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_第1页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_第2页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_第3页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_第4页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演示教学在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多媒体主要用于教学内容的演示,所谓教学演示是指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采用多媒体的表现方式,将教学的主要内容、材料、数据、示例等呈现在特定的显示设备上, 以辅助教师的讲解,从而达到知识的高质量的传播。多媒体教学便于给学生提供知识素材,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结构构建知识体系, 有利于教师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在一机多人的多媒体教室里, 教师通过多媒体和电子投影仪, 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图片、活动图像或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演示有助于节省教学时间, 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在教学演示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不能让演示充满整个教学过程, 过多的演示会造成学生视觉疲劳, 也不利于学生的思考。以下几种情形宜采用演示教学:1.教学内容是学生必须积累的有典型意义的感性材料, 而学生过去又没有感知过;2.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难懂, 不容易直接感受和理解, 需要运用形象直观的材料为学生分类、比较、综合、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活动提供支撑点; 3.教学内容是教材的重点、难点,需要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引起情感体验才能记忆深刻。这些内容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投影、挂图、实物、模型等无法有效表达, 因此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比较适宜。二、模拟教学模拟教学指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 模拟、仿真或再现一些实际中不存在或难以体验的事物, 使学习者身临其境, 增强体验, 提高学习效果,比如飞行员最初学开飞机,就不可能每位学生都使用实际的飞机进行飞行训练,而是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仿真技术,给出学生营造飞行时俯冲,旋转等情形,学生只要带上数据头盔、数据手套,数据手套就可以感受真实的飞行情境,或超重或失重或旋转等,并通过数据手柄的操作控制飞行。通过计算机的仿真技术, 可以给学生创造机械操作、会计工作模拟、模具加工等情形。随着对多媒体技术和仿真技术研究的深入,“虚拟现实”技术也日益完善, 使模拟教学更接近于真实环境,人们可以脱离昂贵的专用硬件或辅助设备(如头盔,数据手套,高分辨率的图形工作站等)来进行虚拟,近年来,人们开始使用360度全景摄影技术所拍摄的高质量图像来生成逼真的虚拟情景,它允许用户在windows操作系统或是macintosh微机的操作系统支持下,在普通微机上(无需用高档的图形工作站)只利用一只鼠标和一个键盘(无需戴头盔和数据手套)就能真实地感受到和vr技术中一样虚拟情景,并且,这种表现虚拟环境的图像可以压缩为很小的空间,占很少的内存,可见,随着这种技术的发展,虚拟环境教学将会在教学中得于广泛应用。在模拟教学中, 模拟程序的编制要注意将媒体与音频、视频、字符、叙述、地图和其他各种因素有机结合起来, 构成一个可由学生控制的学习环境, 学生无论模拟哪一个项目, 都能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三、交互式教学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一步融合, 使学生既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个人自主学习, 也可以借助于网络资源进行协作式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具有共同的特点, 即都是一种双向的交互式学习方式。通过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 可以使学生得到及时反馈, 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 从而调整以后的学习方法或学习程序。多媒体教学程序中要设计中断功能, 以便学生随时可以中断程序进行请教。学生有时需要重复某一章节, 或转入程序的另一部分, 因此程序中要设计导航系统, 以增强学生对系统的控制能力。此外,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交往意味着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 这要求程序设计要强化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四、现代远程教学所谓现代远程教学主要指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开放式教学系统,网络传播模式的出现, 使得用于单个计算机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发布到广阔的网络空间, 形成网络课程,通过网络课程的开设, 受众可以不分年龄大小, 不拘泥于固定的时间、空间按需进行学习,即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当前水平选择不同学校,不同的教师,在自己合适的时间内进行学习。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现代远程教学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案例一:应用于演示教学PEP 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3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3 的第一课时,包括A .Lets try Lets talk B .Good to know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能听懂、会说句子“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lunch/dinner today?