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前言(一)工程概况 业主边坡工程位于xxxx业主 内。拟建 层,拟采用独立柱基,单位荷重约90kN/m2,位于1号边坡坡顶,2号边坡A段坡脚,其北侧边坡已采用毛石钢筋混凝土锚索挡墙支护。本次业主委托勘察的边坡为1号边坡和2号边坡,1号边坡位于拟建xx东北侧,全长约55米,坡高约2430米,山体总体坡度3035o,其坡脚为建新镇淮安村民房;2号边坡位于拟建xx东南侧,呈环形,开挖段全长约270米,坡高约4.127.5米。 受业主委托,我院负责完成该边坡工程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二)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业主边坡稳定性作出评价,并提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的支护方案,提供设计计算指标。具体技术要求如下:查明边坡范围内地层结构及空间分布情况,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查明场地范围内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判定地下水与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及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查明场地内边坡类型和可能的破坏形式,并提出治理措施建议;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为边坡治理提供相关设计计算参数。(三)勘察依据勘察合同书及1:500地形图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2)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国标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国标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国标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省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等(四)完成工作量本次勘察外业工作从2004年10月12日进场施工,至2004年11月21日外业施工结束,共投入钻机一台,综合采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井探、取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手段,共施工钻孔24个、探井10个,具体完成工作量见表一。实际完成工作量一览表表一工作项目单位数量工作目的1:500工程地质测绘km20.02了解测区内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坡面素描m25000了解岩土层分布特征井探m23.6钻探m280.3标准贯入试验次37了解岩土层力学强度取样原状土样件19为室内试验提供样品扰动土样件3岩样组12室内试验直剪、饱和剪、反复剪组12了解岩土层抗剪强度、物理力学性质常规试验组12渗透试验组7岩石物理力学试验组12土的腐蚀性分析件3判定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测量点34确定勘探点位置及高程(五)工作质量评述 1、勘探点的布设及测量本次勘察勘探点由我院布设,勘探线垂直于边坡走向布置。1#边坡共布设3条勘探线12个钻孔;2#边坡共布设12条勘探线,其中钻孔12个,井探点10个。勘探点的测量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1:500地形图,采用建设单位提供的拟建学生宿舍楼角点A1和A2点(A1:X=xx,Y=xx;A2:X=x,Y=xxx)为引测点(均有标志桩),采用全站仪结合地物进行勘探点施放;高程以拟建物角点A2点(其xx高程H=xx米)为引测点,利用全站仪引测场地各钻孔孔口标高。2、钻探施工钻探严格控制回次进尺,采用冲击钻进、泥浆(套管)护壁、干钻、单动双管金刚石钻进等钻探及取芯工艺,确保岩芯采取率。