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15.1 动物运动的方式 动物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已知的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 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水中: 游泳为主 。如: 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鱼类(鱼鳍的作用:胸鳍、腹鳍与平衡有关;尾鳍与方向有关;动力来自于尾部和躯干的摆动)等.陆地:主要靠附肢的活动进行运动,有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爬行:依靠肌肉收缩或者附肢的运动把贴近地面的身体推向前进。如蜗牛、马陆、蛇(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行走:用四肢将身体支撑起来,并通过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后蹬将身体向前运动。如猫、狗、大象、马。记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就能奔跑)。奔跑: 在某一瞬间四肢都离开地面,出现身体腾空现象,例如:鸵鸟跳跃: 依靠后肢的弹跳使身体腾空运动. 如青蛙,袋鼠,跳蚤等(特点:后肢较发达).空中:飞行为主,滑翔是省力的运动方式,鼓翼飞行是基本方式。如:鸟类,昆虫与蝙蝠(借助翼膜飞行)等5.15.2 动物运动的形成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其他系统的配合下,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需。骨骨是一种器官, 骨可以分为长骨(肱骨和股骨)短骨(腕骨)扁骨(肩胛骨和肋骨)和不规则骨(椎骨) 骨的结构: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经以及成骨细胞等, 其中血管为骨提供营养,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骨的长粗与再生有关). 骨质由水、无机盐和有机物三部分组成, 无机盐的主要成分是钙盐,使骨坚硬;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是骨胶蛋白,使骨有韧性。包括骨密质与骨松质骨密质:位于骨干外周部分的骨组织,致密坚硬,白色,有较强的抗压能力;骨松质: 位于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一生容纳红骨髓),红色。骨髓: 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性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能;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骨的成分和特性(取决于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比)时期有机物无机物骨的特性儿童、少年期多于1/3少于2/3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成年期约占1/3约占2/3既坚硬又有弹性老年期少于1/3多于2/3弹性小,易骨折骨连结骨与骨之间以纤维、软骨或骨组织相连结。关节的结构:(结合图形记忆)关节的结构关节头关节面 其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关节窝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连接关节头和关节窝,能分泌滑液。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关节头、关节窝外有由结缔组织组成的关节囊,还有韧带加固.骨胳人体有206块骨(器官),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人体骨胳分成中轴骨和附肢骨两大部分。中轴骨包括颅骨、椎骨、肋骨、胸骨等,附肢骨包括肢骨(肱骨和股骨)和带骨(锁骨、髋骨)两部分。骨、肋骨和胸椎共同构成胸廓,保护心脏、肺等器官。髋骨、骶骨和尾骨共同构成骨盆,保护着膀胱和肠等器官,女性的骨盆还可以保护卵巢等器官。骨骼肌人体有600多块骨骼肌,每块骨骼肌都是一个器官,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多位于骨骼肌的两端,分别附着于相邻的骨上。肌腹:属于肌肉组织,多位于骨骼肌的中央部分,是骨骼肌收缩的部分,内有血管和神经。 躯体运动的形成躯体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其中屈肘与伸肘都是在两组以上肌群协调下完成: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运动所需消耗有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l 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5.16.1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行为如蜘蛛结网蜜蜂筑巢卵形类营巢孵卵、哺乳动物幼崽吸吮乳汁等。 后天学习行为是一促习惯化,如乌鸦乌鸦见到稻草人前后行为的变化。5.16.2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狗撒尿做标记)、攻击行为(为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发生争斗,如两只雄盘羊为争夺一只雌盘羊而发生争斗)、防御行为(乌贼喷出墨汁)、繁殖行为(蝴蝶交尾)、节律行为(由体内生物钟控制,如鸬鹚的迁涉)、社群行为(如工蜂的“群起而攻之”从个体上来说是一种防御行为,从群体上来看,是一种社群行为蜜蜂,蚂蚁,狮子,狒狒)等。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对昆虫的研究(观察法为主)弗里施奥地利利动物学家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实验法通过颜色卡片来验证蜜蜂的色觉。廷伯根(英国籍荷兰动物学家)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劳伦斯(奥地利,被称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 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要明白做一些实验验证某一问题时的步骤: 提出问题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作记录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经过总结作出结论。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动物)施加外界影响。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离不开观察法。l 生物圈中已知的动物约有150多万种,我国脊椎动物的种类有6300种,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的14%。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消费者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同时促进了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生产者:绿色植物 ;分解者:微生物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主要作用:1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将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所以被称作为消费者)2对植物的积极作用:帮助植物传播花粉,使植物顺利受精,促进植物的生长与繁殖3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有复杂的捕食与被捕食的营养关系形成了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各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趋于平衡,从而促进生物之间的协调发展食物链写法:草蝗虫青蛙蛇鹰.