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运算.doc_第1页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运算.doc_第2页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运算.doc_第3页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运算.doc_第4页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运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 级:_ 姓 名:_ 使用日期:_ 总第 课时课题 1-1 负数的认识和意义学习目标1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感知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负数, 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学习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及读法和写法学习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学前准备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预习学案游戏感知负数:(1小题为任务一,2小题为任务二)1 同桌两人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赢者得到5分,输者倒扣5分,平局记0分。将每次的分数记在计分表内。次 数12345678910得分甲乙2 看下面信息,独立思考,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把各信息表示出来(1) 甲队上半场进了两个球,下半场丢了两个球。(2) 学校四年级转来25名新同学,五年级转走18名同学。(3) 小明爸爸做生意,三月份赚了6000元,四月份亏了2000元。 汇报:你是怎样记录这些些信息的?3自学教材P12知识。导学案导学案1 相反意义的量(任务三)思考:前面信息中的量都具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明确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特征:(1)有两个量 (2)两个量意义相反学生再举一些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归纳:相反意义中的一些常用词语有:盈利和亏损、存入和支出、增加与减少、运进与运出、上升与下降等2 正数与负数(任务四)思考: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这些数能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数学中如何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3 负数的读写(任务五)(1) 读出下面各数2 +3 -9 -206 -42.56 -2.18 - 12(2) 写出下面各数 负8 负二点六 正七分之一 百分之十七 负百分之二十点四 归纳:你能说说读写数时需注意的地方吗?4 进一步了解负数(任务六)(1) 提问:生活中你还了解哪些地方可以用正负数表示?(2) 观察温度计,交流温度计上的正负数与表示的实际意义。(3) 点拨质疑:0摄氏度是不是表示什么温度也没有? 水位警戒牌中的0表示什么意思? 结合正负数知识,你能说说0的意思吗?(4) 归 纳: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5整理 (1)引入负数可以简明的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对于相反意义的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 (2)要特别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建立正负数概念后,当考虑一个数时,一定要先说明它的符号,这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很大的区别。 (3)为了简便起见,一个正数,正号“+”也可以省略不写。知识梳理写出本节课你的收获:课堂检测1 表示海拨高度。(“做一做”第2题)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拨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 ),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拨高度应记作:( )米。2 表示温度(练习一第2题)月球白天的平均气温是零上126,记作( )夜间的平均气温是零下150,记作( )3小红家住5楼,储藏室在地下一楼,她家和储藏室位置分别记作:( )。课后巩固1 净含量:“100.1kg”是什么含义?2 下面的说法对吗?A 零摄氏度表示没有温度 ( )B 上升一定用正数表示,下降一定用负数表示。( )3教材P8练习一13小题。(填书上)教(学)后反 思班 级:_ 姓 名:_ 使用日期:_ 总第 课时课题 1-2 用数轴表示正负数学习目标3 认识数轴,理解数轴表示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正负数。4 能够正确比较负数大小。5 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学习重点认识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正负数和0,能正确比较负数大小。学习难点理解比较负数大小的方法。学前准备直尺、铅笔预习学案1 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任务一,2、3题为任务二) -8 5.6 +9 - + 0 -822将1、2、3、4、5在数轴上表示出来: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摄氏度。4预习教材P56,并完成教材P7做一做。 指导:(1)什么是数轴?数轴有何作用?(能表示数和比较数大小) (2)如何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比左边的数大,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导学案导学案1 10分钟课堂对学群学。2 完成P5例3教学(任务三):明明、丽丽、亮亮、珍珍四人都以大树为起点,明明向西走2m,丽丽向东走3m,亮亮向东走4m,珍珍向西走4m。请你在下面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所在的位置。之后将直线转变为数轴。提问:在上面数轴上表示出1.5和-1.5,如果从起点到-1.5处,该如何运动?