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课中的探究活动实践.doc_第1页
中学化学课中的探究活动实践.doc_第2页
中学化学课中的探究活动实践.doc_第3页
中学化学课中的探究活动实践.doc_第4页
中学化学课中的探究活动实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化学课中的探究活动实践 融问题探讨于合作探究中学化学“实践活动课”中的教学设计案例 高一化学(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合金的性质和用途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案例 南京市第三十四中学许志玲 教学设想 当前,新课改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基于问题 的学习”日益受到关注。该模式中,学生围绕问题解决展开知识的主动建构,并 藉此过程掌握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高层次的思维技能和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的 能力。其过程包括组织小组、启动问题、持续探讨问题、成果展示及反思和评价 等环节。 合金的性质和用途实践活动是人教版高一化学新教材必修(1)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学完之后安排的的一个实践活动 学习内容。在实践活动之前,通过对本章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一 些合金的特点、组成和性质。通过学生积极参与的本次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学生 对合金的认识,提高对金属材料的认识,增强其社会活动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 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同时通过对我国合金的发展和现状的了解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奋发学习,将来去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一、学生分析 学生对实践活动是感兴趣的,对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合金也有一些感性认 识,但很多学生对合金的性质和用途的认识不够全面,有待于进一步进行问题探 讨及高层面的学习。 二、设计理念 斯宾塞认为:“坚持一个人无论怎样也不过分的事情就是在教育中应该尽量 鼓励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得应该 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教学过 程始终贯穿“自主合作、问题探讨”精神,并以此设计教学步骤。营造平等、和 谐的问题探讨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养成合作习惯、鼓励探讨勇气。 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通过查找资料、调查与讨论,合作探究,了解合金的性质与成分的关系以 及常见合金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 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求知欲,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勇于探索和善于合作的科学精神 (二)、融问题探讨于合作探究实践活动课中的设计过程: 1、问题的提出和启动创设问题情境 现代教学理论明确指出教学的主体既不是单一的教师也不是单一的学生, “自主合作、问题探讨”对明确知识的内化、融会贯通而形成的不可言传的知识 是有效的途径。 本课题以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合金为载体,通过学生对大量信息的 收集、与交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类似于科学工作者的探究情境中获得 情感体验,在学习的合作情境中认识和理解金属与合金的性质,另一方面在对合 金用途展望情境中学会自主地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实践前师生很茫然,经过认真讨论,最终从不同的角度得到以下几点共识: 从化学学科知识的角度来说,通过本课题的探讨,对教材中金属的内涵和外延 打算进一步挖掘,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研究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国防 等领域相关的材料化学提供基础知识的积淀。 从技术能力的角度来说,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对简单课件的制作(Powerpoint 幻灯片)有一定的技术准备,同时对信息具备了一定的概述、总结、表达的能力。 从学习方式的角度来说,打破传统的教师、书本、课堂三中心,师生共同参与 学习研究,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强调合作探讨学习。 为了便于、研究和全员参与,在认真探索讨论的基础上,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研究:a、合金的性质与成分的关系;b、铝合金、铁合金、铜合金、钛合金等的用途;c、某项设备(如自行车、摩托车等)使用了哪些金属或合金?有何优点? 最后,学生以Powerpoint幻灯片的形式,小论文展版和做某些具体而又实用的实验等方式向全班同学展示研究的成果,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 2、问题的实施解决在不同的情境中达成教学目标。 各合作小组组内分工 高一(9)班同学平均分成6组,分别承担了6个子课题的问题探讨。每组学生中,由23名学生分别从事子课题的不同侧重点的探讨。 说明:带“*”的同学负责整个课题的协调工作,组织好组内交流,本组的课件制作、论文的打印及其展板的安排,安排好本组同学的交流等工作。 学生根据自己所承担的研究内容,翻阅书籍,进行家庭和社会的调查,并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从Inter网上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在保护绝大多数同学积极性的基础上,采取组内合作、组间交流的方式,取长补短,吸取别组同学的优秀部分,全组同学共同探讨一道完成本组的小论文。 具体教学流程 老师引出课题,请上主持人窦亚苒同学。 【主持人】:同学们,在生产生活中,金属材料是非常重要的,环顾我们身边, 很多物品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最简单的金属材料就是纯金属,而合金往往因为具有更优良的特性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我们班同学组成了六个小组进行合作探讨,在半个多月的时间中,通过上网查找、查阅书籍、询问老师或家人等方式搜集了许多关于合金的资料,并将搜集到的资料制成了PPT或Flash。今天就让他们来展示一下他们的探讨成果。 合金具有很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或机械性能,在许多方面不同 于各成分金属。使用不同的原料,改变原料的配比,改变生成合金的条件等等,是否可以制得具有不同性能的合金?下面就请第一小组的同学为大家介绍合金的性质与成分的关系。 董雅娟同学介绍,王超宇同学演示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比较实验, 徐培同学介绍铜合金,董雅娟同学展示锡合金的熔点实验并做探讨小结。 【同学讨论记录】:不少纯金属很软,而制造成合金后硬度大大增加,熔点降低。合金的性质与它的成分金属有所不同。 【主持人】:合金中有钢、铝合金、镁合金等等,它们又各有什么不同的性能、 用途呢?下面就请上第二组的同学引领我们走进合金的世界。 于亚斌同学介绍钢和铝合金,袁秩昊同学介绍镁合金,于亚斌同学做探讨小结。 