和句子I have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进行运用。(二)能力目标:1、能听懂提示语,按照Lets try 的录音内容判断两张配图的正误。2、能够用英语“点菜”。3、能够相互调查一日三餐的用餐情况4、能用英语设计出适合小学生一日三餐的营养食谱。(三)情感、策略、文化目标:1、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让学生在“做”中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学生乐于合作参与,勇于进行交际实践。2、了解中西方饮食方面的不同之处。语言任务:在本次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起引导作用;学生是“主角”,是活动的主体,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语、笔头练习。教师和学生之间既是师生关系,同时也互相合作、交流,因此又是合作伙伴关系。这次活动采用情景法、交际法及“任务型”教学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每个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交流渠道,依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语言运用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能熟练使用句子“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lunch/dinner today?和句子I have 进行问答练习。教学难点是句子“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与“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 today?”的不同用法,以及对话的理解与拓展。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Good to know部分的挂图或手绘图。 2、教师准备录音机和有关录音带。 3、多媒体课件。 4、英文菜单若干份。教学过程:一、Warm-up1 、Lets chant: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教师播放本单元第一页上歌谣的录音,让学生跟着旋律一起唱。(设计意图:让学生唱一唱,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而且本首歌曲的内容又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联系,使学生的思绪很快从课外回到课堂中来。)2、Free talk:T:I like fish, What would you like?S1: Id like some tofu. 教师与学生问答完后,学生之间再互相问答,(对没有学过的食物单词允许学生说中文,教师说出英文。)(设计意图:Free talk通过课前的对话,热身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会话能力,又为下面交流的一日三餐埋下伏笔。)二、Preview1、做“猜谜语”游戏。出示多媒体课件,把食物和饮料的图片用模糊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去猜。(设计意图:通过该游戏既能复习学过的单词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并使学生对后面的学习活动产生探求欲望。)2、Lets try教师播放Lets try部分的录音,请学生做出正确判断。教师再放一遍,检查学生判断的正误。(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从听觉上感知主要句型,并完成听音判断的练习,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并为学习新知识Lets talk打下基础。)三、PresentationLets talk (呈现完成任务需要的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1、教师出示课件(一个小学生放学后回家来到厨房)T:Look at the screen, can you guess the topic of this class from the picture?Ss:Eating.(教师引导学生说出)T:Do you know what Mike will say to Mom?学生思考后试着回答。 教师再放一遍课件,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Mike: Mom, Im hungry, Whats for dinner ? Id like some soup and rice. Mom: OK, Wait and see.(设计意图: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借助多媒体音、形、色、图文并茂的优势,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使语言学习在生活场景中更有生命的活力。并感知本课的话题是“用餐”,开门见山,切入主题。)2、情景对话(设计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一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T:(扮演Mom)Mike,What do you have for dinner today?S1: I have .T: What about you ? (Ask another student)S2: I have 教师和学生表演后,再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表演。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个人扮演Mike,另一个人扮演Mom,假设两个人在厨房里分别运用上旧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与新句型:“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 today?”进行用餐前的对话。并让学生理解和感知旧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与新句型:“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 today?”的不同,教师可稍作讲解。(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使学生学会运用句型: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lunch/dinner?和句子I have 为完成后面的任务活动打下基础。并突破了难点“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与“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 today?”