( ),从起点到1.5处,又该如何运动?( )友情小提示:标有0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在数轴上,可以表示出所有的数(包括正数、0、负数),且正数都在的右边,负数都在的左边。2在数轴上表示以下数(任务四):0,1,2.8,1.5,2.3,33 教学P6例4(任务五):未来一周天气预报:周一(晴转多云,42),周二(晴,06),周三(晴转多云,24),周四(阴,61),周五(阴,82),周六(晴,),周日(晴,)。将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它们大小比较大小结果为:(简要说说比较方法)4整理两个负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任务六) 比较3和4的大小 比较和的大小友情小提示两个负数比较大小,可以先不看符号(没有符号的数叫这个数的绝对值),负数的绝对值越大,说明它在零点左边,且离零点越远,从而越小。即:负数的绝对值越大,负数越小。5总结:所有的负数都在的()边,所以负数都比(),而正数都在的()边,正数都比(),负数都比正数()。知识梳理写出本节课你的收获:课堂检测. 教材7页做一做2: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2.5,0.5,1.5,. 比较大小:5.57 0.81.2 0 课后 巩固. 教材p7做一做3. 教材p9练习一题。. (拓展拨高)11岁儿童标准体重为30kg,三个11岁小朋友军军、明明、强强较标准体重比较结果分别为:3kg,5kg,2.5kg。他们谁最轻?谁最重?最重的比最轻的重多少千克?教(学)后反 思第一单元检测题一、 填空 1如果下降5米记作5米,那么上升4米记作(),如果2 千克表示增长2千克,那么4.5千克表示()。二月份,妈妈在很行存入5000元,存折上应记作()元。三月一日妈妈又取出1000元,存折上应记作()。3. 8.7读作().读作()。4. 海平面的海拨高度记作0m,海拨高度为450m,表示(),海拨高度为102m,表示()。5. 如果把平均成绩记为0分,那么9分表示( ),18分表示(),比平均成绩少分,记作()。6. 数轴上所有的负数都在的()边,所有的正数都在的()边。7. 在数轴上,从表示的点出发,向右移动个单位长度到点,点表示的数是(),从表示的点出发,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点,点表示的数是(),3.5在5的()边,所以,()()。8. 比较大小:75 1.5 02.4 3.1 3.1二、判断对错1. 零上12(12)和零下12(12)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2. 是正数。 ()3. 数轴上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 ()4. 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记作400米。 () 5. 在8.2 、4、0、6、27中,负数有3个。 ()三、选择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1. 低于正常水平0.16米,记作0.16米,高于正常水位0.02米记作()米。0.020.020.180.142. 以明明家为起点,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如果明明从家走了30米,又走了30米,这时明明离家的距离是()米。 3. 数轴上,在的()边。左右北无法确定 4. 规定10吨记为0吨,11吨记为1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8吨记为8吨15吨记为5吨6吨记为4吨+3吨表示13吨5. 一种饼干,包装袋上标着:(净重1505克),表示这种饼干标准的质量为150克,实际每袋最少不少于()克。 155 B 150 C 145 D 160四、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1. 请你把下面各数填入相应的圈内。35、9、0.7、20.4、100、13、261、4.8、正数负数2. 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1.5 3 5 -5五、解决问题1. 某地12月10日的最低气温是3,最高气温是9,这一天的最高气和最低气温相关多少?2. 试车员在一条路上检测新车,约定前进为正,后退为负,自地出发到结束时所走的路程(单位:千米)为:10 3 4 +2 8 +13 2 12 5 结束时试车员距离地多远? 课题 2-1 圆柱的认识学习目标6 认识圆柱,知道圆柱各部分名称。7 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8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空间想像力,激发学习兴趣。学习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学习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学前准备圆柱实物模型,铅笔、直尺等作图工具预习学案1 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如何求圆的周长?(预习案为任务一)2 求下面各圆的周长(1) 半径是1m (2) 直径是3dm3阅读教材,思考:圆柱和长方体有什么不同?什么是圆柱的底面?圆柱有几个底面?什么是圆柱的侧面?什么是圆柱的高?导学案导学案1 整体感知圆柱(任务二)(1) 你喜欢圆柱吗?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安全、实用、可滚动性)(2) 找找圆柱,找出生活中圆柱的物体(3) 教师出示圆柱实物图,并汇制其轮廓图。(4) 动手画画圆柱,看谁画得标准又漂亮。(画三种,且观察角度不同)2 圆柱的面(2、3题为任务三)圆柱有几个面?上下两个面叫什么?是什么形状?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3 圆柱的高对比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圆柱的高矮与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这个距离就是圆柱的高。圆柱的高有无数条,且所有的高都相等。思考:圆柱无数条高中,测量哪一条最简单?4 圆柱的侧面展开(1、2小题任务四,3小题任务五,4、5小题任务六)(1) 操作:将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得到什么图形? (2) 思考: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圆柱的什么?宽相当于什么?(3) 你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吗?(4) 圆柱的侧面有可能展开后是正方形吗?(5) 圆柱的侧面有可能展开后是平形四边形吗?