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以学前的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最近发展区P13最近发展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处于年龄某一阶段的儿童,他的最近发展区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下一个年龄阶段的现实发展水平,而下一个阶段又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问题有哪些;遗传与环境 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问题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问题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前三阶段(时间、名称、发展的任务和社会化代理人);P9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儿童发展的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榜样行为而习得的(即观察学习),并提出了 “三位一体”观,即个体的展是环境因素、个体因素、 行为因素三者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互为因果的。 社会文化理论(关于儿童发展的主要观点)1.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通过成人或年长伙伴来习得和掌握的,这就是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2. 维果斯基的“文化”主要是指儿童所处组群的信仰、价值观、传统和惯常的行为习俗,儿童就是通过文化这个中介来完成与客体的对话并形成自己的能力;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提出者、主要观点)P14由美国心理学家尤芮.布鲁芬布瑞纳提出的观点.这个观点把儿童发展视为周围多层次环境关系的复杂系统包括:1、微观系统 涉及儿童和即时环境之间的关系;2、中间系统 是儿童周围即时环境的联系;3、外在系统 是指不包括儿童本身,而对其产生影响的社会环境;4、宏观系统 是指儿童身处文化的价值观、法律和习俗5、动态变化系统 是指儿童所处环境动态的、不断变化的性质调查法;调查法是根据事先拟定的调查提纲直接访问被试或其他有关人员,并将其结果作统计处理或文字总结,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优点:研究结果 具有普遍性,外推性强;缺点:需有十分专门的技术,需要学习和运用,才能做一个好的调查。跨文化研究;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否有影响?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认。横向研究、 如果想知道某一心理特点在不同年龄的儿童中是如何表现的,这个方法是个最好的选择。优点:省时省力,获取资料快,很快能看出被研究者的发展趋向,反映了被研究者的共性;缺点:不一定确切反映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特点。纵向研究如果想知道某一个或某一群个体的心理是如何发展的,纵向研究就是好的选择。优点:可获得心理发展的详尽资料。缺点:费时费力,所取得的成果未必反映儿童心理发展的共性。 第二章双胞胎研究与收养儿童研究P29遗传与环境互动的特征P33胎儿的身体生长发育的三个时期(时间、主要发育特点);P34影响胎儿发育的母亲的因素P37母亲的其它因素母亲的疾病母亲的营养母亲的情绪压力新生儿行为评估的方法(阿普加量表)P51第三章神经系统发育的可塑性;细胞分化和突触联系的形成反映了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反映了细胞对经验的高度反应性。神经系统髓鞘化和偏侧化的进程;(一)髓鞘化神经细胞髓鞘化的过程遵循一定的时间顺序。出生后不久,感觉器官和大脑之间的神经通路已经髓鞘化,在第一年内发展迅速,但大脑的一些区域(如前额皮层、网状结构)的髓鞘化进程则要延续到15、16岁。(二)大脑偏侧化大脑是由两半球组成的,两半球间由胼胝体相连结,大脑两半球都有皮层覆盖。大脑右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左侧,它包括空间视觉中枢、非言语声音中枢、触觉中枢和消极情感表达中枢。 婴儿身体大小和肌肉发展的特点;P651身体大小的变化在婴儿期,孩子身体发育最明显的迹象就是身体大小发生了变化。 2肌肉组成的变化肌肉组织的发展遵循头尾原则和远近原则。头部和颈部肌肉的发展早于躯干和四肢的肌肉。