并按采取的岩土芯结合钻进情况进行地层鉴定、分层与描述。钻进深度和岩土层分层深度的量测误差低于5cm,同时严格控制非连续取芯钻进的回次进尺,以保证分层精度符合要求。钻孔口径一般不小于75mm,并满足取样的要求。钻探操作的具体方法按现行标准建筑工程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进行。钻孔施工及探井完成后,均采用原土或干的粘土球分层回填击实,并对场地进行了清污。3、取样与原位测试工作原状土样采用标准厚壁敞口式取土器以重锤少击法采取;岩样从岩芯管内或边坡上直接采取。取样的具体操作方法严格按现行标准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执行。标准贯入试验采用导向杆变径自动脱钩的自动落锤法进行锤击,锤重为63.5kg,落距为76cm,锤击过程尽可能减少导向杆与锤间的摩阻力,避免锤击时的偏心和侧向晃动,保持贯入器或触探头、探杆、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标准贯入试验时,贯入器打入土中15cm后,开始记录每打入10cm锤击数,累计打入30c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当锤击数已达50击,而贯入深度未达30cm时,可记录50击的实际贯入深度,并换算为相当于30 cm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场地地形地貌根据场区地质调查,场区内为丘陵斜坡地貌单元,山体植被发育。拟建xx北侧有一条东西向的沟谷发育,东出口汇入xx,西出口汇入xx,因修建体育场而被堆填,其东段采用毛石钢筋混凝土锚索挡墙支护。拟建xx楼位于1边坡之上,2号边坡之坡脚,场地内现有地坪标高44.2850.40米。1边坡上段为自然边坡,下段为人工边坡,坡脚标高17.2022.00米,山体总体坡度3035o;2号边坡为因场地建设人工开挖而形成一环形高陡边坡,该边坡后缘山体标高49.8074.00米,山上分布有5个蓄水池,直径713.1米不等,容积100600m3,另有较多输水管道分布,2号边坡按走向分为12段,各段走向、倾角、坡长、坡高如表二所示。2号边坡各段走向、倾角、坡长、坡高一览表表二分段编号走向倾角边坡长(m)坡高(m)A段276o55 o634.124.5B段245o60o512.618.2C段232o斜高5m以下45o,5m以上65o2712.614.9D段210o斜高5.20m以下50o,5.20m以上75o711.613.3E段185o前20 m 斜高3m以下47o ,其余70o4410.013.9F段150o67o1315.616.1G段124o70o1016.117.5H段90o63o19.316.317.5I段79o61o1515.716.3J段65o62o1515.721.2K段50o67o,东段11m以上82o22.420.327.5L段93o62o29.34.520.3(二)场地岩土层结构及特征经本次钻探揭露及工程地质测绘,勘察范围内场区岩土层从上往下分述如下:素填土(Q4ml):灰黄色,稍湿,松散,主要由坡残积土组成,含植物根系,2边坡A段坡脚含强中风化花岗岩碎块3040%。该层主要分布于1边坡和2边坡坡脚,2边坡坡脚该层为近期因修花圃由粘性土堆填而成。残积砾质粘性土(Qel):褐黄色,湿,可塑-硬塑,为花岗岩风化残留物,微具原岩残余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及长石风化的粘性土,含2030%石英颗粒,主要分布于1边坡,上部含植物根系。-1辉绿岩残积粘性土(Qel):褐黄、灰绿色,湿,可塑-硬塑,为辉绿岩风化残留物。含少量石英、云母颗粒,光泽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主要分布于1边坡。全风化花岗岩(r53):浅黄色,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长石已全部风化,岩芯呈砂土状,粗粒结构,散体状构造,手搓即散,遇水易软化。主要分布于山体斜坡中。-1全风化辉绿岩():褐黄、灰绿色,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细粒结构,散体状构造,手搓即散,遇水易软化。主要矿物成分为辉石、角闪石,基本已风化为粘土矿物,岩芯呈土状,以岩脉形式存在。