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脚踏一方土》.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脚踏一方土》.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脚踏一方土》.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脚踏一方土》.docx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脚踏一方土》.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脚踏一方土教学设计天津滨海新区大港同盛学校 李淑红一、教学目标1、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从各个层面上对土地,有一个全面的、深刻的认识,2、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增强保护土地的意识及环保意识。3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神话传说、成语俗语、历史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土地对于人类的重要性。4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文艺作品、图画、歌曲等,理解土地的深层含义。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我爱这土地等诗歌的基础上,学生对于土地的理解,有了初步的感受。为了更全面、深入的理解土地,特意召开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对于搜集材料的能力,往往局限于找到资料,但对于资料之间的联系很少思考,对于相似类型的材料不懂归纳。叙述表达的能力,依然需要加强训练。三、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归纳整理,叙述表达的能力。2、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文艺作品,理解土地的深层含义,并对“乡土情怀”等文化现象有一个理性的思考。三、活动准备、根据学生兴趣,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分头去搜集资料、分析资料。2、每人制作一份手抄报。四、活动过程(教师导入新课:海洋容纳百川,大地负载万物。头顶一片,脚踏一方土,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古往今来,在中华这片土地上,发生了很多故事。我们对土地,了解的全面吗?希望通过今天的综合活动,能加深对土地的认识。)开场热身赛:(小组擂台赛)第一个活动30秒说成语要求:(1)成语中含有“土”字或者“地”字(2)规定时间内说出成语数量最多的组取胜。第二个活动看意思写成语要求:(1)规定时间内(2分钟)写出成语数量多的取胜。(2)所写成语不能有错别字,否则无效。第一组词:1、比喻罪恶深重,为天地所不容。2、一旦失败就肝脑涂地。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3、 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4、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5、 一点土地也不让敌方侵占;要进行争夺。形容斗争激烈尖锐和针锋相对。(答案:1、天诛地灭 2、一败涂地 3、 因地制宜 4、天经地义 5、寸土必争)第二组词:6、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就会成为名胜地区。后多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7、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8、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9、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10、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答案:6、人杰地灵 7、沧海桑田 8、土牛木马 9、皇天后土 10、安土重迁)(教师过渡:课前热身赛可见同学们的确积累了一些和土地有关的成语。那我们还搜集到哪些知识呢?有请各组为我们展示。)一、看看我们的土地(第四组介绍)1、 著名的土地制度井田制井田制是商代和周代的一种土地制度。因将土地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而得名。在比较典型的井田中,沟、渠等排灌系统和阡、陌等道路系统把土地划分成一个个方块,在井田的外围还挖有较深的濠沟。这是一种非私有性的土地制度,土地不能自由买卖。 