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实用价值高。毕业论文题目:目标规划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英文题目:The goal programming in the economic management application学生姓名:XXX学 号:XXXX专 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指导教师:XXX2011年 12 月 12 日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如有需要,可查看作者文库其他文档。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实用价值高。摘要目标规划可分为多目标规划、人身目标规划、职业目标规划和企业目标规划。目标规划是以线性规划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但在运用中,由于要求不同,有不同于线性规划之处。目标规划中的目标不是单一目标而是多目标,既有总目标又有分目标。根据总目标建立部门分目标,构成目标网,形成整个目标体系。制定目标时应注意协调各个分目标,消除分目标间的矛盾,以利总目标的实现;各分目标必须服从总目标的实现,不能脱离总目标。目标规划是一种处理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数学方法。企业管理中经常碰到多目标决。策问题。企业拟定生产计划时,不仅要考虑总产值,而且要考虑利润、产品质量和设备利用率等等。有些目标之间往往互相发生矛盾。例如,企业利润可能同国家计划任务或环境保护等目标发生矛盾。如何统筹兼顾多种目标,选择合理的方案,是十分复杂的问题。目标规划特别适用于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因为社会主义企业不同于单纯追求利润的资本主义企业,它有责任完成国家计划任务以及各种社会义务。 目标规划是在线性规划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线性规划只考虑一种目标(如利润),而目标规划则考虑多种目标。 一、目标规划的模型 目标规划的模型分为两大类。一类模型为、假设多个目标都是同样重要的,称为多目标并列模型。另一类模型假设多个目标的重要程度不同,应按一定的优先顺序实现目标,称为优先顺序模型。在企业中,目标规划的用途极为广泛,如确定利润目标,确定各种投资的收益率,确定产品品种和数量,确定对原材料、外购件、半成品、在制品等数量的控制目标等。关键字:企业目标规划 多目标决策 企业管理 目标规划的模型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如有需要,可查看作者文库其他文档。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实用价值高。AbstractThe goal programming can be divided into 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 personal goal programming, professional goal programming and enterprise objective programming. The goal programming based on linear programming and developed, but in practice, due to th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there are different in the place of linear programming. The goal is not a single goal programming goal but many goals, both general objective and points target.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goal set up department points target, constitute a target nets, form the target system. Set goal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ordinate points target, elimin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goal points,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total; Each target must obey the total goal the realization,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total target.The goal programming is a kind of deal with multi-objective decision mathematical methods. Enterprise management often occurred in multi-objective compromise. Policy problems. Enterprise develop production plan, not only should consider total output value, but also to consider profit, product quality and equipment utilization, etc. Some of them are often conflict between each other. For example, the enterprise profits may be with the country task 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lan objectives such as conflict. How to overall consideration of target, select the reasonable plan, is a very complex problem. The goal programming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socialist enterprise management, because the socialist enterprise