强风化花岗岩(r53):浅黄、灰白色,为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中粗粒结构,碎裂散体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及长石,长石大部分已风化,岩芯呈土状、碎块状。裂隙发育,该层大部分场地有分布。 -1强风化辉绿岩():褐黄、灰绿色,为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细粒结构,碎裂散体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辉石、角闪石,大部分已风化,岩芯呈土状、碎块状。以岩脉形式存在。中风化花岗岩(r52):灰黄、灰白色,为较硬岩,岩体破碎-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裂隙发育,边坡露头测量节理每米214条。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及石英,岩芯呈块状、柱状,RQD=3070。该层在场地均有分布。 -1中风化辉绿岩():褐黄、灰绿色,为较硬岩,岩体破碎-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辉绿结构,块状构造,裂隙发育,裂隙面见铁质浸染,主要矿物成分为辉石、角闪石,岩芯呈块状、短柱状,以岩脉形式存在。各岩土层的具体空间分布特征请参阅本报告剖面图、坡面素描图及照片。(三)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根据钻探、土工试验、岩石力学试验结果,按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各岩土层物理力学试验结果统计如表三、四、五、六。 岩石抗压、抗剪强度统计表 表四岩土层代号及名称统计项目天然重度极限抗压强度软化系数抗剪断强度参数r干饱和tgcKN/m3MPaMPaMPa中风化花岗岩范围值25.46-26.2551.58-87.841.38-70.970.80-0.881.00-1.381.0-5.5n99999925.81268.06357.0560.841.2613.5560.0130.1770.1720.0330.090.38825.660.550.90.80.92.69-1中风化辉绿岩范围值26.02-26.2436.96-70.4730.05-58.290.81-0.830.95-1.370.9-4.5n33333326.1354.7944.740.821.112.3场地土颗粒级配统计表单位: % 表五土层名称及代号统计项目砾(卵)石级(mm)砂粒级(mm)粉粒-粘粒(mm)200200-2020-22-0.50.5-0.250.25-0.0750.0750.075-0.005500m/s,-1强风化辉绿岩480m/s,中风化花岗岩500m/s,-1中风化辉绿岩500m/s。地表下各钻孔土层等效剪切波速Vse介于150-480m/s。根据钻探揭露,场地覆盖层厚度介于018.90m之间,故按国标(GB50011-2001)第4.1.6条表4.1.6判定结果详见表四,综合判定该场地类别为类。故拟建场地应按类,7度抗震设防。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5.1.4条规定,特征周期为0.35s。五、边坡稳定性定性分析(一)边坡稳定性定性分析1、1#边坡长55m,总体走向134,植被茂密。上段为自然边坡,坡面多为残积土及少量素填土,层厚2.27.8 m,坡面坡度角为1626,下部为全风化岩与强风化岩,全风化岩局部缺失,残积土、全风化岩与强风化岩均有两种岩性,即花岗岩与辉绿岩,辉绿岩以岩脉形式产出,土岩接触面坡角为2331,为顺坡向缓倾角,坡高约14m,坡面上有因地表水冲刷形成的小冲沟存在。下段为因取土而开挖形成人工边坡,坡度角为3370,坡高约15m,坡面分布地层有残积土、全风化岩、强风化岩及中风化岩,裂隙发育,按走向分为A、B、C三段,其中 A段,坡长约15 m,坡高315m,走向294,倾向24,出露地层为全风化与强风化花岗岩,坡面呈不规则形状,坡脚有少量冲填土堆积。 B段,坡长25.5 m,坡高4.215m,坡角4070,走向325,倾向55,分布地层有辉绿岩残积粘性土、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及残积砾质粘性土,详见1#边坡B段坡面素描图,该段中风化花岗岩,节理发育,多呈闭合状,少量裂隙宽度15mm,节理面较光滑,每米514条,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从1#边坡B段岩体节理走向玫瑰花图可见,走向340350近垂向节理较发育,倾向多为北东。