道药材资源 8学时基本要求:了解我国地道药材的概念与含义、形成原因以及对现代中药开发研究的意义,同时要了解我国各地区的地道药材资源,了解其特点以及新的资源开发前景,牢记通过GAP认证的产地与药材。第一节 地道药材的形成与发展一、地道药材的概念与含义二、历代本草地道药材概述三、地道药材的形成原因四、地道药材的现代研究第二节 我国各地区的地道药材资源一、四川地道中药材资源二、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地道中药材资源三、云南、贵州地道药材资源四、河南、山东地道中药材资源五、浙江地道中药材资源六、东北地区的中药材资源七、河北、山西、内蒙古中部地区地道中药材资源八、西北地区地道中药材资源九、华中地区地道中药材资源十、青藏高原的地道药材十一、我国地道药材产地名录十二、GAP认证产地与药材重点:了解历代本草对地道药材概述和地道药材的形成原因;掌握我国各地区的地道药材资源,了解其特点以及新的资源开发前景。难点:如何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利用现代研究手段,使地道药材得到新的开发。第五章 中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6学时基本要求:了解我国药材的一级开发、二级开发和三级开发的概念、含义以及意义,同时要了解扩大和寻找中药资源产量的途径和方法,了解中药资源新产品的开发思路和程序。第一节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一、以发展药材和生产原料为主的一级开发二、以中药资源的产品开发为主的二级开发和三级开发第二节 中药资源的产品开发一、扩大现有中药资源产量的途径和方法二、寻找新中药资源的方法和途径第三节 中药资源的产品开发一、中药新药的开发二、中药食品三、中药化妆品四、其他方面的开发利用第四节 中药资源新产品的开发思路和程序一、研究和开发的思路二、研究和开发程序重点:掌握扩大现有中药资源产量的途径和方法;掌握在新药、中药食品、中药化妆品和其他方面的开发利用的前景;掌握中药资源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的思路。难点:寻找新中药资源的方法和途径;掌握新中药资源的研究和开发程序。第六章 中药资源保护、更新与可持续利用 8学时基本要求:了解我国中药资源保护与管理的现状和意义,同时了解有关资源保护的国际公约和政策法规、物种受威胁与保护等级的划分以及中药资源保护与管理策略;同时要了解扩中药资源更新的意义、分类、方法及基本措施,了解中药资源的再生性和可持续利用,寻找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法与途径。第一节 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管理一、中药资源保护与管理的现状和意义二、有关资源保护的国际公约和政策法规三、物种受威胁与保护等级的划分四、中药资源保护与管理策略第二节 中药资源更新一、中药资源更新的意义及分类二、中药资源更新方法三、中药资源更新的基本措施第三节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一、中药资源的再生性和可持续利用二、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法与途径重点:掌握物种受威胁与保护等级的划分方法;掌握中药资源的再生性和可持续利用。难点:寻找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法与途径。第七章 根及根茎类药材 4学时基本要求:了解以根及根茎、块茎为主要入药部位的不同药用植物的生药名、来源与植物学特征、分布与生境、成分与功效、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及难点:把握以根及根茎、块茎为主要入药部位的不同药用植物的资源开发与保护。第八章 花类药材 2学时基本要求:了解以花蕾及花为主要入药部位的不同药用植物的生药名、来源与植物学特征、分布与生境、成分与功效、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及难点:把握以花蕾及花为主要入药部位的不同药用植物的资源开发与保护。第九章 果实种子类药 1学时基本要求:了解以果实及种子为主要入药部位的不同药用植物的生药名、来源与植物学特征、分布与生境、成分与功效、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及难点:把握以果实及种子为主要入药部位的不同药用植物的资源开发与保护。第十章 叶及全草入药 1学时基本要求:了解以地上部分或叶类为主要入药部位的不同药用植物的生药名、来源与植物学特征、分布与生境、成分与功效、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及难点:把握以地上部分或叶类为主要入药部位的不同药用植物的资源开发与保护。第十一章 皮类药材 1学时基本要求:了解以茎皮或根皮为主要入药部位的不同药用植物的生药名、来源与植物学特征、分布与生境、成分与功效、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及难点:把握以茎皮或根皮为主要入药部位的不同药用植物的资源开发与保护。第十二章 茎木及树脂类药材 1学时基本要求:了解以茎木或树脂类为主要入药部位的不同药用植物的生药名、来源与植物学特征、分布与生境、成分与功效、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及难点:把握以茎木或树脂类为主要入药部位的不同药用植物的资源开发与保护。第十三章 藻、菌类及其他药材 1学时基本要求:了解以藻、菌类及其他类为主要入药部位的不同药用植物的生药名、来源与植物学特征、分布与生境、成分与功效、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及难点:把握以藻、菌类及其他类为主要入药部位的不同药用植物的资源开发与保护。第十四章 动物类药材 1学时基本要求:了解动物类入药的不同动物的生药名、来源与特征、分布与生境、成分与功效、资源开发与保护。三、重点及难点把握动物入药的资源开发与保护。四、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课程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成绩评定:1.卷面成绩:60;2.平时成绩:作业40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杨世海. 中药资源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2、中国药材公司,中国中药资源,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3、郑汉臣,生药资源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4、王文全、沈连生,中药资源学,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5、张康健、王蓝等,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6、刘胜祥,植物资源学,武汉:武汉出版社,19927、胡世林,中国道地药材,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8、徐国钧,中国药材学,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9、中国药材公司,中国中药区划,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0、王惠清,中药材产销,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1、周荣汉,中药资源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课程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