is different from simply pursuit of profit capitalist enterprise, it has the responsibility to fulfill the country and all kinds of social obligation to schedule. The goal programming in linear programming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esse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both: linear programming only consider a kind of target (such as profit), and the goal programming are considering a variety of goals. A goal programming model, the goal programming model is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A model for multiple targets, assumptions are also important, known as much for target model. Another type of this model of multiple goals important degree, should according to certain priority goal, called priority model.In the enterprise, the goal programming use very extensive, such as sure profit objectives and various investment return, determine product varieties and quantity, sure of raw materials, semi-finished products, the products related, such as the amount of control target, etc.Key word: enterprise goal programming、 multi-objective decis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goal programming model目录绪论11.1论文选题背景11.2研究意义及必要性22目标规划32.1目标规划的概念及意义32.2目标规划的内容52.3目标规划的类型72.4目标规划与线性规划的差异72.5目标规划在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中的应用83目标规划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103.1经济管理的概念及发展113.2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的挑战与机遇123.2.1企业进行目标成本管理面临的挑战123.2.2企业进行目标成本管理改革的机遇133.3目标成本管理的改革与创新143.3.1树立新的目标成本管理理念143.3.2加强目标成本控制16结论19致谢20参考文献21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实用价值高。绪论1.1 论文选题背景管理的现代化和决策的科学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搞好经济管理和如何进行科学决策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科学的现代化生产管理应该在运筹学理论和观点的基础上,统筹安排人力、物理等生产资料和供产销等个环节,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资源,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完成预订的经济目标。决策分析是在系统规则、设计和制造等阶段,为解决当前或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在若干可选方案中选择和决定最佳方案的一种分析过程。在社会经济系统的研究控制过程中,经常要面临多目标的系统决策问题。如在研究经济管理的组织决策时,既要考虑经济方面所能承受的压力,又要使经营方面带来更高的收益,经营成本最低等。这些目标之间相互作用和矛盾,从而使决策过程变得更为复杂,并使决策者很难轻易做出决策。一个方案的好坏往往难以用一个指标来判断,而需要用多个目标来比较,而这些目标有时不甚协调,甚至是矛盾的。因此有许多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1896年法国经济学家V.帕累托最早研究不可比较目标的优化问题,之后,J.冯.诺伊曼、H.W.库恩、A.W.塔克尔、A.M.日夫里翁等数学家做了深入的探讨,但是尚未有一个完全令人满意的定义。求解多目标规划的方法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化多为少的方法,即把多目标化为比较容易求解的单目标或双目标,如主要目标法、线性加权法、理想点法等;另一种叫分层序列法,即把目标按其重要性给出一个序列,每次都在前一目标最优解集内求下一个目标最优解,直到求出共同的最优解。对多目标的线性规划除以上方法外还可以适当修正单纯形法来求解;还有一种称为层析分析法,是由美国运筹学家沙旦于70年代提出的,这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与分析方法,对于目标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的数据的情况更为实用。目标规划是运筹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彼特德鲁克(PeterF.Drucker)于1954年正式提出,经过40多年的发展,由对管理人员进行的目标管理发展成为对企业各项任务的目标管理,现已成为一种广泛适用的目标管理方法。虽然其理论和方法形成的时间比较短,但由于它能全面地解决企业生产中生产资源和目标的矛盾,所以在工业、农业、商业及交通运输等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应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方法建立的决策模型可以为进行多目标选择提供一个比较好的途径。