经现场测量,顺坡向陡倾角(如7786)及反坡向陡倾角节理(如17071)发育,也有部分顺坡向缓倾角节理(如2323)及水平向节理发育,手用力可将岩块掰下,有这几组节理存在将岩体切割成块状。A、B段边坡在不良自然条件的引发下,可能会导致滑坡,因此,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C段,坡长约25 m,出露地层为残积砾质粘性土,厚约1 m,走向2,倾向92,上面为茂密的植被覆盖,目前较为稳定。根据福建省近年来滑坡的形式,残积土在饱水状态下极易形成流泥,强风化岩在饱水状态下极易形成软弱面,造成山体滑坡,该边坡全、强风化岩面为顺坡向缓倾角界面,岩体多为散体状,节理裂隙极为发育,饱水易软化,其力学性能通常会在短时间内大幅度降低,故一旦有不良因素诱发,极易产生滑坡,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2#边坡坡长270m,坡高4.127.5 m,坡角4582,根据其走向共分为A、B、C、D、E、F、G、H、I、J、K、L十二段,现分述如下: 2#边坡A段,坡长63 m,高度在4.124.5m之间,坡度角5565,走向276,倾向6,分布地层有全风化花岗岩、全风化辉绿岩、强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辉绿岩、中风化花岗岩,详见2#边坡A段坡面素描图。在该段中,坡高小于8m的坡段为07.30 m段,其中04.50 m为强风化花岗岩,4.507.30m为强风化辉绿岩岩脉(近垂直状产出),面层呈砂土状,剥离面层后可见碎裂结构,遇水易软化,基本质量等级为级,边坡岩体类型为类,据规范(GB50330-2002)表12.2.2规定,坡高小于8 m的强风化岩质边坡坡率允许值为1:0.75-1:1.0(即允许坡度角为4553.1),而该边坡坡度角为55,已超过坡率允许值,故该段边坡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坡高介于815m的坡段为7.3035 m段,其中1114 m段为强风化辉绿岩岩脉,面层呈砂土状,剥离面层后可见碎裂结构,遇水易软化,为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两岩脉间(7.311 m段)为中风化花岗岩,裂隙发育,岩体被节理切割成不规则块状,有轻微蚀变现象,为较硬岩,属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边坡岩体类型为类。1435 m段右上部为全风化岩与强风化岩,呈一近似圆弧凹形,为边坡开挖后滑塌所致,坡面上有被地表水冲刷形成的不沟状条痕,坡顶未见开裂与沉降现象,虽然目前是稳定的,但在不良自然条件的引发下,可能造成破坏。下部为中风化花岗岩,顺坡向陡倾角节理发育,每米513条,顺坡向缓倾角节理较发育,每米24条,属较破碎岩体,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边坡岩体类型为类,节理均呈闭合状,节理面光滑,用手可掰下岩块,从赤平投影图中可以看出,产状33533节理(顺坡向缓倾角)为对该岩体稳定性最不利,其余几组均为近直立倾角,有这几组节理存在将岩体切割成块状,在不利因素诱发情况下,可能引起滑坡。且据规范(GB50330-2002)表12.2.2规定,坡高介于8 15m,岩体类型为类的岩质边坡坡率允许值为1:0.75-1:1.0,而该边坡坡度下,可能引起滑坡。且据规范(GB50330-2002)表12.2.2规定,坡高介于8 15m,岩体类型为类的岩质边坡坡率允许值为1:0.75-1:1.0,而该边坡坡度角为55,已超过坡率允许值,故应采取相应措施给予防护。坡高介于1525m的坡段为3563 m段,该段10 m(斜高)以下坡度角为55,以上为65,为上陡下缓的凸坡,为岩质边坡,岩性为花岗岩,多呈中风化状态,仅右上端顶部有厚约3 m的强风化花岗岩,呈碎块状。