2、现有土地资源状况图一、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如图所示是我国土地面积一览表。高居榜首的是多居于我国西南的山地地区,占据了我国33%的土地面积,包括有名的高山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等。位居第二的是高原地带,占据了我国约四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包括较大的高原例如青藏高原以及内蒙古高原。其次是盆地与平原,分别占据了19%和12%的土地面积。广布于我国江南地带的丘陵占据了最小的席位,约为10%,江南梯田多居于其上。图二、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如图中所示,我国的可利用土地资源远大于非可利用资源,其中多布于东北平原和西南地区的可利用草地与林地的面积分别为34.48%与31.86%,占据了第一和第二的席位。多布于我国中原地区的耕地面积仅占用总面积的12.68%,可见我国耕地之匮乏,但正是这有限的土地,养育了我国14亿人口,可见我国农业科技之发达。在中国,非可利用土地却占据着15.72%的土地,这些沙漠、戈壁、冰川面积虽广于耕地,却不能为所用。工矿、交通、城市所占用地约为5.26%,即我国所有的城镇、乡村占地面积总和仅占土地总面积5%不到。3、2011-2015全国土地耕地情况变化(图片、图表)2011年至2015年全国耕地面积分别是13523.86万公顷、13515.84万公顷、13516.34万公顷、13505.73万公顷、13499.87万公顷。由此可见,我们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形势很严峻。本环节学生谈感受:(预设) 1、土地,对我们很重要。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2、我们应该保护土地,呵护土地。3、如果耕地越来越少,人们的生存就无从谈起,所以要重视保护耕地。4、保护大地的方法,可以是减少大地污染,比如减少白色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5、我们可以研发把可利用土地变为耕地的方法。(教师总结过渡:土地,是我们休养生息的根本。保护土地,保护耕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自古至今,土地的故事,流传甚广,我们来欣赏一下。)二、说说土地故事(一)与土地有观点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地方民俗(第一组介绍)(1)重耳逃亡的故事 左传记载了晋公子重耳光逃亡的故事:日夜兼程、疲饿交加的重耳,向田间一位耕作的老农乞讨食物,老农捧起一把泥土递给他,一言不发。重耳正要发怒,却被随从劝阻,并耳语了几句。重耳突然跪倒在地,叩头感谢上苍,然后郑重地捧起一把土,放到车上,继续逃亡(2)土地神 土地神又称“土地公公”、“土地公”、“土地爷”,民间信仰最为普遍的众神之一,流行于汉族地区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少数民族地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现代多属于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3)五色土 社稷坛 五色土是指青、 红、 白、 黑、 黄五种颜色的土 。 北京社稷坛设有五色土台,五色土象征着一个泱泱大中华,东边是海,西边是白色的沙,南边是块红土地,北边是黑土的故乡,而中间,就是黄土高原。 社稷坛五色土的配置,意在代表我国辽阔多彩的土地,用此以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和江山永固。 本环节学生谈感受:(预设)1、土地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王公贵族。2、古代人们很敬重土地,现代人似乎只是说说而已,我们应落实在行动上。3、我们现代人,缺少了对土地的敬畏,可能会发生课本喂,出来中的现象,人应该敬畏自然,敬畏大地。(教师总结过渡:的确,保卫土地的警钟,应该时时敲响。下面看看成语和俗语给我们的启示。)2、.说一说关于土地的成语及故事(第二组介绍)(1)介绍搜集的成语【稷蜂社鼠】:稷:五谷之神;社:土地庙。谷神庙里的马蜂,土地庙里的老鼠。比喻倚势作恶的人。【列土分茅】:指受封为诸侯。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剩水残山】: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王道乐土】:王道:统治者治理国家应遵循的道理;乐土:安乐的土地。指施行仁政,把国家治理得很好,百姓安居乐业。【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二)介绍成语故事沧海桑田 传说东汉仙人王方平在门徒蔡经家见到了仙女麻姑,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妹妹。