但是多目标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结果并不是唯一的,任何有效边界的解都可以接受。选择哪个解取决于模型中的参数选择,如何从决策模型中获得参数选择的信息,是多目标线性规划决策模型研究的主要问题。1.2 研究意义及必要性在现实生活中,决策的目标往往有多个,例如,对企业产品的生产管理,既希望达到高利润,又希望优质和低消耗,还希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这就是一个多目标决策的问题。又如选购一个好的计算机系统,似乎只有一个目标,但由于要从多方面去放映,要用多个不同的准则来衡量,比如,性能要好,维护要容易,费用要省。这些准则自然构成了多个目标,所以也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一般来说,多目标决策问题有两类:一类是多目标规划问题,其对象是在管理决策过程中求解使多个目标都达到满意结果的最优方案。另一类是多目标优选问题,其对象实在管理决策过程中根据多个目标或多个准则衡量和得出各种备选方案的优先等级与排序。在线性规划模型中,目标函数只有一个,说明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决策者的期望目标只有一个。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决策者在生产和经营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他们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往往需要满足多方面的需求。如在指定产品生产计划时,可能要考虑利润指标要求、不同品种比例要求、库存要求等。这些目标的重要性各不相同,往往有不同的量纲,有的目标相互抵赖,例如决策者既希望实现利润最大,又希望实现产量最大:有的相互抵触,如决策者既希望充分利用资源,又不希望超越资源限量。而决策者希望在某些限制条件下,依次实现这些目标。也就是说,他们面临的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很难用传统的线性规划方法予以解决。我们的目标规划就应运而生了,本文就目标规划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做一下研究。多目标决策由于考虑的目标多,有些目标之间又彼此有矛盾,这就使多目标问题成为一个复杂而困难的问题。但由于客观实际的需要,多目标决策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因而出现了许多解决此决策问题的方法。一般拉说,其基本途径是,把求解多目标问题转化为求解单目标问题。其主要步骤是,先转化为单目标问题,然后利用单目标模型的方法,求出单目标模型的最优解,以此作为多目标问题的解。目标规划最终那个要的特点是强调系统性,采用多目标的统筹安排来替代单目标的制定,通过寻求各目标与成果之间最小差距来达到生产过程中的多目标成果;用“令人满意”的概念来替代“最优”的传统概念,这些都与线性规划有很大的不同。线性规划的只要思想是限制条件下,追求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当其达到此项数值时,寻优的目的才得以满足。但企业的经济是一个多变量、多目标的主体网络系统,其生产过程中包含了许多非确定性的因素和特征,企业的行为也往往是多目标的体现,而线性规划模型中的约束条件僵硬、目标单一且订得过死,缺乏弹性,没有充分考虑到企业生产中的许多变数和企业目标的多元化,因此很难对企业的生产作出客观的描述,无论是寻求其最优解的过程,还是这种“最优解”的客观效益,都缺乏实用价值。相比而言,目标规划中的寻求“令人满意的解”和实现多个目标比它显得更为客观,具有更大的实际意义。2 目标规划目标规划(Goal Programming,简记为GP)是在线性规划的基础上,为适应经济管理中多目标决策额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运筹学分支,是实行目标管理这种现代话管理技术的一个有效工具。目标规划的有关概念和模型最早在1961年由美国学者查恩斯(A.Charnes)和库伯(W.W.Coopor)在他们合著的管理模型和线性规划的工业应用一书中提出,以后这种模型又先后经尤吉.艾吉里(Yuji.ljiri)等人的不断完善改进,1976年伊格尼齐奥(J.P.Lgnizio)发表了目标规划及其扩展一书,系统归纳总结了目标规划的理论和方法目前研究较多的有线性目标规划、非线性目标规划、线性整数目标规划和01目标规划等。美国学者A.查纳斯和W.W.库珀在把线性规划应用于企业时,认识到企业经营具有多目标的特点,因而在1961年首先提出了目标规划的概念和数学模型。目标规划的基本概念是,当规定的目标与求得的实际目标值之间的差值为未知时,可用偏差量 d来表示。d表示实际目标值超过规定目标值的数量,称为正偏差量,d表示实际目标值未达到规定目标值的数量,称为负偏差量。如果企业决策者将利润量、材料消耗量、能源消耗量等可控指标作为目标时,则可根据各项指标的完成对企业经营活动作出贡献的重要程度,分别给这些目标以不同的优先级别pk,k1,2,K。如果规定利润最重要,则确定为p1;材料消耗量次之,则确定为p2等等。p1优先于p2,p2优先于p3等等。在同一优先级别中也可以同时有几个目标。在进行目标规划时凡是给予优先级别p1的目标,应首先实现,在此基础上再相继实现p2 、p3等级别的相应目标。最后使未能达到目标值的偏差量总和为最小。2.1 目标规划的概念及意义目标规划(Goal programming)是线性规划的一种特殊应用,能够处理单个主目标与多个目标并存,以及多个主目标与多个次目标并存的问题。由美国学者查纳斯(A.Charnes)和库伯(W.W.Cooper)在1961年首次提出信息处理。企业管理中经常碰到多目标决策的问题。企业拟订生产计划时,不仅要考虑总产值,而且要考虑利润、产品质量和设备利用率等。有些目标之间往往互相矛盾。例如,企业利润可能同环境保护目标相矛盾。如何统筹兼顾多种目标,选择合理方案,是十分复杂的问题。应用目标规划可能较好的解决这类问题。目标规划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生产计划、投资计划、市场战略、人事管理、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等。多目标规划在生态系统管理中,为了同时达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需要在许多可行性方案中进行选择的整个过程。多目标规划是数学规划的一个分支。研究多于一个的目标函数在给定区域上的最优化。又称多目标最优化。通常记为MOP(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数学规划的一个分支。研究多于一个目标函数在给定区域上的最优化。