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阶段测评1.doc_第1页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阶段测评1.doc_第2页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阶段测评1.doc_第3页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阶段测评1.doc_第4页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阶段测评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阶段测评 (测评时间为45分钟,满分为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性质;变化规律;组成;结构。A. B.C.D.2.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完后的废电池应该集中回收处理B.天然果汁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C.绿色食品是指颜色为绿色的食品D.“白色污染”是指白色粉尘造成的污染3.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他想“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应该用石灰水来检验一下”。就“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B.假设C.观察D.做结论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绿色化学是指与绿色植物有关的化学B.人类利用化学合成了上千万种物质C.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探究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D.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一对兄弟,两边站起,不高不低,公平合理”,猜一猜这种化学仪器指的是( )A.试管B.烧杯C.漏斗D.托盘天平6.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自行车钢圈生锈C.蜡烛受热熔化D.瓷碗破碎7.下列性质属于纸张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B.不溶于水C.可燃D.易撕碎8.下列物质不能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的是( )A.食盐B.蔗糖C.铁丝D.石蜡9.下列实验能检验二氧化碳的是( )A.用眼睛看或鼻子闻B.将它对着干燥的玻璃片C.通入澄清石灰水中D.其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10.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B.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尝药品C.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D.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1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规范正确的是( )A.用手拿着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B.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D.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去吸取别的试剂12.量取7 mL水,应用( )A. 10 mL量筒B. 100 mL烧杯C.托盘天平D. 50 mL量筒13.将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可用( )A.药匙或纸槽B.镊子C.滴管D.另一支试管14.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便捷的扑灭方法是( )A.用泡沫灭火器扑灭B.用泥沙扑灭C.用湿抹布盖灭D.用水冲灭15.为了使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关闭所有的化工厂B.用天然气作民用燃料C.提高污水处理率D.降低机动车辆的尾气污染二、填空题(共55分)16.(每空2分,共14分)将下列实验所用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常用_;(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常用_、_;(3)给物质加热时,常用_;(4)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时,常用_;(5)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加热时,应用火焰_的部分加热。17.(6分)小明同学完成了给液体加热试验后,想试着加热固体:他取了一支试管,加入蔗糖固体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但过了一会儿,却发现试管破裂。请你帮他分析一下,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至少写两种)18.(6分)有两瓶气体,分别是空气和二氧化碳,请设计两种方案将它们一一区分。方案一:_;方案二:_。19.(3分)现有一集气瓶,想要测量该集气瓶最多能收集气体的体积,请你写出最简便的测量方法:_。20.(每小题4分,共12分)在阳光照射下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为了探究阳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同学们在种植蔬菜的塑料大棚内选定了实验区域,分别在阳光充足的午时和太阳未升起的凌晨收集空气样品并进行实验。现有备选仪器:集气瓶、橡皮管、盛满水的水槽、烧杯、漏斗等,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 用上述仪器如何收集大棚内的空气样品;_;(2) 如果没有上述仪器,是否能用其他用具代替?如何操作?_;(3) 对两个时刻的气体样品进行检验,你对实验结论的猜测是什么?_。21.(每空2分,共14分)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呢?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下图装置进行实验。(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_ ,活塞B _(填“打开”或“关闭”,下同);(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_,活塞B_,此时可观察到()瓶内的现象是_;(3)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参考答案1.D 2.A 3.B 4.A 5.D 6.B 7.C 8.D 9.C 10.D 11.C 12.A 13.A 14.C 15.A16.(1)胶头滴管(2)水槽、集气瓶(3)酒精灯(4)量筒(5)试管外焰17.没有预热;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18.分别放入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反之是空气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反之是空气19.集气瓶装满水,用量筒测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即为该集气瓶最多能收集气体的体积20.(1)集气瓶装满水,在大棚中将水倒掉,盖上玻璃片,集气瓶中的气体即为大棚空气样品(2)提示:可用注射器或塑料袋等(3)大棚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午时比在凌晨更少21(1)打开关闭(2)关闭打开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吸收吸气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检验呼气时呼出的二氧化碳2009-07-20人教网课题1空气导引解析一、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按课本中图23进行实验,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气体,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减少,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最后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就是红磷燃烧消耗气体的体积。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结论:空气的组成不是单一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例题1】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小明设计了如右图所示实验装置,集气瓶下端为开口(即没有瓶底),上端瓶口有一带有燃烧匙的橡皮塞,瓶上带有刻度线,把集气瓶离水面的位置与橡皮塞之间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实验时把点燃的红磷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不出现意外,实验中应观察到的主要的现象是、;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2)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除此外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3)小红所测氧气含量与小明的有较明显的偏差,导致偏差的原因可能有(要求答出两种)。【解析】本题实验可以得到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论。此外瓶中剩余的气体在相同的条件下没有发生变化,说明这部分气体不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若要取得正确的结论,必须保证燃烧消耗了密闭容器中的全部氧气,并且产物中不能有新的气体生成。【答案】(1)红磷继续燃烧并生成大量白烟,一段时间后火焰熄灭集气瓶内水面上升,最后大约上升1/5刻度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2)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剩余气体不溶于水(或剩余气体不与水反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3)红磷不足、容器内温度还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或者装置漏气) 二、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2.物质的成分与状态无关。例如,冰与水是相同物质的两种状态,但是把它们放在一起是一种物质成分,属于纯净物。3.混合物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保持各自的性质。例如,空气中的多种成分可以稳定的存在,氧气仍然具有助燃的性质,不受其他物质的影响,其他物质也仍然具有它们各自的性质。 4.没有绝对纯净的物质,一般达到一定的纯度,就可认为是纯净物。高纯硅的纯度可达到99.999 999 999%。【例题2】右图是空气成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完成右图中的有关填空;(2)仔细观察右图,写出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 。【解析】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组成较为稳定。【答案】(1)氮气21%(2)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和其他气体等空气是混合物(或氮气、氧气占空气的绝大部分等)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的成分性质用途氧气供给呼吸潜水、登山、医疗救护支持燃烧炼钢、气焊、宇宙航行、化工生产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保护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制硝酸和氮肥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保护气、灯泡的填充气通电时稀有气体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作光源【例题3】小明整理出了空气成分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其中错误的是( ) A.氧气支持燃烧,常作宇宙航行中的重要燃料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C.二氧化碳可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体【解析】物质的性质决定它们的用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不活泼性决定它们可以作为保护气,灯泡中填充的稀有气体也是由于它们的性质很不活泼;燃料燃烧离不开氧气,但氧气本身不是燃料;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二氧化碳。【答案】 四、保护大气环境.任意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易造成空气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的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形成酸雨等都是大气环境恶化的表现。 2.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