该段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中风化花岗岩,其中下部中段岩体呈巨块状,有张裂隙存在,裂隙宽度5-50mm,为碎屑与泥质充填,每米1.53条,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其它段节理呈闭合状,节理面较光滑,每米714条,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从2#边坡A段二号岩体节理走向玫瑰花图可见,走向6080近垂向节理较发育,倾向多为北西,少量倾向南东;从赤平投影图可见顺坡向陡倾角及反坡向陡倾角节理发育,也有部分顺坡向缓倾角节理发育,这几组节理的发育,在不良自然条件的引发下,可能会导致岩体下滑或岩块塌落;另强风化花岗岩与中风化花岗岩的接触面,若有地下水渗流,也会导致强风化岩顺中风化岩面滑落。因此,该段边坡也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2#边坡B段,坡长5 m,高度在12.618.2m之间,坡度角60,走向245,倾向335,该段为岩质边坡,地层为中风化花岗岩,节理发育,呈闭合状,节理面较光滑,每米514条,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从2#边坡B段岩体节理走向玫瑰花图可见,走向5060近垂向节理较发育,倾向多为南东,少量倾向北西;从赤平投影图可见顺坡向陡倾角(如32181)及反坡向陡倾角节理(如14582)发育,也有部分顺坡向缓倾角节理(如33542)及水平向节理发育,手用力可将岩块掰下,这几组节理的发育,在不良自然条件的引发下,可能会导致岩体下滑或岩块塌落;因此,该段边坡也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2#边坡C段,坡长27 m,高度在12.614.9m之间,该段斜高5 m以下坡度角为45,以上为65,走向232,倾向322,为岩质边坡,地层为中风化花岗岩,坡面凹凸不平,在中段有一斜向凹槽,节理发育,呈闭合状,节理面较光滑,每米313条,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边坡岩体类型为类。从2#边坡C段岩体节理走向玫瑰花图可见,走向5060近垂向节理较发育,倾向多为北西,少量倾向南东;从赤平投影图可见顺坡向陡倾角(如32680)及垂坡向陡倾角节理(如5475)发育,也有部分顺坡向节理(如34552)及水平向节理发育,手用力可将岩块掰下,有这几组节理存在将岩体切割成块状,在不利因素诱发情况下,可能引起滑坡。且据规范(GB50330-2002)表12.2.2规定,坡高介于8 15m,边坡岩体类型为类的岩质边坡坡率允许值为1:0.75-1:1.0,而该边坡上端坡度角为65,已超过坡率允许值,故应采取相应措施给予防护。 2#边坡D段,坡长7 m,高度在11.613.3m之间,该段斜高5.2 m以下坡度角为55,以上为75,走向210,倾向300,为岩质边坡,地层为中风化花岗岩,节理发育,呈闭合状,节理面较光滑,每米312条,手用力可将岩块掰下,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边坡岩体类型为类。从2#边坡D段岩体节理走向玫瑰花图可见,走向5060近垂向节理较发育,倾向多为南东,少量倾向北西;存在顺坡向陡倾角(如32280、23084)及反坡向陡倾角节理(如14680、5383)发育,也有部分顺坡向缓倾角节理(如34117)发育,有这几组节理的组合,将岩体切割成块状,致使坡面凹凸不平,对边坡稳定性不利。且据规范(GB50330-2002)表12.2.2规定,坡高介于8 15m,边坡岩体类型为类的岩质边坡坡率允许值为1:0.75-1:1.0,而该边坡坡度角为5575,已超过坡率允许值,故应采取相应措施给予防护。 2#边坡E段,坡长44 m,高度在10.013.9m之间,该段前20米斜高3 m以下坡度角为47,其余为70,走向185,倾向275,为岩质边坡,地层为中风化花岗岩,节理发育,呈闭合状,节理面较光滑,顺坡向陡倾角节理(如33157)每米1.53条,反坡向陡倾角节理(如15262、6979)每米613条,手用力可将岩块掰下,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边坡岩体类型为类。从2#边坡E 段岩体节理走向玫瑰花图可见,走向5060节理较发育,倾向南东或北西;存在顺坡向陡倾角及反坡向陡倾角节理发育,也有部分顺坡向缓倾角节理(如30620)发育等,有这几组节理的组合,将岩体切割成块状,致使坡面凹凸不平,对边坡稳定性不利。且据规范(GB50330-2002)表12.2.2规定,坡高介于8 15m,边坡岩体类型为类的岩质边坡坡率允许值为1:0.75-1:1.0,而该边坡上端坡度角为80,已超过坡率允许值,故应采取相应措施给予防护。 