的不同用法。)3、T:After class, Mike and Sarah go home.They are very hungry. What do Mike has for dinner today?What do Sarah has for dinner today?把学生四人一组,教师发给学生打乱顺序的课文(Lets talk)内容。让学生把课文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再指名学生读排列好的课文,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排列。让学生打开课本,读Lets talk课文。教师放Lets talk部分的录音,让学生跟读句子,然后再自己读课文。(设计意图:整体输入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排列课文能使学生感兴趣愿意做。做排序任务,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案例二:应用于交互式教学小学英语运用多媒体教学案例PEP 三年级上册 Unit 5 Where is my ruler?案例片段描述:片段一:在呈现本课重点句型“Where is ?”及其回答“Its in / on / under”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此句型形象生动地展现给学生:T: Boys and girls, look at the screen,what is it?S: Its a pencil.T: Where is my pencil?Help to answer: Its in the desk.课件变化铅笔的位置,教师继续呈现本课重点:T:Look, where is my pencil now?Help to answer: Its on the desk. Its under the desk片段二:在操练和巩固环节,设计了一个“捉迷藏”的游戏。课件播放动画,本册书中的小松鼠Zip 是本段对话的中心人物。它不断地变换在森林里的位置,然后同学们和它一起捉迷藏,猜猜它在哪里。( 课件 ) Zip: Hello, boys and girls, Im Zip. Can you guess where I am? 之后,画面变化,Zip 藏了起来。这时学生们开始猜测Zip的位置:S1: Its under the tree.S2: Its in the house.S3: Its on the chair.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猜着Zip 的位置,而且都能运用英语的方位词来表达。学生的感受:课后,对学生在这堂课上的感受进行了一下调查,学生对本节课的方位词都掌握得很不错,还有的同学到下课了还用英语跟同学在玩刚刚的zip捉迷藏的游戏。虽然已经下课了,但学生依然沉浸在刚刚课堂上轻松快乐的学习之中。可见多媒体调动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课后反思:在“片段一”中,教授英语方位词的表达比较困难,学生空间概念不强,如果没有表达清楚,学生很容易混淆。此时,运用事先设计好的多媒体课件,呈现本课新知,学生很感兴趣,注意力很快就集中。根据画面的变化,学生很快理解了英语方位词的用法,轻松掌握了本课重点句型。 在“片段二”中,这是本课的操练和巩固环节。如果进行单一的师生操练或生生操练,学生已经提不起兴趣了。于是,此时安排了一个表面是游戏,其实是一个操练和巩固的环节。游戏中的小动物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小松鼠Zip, 它在课件的动画中和同学们打招呼,而且还不断变化自己的位置,让学生们来猜一猜它藏在哪里,并用英语表达出来。学生们看得不亦乐乎,说也不亦乐乎,在欢快和轻松的气氛中又一次的操练和巩固了本课句型,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和水平在无形中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也使本堂课达到了一个小高潮。但在此环节,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学生们看到动画很兴奋,一时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所以大家都争先恐后的说,课堂秩序有些杂乱。针对这一情况,在下次的教学中,可以在此环节中,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比赛。看哪组的学生能在守纪律的情况下先猜到答案,就是获胜队。总之,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但也要很好的把握它在课堂中的度。总结 多媒体与英语教学有机地整合,让同学们跃跃欲试,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让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学生眼里,教师不再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平等的”,是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教师的恐惧心理消失,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在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充分表现了学习者的创造性,其个性得以完全的施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学习提高,这种理念下的教学是和谐的、活跃的、富有创造性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媒体拓宽了教与学的时空,课件缩短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为我们提供了无限宽广的教学天地。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一个英语单词、一个英语句子、一段英语文章都可以制成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展示功能,改变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深受师生喜爱。但是多媒体与英语学科的整合,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既要着眼于未来的需要,又要切切实实做一点一滴的探索;既要勇于开拓创新,又要潜心学习有经验的老教师们的宝贵经验。因此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应该更努力地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点,扬长避短,真正发挥其优点,使它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应用,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三:应用于现代远程教学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案例案例描述:片段一:课前在网络中搜索了许多的状语从句的课件,发现有一个课件十分全面的归纳了九类状语从句,还配有详细的练习,一共有102张幻灯片。