【观众听众】:欣赏形形色色的合金世界 【主持人】:同学们,只要留心观察我们的校园或家中,很容易就会发现许多合金,可以说,合金无处不在,比如,妈妈戴的金首饰,课桌上的眼镜架及一枚小小的硬币等等,无不是由合金制成。下面就请上第三组的同学为我们介绍日常生活中的合金。 王智韵同学介绍金首饰,毕珏同学介绍眼镜架,主持人演示钛镜架的抗扭曲能力,孙杨同学介绍硬币,李丽娟同学演示硬币的磁性实验,张文琪同学介绍形状记忆合金。 【观众听众】:进一步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合金。 【现场提问】:很多假黄金是由黄铜假冒的。那如何鉴别真假黄金呢? 叶天同学做演示实验,用硝酸鉴别黄铜和黄金。同学观察记录。 【主持人】:相信同学们听了以上几个小组同学的成果汇报,一定对合金有了不少的了解。希望大家可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谢谢大家! 【现场讨论交流打分】请同学们把评价表填好打上最后得分交给组长。 教师做课堂总结,布置课堂评价和课后反思。 实践后的反思 1、学生反思、评价自己进行问题探讨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过程 为让学生积累学习活动的经验与教训,更好地调控化学学习,也为日后进一步的自主合作学习打下基础,要求学生对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与收获进行了反思与评价,不难看出,学生获益匪浅。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认识了自主合作进行问题探讨学习的重要性,提高了化学学习的情感; (2)、通过活动获得了成功感,提高了学习兴趣,建立了学好化学的信心; (3)、意识到了与同学间的差距,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2、教师反思 新的课改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知识发展日新月异.知识增长更新的周期不断加快;知识增长呈现综合化的趋势;.知识增长从基础的理论向应用的方向发展;知识传播的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可以看出作为教师,要求知识面越来越广,同时也应具有密切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处理实际生活问题,处理未来问题。此外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重要的,这此新的理念都需要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强调、重复、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科学方法和思维是科学素质的翅膀。问题在于如何高视角、低起点、从学生认知基础出发,紧密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和特点加以有效地培养和科学地训练。 “问题探讨学习”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问题解决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合作共同探讨的能力。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以获得科学活动的亲自体验;更多地采用感受学习和问题探讨式学习,强调通过观察、实验、调查和模拟探究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参考文献 1、梁永平.课程.教材.教法1998.6.51-54 2、杨九俊.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xx.6 3、谵启标.美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动向.外国教育研究.2000.6.16-19 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问题现象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特别是我们这些地处偏僻的农村学校,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我们在化学实验课教学中,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结论到实验分析均采取“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方法进行教学,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到评价,整个过程中主要的思想和方法也是“一刀切”,实验教学都这样设计,都这样去完成,到头来使得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化学老师在实验教学中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这种“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教学方法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各类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2、问题的思考 能否找出一个解决“一刀切、一锅煮、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教学方法?能否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我校的化学实验教学情况,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化学课程标准为准绳,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中下采用低起点、密台阶、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实验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实验的要求;对好及中上学生则允许他们创造性学习,充分发挥张扬学生的个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同时在制定各层次教学要求时,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实验要求,过分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实验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优生“吃不饱”与学困生“吃不了”的矛盾。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们开展了“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研究和解决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从而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中华 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因此,实施分层次教学是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建构起适合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模式,解决实验分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在广大教师参与研究的过程中,不断转变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获取良好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再一方面,通过有效的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实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促进化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现状 1、国外化学分层教学现状述评 重视个别差异,提倡分层教学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美国早在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开始提倡分层教学,其目的是想通过分层教学培养科学家,以提高国家竞争实力。