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与各自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动物对环境的影响(依赖适应影响改变)生物圈中的任何一种动物,与它栖息的环境都是相互作用的。动物不仅适应环境,从环境中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而且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尤其是对植物生活有多方面的影响。总之,动物能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布。 我国的动物种类和珍稀动物我国的脊椎动物有6300多种,占世界动物种类总数的14%,其中哺乳类450多种,鸟类1200多种,爬行类300 多种,两栖类200多种,鱼类3000多种。我国许多的特有珍稀动物: 哺乳类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白唇鹿、白鳍豚。鸟类褐马鸡、黑颈鹤。爬行类扬子鳄。两栖类大鲵。鱼类白鲟、中华鲟。大熊猫-哺乳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见于我国四川、甘肃、陕西等省。扭角羚-哺乳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见于四川、甘肃、陕西、西藏等。褐马鸡-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山西吕梁山脉与河北西北部等山地。扬子鳄-爬行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活化石。分布在我国江苏、浙江、江西5.17.3 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 动物的多样性动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遗传多样性是基础;生态系统多样性为生物的生存提供栖息环境。保护动物的多样性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最根本的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其中就地保护是主要措施;易地保护是补充措施;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纲要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四川卧龙、王朗大熊猫、金丝猴;陕西洋县朱鹮;青海湖鸟岛斑头雁、棕头鸥。l 生物圈中的生物: 生产者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消费者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分解者腐生性的细菌、真菌 (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回归自然)什么是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凡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单细胞生物:如细菌(球形菌、杆形菌、弧形菌和螺旋形菌)、蓝藻(体内无成形细胞核),酵母菌(单细胞真菌,体内有真正的细胞核)等;微生物 多细胞生物:大多数真菌(霉菌和大型真菌蘑菇类);无细胞结构生物:病毒类微生物的生活一些微生物以腐生方式生活(如一些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属于分解者;一些微生物以寄生方式生活(如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属于消费者;一些微生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如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一些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如根瘤菌、黏球菌)。微生物与食品酵母菌:酿酒(无氧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制作面包(有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乳酸菌:制酸奶、制作泡菜的。原理:利用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乳酸;醋酸菌:制醋;真 菌:蘑菇,木耳可以直接食用。灵芝-药用 微生物与疾病很多疾病由微生物引起,例如: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痢疾杆菌痢疾、真菌脚气。微生物与医药青霉菌-青霉素;放线菌链霉素、金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菌素。微生物的应用前景:除食品和医药工业外,微生物还在农药上得到应用。近年来,人们通过基因工程用微生物生产胰岛素、乙肝疫苗、干扰素等。 生殖是指生物产生后代和繁衍种族的过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6.19.1人的生殖和发育 人的生殖和发育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是由生殖系统来完成的。人的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结合图记忆)主要性器官(性腺):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附属性器官:附睾(贮存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阴茎(排出精液和尿液)、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结构图记忆)主要性器官(性腺):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附属性器官: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精子进入女性体内、婴儿产出(分娩)、月经排出的通道。卵细胞呈球形,细胞质内含丰富的卵黄,是胚胎发育初期所需的营养物质。 胚胎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内获得养料和氧气,并排出废物。 出生后的发育人的发育是从受精卵分裂开始的,分为胚胎发育和出生后的发育,通常所说的发育,是指从婴儿出生到性成熟(成年人)的阶段(出生后的发育)。 青春期发育青春期发育的特征:身高和体重突增(第二个高峰期),脑和内脏功能趋于完善(智力快速发展),性发育和性成熟(青春期的标志)。(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第二性征:男性表现为长胡须、喉结突出、声音洪亮而低沉。女性表现骨盆宽大、乳腺发达、声调较高)女孩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叫做月经,男孩进入青春期,有时睡梦中会出现精液排出的现象,叫做遗精。 节育与避孕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6.19.2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幼体到成体的形态、生理、习性等发生一系列的显著变化称为变态。不完全变态:经历了受精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蝗虫、蟋蟀、豆娘、蜻蜓等);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中要经历5次蜕皮,幼虫期蜕皮4次。