影响婴幼儿身体发育的因素P67身体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复杂的、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营养、情绪等因素在儿童早期身体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1) 遗传我们的身体发育受到人类共同遗传基因的影响。除了人类共有基因的影响外,我们身体的发展还受家族遗传基因的影响,如身高(2) 营养营养在发育的任何阶段都很重要,尤其在出生到两岁间,因为这时候是大脑和身体发育的一个高峰期。婴儿所需的能量是成人的两倍,而婴儿的四分之一的能量用于生长(Pipes,1996)。人类营养的主要来源是食物,饮食不足与饮食过量都可能导致营养不良。饮食不足所引起的营养不良会引起两种营养疾病:消瘦(marasmus);夸休可尔症(Kwashiokor); 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儿童出生后,动作随之开始发展。儿童头几年动作发展的进程和身体及神经系统发展一样遵循头尾原则,即头、颈、上肢的动作发展先于腿和下肢的发展。 动力系统理论对动作发展的看法。P74动作技能是婴儿在探索欲望和新的目标支配下对先前已掌握的能力的重新建构。建构即为婴儿主动把已有的动作技能重组成新的更复杂的动作系统。开始时,婴儿的动作结构是笨拙的、尝试性的。最终这些动作将协调一致,建构成流畅、和谐的动作整体:坐、站、走、跑、跳。第四章习惯法与去习惯法 ;P79视崖实验;形状知觉发展的特点P851、听觉在新生儿出生之前,他们的听力就已经在发育了。婴儿好像更喜欢高频率的声波、高度悦耳的音调、更加动情的声音。婴儿能对声音进行辨别。婴儿对语言的识别是非常敏感的。婴儿对乐音的感受能力也发生得比较早。2、视觉婴儿出生前便能感觉到光的存在了。新生儿时期,婴儿视觉能力的发展水平在各种感觉能力中是最低的。在出生后的最初两个月里,新生儿的视觉能力稳定地提高。婴儿对色彩的感觉能力发展得很快。3、温度觉婴儿对冷热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出生才一天的婴儿就能辨别冷和热。新生儿对低于体温的刺激比对高于体温的刺激更敏感(Humphrey,1978)。人类对冷热的体会,含有很强的认知成分,辨别冷热的能力并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从出生后通过自己的体验与他人的教导学习而来的。 4、触觉 婴儿刚出生时触觉的敏感性就已经发展得很好了。婴儿早期触觉发展迅速。3个月时增长了通过触觉探索获得环境信息的倾向。5个月时,婴儿的视觉和触觉参与口部探索活动。5、痛觉新生儿是有痛觉的。婴儿的痛觉不是一成不变的经验,而是会随着行为状态改变的。婴儿如果在警觉、饥饿、疲劳之类的状态下,对痛觉的反应会比较强烈。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同化与顺应、四个阶段的名称、时间、思维特点(主要是前两个阶段)P890-1个月 第一分阶段 反射练习1-4个月第二分阶段 基本习惯动作阶段9-11个月第四分阶段 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1-12个月至1.5岁第五分阶段用尝试与错误解决问题 18个月到2岁第六分阶段有目的的动作形成开始运用表象思维正强化、负强化P101语言什么时候产生的,新生儿出生的每一个行为表现就是哭,但这时的哭声还未分化。2个月的时候,开始发出一些非哭叫的咕咕声,这些声音都是反射性的、零乱的,对于儿童来说不具备信号意义。从5个月左右起,婴儿开始牙牙学语。从第9个月起,牙牙语的出现率达到高峰。在第一年末的时候,婴儿开始说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词。 影响语言发展的环境因素P1061、 语言环境2、家庭经济状况第五章婴儿笑的发展阶段;婴儿微笑是第一个社会性行为第一阶段:自发微笑(0-5周),主要是用嘴作怪相,可以是自发的笑或反射性的笑, 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由外源性刺激引起的。 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对熟悉人的脸和不熟悉人的脸,作出不同的反应。依恋;依恋(Attachment)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一个人的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依恋的主要表现:啼哭、笑、吸吮、喊叫、咿呀学语、抓握、身体接近偎依和跟随等行为。依恋的类型;P137A类型:回避的(avoidant)。这类儿童对母亲在 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其接受陌生人的安慰就像接受母亲的安慰一样。实际上这类儿童并未形成对人的依恋,所以又称“无依恋的儿童”。B类型:安全的(Securely attached)。