2#边坡F段,坡长13 m,高度在15.616.1m之间,坡度角67,走向150,倾向240,为岩质边坡,地层为中风化花岗岩,节理发育,呈闭合状,节理面较光滑,每米312条,手用力可将岩块掰下,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边坡岩体类型为类。从2#边坡F段岩体节理走向玫瑰花图可见,走向6070节理较发育,倾向多为南东,少量倾向北西;存在顺坡向陡倾角(如21578、6865)及反坡向陡倾角节理(如1267)发育,也有部分缓倾角节理(如15142)及水平向节理发育,有这几组节理的组合,将岩体切割成块状、楔体状,对边坡稳定性较为不利,且边坡高陡,故应采取相应措施给予防护。 2#边坡 G段,坡长10 m,高度在16.117.5m之间,坡度角70,走向124,倾向214,为岩质边坡,地层为强风化辉绿岩与中风化花岗岩,左段为强风化辉绿岩,以岩脉形式近垂直状产出,脉宽4米,碎裂散体状构造,为软岩,遇水易软化,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右段为中风化花岗岩,节理裂隙发育,无规律,将岩体切割成块状、楔体状,节理产状不易测量,有轻微蚀变现象,岩体较破碎,基本质量等级为级。辉绿岩较花岗岩风化强烈,且边坡高陡,对边坡稳定性较为不利,故应采取相应措施给予防护。 2#边坡 H段,坡长19.3 m,高度在16.317.5m之间,坡度角63,走向90,倾向180,为岩质边坡,地层为强风化辉绿岩与中风化花岗岩,左段为强风化辉绿岩,以岩脉形式近垂直状产出,脉宽3.8米,碎裂散体状构造,为软岩,遇水易软化,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右段为中风化花岗岩,主要节理有15063、22669两组,每米512条,水平向节理产状不易测量,每米34条,呈闭合状,结合好,节理面较光滑,岩体较完整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该段边坡为顺岩体节理(15063)开挖而成,坡脚岩石锤击易碎,风化不均,坡顶有一凸起岩块,该岩块在不良因素作用下有可能塌落,另辉绿岩较花岗岩风化强烈,且边坡高陡,对边坡稳定性较为不利,故应采取相应措施给予防护。 2#边坡 I段,坡长15 m,高度在15.716.3m之间,坡度角61,走向79,倾向169,为岩质边坡,地层为强风化花岗岩与中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坡顶,厚约1米,上部呈砂土状,下部呈碎块状,碎裂散体状构造,为软岩,遇水易软化,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坡脚左段呈强中风化状态,锤击易碎,声较哑,该段边坡为沿岩体顺坡向节理(15016061)开挖而成,中风化花岗岩节理发育,呈闭合状,结合好,节理面较光滑,除顺坡向节理可以测量外,其它各向节理产状不易测量,每米210条,岩体较完整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边坡岩体类型为类。且据规范(GB50330-2002)表12.2.2规定,坡高介于815m,边坡岩体类型为类的岩质边坡坡率允许值为1:0.75-1:1.0,而该边坡高度15.716.3m,坡度角为61,均已超过允许范围,故应采取相应措施给予防护。另强风化花岗岩与中风化花岗岩的接触面,若有地下水渗流,也会导致强风化岩顺中风化岩面滑落。因此,该段边坡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2#边坡J段,坡长15 m,高度在15.721.2m之间,坡度角62,走向65,倾向155,为岩质边坡,地层为中风化花岗岩,该段边坡为沿岩体顺坡向节理开挖而成,该节理呈闭合状,结合好,节理面较光滑,多为15064,其它各向节理产状无露头,不易测量,每米212条,岩体较完整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边坡岩体类型为类。且据规范(GB50330-2002)表12.2.2规定,坡高介于815m,边坡岩体类型为类的岩质边坡坡率允许值为1:0.75-1:1.0,而该边坡高度15.721.2m,坡度角为64,均已超过允许范围,故应采取相应措施给予防护。 