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县腊树垭煤矿(技改)土地复垦方案.doc_第1页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技改)土地复垦方案.doc_第2页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技改)土地复垦方案.doc_第3页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技改)土地复垦方案.doc_第4页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技改)土地复垦方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目目 录录 1 1 总则总则 3 1 1 编制目的 3 1 2 编制原则 3 1 3 编制依据 4 1 4 目标 6 1 5 服务年限 7 1 6 主要计量单位 7 2 2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8 2 1 项目简介 8 2 2 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11 2 2 1 自然环境 11 2 2 2 社会经济 18 2 3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 19 2 4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 19 2 4 1 矿产赋存形式及分布状况 20 2 4 2 井下生产系统 20 2 4 3 地面生产系统 23 2 4 4 公用配套设施 23 2 4 5 土地破坏时序与方式 25 3 3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26 3 1 已破坏土地现状 26 3 2 拟破坏土地预测 27 3 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29 3 4 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 33 3 4 1 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 33 3 4 2 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 34 3 4 3 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比选结果 39 3 5 复垦标准 40 3 5 1 矿区复垦工程基本标准 40 3 5 2 各项复垦工程基本标准 41 4 4 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 43 4 1 预防控制措施 43 4 2 工程技术措施 44 II 4 3 生物化学措施 45 5 5 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 47 5 1 工程设计 47 5 1 1 主工业场地复垦设计 47 5 1 2 办公生活场地区复垦设计 48 5 1 3 煤坪复垦设计 49 5 1 4 排矸场区复垦设计 49 5 1 5 连接道路复垦设计 50 5 1 6 主体已有工程措施 50 5 2 工程量测算 53 5 2 1 表土运输工程量测算 53 5 2 2 建筑物拆除 场地平整工作量测算 53 5 2 3 生态恢复工程量测算 54 5 2 4 主要复垦项目工程量汇总 54 6 6 土地复垦投资概算土地复垦投资概算 56 6 1 编制依据 56 6 2 取费标准及计算说明 56 6 2 1 工程施工费 57 6 2 2 其他费用 59 6 2 3 不可预见费 59 6 3 土地复垦投资概算单价 60 6 3 1 人工预算单价 60 6 3 2 主要材料预算单价 60 6 3 3 施工机械台时费 60 6 4 土地复垦投资概算 60 7 7 土地复垦效益分析土地复垦效益分析 61 7 1 经济效益 61 7 2 生态效益 61 7 3 社会效益 62 8 8 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 64 9 9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 65 9 1 组织管理 65 9 2 技术保障 65 9 3 资金保障 66 9 4 公众参与 66 9 5 监测保障 67 9 6 管护措施 67 1010 成果成果 68 10 1 方案文本 68 10 2 附表 68 III 10 3 附图 68 10 4 附件 68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4 1 1 总则总则 1 11 1 编制目的编制目的 按照 谁破坏 谁复垦 的原则 通过编制土地复垦方案 将 生产单位的土地复垦责任和义务落到实处 为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 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垦费征收提供依据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5 1 为完成采矿权变更登记相关工作服务 慈利县腊树垭煤 矿属于改扩建矿山 矿山正在进行矿业权变更登记手续 在矿业权 变更登记中 土地复垦方案作为登记的要件之一 必须及时编制 2 为建设单位土地复垦实施提供依据 矿山土地复垦方案 的编制 可为建设单位在矿山关闭后 在落实 谁破坏 谁复垦 义务时 提供技术支持 确保复垦地块达到既定的质量要求 3 为征收 落实复垦资金提供依据 矿山土地复垦方案编 制后 可按照确定的复垦工程概预算征收 落实复垦资金 4 为做好临时用地复垦管理和监督检查提供依据 土地复 垦方案的编制有利于相关部门监督检查责任单位复垦义务的履行情 况 确保土地复垦方案确定的目标 任务落到实处 1 21 2 编制原则编制原则 根据项目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按照经济可行 技 术科学合理 