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弄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并不总是偎依在母亲身边。C类型:反抗的( resistant)。这类儿童逢到母亲要离开之前,总显得很警惕,有点大惊小怪。如果母亲要离开他,他就会表现的极度的反抗。但是与母亲在一起时又无法把母亲作为他安全探究的基地。依恋发展的阶段;第一阶段:无社会性阶段(06周): 许多社会性的和非社会性的刺激都可引发令孩子快乐的反应。第二阶段:未分化的依恋阶段(6周7个月): 婴儿开始非常喜欢有人为伴,他们对着人微笑的次数多于对仿真玩具。第三阶段:分化的依恋阶段(7-9个月): 婴儿已经与某个特定对象(一般是母亲)建立了稳定的一对一的依恋关系,在与母亲分离时,婴儿开始表现出抗拒行为。第四阶段:多重依恋阶段(18个月2岁后): 很少有婴儿只对一个人产生依恋,有的婴儿会同时有5个甚至更多的依恋对象。关于依恋的理论;P133形成安全依恋的条件(主要特点即可);抚养者的特点:反应性:敏感性,交互性,同步性积极的情绪表达:热情,鼓励,温和社会性刺激:接近婴儿,对婴儿微笑,与婴儿交谈,模仿婴儿.婴儿的特征多种依恋父亲的特殊角色早期依恋对后期心理发展的影响。P142自我意识发展的四个阶段P149第六章幼儿身体发展的不同步性;神经系统:在婴儿期极迅速,脑、脊髓和头颅的发育速度比其他任何身体结构都要快,到了儿童早期时就逐渐放慢。生殖系统:在4岁前仅有轻微的生长,在青春期前几乎停顿,到青春期时曲线才陡然上升。淋巴系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提高营养的吸收):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发育速度非常快,甚至超过成人水平,在青春期时到达顶点,之后就迅速下降。 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大动作、小动作)一、大动作的发展随着儿童的体形变得更加趋向成人,不再头重脚轻,他们身体的重心开始向下转移,转向躯干。所以,儿童的平衡发展很快,这促进了大动作的发展。 儿童在扔球和接球上的技能为儿童早期的大动作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例证。儿童的动作发展除了更有力量之外,同时也具有了更精确、更有效的运动技巧。 二、小动作的发展小动作的发展在儿童早期也经历了一个大的提高阶段。儿童的手眼协调水平和对小肌肉的控制能力在这一时期迅速提高。 儿童在掌握某些技能,如穿衣服,的时候会得到很大的满足,他们会为自己的独立而自豪。随着对技能的熟练掌握,他们会逐渐提高对自己的信心,而且他们掌握这些技能也可以使成人的生活更轻松。 第七章 象征性机能的含义P169幼儿思维发展的新进展(读书上的内容,了解即可)P174成人与儿童在最近发展区内合作时的两个重要特征;P1791 内部主观性2 支架成人提示对幼儿自传式记忆的影响P184智商发展的稳定性;P191智力的绝对分数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增长。智力的相对分数是否也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呢?1、计算儿童在重复的测试中得分的相关性。 2、计算IQ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绝对值变化。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要点)双生子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的IQ相关比异卵双生子的IQ相关要高得多。家庭环境的质量和特点: 对儿童的智力表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错误信念的认识(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P193两类经典的错误信念理解任务:第一类是意外位置任务;第二类是意外内容任务;儿童计数能力的发展(儿童计数所遵循的原则)一一对应原则稳定次序原则基数原则抽象原则次序无关原则儿童初步数学运算能力发展的趋势3岁开始,儿童具备了给物体分类的能力,这为他们抽象出同类物体的数量特征提供了基础,是数概念发展的准备。5岁时期的儿童在点数的时候可以脱离实物,甚至可以按群点数。 儿童语音发展的特点;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发音器官趋向成熟,语音的准确性也越来越高。研究表明,4岁是语音准确性进步最快的年龄。以中国普通话发音为例,到四岁时,城市儿童声母发音准确率为97%,而三岁时为66%;四岁时韵母发音准确率为100%,而三岁时为66%。儿童词义发展的特点(主要是名词词义发展的特点);词义的理解是儿童正确使用语言和理解语言的基础,是语言发展中极为重要的方面。儿童早期是儿童词汇量和词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句子发展的趋势;3岁儿童使用的句子基本上都是完整的简单句,并且开始使用较复杂的修饰语,如“我家住在很远很远的地方”。