又称多目标最优化。通常记为VMP。在很多实际问题中,例如经济、管理、军事、科学和工程设计等领域,衡量一个方案的好坏往往难以用一个指标来判断,而需 要用多个目标来比较,而 这些目标有时不甚协调,甚至是矛盾的。因此有许多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1896年法国经济学家 V. 帕雷托最早研究不可比较目标的优化问题 ,之后,J.冯诺伊曼 、H.W.库恩 、A.W.塔克尔 、A.M.日夫里翁等数学家做了深入的探讨,但是尚未有一个完全令人满意的定义。求解多目标规划的方法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化多为少的方法 , 即把多目标 化为比较容易求解的单目标或双目标,如主要目标法、线性加权法、理想点法等;另一种叫分层序列法,即把目标按其重要性给出一个序列,每次都在前一目标最优 解集内求下一个目标最优解,直到求出共同的最优解。对多目标的线性规划除以上方法外还可以适当修正单纯形法来求解;还有一种称为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运筹 学家沙旦于70年代提出的,这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与分析方法,对于目标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的数据的情况更为实用。多目标最优化思想,最早是在1896年由法国经济学家V.帕累托提出来的。他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考虑把本质上是不可比较的许多目标化成单个目 标的最 优化问题,从而涉及了多目标规划问题和多目标的概念。1947年,J.冯诺伊曼和O.莫根施特恩从对策论的角度提出了有多个决策者在彼此有矛盾的情况下 的多目标问题。1951年,T.C.库普曼斯从生产和分配的活动中提出多目标最优化问题,引入有效解的概念,并得到一些基本结果。同年,H.W.库恩和 A.W.塔克尔从研究数学规划的角度提出向量极值问题,引入库恩-塔克尔有效解概念,并研究了它的必要和充分条件。1963年,L.A.扎德从控制论方面 提出多指标最优化问题,也给出了一些基本结果。1968年,A.M.日夫里翁为了排除变态的有效解,引进了真有效解概念,并得到了有关的结果。自70年代 以来,多目标规划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至今关于多目标最优解尚无一种完全令人满意的定义,所以在理论上多目标规划仍处于发展阶段。2.2 目标规划的内容1、 偏差变量 实际值与目标值之间差距的变量,通常以表示,分别称为正偏差变量、负偏差变量,且有,。2、 目标函数(1) 多目标的情况下,要用偏差变量限定成目标约束。(2) 优先因子:用来描述目标的重要度不同,针对不同目标的优先顺序,确定。(3) 将所有的目标偏差总和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目标函数,求极小。min3、 约束条件当把目标函数变成目标约束时,有 ,(为常数)当把原问题中的资源约束标准化后,有 ,(为常数)上面两式就是目标规划的约束方程。4、 目标规划模型目标函数:min约束:目标约束 资源约束 非负条件:。5、 建模步骤(1) 列出全部的约束条件。(2) 把要达到指标的约束不等式加上正、负偏差变量后,化为目标约束等式。(3) 对目标赋予相应的优先因子。(4) 对同一级优先因子中的各偏差变量,若重要程度不同时,可赋予不同(根据题意)加权系数。(5) 构造一个按优先因子及加权系数和对应的目标偏差变量所要实现最小化的目标函数。6、 解目标规划的单纯形法目标规划的数学模型结构与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结构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可用单纯形法求解。但要考虑目标规划的数学模型的一些特点,做一下规定。(1) 因目标规划问题的目标函数都是求最小化。所以,以为最优准则。(2) 因非基变量的检验数中含有不同等级的优先因子,即:而;从每个检验数的整体来看:检验数的正、负首先取决于的系数的正、负;若=0,这时检验数的正、负就决定于的系数的正、负,下面可以此类推。 解目标规划问题的单纯形法的计算步骤:1、 建立初始单纯形表,在表中将检验数行按优先因子个数分别列成k行,置k=1;2、 检验该行中是否存在负数,且对应的前k-1行的系数是零。若有负数,取其中最小者对应的变量为换入变量,转步骤3,若无负数,则转步骤5.3、 按最小比值规则确定换出变量,当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最小比值时,选取具有较高优先级别的变量为换出变量。4、 按单纯形法进行基变换运算,建立新的计算表,返回步骤2。5、 当k=K时,计算结束。表中的解即为满意解。否则置k=k+1;返回步骤2。2.3 目标规划的类型企业用来实现目标管理的一种线性规划模型。烽/火猎聘公司认为目标规划是解决企业多目标管理的有效方法,它是按照决策者事前确定的若干目标值及其实现的优先次序,在给定的有限资源下寻找偏离目标值最小的解的数学方法。在一般情况下,可在目标规划求解之前,先用线性规划求出主要目标的最优解,作为最优平衡的大致界限,再用目标规划进行调整,可用单纯形法通过电子计算机求解模型,根据求解结果分析目标值和实际值产生差距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最终求得满意解为止。目标规划的模型分为以下两大类:1.多目标并列模型;2.优先顺序模型。多目标并列模型是指企业为了合理的使用资源,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同时又在不损害人民的身心健康的基础上的一种多目标并列模型。举例说明这种模型的基本概念。一家冶炼公司希望合理使用有限的资源,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同时为了保护人民健康,公司希望尽量减少冶炼过程造成的空气污染。如果公司片面强调利润,污染就会严重。如果公司想完全不造成污染,那么利润就会有所降低。因此这家公司冶炼公司就做一个多目标并列规划,即不会造成很大的污染又可以获得高的利润。优先顺序模型是指企业为了提高公司的营业利润,在面对多种目标规划方法时,做出合理的选择。以先实行哪种目标规划方法对企业造成的利润最大,即这种规划方法就有优先性,其次在做出下一种实行方案。举例说明这种模型的基本概念。一家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生产利润制定了A、B、C三中生产方案。然而这三种方案对企业的生产都有影响,因此就要对这三种方案做出一个先后实施顺序。如先实施B方案,在实施A方案,最后实施C方案可使企业获得利润最大那么企业的优先生产顺序就是BAC。