友情小提示:将圆柱沿高剪开,可得到一个长方形(特殊地,当圆柱底面周长等于高时,可得到一个正方形),这说明圆柱的侧面积就等于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圆柱侧面积=底面圆周长高 即S侧=2rh知识梳理写出本节课你的收获:课堂检测1.圆柱有( )个面,其中( )个底面,( )个侧面。2( )叫圆柱的高,一个圆柱有( )条高。3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展开后是一个( )形,也可能是( )形。4圆柱的侧面积等于( )。5请你在右边画一个圆柱。课后 巩固教(学)后反 思班 级:_ 姓 名:_ 使用日期:_ 总第 5 课时课题 2-2 圆柱的表面积(1)学习目标9 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问题。10 培养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11 通过实践,培养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识。学习重点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习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前准备圆柱实物模型预习学案1 圆柱有何特征?(1,2,3小题为任务一)2 圆的周长如何计算?面积如何计算?3 长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4 预习教材思考: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一个完整圆柱的表面积如何计算?导学案导学案1 巩固圆柱侧面积计算 (1) 结合上节课知识,说说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及推导过程。 (任务二)2 (2) 计算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任务三) 圆柱底面直径4cm,高5cm。圆柱底面半径3cm,高10cm。3 圆柱的表面积及其计算公式(1) 圆柱展开图示(2) 圆柱表面积的含义(2,3小题任务四)围成圆柱的各个面的面积总和叫圆柱的表面积,它包括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面积之和。思考:有没有可能圆柱的表面积只有一个底面积加一个侧面积? 有没有可能圆柱的表面积就等于侧面积?(3) 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根据圆柱表面积的定义,你能写出一个完整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友情小提示:根据圆柱表面积公式得知,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必须知道底面半径(或底面直径)和圆柱的高。4 完成P14例四教学(任务五):一个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想:求需要用多少面料,就是求什么?厨师帽有几个面?解答: 4巩固:(教材P14做一做)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2dm,高是4.5dm,求它的表面积。(任务六)知识梳理说说本节课你的收获课堂检测1 写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2 求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1) 底面半径5cm,高8cm (2) 底面直径6cm,高5cm课后 巩固1 完成教材P16练习二58题2 (拓展)如图,圆柱底面半径10cm,高8cm,如果竖着劈成两半, 求每半的表面积是多少?如果横着劈成两半,求每半的表面积又是多少?教(学)后反 思班 级:_ 姓 名:_ 使用日期:_ 总第 6、7 课时课题 2-3 圆柱的表面积(2)练习课学习目标12 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13 能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14 培养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正解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学习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学前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实物图预习学案1 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2 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3 长方体的表面积怎么求?4 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求?5实际问题中,求各表面积除了记住公式还应注意什么?友情小提示:计算表面积时,套用公式前一定要先确定有多少个面。导学案导学案1 应用公式计算图形的表面积和侧面积。(预习案为任务一,13题为任务二,14题为任务三)(1) 教材P17练习二13题:求下面各图表面积(具体数据见教材) (2) 教材P17练习二14题。求各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已知条件侧面积表面积底面直径24cm,高8cm底面周长3.14m,高5m底面半径2.5dm,高4dm2 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应用。(1) 教材P16练习二7题:一台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形,轮宽2m,直径1.2m。前轮转动一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任务四) (2) 教材P18练习二18题:一个圆柱形铁皮水桶(无盖),高12dm,底面直径是高的。做这个水桶大约要用多少铁皮?(任务五)3.综合应用:(任务六)有一种圆柱形通风管,底面周长25.12dm,长50dm,做50个这样的通风管共需要多少铁皮?给通风管刷油漆,每平方米成本300元,共需要多少钱?知识梳理课堂检测1 做一个底面直径6dm,高10dm 2. 一个底面半径2dm,高1m的圆的圆柱形无盖铁桶,需要多少平方 柱形容器,它的侧面积和表面米铁皮?(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积分别是多少?课后 巩固1 教材P1618练习二其余习题。2 (拓展)一根长10分米的圆柱形铁棒,被截成两段后,表面积增加了628平方分米。