2#边坡K段,坡长22.4 m,高度在21.227.5m之间,坡度角除右段斜高11 m以上为82外,其余为67,走向50,倾向140,为岩质边坡,地层为中风化花岗岩。坡度角为67的地段也为沿岩体顺坡向节理开挖而成,该节理多为1421607387,呈闭合状,结合好,节理面较光滑,反坡向陡节理倾角节理(如32034478)也较发育,其它各向节理产状无露头不易测量,每米28条;右段斜高11以上因较高,人员未上去测量,但从邻近教学楼上采用仪器往坡面上观察,斜高1112 m处有一阶梯,阶梯宽度约1.5 m,上方岩体被节理切割成巨块状,节理呈闭合张开状,在斜高14m处有水平向张裂隙存在,微内倾,裂隙宽度约100mm,充填泥质,另可见顺坡向陡倾角及反坡向陡倾角节理发育,也有部分缓倾角节理及水平向节理发育,有这几组节理的组合,将岩体切割成块状,产生了危岩,加之坡高且陡,坡面凹凸不平,坡顶上又有水塔(直径13.1m,容量600m3,外侧离边坡边缘仅3m)存在,在不良自然条件或人为及地震作用的引发下,可能会导致危岩崩塌或滑坡现象;因此,该段边坡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边坡L段,坡长29.3 m,高度在4.520.5m之间,坡度角62,走向93,倾向183,为岩质边坡,地层为中风化花岗岩,除左上段节理有微裂隙外,其它地段节理呈闭合状,节理面较光滑,每米48条,岩体较完整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边坡岩体类型为类。其中段斜高6m处有一凹陷,边坡后缘有输水管道沿坡而上。从2#边坡L段岩体节理走向玫瑰花图可见,走向4050节理较发育,倾向多为南东。存在顺坡向陡倾角(如14280、25582)及反坡向陡倾角节理(如5184)发育,另外也有部分缓倾角节理及水平向节理发育,其节理产状不易测量,有这几组节理的组合,将岩体切割成块状、楔体状,对边坡稳定性较为不利,且边坡高陡,故应采取相应措施给予防护。从以上对边坡各段的分析,虽然目前边坡是处于稳定状态,但未作任何防护随着时间的推移,坡面风化加剧,在雨水冲刷、暴雨及地震等不良地质作用诱发下可能产生严重的地质灾害。(二) 边坡可能失稳的模式1边坡为上土下岩边坡,2边坡为岩质边坡,强风化岩多呈散体碎裂状,潜在滑动面可能在其内部软弱结构面或土岩接触部位,可能破坏形式为近似圆弧面滑移。(三)边坡稳定性计算分析1、 边坡稳定性评价计算模型根据场地岩土体结构特征,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我省类似场地的经验以及边坡可能失稳的模式,定量评价模型1边坡采用圆弧滑动法,2边坡采用圆弧滑动法与平面滑动法。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第5.2.3条,边坡稳定性系数按下式计算:圆弧滑动法Ks=RiTiNi=(Gi+Gbi)cosi+Pwisin(i-i)Ti=(Gi+Gbi) sini+Pwicos (i-i)Ri= Nitgi+cili式中 Ks边坡稳定性系数 ci第i计算条块滑动面上岩土体的粘结强度标准值(kPa)i第i计算条块滑动面上岩土体的内摩擦角标准值(0)li第i计算条块滑动面长度(m)i,i第i计算条块底面倾角和地下水位面倾角(0)Gi第i计算条块单位宽度岩土体自重(kN/ m)Gbi第i计算条块滑体地表建筑物的单位宽度自重(kN/ m)Pwi第i计算条块单位宽度的动水压力(kN/ m)Ni第i计算条块滑体在滑动面法线上的反力(kN/ m)Ti第i计算条块滑体在滑动面切线上的反力(kN/ m)Ri第i计算条块滑动面上的抗滑力(kN/ m)平面滑动法Ks=(Vcostg+Ac)rVsin式中 Ks边坡稳定性系数 r岩土体的重度(kN/ m3) 结构面内摩擦角(0)c结构面的粘聚力(kPa)A结构面的面积(m2)V岩体的体积(m3)结构面的倾角(0)2、 边坡稳定性计算参数的选用根据室内试验、野外地质调查及当地经验综合考虑,边坡稳定性计算参数的选用见表九。边坡稳定性计算参数一览表 表九岩土层序号及名称天然容重kN/m3饱和容重kN/m3不考虑降水及地震力作用下考虑降水及地震力作用下及岩石结构段粘聚力内摩擦角粘聚力内摩擦角残积砾质粘性土17.618.043232514-1辉绿岩残积土17.618.03816247全风化花岗岩19.720.250302020-1全风化辉绿岩19.620.250302020强风化花岗岩21.822.3200355025-1强风化辉绿岩21.922.3200355025中风化花岗岩25.826.0400408030中风化辉绿岩26.126.3400408030注:粘聚力、内摩擦角为经验值。