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 结合项目特征和实 际情况 体现以下复垦原则 1 源头控制 预防与复垦相结合 优化施工布置 尽量减 少施工占地 2 统一规划 统筹安排 在土地复垦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 中 结合国家政策 湖南省及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土地规划 并充分 考虑工程施工特点 合理确定复垦用途 统筹安排复垦计划 3 因地制宜 优先用于农业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项 目区土地资源情况 因地制宜 合理确定土地复垦用途 宜农则农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6 宜林则林 被破坏的土地要优先复垦为农用地 用于粮食种植 林 果等农业生产 4 工程技术可行 经济合理 5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并重 努力实现土地资 源的可持续利用 1 31 3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 3 11 3 1 法律法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 年 8 月 28 日中 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28 号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12 月 26 日中 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22 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991 年 6 月 29 日中 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49 号 1 3 21 3 2 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1998 年 12 月 27 日国务院令第 256 号 2 土地复垦规定 1989 年 1 月 1 日国务院令第 19 号 3 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 2006 年 9 月 30 日国土资发 2006 225 号 4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 2000 年 10 月 1 日起实施 国 土资源部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4 年 12 月 29 日 1 3 31 3 3 地方法规地方法规 1 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 2007 10 24 2 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条例 2006 年 11 月 30 日湖南省 第十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3 关于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自查整改的通知 湘 国土资办发 2009 82 号 4 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 国土 资发 2008 176 号 1 3 41 3 4 技术指导与规范技术指导与规范 1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 国土资源部 2000 年发行 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SL204 98 2 水电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及计算标准 国家经贸 委 2002 年 78 号文 33 土地开发整理预算定额标准 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 财政司 44 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55 全国土地分类 56 农 林 牧生产用地污染控制标准 1 3 51 3 5 有关技术文件及资料有关技术文件及资料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8 1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湖南湘煤地质 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2009 年 11 月 2 湖南省慈利县腊树垭煤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评估报 告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 0 三队 2010 年 1 月 3 湖南省遵义县农业综合区划 1984 年 4 遵义县水土保持总体规划 5 遵义县珍珠山钼矿慈利县腊树垭煤矿土地利用现状图 5 其他相关资料 1 1 4 4 目标目标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本工程设计资料 结合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实际情况 统一规划 源头控制 防复结合 的要求及 因地制 宜 综合利用 的原则 依据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合理确定 复垦土地用途 宜农则农 宜林则林 宜建则建 并尽量做到土地 复垦与生产建设同步设计 同步施工 努力实现 边建设 边复垦 边受益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井田范围面积 