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各国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先后都进行了教育改革,突出了分层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分层教学已经成为世界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我国化学分层教学的现状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化学课堂要实施分层教学,使分层教学成为化学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但由于主观上受长期形成的思维与方法以及“考试文化”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客观上受化学实验药品和器材不足的影响,教师的改革精神和热情并不高,导致课堂教学中不能体现分层教学,甚至个别教师仍旧按照“一刀切”的模式进行教学,无法实现分层教学的目的。分层教学只停留在表面,缺乏应有的内涵,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分层教学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3、本课题组目前研究的现状 目前本课题组多数成员在分层教学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对分层教学也有一定的研究。但目前本课题的研究刚刚起步,正在撰写实施方案,准备开题,课题组成员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文献资料,借鉴各种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理念。 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访问、测查、座谈会等形式及时了解本课题实施的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行动研究法:在化学实验分层课堂教学和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师生主动参与研究活动,探索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策略。 4、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的研究经验,不断验证,修正提高,形成成果。 5、个案研究法:通过从实验教师中抽取部分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相关问题。 6、对比分析法:通过对不同的案例进行相关的对比分析,研究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相关问题。 五、本课题研究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1、课题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注重化学实验,体现学科特点。 2、本课题与课堂教学和教科研活动有机结合,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统一,确保了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3、课题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研究的每一项成果,都将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 4、分层次教学方法能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更重要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5、本课题系统性较强,涉及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各个方面,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顺利进行具有指导价值。 6、能促使教师转变角色,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不断创新,从而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课题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1、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 2、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方式方法; 3、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评价方法; 5、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作业布置; 6、提高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七、课题研究实验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计划实施周期为三年,分四个阶段进行研究。 1、准备阶段(xx.10xx.12) 主要任务: (1)、组建课题研究小组。 (2)、撰写立项申请书,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 (3)、撰写开题报告。 2、理论研究阶段(xx.1xx.6) 主要任务: (1)、召开开题报告会。 (2)、讨论制定实施方案,全面开始课题的研究工作。 (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依据、搜集经验材料,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水平。 (4)、调查我校化学实验实施分层教学的现状。 阶段成果: (1)、我学校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2)、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模式(论文)。 3、实践完善阶段(xx.7xx.12) 主要任务: (1)、将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模式应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一步完善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模式。 (2)、研究化学实验分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研究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方法。 (4)、研究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评价方式。 (5)、通过观摩教学与经验交流等活动展示研究成果。 (6)、调查我校化学实验实施分层教学实施的情况。 阶段成果: (1)、化学实验分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2)、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方法和评价方式(论文)。 (3)、优秀教学设计、经验材料等(课件、教学设计、交流材料等)。 (4)、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实施情况调查报告(调查报告)。 4、形成成果阶段(xx.1xx.10) 主要任务: (1)、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2)、形成研究成果。 (3)、做好结题申请工作。 (4)、推广使用课题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 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学校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中学化学高效课堂实践探究 泉州奕聪中学黄翠玉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它不仅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也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提供帮助。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入门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如何优化初中化学教学呢?下面我就初中化学教学策略跟大家作一些探讨。关键字:化学高效课堂探究 一、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 (一)以生活为原型,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 英国科学家波普尔指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创见性。 1.从具有影响的重大化学事件切入。不仅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向心力。 案例1:燃料与热量 教学设计:本节课的引入,可以紧密联系“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有关材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师:同学们,举世瞩目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于当地时间xx年11月19日结束。经过了艰苦卓绝的谈判,会议最终以通过毫无法律效力的哥本哈根协议而收场,远远低于世人的预期。为什么与会代表都非常清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在自己所属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上却丝毫不肯让步呢? 生:(跃跃欲试,急于交流) 生1:因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就影响发展。 生2:因为要发展就要消耗煤和石油,煤和石油燃烧就会产生二氧化碳! 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正确!能源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然而当今社会所利用的能源主要就是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我们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更重要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燃料与热量。 2.从学生有争议的问题切入。争议是学生思维参与活动、认知发生冲突的表现,也是科学探究的前提。争议能使学生思维得到优化,更能揭示现象的本质。 案例2:在二氧化碳的用途一节课,利用学生对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引起温室效应的矛盾的感情,引发学生开展“二氧化碳的利与弊”的大讨论,在正方、反方的论辩中,辩证认识事物的两面性,认识“化学是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带来巨大的破坏作用”。 3.从学生身边体验较深或较困惑的化学知识切入。 案例3:讲新型材料时,让大家通过事实认识到没有半导体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就不可能有目前的计算机技术;没有高温高强度的结构材料,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宇航工业;没有低消耗的光导纤维,也就没有现代的光纤通信等。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化学工业为新材料的研发、社会发展的推动所起的重大作用。 (二)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发展 案例4: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博闻强记的学生们对于此类的社会热点话题都有一定的认识,教学设计时要突出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引导学生主动开口进行交流。 案例5: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设计:学生对二氧化碳有比较多但是并不系统的知识,如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供给呼吸,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为了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新课学习服务,可以设计能激发兴趣并能让学生积极发言的问题情境。 师:在意大利某地有个“屠狗洞”,人走进这个山洞安然无恙,而狗走进洞里就一命呜呼,迷信的人说洞里有一种叫做“屠狗”的妖怪。为了揭开“屠狗洞”的秘密,一位名叫波尔曼的科学家来到这个山洞里进行实地考察。他在山洞里四处寻找,始终没有找到什么“屠狗妖”,只见岩洞里倒悬许多的钟乳石,地上丛生着石笋,并且有很多气泡从潮湿的地上冒出来。波尔曼透过这些现象经过科学的推理终于揭开了“屠狗妖”的奥秘。那么真正的屠狗妖是谁?为什么人能够安全出入而狗却一进洞就会死亡呢? (三)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激励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培养科学精神 李政道说过:“实验教学怎么强调都不过分。”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参与情感体验2。有位教育家说:“我们会掌握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15,但亲身经历内容的80”。 教学中要利用好实验,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首先,要充分准备,做好演示实验;其次,对实验形式加以变通,增加实验的探究性,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实验能力;另外,要重视家庭小实验和一些趣味实验,实验生活化、简单化、微型化,是21世纪绿色化学 的发展要求,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和趣味实验布置给学生并跟上相应的监督反馈措施,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还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去探索新知识或解决疑难问题。 1.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所谓验证性实验,即是让学生尝试和利用实验手段,对已知的现象和规律进行检验的一种实验方法;所谓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实验并付诸实践,根据实验现象或实验结论进行严密推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实验方法3。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停留在学生观察到了现象,学会了实验操作,实验验证了所学知识点等浅表的层面上,而应该以教材实验为依据加以深化,增加探究的比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对真理的探索比占有更加宝贵。”