她早年在姑余山修行得道,千百年的过去了,长得仍如十八九岁的姑娘,头顶盘着发髻,秀发垂至腰际,身上的衣服光彩夺目,大家举杯欢宴、麻姑说:“我自从得到天命以来,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为桑田。这次去仙山蓬莱,见海水比以前浅了许多,大概又快要变成陆地丘陵了吧!”王方平笑着说:“难怪圣人说海中行路都会场起灰。后来人们用“沧海桑田”,比喻人世间事物变迁极大,或者变化极快。“沧海桑田”也简作“沧桑”。(教师总结过渡:无论是神话还是现实,土地都与人密不可分。土地值得我们去保卫和珍惜。)(3) 保卫土地、珍惜土地的故事(第五组介绍)1、 广东湛江寸金桥第一个同学:1898年3月,法帝国主义向清政府提出租借广州湾(即湛江)的无理要求。清政府屈膝投降,同意租借,租界另议。法帝国主义得寸进尺,不待议定租界,悍然于四月二十二日派兵攻占广州湾,自拟租界,并四出烧杀掳掠,妄图囊括我大片领土。法军的暴行激起了湛江人民的极大义愤。南柳、海头一带人民在吴帮泽等率领下首揭抗法义旗,誓师起义,用长矛、大刀、棍棒等为武器,给予敌人迎头痛击。不久,抗法斗争风起云涌,湛江人民抱着“寸土当金与他打”,誓与国土共存亡的信念,与敌战斗十余次,打退了装备精良的敌人的数次进攻。 1899年11月16日,清政府不顾人民反对,竟在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上签字。但慑于湛江人民的反抗,法国不得不将租界范围从纵深一百几十里缩小至三十里。 第二个同学: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法斗争中,吴帮泽等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了纪念这次长达一年半之久的抗法斗争,当地群众便将赤坎桥改名“寸金桥”。 1959年人民政府重修“寸金桥”,并于桥旁立碑(有碑文),从此“寸金桥”成为抗法斗争的一个象征性建筑物。2、张作霖手黑的故事第一个同学:张作霖雄居东北时,对日本人的各种要求均拒不合作。他对付日本人的办法也别具一格,一次,张作霖出席日本人的酒会,酒过三巡,一位来自日本的名流力请大帅赏字,他知道张作霖出身绿林,识字有限,想当众出他的丑。但张作霖抓过笔就写了个虎字,然后题款,在叫好声中,掷笔回席。那个东洋名流瞅着“张作霖手黑”几个字笑出声来。第二个同学:随从连忙凑近大帅耳边提醒,“大帅写的手墨的墨字,下面少了个土成了黑了。”哪知张作霖一瞪眼睛骂道:“我还不知道墨字怎样写?对付日本人,手不黑行吗?这叫寸土不让!”这番话如同给日本人当头一棒。在场的中国人恍然大悟会心而笑,无不扬眉吐气,日本人则目瞪口呆。这个“寸土不让”的故事也流传到现在,人们都打心眼里佩服这位黑土地上的民族英雄。(教师总结过渡:国土,一寸也不能让,多么豪迈。还有许多人,用文学,用画笔,用歌曲来表达对土地的感情。)3、 土地含义(一)别样土地:(1) 长篇小说白鹿原 、 电视剧白鹿原(第三组介绍)第一个同学: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1997年荣获中国长篇小说最高荣誉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后被改编成同名话剧、电影等多种形式。第二个同学:这本书是20世纪初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这是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特殊的时代背景,浓厚的关中风情,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古老的土地,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第三个同学:文章表现了两个家庭不同子孙,曲折的人生轨迹和命运归宿。大革命洪流不息,日寇入侵危机四伏,三年内战社会动荡,白鹿原风云变幻,古老的土地在阵痛中颤栗,但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必定在洗礼中承传,变革要对旧体制和生产方式重新改写,新中国将迎来明媚的阳光 。(2) 黑白木刻版画开裂的土地(何月辉)这是一位姓陈的画家所做的黑白木刻版画。画的上部分是一派丰收的景象,小半部分表示的土地是开裂和匮乏的,这是由于自然原因或者自然的原因。作者用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依次来呼吁我们保护养育我们的这一方土地。(3)诗歌朗诵(第二组展示朗读)乡井土 分:每到这一天,总要解开蜡染花布, 裹了又裹的是一杯乡井土。 分:轻轻吻一吻故乡井底打上的泥土哟, 腮边滚落一颗颗热热的泪珠。 分:走遍天涯路,历经风雨无数, 揣着这份念想,挺起我的身骨。 分:心是中国心,肤色如黄土, 澎湃的血脉怎么也不会干枯。 分:树高千尺叶落要归根, 飞得再远的风筝线儿依然握住, 谁都割断不了我的生命情愫, 这真情一刻也离不开东方水土。 分:雄鸡报晓的国度唱着春天, 我把祝福送给最亲最爱的慈母。 雄鸡报晓的国度唱着春天, 我把祝福送给最亲最爱的慈母。 合:我把祝福送给最亲最爱的慈母。 (教师总结过渡:这就是我们的土地,割舍不了的土地。“土地”究竟是什么,会让这么多人为之魂牵梦绕?)(二)小组讨论:“土地”的含义。1、在白板上写出小组探讨的结果(至少两个),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