2.4 目标规划与线性规划的差异目标规划是以线性规划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但在运用中,由于要求不同,有不同于线性规划之处:目标规划中的目标不是单一目标而是多目标,既有总目标又有分目标。根据总目标建立部门分目标,构成目标网,形成整个目标体系。制定目标时应注意协调各个分目标,消除分目标间的矛盾,以利总目标的实现;各分目标必须服从总目标的实现,不能脱离总目标。线性规划只寻求目标函数的最优值,即最大值或最小值。而目标规划,由于是多目标,其目标函数不是寻求最大值或最小值,而是寻求这些目标与预计成果的最小差距,差距越小,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越大。目标规划中有超出目标和未达目标两种差距。一般以Y+代表超出目标的差距,Y-代表未达目标的差距。Y+和Y-两者之一必为零,或两者均为零。当目标与预计成果一致时,两者均为零,即没有差距。人们求差距,有时求超过目标的差距,有时求未达目标的差距。目标规划的核心问题是确定目标,然后据以建立模型,求解目标与预计成果的最小差距。目标规划可用一般线性规划求解,也可用备解法求解,还可用单体法求解,或者先用线性规划或备解法求解后,再用单体法验证有无错误。目标规划有时还要用对偶原理进行运算,依一般规则,将原始问题转换为对偶问题,以减少单体法运算步骤。在企业中,目标规划的用途极为广泛,如确定利润目标,确定各种投资的收益率,确定产品品种和数量,确定对原材料、外购件、半成品、在制品等数量的控制目标等。2.5 目标规划在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中的应用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是人力资源管理是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可以帮助企业明确未来人力需求趋势,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合理预测未来各部门、各类职位人员的需求情况,做好企业的定岗定编工作。面对日益复杂、变化更加剧烈的内外部环境,如何对动态环境中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做出科学预测,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法,探讨如何运用目标规划法预测企业在动态环境中的人力资源需求数量。目标规划法是为了同时实现多个目标,为每一个目标分配一个偏离各目标严重程度的罚数权重,通过平衡各标准目标的实现程度,使得每个目标函数的偏差之和最小,建立总目标函数,求得最优解。案例分析王某是某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为了预测未来一定时期人力资源需求数量,他召集员工主管张某、薪酬主管李某、培训主管陈某,研究如何科学预测未来三年的人力资源需求。张某说:“甲类人员专业性强、培养周期较长,招聘、招募以及市场供给是有限的,甲类人员培养多了则增加了成本,培养少了又难以满足生产需要。”李某说:“人工成本低了易造成人才流失,高了影响企业利润目标。”陈某说:“培训费用按规定要控制在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范围内。”因如何预测人力资源需求数量,他们之间产生了分歧。本案例是正确预测人力资源数量问题,同时需要考虑完成利润最大化、人工成本最小化、人力资源结构最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培训费用最小化等多个目标,而这些目标有着本质的差别。因此,先列出需要达到的各项目标,建立一个目标规划模型,设P1、P2、P3、P4作为甲、乙、丙、丁四个产业人力资源数量的决策变量,建立利润目标、人工成本目标、培训费用目标模型和约束条件,分别为:利 润 目 标:0.92P1+1.02P2+1.32P3+1.1P46000人工成本目标:0.82P1+0.73P2+1.5P3+1.2P45000培训费用目标:0.2P1+0.1P2+0.15P3+0.22P41000目标约束条件:利润、人工成本、培训费用三项主要目标分别为6000、5000、1000。利润约束条件:根据企业各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内外部环境分析,甲、乙、丙、丁四个产业利润应分别不低于3500、1500、300、200。人力资源约束条件:根据企业现有运力、市场走势和投资战略,未来一定时期,甲、乙、丙、丁四个产业人力资源数量应分别不大于4800、1500、400、3003 目标规划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经济管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份以管理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月刊。内容涵盖经济学、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致力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及其紧密相关的应用经济学若干专业体现中国水平。经济管理六大一级栏目是:政府经济管理(宏观视角);产业和区域经济管理(中观视角);工商管理(微观视角);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管理学动态。工商管理是其中最多最重的部分,包括综合的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会计与财务,技术经济及管理,旅游管理,等等。按照国际惯例,金融学放在工商管理中。经济管理有理论密切联系实践的传统,用稿注重“现实问题,专业分析”。由于学科和办刊风格等因素,在高校科研院所、工商企业、政府经济管理部门都有一定的适宜性。1978年7月20日经济管理通讯出刊,1979年1月经济管理杂志月刊正式创刊。迎着改革开放的第一缕春风,许涤新、马洪、蒋一苇等学术大家和高层领导联合9家单位(中国社科院的经济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所、农业经济研究所、财贸物资经济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所,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国家建委经济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外国经济管理研究所,光明日报理论部。编辑部设在工业经济研究所。1979年3月,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也参与了刊物的工作。)