3、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由于本场地全风化岩及强风化岩均呈碎裂散体状,其发生坡体发生滑动破坏的模式呈圆弧状,故本工程边坡按瑞典圆弧法进行边坡稳定性计算,编制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对边坡的最危险滑动面进行优化搜索,由于地下水渗流、地震力及岩体的结构面强度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因此在计算边坡的稳定性时分别考虑了在没有降水及地震力作用下与降水、地震力及岩体结构面共同作用下对边坡的稳定性计算,计算结果见表十。(仅列出各种条件下的最小安全系数值)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一览表表十边坡编号计算剖面最小安全系数Kmin不考虑降水及地震力作用考虑降水地震力及岩体结构面圆弧滑动法平面直线法圆弧滑动法平面直线法1#边坡1-11.96/0.711-11.53*/0.61*/2-21.98/0.82/2-21.50*/0.66*/3-31.57/0.74/2#边坡 A段6-66.038.141.771.897-72.252.581.011.188-82.893.581.011.242# 边坡C段9-92.993.861.011.312# 边坡E段10-102.93*3.58*1.02*1.20*11-113.414.001.161.302# 边坡F段12-123.574.261.181.372# 边坡H段13-133.253.931.131.322# 边坡I段14-143.474.261.191.422# 边坡K段15-154.09*4.82*1.21*1.40*2# 边坡L段16-166.217.591.681.98注:1# 边坡带*为考虑学生宿舍楼建设后坡顶加载的影响,2# 边坡带*为考虑坡顶水塔加载的影响。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表5.3.1中的规定,本边坡为二级边坡,边坡稳定系数K按圆弧滑动法不小于1.25,平面直线法不小于1.30。经过对该场区内边坡定性及定量分析,得到该边坡计算安全系数,结合上述规范规定,该场区内边坡在考虑降水、地震力及岩体结构面的条件下最小安全系数按圆弧滑动法计算大部分小于1.25,故应作相应的治理防护。六、边坡治理方案及监测(一)边坡塌滑区范围的估算1边坡为上土下岩边坡,2边坡为岩质边坡,依照规范(GB50330-2002)3.2.3条边坡塌滑区范围可按公式L=H/tg进行估算,式中:L-边坡坡顶塌滑区边缘至坡底边缘的水平投影距离(m)H-边坡高度(m)-边坡的破裂角()各段计算结果见表十一。边坡塌滑区范围估算表 表十一边坡编号边坡高度(m)岩土体内摩擦角()边坡坡顶塌滑区边缘至坡底边缘的水平投影距离(m)1#边坡30.11423.522# 边坡A段24.53014.152# 边坡C段14.9308.602# 边坡D段13.3307.682# 边坡E段13.9308.032# 边坡F段16.1309.302# 边坡G段17.53010.1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LED设备买卖合同经典版4篇
- 报建代理协议4篇
- 农业种植产业信息化与智能化融合发展研究报告
- 琵琶行课件专家评价
- 理财经验讲解课件
- 理疗护理安全管理培训课件
- 东莞方案工程师(3篇)
- 球阀维护保养课件
- 电采暖工程安装方案(3篇)
- 安全文明施工培训安排课件
- 【艾青诗选】批注
- MOOC 研究生学术规范与学术诚信-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艺术学原理》第一讲艺术学原理概述版剖析课件
- 万用表使用方法课件
- 转基因生物安全审定程序
- 教学课件-现代酒店管理基础
- 日语作文細やかな(细小)幸せにも感謝の気持ち 讲义-高考日语二轮复习
- 2009-2022历年河南省郑州市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笔试试题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3
- 新老物业移交表格(全套)
- 改装课件b737增压系统终定版
- 环境地学-1绪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