于是当即下载,准备好好的向学生介绍状语从句,让他们全面掌握该语法。上课时通知学生到多媒体机房上课,学生都很兴奋。(平时每周都安排上一次多媒体英语课,进行在线听力,视频教学等,形式丰富,很受学生喜爱。)考虑到内容比较多,一上课就说:“Today, Well study some important grammar, lets begin.”学生“哦”了一声,感觉有点不高兴,沉默了下来。(平时一上课都会让他们听一听英语儿歌,或看一看flash英语小故事。)也没太在意,赶紧打开、发送课件。当学生们接收到以后,立即开始讲解。首先点击幻灯片,讲状语从句的定义。因该段文字描述没有重点标示,又让学生读了一遍。接着提问: “Do you know any kind of Adverbial clause?” 有一些学生回答:“时间状语从句、地点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 “回答的还不全面,再想想?” 这时学生几乎没有什么反应,只好让他们看幻灯片上的分类。下面是教学重点:各类状语从句的关键词及应用。基本按照同一个程序进行教学,如:“时间状语的关联词有哪些?”学生说出几个,但不全。让他们看一下幻灯片上的提示,课本上没有的关联词就记一下;“我们要注意时间状语从句的关联词when, while, as” 接着逐个的看例句。这样讲了两三类状语从句后,发现下面的学生没有什么反应了,有的学生还趴在桌子上,只剩下老师口干舌燥、喋喋不休的讲解。这样老师有些恼火,有意让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时不时的站起来读一读例句。但情况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课堂气氛显得非常沉闷。快下课了,还有两类状语从句没有来得及讲,老师只好无奈的让学生课后再自学一下。学生下课时好像解禁一样,一下子冲出了教室,这样老师会感到有些郁闷。感受:这节课可以说是失败了,老师课前的出发点是要通过多媒体教学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而实际效果却相反。问题的出现触使老师的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有较大的出入?多媒体教学的呈现和组织形式能否再多样化?于是,老师在原有的课件基础上重新安排了教学内容、设计了教学程序。片段二: 1.设置情境导入教学: 同样式状语从句的语法教学,下午一上课学生的精神状态显得不太好。老师打开了“小精灵”网站播放英语童谣“Apple”, 活泼的旋律、简单的歌词,一下子引起了这些幼师学生的兴趣。很快学生就自觉跟唱起来,也不打瞌睡了。在各小组表演后,老师顺势让他们用 “apple”造句,比一比谁的句子正确用词多。从中选了几个句子:1.I like eating apples;2. Dont eat apples at class; 3.I like eating apples when I was young. 通过观察学生很直观的了解状语、状语从句的作用和区别。很自然的过渡到了状语从句的学习,并了解了其定义。 感受: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砍柴不误磨刀功”,导入时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授课的内容上。导入得法可以使学生在心理和知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集中精神学习新的内容。如果呈现新知识的方法单调呆板,平平淡淡,千篇一律,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 2. 变换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状语从句的种类大多数学生都知道一些,但不全面。网络上有一个很有趣的状语从句flash,用一个小故事介绍了九类状语从句。教师说:“lets enjoy an interesting story, try to remember which kinds of adverbial clause they are.” 学生一边看一边笑,有心的学生还做了简要的记录。欣赏完,教师提问:“How many kinds of adverbial clause do you know? What are they?”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nine,”“有时间状语从句、地点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那些细心做记录的学生补充了他们不太熟悉的方式状语从句、让步状语从句等。老师及时表扬了他们:“You study very carefully ,we should make notes if necessary.”感受:在多媒体教学中flash的适当运用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仅能有效的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简化了繁复的文字描述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今后要多多留意和收集这样的教学资源,有了互联网真好!3. 大胆革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鉴于上一次教学的失败,在学习状语从句关联词时,教师没有采用原来的讲练模式,而是一开始就提出自主学习要求:“状语从句的关联词有很多,但每位同学掌握情况不一样,你们可以用老师提供的课件,有选择的自己学习,重点是那些自己感觉模糊和不了解的关联词。”学生们听清要求后纷纷打开课件,主动学习起来,有的还一边做记录。教师在学生中巡查,及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不时举手问一下某个句意,不时和同学讨论一下。当大多数学生浏览完课件后,我又提出了合作学习的要求:“刚才有些同学问when, while , as 都表示当时候,他们的用法有区别吗?”学生答“有。”具体是什么区别他们却说不准。“那么,老师列出了几组一些常用的必须加以分辨的状语从句关联词,你们能分组讨论学习,归纳出规律吗?”学生们三五成群的讨论开了,有的看课件上的例句,有的在课本上找答案,还有的专门记录。教师边看边指导,有时对某个组提示一下,有时表扬一下某个小组进度快,其他同学也不甘落后,讨论得更积极了。最后进行各组演示,如:小组1:“我们讲原因状语关联词的区别。”一小组成员用课件呈现了几个例句1.Mr Smith was very upset because he couldnt find his luggage; 2. As he is honest and modest, all his friends like him; 3.Since everybody has come, we can set off.另一个成员一边读一边解释句意。最后他们总结出的规律是:“because意思是因为, as是由于, since是既然,这三个连词都用于表示原因, 但在语气上一个比一个弱。”教师原想学生可能会找出一两条规律,但未成料到他们总结得不但准确,还有例句。在他们的启发下,其他组也争先恐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