求原来铁棒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讲评与练习1课时教(学)后反 思班 级:_ 姓 名:_ 使用日期:_ 总第 8 课时课题 2-4 圆柱的体积学习目标15 会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16 初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7 渗透转化思想,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学习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习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学前准备圆柱实物模型,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教具预习学案1 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物体的容积?2 分别写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3 简要叙述圆面积公式的推导。(1,2小题为任务一)友情小提示:将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等份越多越精确,教具以十六等份为例),并沿半圆剪开,两个半圆可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等份越多越接近长方形),这说明圆的面积就等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等于半个弧长,宽等于半径。长方形面积=长宽,可得圆面积=半个弧长半径,即s=rr=r2导学案导学案1教师用教具演示,示范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参见教材P19图)通过推导,学生明确:类似圆分割的方法,圆柱体可拼成一个长方体。这说明圆柱体的体积等于拼成后的长方体的体积。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就相当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相当于圆柱的高。3总结圆柱体体积公式: 圆柱体的体积=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高 即 V= Sh (V=r2h ,当知道圆柱底面半径时) 注意:当圆柱横着放时,底面积又可叫截面积,高又可叫做长。4巩固(1):教材P20做一做: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为75cm2,长90cm, 它的体积是多少?(任务二)5巩固(2):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2.1m。它的体积是多少?(任务三)6.巩固(3):求底面半径2cm,高5cm的圆柱的体积。(任务四)7. 完成教材P20例6:一袋牛奶498ml,能装在直径8cm、高10cm的杯子里吗?(杯子是从里面量的)(任务五)友情小提示:先算出杯子的容积,再比较两容积大小。8一个圆柱形油桶,底面积是3500cm2,高80cm,这个油桶的容积是多少毫升,合多少升?(任务六)知识梳理课堂检测1一个底面积为2dm2,高2m的圆柱形铁桶,其容积是( )升。2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半径5米,池深1米,这个水池能装多少吨水?(1m3水=1吨水)。课后 巩固1 教材P21练习三13题。2 (拓展)一个长5分米,宽3分米,高4分米的长方体铁块,将其铸成底面半径为2分米的铁棒,该铁棒有多长?教(学)后反 思班 级:_ 姓 名:_ 使用日期:_ 总第 9 课时课题 2-5 圆柱的体积练习课学习目标18 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19 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学习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习难点灵活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预习学案1 整理并写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2 求底面直径6cm,高10cm的圆柱表面积和体积。(任务一)3预习教材P2122练习三411题。导学案导学案1 巩固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任务二)做一个无盖圆柱形玻璃管,管直径20cm,管高80cm,每平方厘米需要100g玻璃,共需要多少玻璃?这个玻璃管能装多少升水?友情小提示:求需要多少玻璃,要先求出玻璃管的(),玻璃管能装多少水,就是求玻璃管的()。解答:2. 圆柱体体积公式的运用 (1) (教材P22第七题)一个圆柱形粮囤,从里面量得底面半径是1.5m,高2m。如果每立方米玉米约重750kg,这个粮囤能装多少吨玉米?(任务三) (2) (教材P22第十题)两个底面积相等的圆柱,一个高为4.5dm,体积为81dm,另一个高为3dm,它的体积是多少?(任务四) (3) 一个圆柱形容器,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10cm,里面水高6cm。把一个铁块放入水中(铁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水没有溢出),水面高8cm,这个铁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任务五)(4) 一个圆柱形油桶,从里面量得底面直径是40cm,高是50cm。它的容积有多少升?将桶内装满油,共可装50kg,平均每升重多少千克?(任务六)知识梳理课堂检测1圆柱体底面周长6.28m,高4dm,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 )。2. 圆柱体的底面直径4dm,是高的,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课后 巩固3 教材P2122练习三其余习题。4 (拓展)将一个长2m,宽1.5m,高1m的长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求该圆柱体的体积。教(学)后反 思班 级:_ 姓 名:_ 使用日期:_ 总第 10 课时课题 2-6 圆锥的认识学习目标21 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测量圆锥的高。22 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23 培养自主探索意识,激发求知欲望。学习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学前准备圆锥模型、圆锥实物教具预习学案1. 圆柱的特征是什么?2. 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3预习教材P2324。导学案导学案1 圆锥的认识(1) 观察摆弄圆锥模型,说说观察结果。