完全变态: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发育时期(蚕、蜜蜂、蚂蚁、蝴蝶等);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经历4次蜕皮,均在幼虫期。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相比多了一个蛹阶段。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有变态发育)幼体在水中生活,用腮呼吸,有尾,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有四肢(蛙)。在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下列事件必须在水中进行:雌雄蛙抱对;雌蛙释放卵细胞;雄蛙释放精子;受精作用。青蛙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时期,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蛙即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发育方式属于完全变态发育。雌雄蛙抱对行为意义:刺激雌蛙释放卵细胞,雄蛙释放精子。青蛙和其他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卵生、体外受精(水中)、体外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无变态发育)鸟卵(已受精)的结构中,胚盘发育成雏鸡;卵黄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胚盘和卵黄是主要结构);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另有保护作用;系带固定卵黄,气室提供氧气,卵壳保护卵。(结合结构图)6.19.3 其他生物的生殖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称之。特点:后代具有较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称之。特点:速度快、后代能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但后代生活力会下降。 植物的生殖方式。绿色开花植物利用其营养器官繁殖新个体,这种无性生殖方式叫营养生殖.人工营养生殖常用方法有:扦插、嫁接和压条三种。 扦插:如马铃薯、葡萄、月季、秋海棠等。 嫁接:如桃、梨、苹果等果树。包括:芽接(接穗是芽)、枝接(接穗是枝条)。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要紧密结合。 嫁接法常用于改良果树的品质和培育优良品种。 压条:如夹竹桃、桂花等。 植物的组织培养在无菌的条件下,把花药、子房、叶片、根或茎等接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他们能够生长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这就是组织培养技术,这些接种到培养基上的植物材料称为外植体。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植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在适当的离体条件下都具有重新形成一个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无性生殖的类型植物的营养生殖外,还有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等方式。分裂生殖:通过细胞的分裂产生两个形态、大小、结构相似的新个体。例如细菌、蓝藻、变形虫、出芽生殖:是由母体生出形态结构与母体相似的芽体,芽体长大后与母体脱离,形成新个体。如孢子生殖:孢子遇到适宜环境发育成新个体,如根霉、青霉、曲霉等霉菌。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6.20.1遗传和变异现象 性状和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总称为性状。如:人的肤色、眼色、身高、血型等。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之。如: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和O型等。 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性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称之(性状传递)。如:狗生狗,猫生猫。变异:亲代与子代或子代个体间存在性状差异的现象称之(性状差异)。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与遗传有关的几个概念:细胞核 染色体 DNA 基因6.20.2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染色体、DNA和基因染色体: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原核生物无染色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DNA和蛋白质。其中,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是成单存在。基 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6.20.3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性状表现决定于基因组成等位基因:在成对的基因中,两个不同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在体细胞中,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称为等位基因,包括显性基因(起主导地位,会掩盖另一基因的作用,控制显性性状,用大写字母表示)和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用小写字母表示)。基因型: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如AA、Aa和aa。注意:只有两个隐性基因组成的基因型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表现型: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的性状表现,如单眼皮、双眼皮等。 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 表现型: 双眼皮 双眼皮基因型: Aa A a 配子: A/ a A /a 后代: AA Aa Aa aa6.20.4 性别和性别决定 性染色体在人体细胞的23对染色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用电安全培训
- 企业春节安全培训课件
- 热压模具清理管理办法
- 网络发票管理办法试行
- 老实征兵测试题及答案2025
- 2025年中医针灸学子午流注应用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 出纳银行结算业务课件
- 2025合同范本广告代理合同模板
- 出口退税课件原理
- 党员集中培训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浙江省知识产权研究与服务中心编外招聘12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国资国企穿透式监管白皮书
- 肺中下叶恶性肿瘤的个案护理
- 小学法制课教学课件下载
- 年产8万吨DN900-DN1600mm球墨铸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商家智能体产品手册和操作指南
- 幼儿园手工介绍课件
- 电力营销考试题库及答案
- 监察法专题培训课件
- 人证网约车考试题目及答案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学设计(表格式)和单元测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