共同创办了这份刊物。现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从有评刊以来,经济管理一直受到较多关注。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委员会、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从1992年9月第1版到以后各版,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自1998年度第一次列示到以后各年度,经济管理都名在前列。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4年第1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社会科学总论类和经济类、管理类都对经济管理有较高的评价,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收录,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都有较多转载,国家图书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版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有完整收藏。创刊30年来,经济管理与时俱进。一直是CSSCI收录期刊,原发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和题目索引量2007年度居管理学门类第二名,2008年度拔得头筹,成为第一名。3.1 经济管理的概念及发展企业管理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如何不断降低成本,美国管理大师彼德?杜拉克在新现实中有一句非常精辟的话,他说:“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可见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永恒的话题。80年代以来,脱离计划经济的我国企业开始主动寻求降低成本的方法,一部分企业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方式目标成本管理。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邯钢,通过采用这种方法对成本管理进行大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邯钢摆脱了产品积压卖不出去的困境,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在此之后,我国的许多企业纷纷向邯钢学习开始重视目标成本管理,国内不少企业先后采用了目标成本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目标成本管理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90年代后,中国的企业开始面临一个新的市场环境。这个新的市场环境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以及中国加入WTO而产生的。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更加强调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更加充分地体现了利用市场机制来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正是这样一个新的市场环境的产生,提出了对目标成本管理的新要求。因此,我们原有的目标成本管理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如果能够从分析研究中找出原有目标成本管理的弊端,并剔除它,那也就是本文的价值所在了。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在整体上已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中国经济进入平稳增长时期,大多数行业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我国的买方市场与西方高度发达的成熟市场相对比有所不同,并没有出现生产的相对过剩。买方市场主要是相对于短缺经济而言,并且主要是由于目前社会生产与社会需求之间积累起来严重的结构性矛盾造成的。问题的症结在于,目前我国需求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供给结构基本上没有改变,这就出现了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错位,于是出现了产品卖不出去的现象。同时中国加入WTO,面临国外企业产品对我国市场的冲击,造成国内企业竞争力加剧。但是,值得强调的是,由于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以及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对企业来讲新的市场条件下存在的机会也很多,应该说风险与机遇是并存的。通过对90年代后我国市场特点分析,我们看到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两个关键点:一是经济体制转轨和市场开放对原有的企业管理方式造成巨大的冲击;二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和改革开放为改革旧的企业管理方法带来了机遇。下面我就从这两点切入,具体分析新的市场环境下目标成本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和改革创新的机遇。3.2 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的挑战与机遇3.2.1 企业进行目标成本管理面临的挑战1.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传统的目标成本管理缺乏应变性。以往的目标成本管理往往只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而很少分析企业外部价值链;只重视生产环节的目标成本而忽视了经营、销售等方面的目标成本,这样使得目标成本管理内外部脱节,缺乏应变性。