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表格式).doc_第1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表格式).doc_第2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表格式).doc_第3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表格式).doc_第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表格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目语文年级三班级授课时间2013年 月 日课题5、灰雀“三维”目标(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教法提示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教具准备含课件、电教手段等1生字卡片。2、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教案修改及课中反思第一课时一、交流资料 合作学习 1、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1)学习小组交流资料(教师下组参与,发现有价值的交流资料) (2)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二、读通课文,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n)步”、“胸(xing)脯(p)”、“白桦(hu)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三、指导学习,读懂第1自然段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四、课堂作业1、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2、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二、深入学习,读懂第3至10自然段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合作交流,读中感悟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2自由朗读11-13自然段。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1 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5、灰雀板书设计 爱 列宁 小男孩6 小教 学 后 记科目语文年级三班级授课时间2013年 月 日课题6、小摄影师“三维”目标(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教法提示情境演示法教具准备含课件、电教手段等收集高尔基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教案修改及课中反思第一课时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学生说说课前自渎课文的情况以及体会,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二、重点检查读书情况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便。2、在学习小组内份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三、深入理解课文,探研文章的思想感情1、分角色朗读课文,这篇课文在写作上很大的特点是对话很多。从人物的对话中,你们体会到什么?(1)高尔基喜爱小男孩。(2)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2默读课文,自读自悟(1)从那些地方看出高尔基喜爱小男孩,用“”画出有关句子(2)从那些地方知道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用“ ”画出有关句子。3.学习小组交流情况。4.全班反馈交流。5.老师小结板书。 这篇文章通过人物的对话,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及孩子们对他的崇敬、热爱。四开展讨论这两个人物,你更喜欢谁?为什么?五课堂作业读、背、写一句高尔基的名言。 第二课时1、 复习引入1、男女生、同练习分角色朗读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运用适当的语气表达情感。2、教师范读,在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二课堂实践活动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三识字写字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阳光明媚 鞠了个躬 咧开嘴 吩咐 准备停当 胶卷秘书 杂志社 记者 突然 侧过脸(1)读一读(2)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词义。(3)各小组以竞赛的方法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词语组得又多又正确的小组获胜。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要写的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3.学生瞄红仿写,然后说说自己什么字写得好,介绍经验。四扩展训练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对记者和小男孩的态度上形成了宣明的对比。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地配合他的拍照 ,可万事俱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这是懊悔,这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讨论中让学生联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发挥想象,续写故事。五板书6小摄影师 喜爱 高尔基 小男孩 热爱 对话、细节描写教 学 后 记科目语文年级三班级授课时间2013年 月 日课题7、奇怪的大石头“三维”目标(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教法提示情境演示法教具准备含课件、电教手段等收集有关李四光的资料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教案修改及课中反思第一课时一投放多媒体,谈话导入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2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n)石、大坑(kng)、卧进、突兀(w)、旅行、考察、秦(qn)岭、流域(y)、遗(y)迹、研究、震(zhn)惊三解决一些术语词1.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2.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3.突兀:高耸。4.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5.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6.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三完整地齐读课文。四默读课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五指导写字,完成作业。1认读要写的字。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藏”字17画,第六笔为“”。“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3各自抄写。第二课时一 四人小组讨论解决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把仍不能弄懂的记录下来二 全班反馈,归纳整理提出的问题三 老师引导解决读懂文章必须弄懂的问题(一)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2.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二分角色读3-8自然段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三)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读后讨论。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四交流读后感想1完整地朗读课文。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3小结鼓励: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五作业设计:小练笔:我的小发现板书: 7 奇怪的大石头 解 之谜李四光教 学 后 记科目语文年级三班级授课时间2013年 月 日课题8、我不能失信“三维”目标(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学重点: 理解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原因。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教法提示情境演示法教具准备含课件、电教手段等布置学生寻找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课外资料。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教案修改及课中反思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有谁订阅过儿童时代这本杂志?哪位同学知道这份儿童刊物最早的创办者是谁?(宋庆龄)那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谁自告奋勇来说一说?让学生利用自己寻找搜集到的资料,并结合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b.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爸爸 妈妈宋庆龄到 教叠花蓝 伯伯家 小珍c.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不去?d.别人是怎样劝说她的?她又是怎么回答的?(让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进行回答)e.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可她突然想起今天要教小珍学叠花篮,不管爸爸妈妈怎样劝说,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三、分角色朗读1.布置任务:以4人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一人读旁白,其余三人分别读爸爸、妈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