3.5岁左右是儿童使用复杂修饰语句子的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从这时起,儿童使用复杂修饰语的能力逐渐增长。4-5岁时,儿童使用复合句的数量增长最快,包括并列复句、连贯复句、补充复句、因果复句等。5、6岁时,少数儿童会使用“因为”、“如果”等关系连词和 “如果就”等成对连词。学龄前儿童喜欢和成人交谈,喜欢听成人讲故事和念儿歌,并能记住它们的内容。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方法。儿童早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需要环境的支持。在成人与儿童的交谈中,成人作为听众要给予儿童恰当的回应,那么儿童作为说话者,就会期望变成更有能力的说话者。敏感的、关心儿童的成人会利用明确的、外显的交谈技术来促进儿童语言技能的发展。第八章移情能力发展的阶段;第一阶段,普遍移情(global empathy):出现于出生后第一年,是一种无意识的、有时强烈的对别人情绪状态的体验。第二阶段,自我中心的移情(egocentric empathy):在2岁左右出现,婴幼儿能区分自我与他人,能区分形成自我的表象和他人的表象。第三阶段,理解他人情感而产生的移情(empathy for anothers feeling):约在23岁产生,幼儿开始能承担角色,使用语言,开始意识到别人具有与自己不同的情感、需要及对事物的理解。第四阶段,理解他人生活状况而产生的移情(empathy for anothers life condition):儿童不仅能从当前情境,而且能从更广阔的生活经历来看待他人所感受到的愉悦和痛苦。学前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典型表现有哪些;他们经常提到可观察到的特点,如他们的名字,外表、财物和每天的行为。通常到3岁半时,儿童也会用表达典型的情感和态度的词语来描述自己,他们坚持自己对物品的占有权。儿童性别概念发展的阶段;阶段一:性别认同(gender identity)阶段(2-3岁)阶段二:性别稳定性(gender stability)阶段(4-5岁),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能认识到自己的性别是稳定不变的。阶段三:性别恒常性(gender constancy)阶段(6-7岁),他们对性别有了成熟的认识,知道尽管外貌可以改变,但生物性别是恒定的。 同伴关系的测量;直接观察儿童的行为;询问其他人:老师或家长;询问孩子(社会提名法);影响同伴关系发展的因素。同伴接受性的影响因素 父母的教养行为 出生次序的影响 认知技巧 名字 生理特征 行为特征亲社会行为;社会行为的源起12个月大时,婴儿就会以指示物品给别人看的方式来与人“分享”一些有趣的经验;18个月大时,儿童已经会试着帮妈妈做一些家事;29-36个月大时,有过“分享”经验的幼儿会与同伴分享玩具。 幼儿还能表达同情并对同伴有怜悯的行为。早期同情行为的个别差异,可能也受到父母的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年龄差异为他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利益的行为,在婴幼儿和学前儿童中并不多见。与人分享、助人行为及其他的亲社会行为在学龄初期至前青年期之间才会逐渐增加.年长的儿童除了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发生火灾时停电应急预案(3篇)
- 行政管理风险评估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智能化应用试题及答案
- 时空组学 数据集格式规范 编制说明
- 高考数学2024年解题思路探讨与试题及答案
- 高考数学强化课程试题及答案
- 企业火灾场景应急预案(3篇)
- 行政审批改革中的法律分析试题与答案
- 网络管理员考试知识综合试题及答案
- 厂房火灾的应急预案(3篇)
- 公司车辆维护与保养制度
- PE袋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聚乙烯塑胶袋)
- MOOC 中西文化对比与交流-中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4年政工职称考试题库含完整答案(考点梳理)
- 卵圆孔未闭的治疗及护理
- 高考语文备考复习:现代文阅读-科幻小说阅读指导与练习
- 超声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 国家版图知识竞赛样题库(试题及答案)
- 运政业务培训课件
- 公务用车管理培训
- NB-T 47013.2-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2部分-射线检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