在这个顾客导向的时代,产量不断的扩大不见得会是赢家,能够掌握竞争的动脉,制定明确的竞争策略,且能全力以赴付诸行动,才会是胜利者。当市场售价下滑的速度大过于企业降低成本的速度时,也许这个企业将会成为市场上下一轮的被淘汰者。2.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原有目标成本管理竞争意识有待加强。世界最大500强中已有300多家进入中国市场,使国有企业同非国有企业之间,以及中外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传统目标成本管理未能对竞争对手的成本状况进行必要的分析与研究。而对处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的企业而言,要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取得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必须通过分析自己与竞争对手相比的竞争态势来确定企业的竞争战略。这就要求企业了解竞争对手的成本情况,因此必须计算竞争对手的成本。只有通过比较分析竞争对手产品与本企业产品的优劣处,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克敌制胜。3.消费者需求变化加快,传统的目标成本分析缺乏前瞻性。在今日竞争激烈的时代,产品寿命周期更加短促,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目标成本管理不仅要研究消费者的现实需求,更要研究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国内的企业往往缺乏对潜在消费需求的研究,因此出现产品积压的现象。当产品更新速度低于需求变化的速度时,所有生产活动都只是在增加成本。然而通过对潜在需求的分析,在现阶段增加合理的支出,反而可能在未来获得降低总成本的效果。如何加强目标成本管理的前瞻性,为保持产品长久的生命力服务,是我们企业目标成本管理急待解决的问题。4.成本动因增加,传统粗放型的目标成本管理变得落后。国内的企业,在目标成本管理上普遍存在着粗放的现象。传统的目标成本管理考虑的都是看得见的成本,未考虑到隐含成本;强调财务方面的信息,而忽视了非财务方面的信息。然而成本的形成不见得仅仅是劳务及材料等显在成本,更多的是因为管理的粗糙或不科学等造成的浪费与损失即隐藏成本。如何认识这些看不见的成本,找出这些提高成本的动因,并加以剔除是我国企业目标成本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成本动因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最终成本,如果不改革以往的成本动因分析将使得目标成本管理出现全盘失败的局面。5.信息化迅速发展,原有的目标成本管理手工模式将逐渐被淘汰。过去在手工模式下,只能局限在事后分析,往往还出现大量的人为差错。加之目标成本分析日益复杂,涉及数据日益庞大,使手工操作的难度大大加强。而在如今的信息化条件下,就能建立从目标成本计划、预测、预算、控制到分析的一体化管理模式。计算机系统不仅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各项目标成本管理的工作,而且可以节省大量劳力物力,有助于提高目标成本管理效率。信息化改造是企业管理改革的大趋势,因此也必须原有的目标成本管理手工模式改造。总之,新的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包括国际竞争,已成为目标成本管理无法回避的现实,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成为目标成本管理的难题。新的市场环境下从发展战略、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目标成本管理改革与创新是势在必然,树立一个全新的目标成本管理成为各企业迫在眉睫的任务。3.2.2 企业进行目标成本管理改革的机遇1、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为目标成本管理提供了发展的可能和必要性。由于中国入世,进一步明确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政府仅仅是市场竞争规则的制定者不是市场主体,企业成为了市场竞争的直接参与者,于是企业以市场为依托进行目标成本管理势在必行。同时,企业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地在市场中独立运作,企业目标成本的确立和核算变得更加灵活,使得目标成本管理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信息化发展促进目标成本管理的科学化、敏捷化。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入世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的规范促进了各类软件包括管理软件的开发利用,这也为目标成本管理的信息化改造提供了条件。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的结合所形成的各种企业信息技术,实现了企业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及管理的高度集成化。计算机系统一方面快而准地为目标成本管理提供了各种成本核算数据,另一方面为目标成本的逐级安排分配提供了畅通的信息渠道。同时,计算机系统以高精度的运算能力确保了各级目标成本的计算和汇总的准确度。目标成本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汇总核算分配再汇总再核算再分配”,不断循环推进,实现了目标成本的动态管理。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生产的柔性、敏捷性和适应性,使之更为精良、灵活、高效。3、通讯、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为目标成本管理提供了更为及时广阔的外部信息。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通讯、互联网产业的国外资本将大规模涌入中国,促进国内电子商务环境和中国企业的日渐成熟。通讯业的发展也为企业目标成本管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外部信息。通过与互联网络的结合,企业目标成本管理就能够快速获得最近的市场动态和信息,使目标成本管理系统成为一个更为开阔的系统。互连网络能够提供更为准确及时的信息以便于目标成本的确立和变更,从而帮助目标成本管理更快更准确地对市场做出反应,使得目标成本管理决策更科学、更灵活。