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0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_第1页
第二章%20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_第2页
第二章%20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_第3页
第二章%20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_第4页
第二章%20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 柳邦声2007年9月 通信就是进行消息的传递 利用不同的方式把信息从甲地传播到已地 通信的基本概念 1 传输媒质分 有线通信 无线通信2 信号特征 模拟通信 数字通信3 工作频段 长 中 短和微波通信等 通信的分类 GMDSS的基本概念 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 TheGlobalMaritimeDistressandSafetySystem 简称GMDSS系统 是采用先进的通讯手段如卫星通讯 数字技术 微机控制来替代了近百年的传统的人工莫尔斯 Morse 电报和无线电话的通讯系统 实现了水上无线电通讯的自动化 极大改变了船舶的通讯条件 对海上船舶搜寻救助与航行安全起到充分的保障作用 是海上无线电通信的一次革命 GMDSS系统的法律依据 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有关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无线电通信部分的1988年修正案 就是我们常说的SOLAS74公约88年修正案 SOLAS74 88公约 此修正案于1992年2月1日开始生效 因此GMDSS系统开始实施的日期是1992年2月1日 前海上无线电系统的形成过程 1 1899年11月的美国 圣保罗 号 StPaul 船舶电台与Wight小岛的马克可尼海岸电台实现第一次船舶无线电通信 当时海上通讯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商业信息的传输 航行安全没有被充分重视 2 在1914年的 TITANIC 号发生事故后 血的教训使人们清晰地认识到 海上无线电通信的主要目的是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及人命安全 3 1915年各海运国家首次制定的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规定 以500KHz为搜救频率 每条船应有固定的 船舶呼号 建立报务员的值班制度 以保证对遇险船舶的守听 同时要求船舶应配备由蓄电池供电的应急无线电收发信机 前海上无线电系统的形成过程 4 1948年 联合国的 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 IMCO 制定的 1948年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规定以2182KHz作为无线电话遇险报警频率 该公约于1958年生效 5 1974年 IMCO又通过了新 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该公约于1980年5月25日生效 前海上无线电系统的形成过程 6 1981年11月 IMCO召开海协大会对公约做了修正 这就是1984年9月1日生效的 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的1981年修正案 7 1983年IMCO召开的海协大会又对公约作了进一步的修正 形成 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的1983年修正案 它于1986年7月1日生效 GMDSS系统实施前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就是以 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及其1981 1983年修正案的规定作为法律依据的 前海上无线电系统的形成过程 前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特点 1 海上中心2 设备配备按照船舶吨位大小3 使用MF HF VHF收发信设备 以无线电话 摩尔斯电报等通信方式为基础4 要求航行中的船舶必须在遇险频率上守听 5 船用发信机的发射能力必须满足规定的最小距离 半径 的要求 6 遇险船舶附近的船舶收到遇险船舶报警信号后 应给予应答并前往营救 7 岸台收到遇险报警信号后 有对遇险船舶及其人员营救的义务 前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特点 前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缺点 1 难以实现远距离的遇险报警2 必须配有训练有素的无线电报务员来完成通信工作3 人工守听遇险报警 常有延误和漏听情况发生4 短波通信不能用于遇险和安全通信中 5 各国虽然建立许多搜救机构和设施 但由于某些原因 这些机构和设施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6 由于没有统一的搜救机构和搜救程序 因而不能进行广泛和有效的营救和协调工作 前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缺点 全球海上安全遇险系统的由来 1 1973年IMCO第八届大会做出A283号决议案 关于发展海上遇险呼救系统的建议 2 1979年 IMCO通过了A420决议案 为建立 未来全球海上遇险及安全系统 即FGMDSS 而设立工作组 准备建立全球通信网 新系统应符合IMCO制定的1979年 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 3 1982年 IMCO第32次无线电分委员会将 FGMDSS 改名为 GMDSS 取消了 未来 两个字 至此新系统实施已经临近 4 1986年国际海事组织 IMO 宣布自1986年 1992年为新系统的过渡阶段 1992年 1999年为其实施阶段 全球海上安全遇险系统的由来 5 1988年IMO召开缔约国外交大会 通过了 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的1988年的修正案 GMDSS 也称为SOLAS74 88 6 1989年国际电信联盟 ITU 召开无线电行政大会 对无线电通信频率的划分进行调整 以满足GMDSS的需要 全球海上安全遇险系统的由来 SOLAS74 88公约对GMDSS系统的要求 1 建立岸上搜救协调中心 RCC 可以对船舶发出的遇险报警迅速做出反应 协调搜救工作 2 向海上航行的船舶播发海上安全信息 航行 气象警告及安全信息 3 能够进行正常的全球范围的无线电通信 4 整个系统高效率 可靠 设备实现微机控制 自动化操作 SOLAS74 88公约对GMDSS系统的要求 GMDSS系统的概念和基本功能 1 遇险报警功能 Alerting 2 搜索与营救协调通信功能3 现场通信功能 On sceneCommunication 4 寻位功能 Locating 5 安全信息播发功能 PromulgationofMaritimeSafetyInformation 6 常规无线电通信功能 RoutineCommunications 7 驾驶台与驾驶台之间的通信功能 BridgetoBridgeCommunications 设备配备原则 设备配备要求 GMDSS对值班要求 1 安装有VHF无线电装置的船舶 应在DSC 70频道上保持连续值班 2 安装有MF无线电装置的船舶 应在DSC遇险和安全频率2187 5kHz上保持连续值班 3 安装有MF VHF无线电装置的船舶 在DSC遇险和安全频率2187 5kHz和8414 5kHz上以及至少在DSC遇险和安全频率4207 5kHz和6312kHz 12577kHz或16804 5kHz中的一个频率上保持连续值班 视一天中的适当时间和船舶所在的地理位置而定 可用扫描接收机来保持该值班 4 安装有INMARSAT船舶地球站的船舶 应对卫星岸对船的遇险报警保持连续值班 5 每艘船舶在海上时 应在该船舶航行区域发布海上安全信息的适当频率上 对海上安全信息的广播保持无线电值班 GMDSS对值班要求 6 到1999年2月1日或到海上安全委员会可能确定的其他日期止 每艘在海上的船舶 如可行 应在船舶通常驾驶的位置 在VHF的16频道上保持连续守听值班 7 到1999年2月1日或到海上安全委员会可能确定的其他日期止 要求配备无线电话值班接收机的每艘船舶在海上时 应在船舶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