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的另一面.doc_第1页
常态的另一面.doc_第2页
常态的另一面.doc_第3页
常态的另一面.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态的另一面 课程: 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学生姓名 : 4 常态的另一面 -心理问题,社会的另一种常态法国思想家帕斯卡说过:“人类的疯狂竟然如此不可避免,以致于不疯狂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狂。”这说明,当今社会,随着工作,竞争,人际交往,生活等各种压力增大,出现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人的普遍现象。心理应激源,几乎遍布社会每一个领域。有运动、旅行到病痛、限制自由,可以说,我们时刻都处在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危机当中,甚至有可能已经有了心理应激反应却不自知。很多人认为存在心理问题的人都是“变态”,“疯子”。认为他们是不正常的。而一些自己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或者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或者认为出现心理问题是一个令人羞耻的事情而不敢去找专业人员治疗。其实,心理上出现问题与身体的病没有差别,都是疾病的一种形式。因为同一场雨,有的人感冒,有的人心情低落,这都是正常的现象,并不存在得感冒的就比的抑郁的人高尚的问题。因此,我觉得看待心理出现问题的人,应该要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多关心他们,相信他们可以好起来。由于应激源和每个人的认知不同,出现心理问题也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并不是心理有问题的人就是软弱无能的,或者是个失败者。从外部环境来说,诱发心理问题的因素,不完全是因为负面的事件,某些正面的事情也有可能会让人产生应激反应。常见的应激源有关于工作环境的,工作复杂、高危险、竞争压力大等;关于家庭生活的,建立新的家庭、家庭成员分别等;其他如自然灾害,自由受到限制,或者运动和旅行等,都有可能成为外部的应激源。从这些应激源可以看出,不是所有正面的事件都会给人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样的,也并不是所有人经历一些负面事情,都会出现心理问题,这就涉及到了出现心理问题的另一个原因,心理中介因素的作用。 人们面临着一个应激事件的时候,首先会想到这个事件对他有利还是有害,对事件的性质进行判断和评估,这就是认知评价。每个人自身的特点和事件的性质会对人的认知评价产生影响。埃斯皮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这就是为什么同一事件,有的人会出现心理问题,有的人则不会的原因。有些人常常会因为自己的思维观念将自己逼到绝境。把很多事看成是“必须的”、“绝对的”,这些人往往非常努力,追求完美。所以当出现一些可能很多人都不以为然的意外时,就难以接受,甚至产生心理问题。有些人常常因为一件事的不好结果,就认为所有事情都是如此,以偏概全,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从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或则对别人过度的偏见,一味的指责他人,并产生敌意和愤怒的情绪。还有些人容易悲观,认为事情的发生会产生糟糕的结果,这种想法令他们陷入焦虑,抑郁,悲观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越来越多的因为严重心理问题最后导致自杀的事件。自杀在过去常被看做是因为其自身软弱,或者其生活失败。但是在心理问题日渐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可以知道,很多自杀者并非是因为传统意义上的软弱,而是同某些严重的身体疾病一样,如果没有有效的方法加以控制,最后就会走向自我毁灭。掀起英雄主义热潮的“文坛硬汉”海明威;执着的骄傲的走着,将命运甩在身后的顾城;始终愿意鼓励别人带给温暖的香港巨星张国荣。还有其他很多很多人,他们是成功的,在成功的路上他们也历经艰辛并且战胜了困难。但是最后却都选择了以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这是我们不得不认识到心理问题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一个人无论地位如何,性格怎样,一旦产生严重心理问题,都有可能伤害到其自身的安全。所以对待心理问题严重的人,一定要谨慎。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干预。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保障他的安全,注意他的需要,使他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不必着急对他进行劝导,可以陪伴他,慢慢得到他的认同。我认为,我们遇到身边的人出现轻微的心理问题,可以进行简单的疏导,但是如果感觉对方的情感状态,行为功能和认知状态已经处于明显不正常的状态,就应当及时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他干预。配合心理医生,根据专业医生的建议帮助他避免因为我们自身对心理学认识的不足,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在课上,我们欣赏了一部日本电影催眠。我认为催眠术是心理学中最吸引人,也是最神奇的一个领域。催眠可以使人发挥出难以想象的潜力,电影中被催眠后的人最后都以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据老师所说,在现实生活中,催眠并非那么容易实施,更加不是万能的,除了要求被催眠者的配合,环境舒适以外,催眠的内容也会影响催眠的效果。尽管有很大一部分人可以被催眠,但是如果催眠的内容严重的违背被催眠人的意愿,催眠是很可能失败的。在影片中催眠者是以一种委婉的方式,对被催眠者进行了心理暗示,使其将自己的痛苦无限放大,最后造成了难以挽回的结果。委婉的暗示,是有可能成功的,并且一旦被催眠成功,就没有办法自己醒过来。看完这部电影,除了开始时催眠带给我的震惊之外,也给我一些对于生活的思考。首先是我们多年来被要求全力以赴的做每一件事,在生活的每个方面都希望能做到最好。可能很多人认为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确实,如果只是怀抱这样的态度去努力,又能以平凡的心态面对结果,那自然是值得赞颂的生活态度,但如果所有的事都要求有完美的结果,要求自己在所有方面都做到最好,那结果只能是给自己的生活增添痛苦。因为没有人可以做到完美,可以尽全力的去做每一件事。就像老师说过的,人,之所以不能发挥出人全部的力量,不能运用所有的能力,其根本原因,是为了保护自己。在遇到危险时,人可以拥有非凡的速度和力量。但是激发潜能的结果,往往会让人迅速消耗能量,影响身体机能。刚则易折,一旦事物到达一个极致,那就有可能出现难以预计的后果。人不到生命危急的时刻,总要给自己留有余地,留有退路。生死存亡之际的破釜沉舟不,终究不是我们生活的大多数。我想,在生活中应该保持这样一种心情:面对困难时,想到自己并没有能发挥出自己全部的能量,尝试着再努力一下,不碰到一点壁垒就放弃。在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最后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要想到人不能完全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尽了自己的力量依然没有达到,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没有达到顶峰才能有机会进步。其次,我体会到,人不但要懂得宽容的对待别人,更重要的是懂得宽容自己,原谅自己的错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对于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影片中的人最后之所以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就是对于过去的事情难以忘怀,不能接受自己受到的伤害,不能原谅自己犯下的过错。也许我们因为别人的错误受到过伤害,但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更有理由爱自己。既然已经为别人的错误埋单了,已经承担了不属于自己的伤痛,难道我们还要自己折磨自己么,有什么理由可以让自己不爱惜自己,不让自己幸福快乐呢?即使是圣人,也不是完美无瑕的。我们犯过错误,伤害过别人,可以坦然面对,可以真诚的道歉,可以不再重蹈覆辙。但是不要一次一次的责怪自己,“如果.”常常会使人陷入痛苦之中,而且是毫无意义的自我折磨,自己不断的提起对别人的伤害,其实同时也在提醒对方不断的想起自己受到的伤害。只能让痛苦蔓延。不如想想“下一次.”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不会伤害别。岂不是更好么?原谅自己,告诉自己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再翻回去读,也只能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因为我们在有限的生命中犯过错,所以要更加的爱惜生活,不要再犯下让自己不幸福快乐的大罪。这门课程的学习,不能让我成为心理专家,也许很多时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