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转变为探究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案例6:学习“金属的活动性”时,首先创设疑问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思辩,激发起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做试验,感受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各种可行的途径寻求答案。 师:同学们,实验室常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为什么不用更为常见的金属铁或者铜呢?另外,金属镁也是实验室常备的金属,可不可以用镁来制取氢气呢? 生:?(疑惑,这个问题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师:让我们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寻求问题的答案吧! 然后通过探究实验,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为什么不同的金属与同种酸作用现象会有很大不同呢?于是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产生了探索新知的强烈愿望。在这种心态的作用下,学生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各种新奇的思想都有可能产生,这就起到了放飞学生的思想,让他敢于创新的作用。 2.将部分分组实验变为边讲边实验。 边讲边实验是在演示实验教学改革中诞生的一种教师讲解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它凸显了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顺应了化学教学由教室向实验室转移的改革趋势。它以知识获取和实验能力培养为双重目标,并在化学学科思想的指导下,将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适合进行“边讲边实验”教学的内容为:凡是装置和操作简单,可见度大,现象明显,无危险的演示实验,尽可能改为边讲边实验;补充一些有关培养能力的实验内容,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案例7: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对于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可以通过教师边讲学生边实验的方式开展教学。 师:在我国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万毕术中,有关于“湿法冶金”的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意思是在硫酸铜的溶液中加入金属铁,就可以产生金属铜。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事发也同的记载。那么,金属和盐溶液间是否都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呢?如果要反应能够进行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通过对铝和硝酸银、铁和硫酸铜、铜和硝酸银、锌和硫酸亚铁的试验不同结果,然后对比反应的现象、分析反应的产物及其原因,这样在每位同学的参与下很自然的得出金属与盐反应的规律。通过实际操作,既丰富了感性认识,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加大实验的探索性比重。 实验课上,在老师的有效调控下,要允许甚至鼓励学生去做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自主性”实验。具备了积极的心态与主动参与意识,创造性思维才有生长的土壤。探索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它运用了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并从中体验到类似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那种探索的愉悦感。在积极、自觉的思维活动中,创新思维意识会被激发,创造能力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案例8: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时,在气体实验室制取的思路和方法指导下,自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制取等内容后,提出能否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或者用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让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答案。在学生作出正确判断后,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探索,提出如果用碳酸钙粉末与稀硫酸反应可不可以?如果利用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该对实验装置进行怎样的改动?这样通过给学生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质疑辩难,使探究更深入,使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步步设疑,步步深入,学生必然情绪倍增,效果良好。 4.实践探究,科学记录,加强反思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的信息加工,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已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方法”4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有学生自身经验的成份,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更科学更有效的学法达到整体组合。 动手操作、探寻结果,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环节。在该环节中,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研究方案进行操作和实验论证,并不断加以调整,直至最终完成研究计划;教师作为助手,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如果学生偏离研究方向则及时加以引导,辅助学生完成探究。这样的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在试误、更正、成功的探究过程中磨炼其探求的意志。在探究结束后,学生应详细地将探究过程和结果记录,养成求实的态度。 实践过程中落实对于探究过程和结果的记录,能有效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加深对科学现象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更富有逻辑性,还能培养学生求实的科学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 案例9:在学习“中和反应”时,做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实验中,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详实的记录。 在实际操作中,刚开始滴入盐酸时一段时间内溶液没有出现明显颜色变化,部分同学缺乏耐心,急于求成,于是不再遵守“慢慢的、逐滴滴加”的操作要求,一滴管的稀盐酸一次性的快速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于是出现了溶液颜色迅速变为无色的结果。并且自己意识不到操作中出现了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