友情小提示:圆锥只有一个底面,且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圆心角就是圆锥的顶点)。圆锥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在上面圆锥中标出底面、顶点及圆心。)(2) 认识圆锥的高思考:什么是圆锥的高?圆锥有多少条高?友情小提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2.请你小结圆锥的特征3. 测量圆锥的高。友情小提示: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测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具体方法见教材P24图)(1) 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2) 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3) 竖直地量出平板与底面之间的距离。4. 教学圆锥的侧面展开图。(1) 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样的图形呢?(2) 实验验证24 虚拟的圆锥(1) 猜想1:一个长方形沿着一条宽(或长)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2) 猜想2:一个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5动手实践:请你在下面画出三个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圆锥。知识梳理写出本节课你的收获:课堂检测1圆锥的底面是一个( ),侧面是一个( ),展开后是一个( ),从圆锥的顶点到( )的距离叫圆锥的高。圆锥有()条高。2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绕着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是一个(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分别是3cm和4cm,绕4cm的直角边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的()是3cm,( )是4cm。课后 巩固1. 教材P27练习四、题。2. (拓展)一个圆锥,底面半径是6cm,侧面展开后是一个120度角的扇形,这个圆锥的斜边长多少?教(学)后反 思班 级:_ 姓 名:_ 使用日期:_ 总第 11 课时课题 2-7 圆锥的体积学习目标25 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简单问题。26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27 激发自主探索意识,发展空间观念。学习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习难点正确探索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学前准备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适量水。预习学案1 圆锥有什么特征?(1、2小题为任务一,3小题为任务二)2 写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3. 一个底面半径2cm,体积50.24cm3的圆柱,它的高是多少?导学案导学案1 整理并归纳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任务三)2 质疑:圆锥的体积是否也能通过已学的图形来求呢?3 实验:准备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向圆锥里面装满水,再倒入圆柱中,看通过圆锥倒水几次能将圆柱倒满?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装满水后倒入圆柱中,3次可以将圆柱倒满。这说明圆柱的体积是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的3倍,也就是说,圆锥的体积是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即:V圆柱= S底h = r2h V圆锥= S底h = r2h4. 巩固公式(教材P27练习四第3题):一个圆锥形零件,底面积是19cm2,高是12cm。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任务四)5. 教学教材P26例3:工地上有一些沙子,堆起来近似于一个圆锥(如图),这堆沙子大约多少立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任务五)友情小提示:求沙子有多少立方米,就相当于求图中圆锥的( ) 。 1.2 m 4 m6. 综合应用(教材P28练习四第8题):一堆煤成圆锥形,底面半径是1.5m,高是1.1m。这堆煤的体积是多少?如果每立方米的煤约重1.4吨,这堆煤约有多少吨?(任务六)知识梳理写出本节课你的收获:课堂检测1一个圆柱的体积是18.84dm3,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 )dm3,一个圆锥的体积是9.42cm3,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 )cm3。2. 明明家的稻谷堆成了一个圆锥形状,测得底面半径1m,稻谷高60cm,每立方米稻谷约重1500kg,这堆稻谷有多重?课后 巩固1 教材P2728练习四4、6、7题。2 (拓展)将一个高6cm的圆锥沿顶点劈成两半,表面积增加了24cm2,求原来圆锥的体积。教(学)后反 思班 级:_ 姓 名:_ 使用日期:_ 总第 12 课时课题 2-8 整理和复习学习目标28 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的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29 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整理、归纳能力和灵活解答能力。学习重点圆柱、圆锥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学习难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预习学案1 圆柱、圆锥各有什么特征?(任务一)2 写出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写出圆锥的体积公式。(任务二)3预习并完成教材P2930整理和复习、练习五所有习题。导学案导学案一、 整理本单元公式1 圆柱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C底h=dh=2rh圆柱的表面积=两个底面积+侧面积 S表=2r2+ S侧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圆柱=S底h=r2h友情小提示:上面表面积公式是一个完整圆柱的,实际问题中,一定要先确立圆柱的面数,再根据面数具体计算。