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弯曲模设计.doc_第1页
二次弯曲模设计.doc_第2页
二次弯曲模设计.doc_第3页
二次弯曲模设计.doc_第4页
二次弯曲模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模具综合技能训练 (冷冲模部分)课题: 支架零件二次弯曲模具同课题学生姓名:朱天雨、朱斌、唐洋、丁广阳、邵正华专业: 模具设计与制作学生姓名: 周 键 曦班级: 09模具(2班)学号: 09020332指导教师: 沈杏林完成日期:设计目录1 弯曲件工艺分析2 工艺方案的确定3 弯曲工艺计算4 模具总体设计5 弯曲模主要零部件的设计6 冲压设备的设定7 绘制过程支架二次弯曲模一、 工艺分析1、支架的弯曲工艺分析1、由支架件的图纸可以看出此件的形状完全对称,弯曲半径左右一致,可以很好的防止弯曲变形时坯料受力不均匀而产生偏移,故适合 弯曲成型。 2、查书P203知,08冷扎钢板适合弯曲成型。 3、弯边高度取值h1r+2t 1.51.5+21.5=4.5 所以=5mm的半径孔距离宽为25的弯边的弯边高度不适合弯曲,所以应先弯曲然后再冲=5mm的孔;对于孔=10mm,h2r+2t,7.51.5+21.5=4.5,故此边可以先冲孔再弯曲。4、弯曲件的精度:支架件未注长度公差,查书P214 得 t=1.5mm2mm,L=36mm,极限偏差为0.6。弯曲件角度的自由公差值,查P214表5-7 取230 二、弯曲计算一、 1、回弹值的确定 因为r/t=158故只需要考虑角度回弹。由查表5-4 得到=3o 2、托板件的弯曲工艺及设备选用 1、弯曲中性层位置的确定 由中性层位置的经验公式,查P215表5-8 x=0.32, =1.5+0.321.5=1.982、弯曲件展开尺寸计算 =27.5+225.5+22+43.140.51.98=100.4341013、自由弯曲时弯曲力查P218,表5-11 a=0.680 表5-12 c=0.755查书29,表2-3 抗拉强度为441MPo形件弯曲力, =2.4364411.50.6800.990 =38476N 4、顶件力或压料力FD(FY)=0.30.8F自=0.826711N=30781N5、压力机标称压力确定P =(1.61.8)(F自+ FY)=1.8(38476+30781)N =124663N=125KN查书41表3-5选择开始双柱可倾式压力机 J23-16模具闭合高度为175220mm二、弯曲模工作零件的计算 1、当弯曲件的相对弯曲半径r/t5-8、且不小于rmin/t时凸模的圆角半径取等于弯曲半径的圆角半径,即rp=r=1.5mm。2、凹模圆角半经rd=(36)t=4.5mm t=1.5mm2mm3、弯曲模具结构:三、模具使用说明书及维护方式一、模具的使用 模具安装在型号为JC23-16,最大闭合高度为220mm的开式双柱可倾压力机: 1、安装前江模具安装表面清理干净,确认模具正确安装在机床上。2、安装后空合模数次将模具闭合高度,使用合理的垫块高度,调整模具为最佳冲压高度。3、模具使用过程中应充分保证工作人员的活动范围。4、在冲裁过程中若发现有异常声音时应立即停止运行机床,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使用。5、冲裁过程一段时间后应及时清理模具凸凹模上的毛刺,防止积瘤的产生。6、所有工件冲裁完成后应江模具从压力机上卸下,按模具维护说明书正确有效防止。二、模具维护方式1、按总装图正确装配模具。2、按所选压力机安装模具并保证压力中心与模具中心重合。3、打开磨具确认模具型面无异物,确定挡料销、导料板的位置正确。4、运行压力机空合模数次,保证正确运动和定位。5按模具设计参数调试模具并生产。6、在冲裁过程中时刻检查肥料是否排放顺畅,若出现堵塞情况应立即停止机床,对废料进行排除。7、模具使用人员应站立在模具工作台面前端的两侧。8、模具使用时应经常检查模具的工作台面和工作刃口,清楚材料的积瘤,排除在不正确使用过程中的废料,以免产生废料张模。9、使用完毕后应该压料面,型面应出去材料积瘤。10、按照每生产30005000件后,按上述模具保养以延长使用寿命。参考文献【1】 徐政坤主编,冲压模具及设备。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 曲波主编,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3】 杨玉萍 高龙士主编,机械制图与AutoCAD,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加工工艺过程卡零件图号Jypccy-TJ-1-04共1页零件名称凸模第1页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设备工序简图检验1下料锯床下圆棒料182652热处理退火3粗铣铣六面达180.2140.260.5,且互为直角铣床4磨平面磨上下平面磨床5钳工划线画出各要车位置线,6车铣1、车10*302、车14*273.车17*34钻床7铣槽达到设计要求铣床9磨平面磨上下平面及相邻两侧至尺寸磨床10钳工精修全面达到设计要求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编制校对审核会签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加工工艺过程卡零件图号Jypccy-TJ-1-01共1页零件名称凹模第1页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设备工序简图检验1下料锯床下圆棒料182452热处理退火3粗铣铣六面达180.2140.240.5,且互为直角铣床4磨平面磨上下平面磨床5钳工划线画出各孔位置线,型孔轮廓线6加螺钉及工工艺孔1、钻孔2-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