4、国内外企业进行先进技术的交流加快了国内目标成本管理技术进步。 目标成本管理在当今世界许多企业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同时也在新的环境下产生了新的管理思维,中国入世为国内企业拓展了向国外企业学习的机会。同时,由于入世促进了优秀企业管理人员的流动,从而有利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目标成本管理队伍。新的市场环境下,市场激烈竞争已成为企业无法回避的现实,企业目标成本管理面临的困难加剧,同时,对目标成本管理也提供了一种机遇,促使其进行改革和创新。传统的目标成本管理必须积极转变思想,引入新的管理观念,改造原有组织体系。要重视市场,重视战略的研究,重视结构调整,要在传统目标成本理念和管理方式上进行转变,积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下面,我进一步从树立目标成本管理理念和加强目标成本控制两大方面提出对目标成本管理的改革与创新。3.3 目标成本管理的改革与创新3.3.1 树立新的目标成本管理理念1、树立战略目标成本意识艾德华.戴明认为:“不断降低成本是企业管理创新永恒的主题。大批量的生产和销售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是为了降低质量成本;适时管理和信息化是为了降低时间成本;降低工资解雇工人可以压缩成本,但提高工资和福利也可以压缩成本。”可以说,企业采用何种成本管理标准,取决于企业整体的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目标成本管理也必须树立战略的思想,为企业整体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服务。传统的目标成本管理把眼光局限在单纯降低成本上,目的是不断取得产品价格优势,却很少从企业战略角度分析问题。尽管降低成本对于企业而言,任何时候都是重要的,但事实上在企业采用不同的竞争战略情况下目标成本管理应为战略目标而服务。如追求低成本先导型战略的企业,其产品与其竞争对手的产品存在很少的差异性。因而在确定战略地位时,以相对高质量低价格来获得其竞争优势是很重要的。而为了达到相对高质量低价格这个目标,所要求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应该是严格标准成本管理体系。相反,追求差异化竞争战略的企业,其产品相对其竞争对手产品有很大差异性,因而应以高质高价来获得其竞争优势。目标成本管理应以提高产品价值为目标,目标成本应当设定在确保产品高质的基础上。在日益强调产品差异化的今天,不能以纯粹的节约支出来设立目标成本,目标成本的确定必须以能够增加产品价值、促进产品竞争力为中心。只有树立这样的目标成本管理意识才能科学地进行目标成本的管理,实现成本目标与竞争战略目标的一致。2、树立竞争意识要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取得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必须通过分析自己与竞争对手相比的竞争态势来确定企业的竞争战略。这就要求企业了解竞争对手的成本情况,因此确定目标成本必须分析竞争对手的成本。下以面做得较好的日本五十铃公司为例。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以对其竞争对手的汽车部件详细的比较研究为基础,为其汽车部件制定出目标成本。他们采用竞争对手同类产品中的最低成本作为自己部件的目标成本。如,五十铃的汽车驾驶装置的目标成本是以其对丰田的同类部件的成本分析为基础,而其挡泥板的目标成本则基于对日产的这类部件做成本分析。日本公司经常做这种研究,将其作为目标成本计划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旦某公司发现某一个竞争对手减少了某个零部件的成本,该公司就会紧跟着削减同类部件的成本。在日本五十铃公司经过20多年的验证中,这种方法效果宏大。国内的企业在目标成本管理上普遍存在竞争意识薄弱的现象,优胜劣汰永远是市场竞争的自然法则,因此必须积极树立竞争意识,努力争取竞争优势。具体做法是:先选择若干合适的竞争对象,分解竞争对手类似产品找出对方的优点,从类似品的优点加以构想,构筑本企业产品优化模型。在型式化、组合后再选择所要使用的要素,分解再加上各种资讯,确定产品目标成本。最后再做比较分析,完备目标成本尺度。3、树立赶超成本意识日本公司在制定目标成本的过程中,最为巧妙的是将其目标放在未来的市场,而非今天的市场。NEC的一位财务预算专家安雄其伊说:我们深知竞争对手也在准备以较低的价格推出更好的产品,因此NEC制定目标成本不仅参考现行的零售价格水平和竞争对手同类产品的成本,而且还考虑到今后半年至一年内竞争对手在产品和成本上可能发生的变化。这就是赶超成本意识的体现。这种成本意识具有追求成本极限的“理想性”,也就是说与其设计合理的目标不如设计理想的目标,是一种无穷降低成本的思想。企业的新产品都将要面临激烈的环境,因此要在现有规格上加追加预测将来的机能(成本提高的要因),而且,为了赢得市场的价格战略,于是,就要设定非常严厉的成本目标。用一个式子表示就是:目标成本=现状的市场价格+机能提高(成本提高要因)价格战略(成本降低)。可见,树立赶超成本意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林业局笔试模拟题解析集
- 2025年中学生实验室安全题及答案
- 2025年康复辅具技术基础模拟题
- 2025年客车安全操作手册及考试题
- 2025年气候变化与环境考古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铝门窗安装工程师职业技术水准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课件中插入小程序
- 2025年机动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计算机网络技术招聘考试高频考题集
- 2025年高危作业安全题库
- GB/T 45595-2025离心式制冷剂压缩机
- 202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二册机电工程
- 金矿居间合同协议书
- 酒店安全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7单元 条形统计图 教案
- 中医适宜技术在妇科的应用
- 乡土中国考试题及答案
- 运输公司八项管理制度
- 工程进度款申请书
- 新能源光伏电站组件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的学校品牌打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