2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 V圆锥= S底h=r2h友情小提示:在计算圆锥体积时,不要忘了乘以。如果知道体积,计算圆柱或圆锥其它部分量,最好用根据体积公式用方程解答,以避免出错。二、 知识应用 1完成教材P29第2题。(任务三)名称半径直径高表面积体积圆柱5dm4dm2m0.7m20cm5cm圆锥4dm2.4dm-0.5m4.5m- 2. 完成教材P29第3题:小明的水壶外形是圆柱体,壶口直径10cm,壶高20cm。妈妈给小明的水壶做了一个布套,至少用了多少布料?这个水壶大约能装多少升水?(水壶的厚度忽略不计)(任务四)3完成教材P30练习五第5题: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积是28.26m2,高是2.5m。用这堆沙在10m宽的公路上铺2cm厚的路面,能铺多少米? (任务五)4完成教材P30练习五第6题:有块正方体木料,它的棱长是4dm。把这块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 (任务六)知识梳理写出本节课你的收获:课堂检测1底面直径2cm,高3cm的圆柱,它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2一个圆锥形谷堆的底面周长是6.28m,高是3m,现在把它全部堆在一个底面积是6.28m2的圆柱形粮囤里,可以堆多高?课后 巩固3 教材P2930整理和复习1题,练习五14题。4 (拓展)一个底面直径是20cm的圆柱形玻璃杯中装有水,有一个底面半径为5cm的圆锥形铅锤完全浸没在水中,将铅锤从水中取出,水面下降了1cm。铅锤的高是多少厘米?教(学)后反 思班 级:_ 姓 名:_ 使用日期:_ 总第 13 课时课题 3-1 比例的意义学习目标30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31 通过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抽象概括能力。32 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学习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学习难点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预习学案1 复习提问:什么叫比?什么叫比值?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任务一)2 化简下面各比:(任务二) 0.4:1.5 : 1.25:10 0.65:3.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任务三) 12:16 4.5:2.7 10:64. 预习教材P3234导学案导学案一 探讨比例的意义1. 上面预习学案第3题中,后两个比的结果有什么特点?友情小提示:以上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们又称这两个比相等。即4.5:2.7=10:6 类似的,2:6=10:( )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又叫做比例。 思考:比例有什么特点? 2观察教材P32出示的四幅国旗图。思考:这四幅国旗大小相等吗?它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分别是多少?3 (任务四)根据以上国旗长和宽的比,你能组成一些比例吗?试着写一写:( )、( )、( )、( )、( )、( )。4 比例的另一种写法探讨友情小提示:比除以上写法外,还有另一种写法,例如:4.5:2.7还可写作:( ),类似的,比例也可写成分数的形式:=,仍然读作:( )。注意写比例时两边用同一种写法。5 巩固练习1:(教材P33“做一做”第1题)(任务五)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 6:10和9:15 (2) 20:5和1:4 (3) :和6:4 (4) 0.6:0.2和4:3 6:巩固练习2:(教材P33“做一做”第2题)(具体数据见教材) (任务六) 3cm7归纳整理: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如何判断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友情小提示: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可以先求出它们的比值,若相等,则成比例,也可以先将两个比化成最简整数比,若一样,则成比例。知识梳理写出本节课你的收获:课堂检测1请写出两个比例:( )、( )2将组成比例的两个比连起来:4.2:0.7 : : 0.25:0.754:6 0.1:0.3 ; :课后 巩固5 完成教材P36练习六14题。6 (拓展)将下面两个比例中括号内的数填上:( ):0.2=4:1 :( )=0.2:0.5教(学)后反 思班 级:_ 姓 名:_ 使用日期:_ 总第 14 课时课题 3-2 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习目标33 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34 通过探究、概括归纳培养抽象概括能力。35 初步感知事物间的联系与变化。学习重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习难点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预习学案1. 什么是比例?它和比有什么区别和联系?(1、2小题为任务一)2判断下列各组比是否组成比例: 4:3和12:16 2.5:1.5和1:0.63预习教材P34。导学案导学案一、 认识比例的组成(任务二)1 思考:什么是比例的项?什么是比例的外项?什么是比例的内项? 2比例 2.4:1.8=40:30的内项是( ),外项是( )。比例 = 的内项是( ),外项是( )。友情小提示:在比例里,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二、 比例的基本性质(1,2,3小题任务三) 1比例1.2:2.4=20:40中,内项是( ),它们的积等于( )。 外项是( ),它们的积等于( )。 2比例 = 中,内项是( ),它们的积等于( )。 外项是( ),它们的积等于( )。 3比较以上比例,你发现了什么? 4整理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友情小提示:在比例里,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5 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表达方式:2.4 : 1.6 = 60 : 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