1 5842km2 共征用土 地面积 3 32hm2 其中永久性建设用地面积 0 27 hm2 本方案考虑土 地复垦面积为 3 05 hm2 土地复垦率 复垦土地面积 破坏土地面 积 为 91 87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9 以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为土地复垦的主要目标 通过土地复垦 使破坏的土地与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持一致 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的要求 确保复垦质量 实施持续利用 破坏土地复垦为林地时 应保 证三年后植树成活率 70 以上 五年后郁闭度 30 以上 复垦为旱地 时 应保证三年后达到正常产值 1 51 5 服务年限服务年限 珍珠山钼矿依据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湖 南湘煤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2009 年 11 月 慈利县腊树垭煤 矿服务年限为 4 2 年 从 2010 年 4 月 2014 年 7 月 并根据国土 资源部国土资发 2007 81 号文件的精神 结合该矿实际情况 确 定本土地复垦方案服务年限为 4 2 年 即从 2010 年 4 月开始至 2014 年 7 月止 1 6 主要计量单位主要计量单位 面积 公顷 平方公里 长度 米 公里 产量 吨 万吨 单价 万元 公顷 元 吨 金额 元 万元 人民币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10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11 2 2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2 12 1 项目简介项目简介 遵义县珍珠山钼矿矿井位于慈利县城北东部 直距 18km 行政 区划隶属慈利县杨柳铺乡腊树垭村 矿井范围地理坐标 东经 111 07 31 111 09 05 北 纬 29 31 54 29 32 47 矿井东西长 1 5km 南北宽 0 2km 调整后的矿井面积 1 5842km2 矿井有混凝土公路约 10km 过澧水至茶林河与 S304 省道相连 东北至苗市与 S305 相接 西南至慈利县城与常张高速公路和枝柳铁 路相通 交通尚属方便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始建于 1977 年 1979 年 8 月投产 为生产 老矿山 原为国有企业 2004 年改制为私营 位于遵义县中西部 为遵义县松林镇干堰村 中山坪 丁台村 所辖 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 106 37 15 106 39 15 北 纬 27 43 45 27 47 15 项目区距遵义市约 40km 距松林镇约 12km 通往本区的干线公 路主要是遵 义 松 林 公路 松林镇距遵义市高桥里程约 23km 至遵义车站 28km 由松林 庙林的乡村公路经矿区外南侧的 丁台 矿区东侧邻近松林 毛石公路 有松林 六井 新庄的简易 公路经过矿区 交通较方便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12 矿井设计利用储量 38 5 万 t 可采储量 32 73 万 t 井田面积 1 5842km2 项目区建设占地面积 3 32hm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6 万 t a 服务年限 4 2a 矿井技改总工期为 32 个月 项目总投资为 357 41 万元 其中土建总投资 74 51 万元 吨煤投资 140 元 矿井的技改内容为 根据开采方案设计 腊树垭煤矿原登记生 产能力 5 万 t a 矿井实际生产能力 3 4 万 t 主要原因是煤层薄 煤厚变化大 开拓工程量大 根据市局要求 矿井要进行技术改造 改造后矿井生产能力要达到 万 t a 目前矿井提升 运输 通风 能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13 图 2 1 项目地理位置图 力 地面生产系统适当改造后就可以达到 6 万 t a 以上 煤矿井口 位于井田南翼边界 平硐与暗斜井开拓方式 主井和风井井筒均沿 煤层底板布置 位于井田的中央 主井井口标高 124 068m 硐井长 近 700 余米 井筒穿煤层后 沿煤层布置暗斜井 落底于 0m 标高 风井口标高 205 807m 与回风上山相接 落底标高 50 0m 目前主井和风井均保持完好 能继续使用 平硐运输能力较大 仅暗主井改造提升系统和风井更换风机就可满足矿井改造要求 综上所述 本矿仍采用平硐与暗斜井开拓方式 中央并列式的 通风系统 抽出式通风方式 矿井符合张家界市矿产资源开发总体规划和煤炭生产开发规划 在 2007 年全市煤矿整顿治理中 腊树垭煤矿被列为保留煤矿 2007 年 12 月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张家界市煤矿整顿关闭规划 的复函 湘政办函 2007 217 号 批准同意 省国土资源厅于 2008 年 3 月核发了采矿许可证 4300000830052 由于矿井以东煤层较 薄 大面积为不可采区 矿方申请调整矿界 2008 年 11 月 湖南 省国土资源厅以湘采划发 2008 0474 号文批复了煤矿矿区新的开采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14 范围 该矿周围无生产煤矿 矿界清楚 无矿界矛盾和资源纠纷 矿井范围拐点坐标及相应投影参数见表 2 1 矿区位置隶属杨柳铺乡腊树村 土地权属属于腊树村集体所有 矿区范围地势为低山 矿井工业场地 70 为坡地 矿区开采范围在 矿界北部及西部有 11 户 33 人 另外山脚矿部常住人员约 100 人 不涉及住户搬迁 待本工程土地复垦项目实施完毕后 复垦项目区的土地统一由 慈利县政府或由县政府责成有关部门管理 采取归还给原有土地承 包人经营的方式 其集体土地权属不变 表 2 1 矿井范围拐点坐标及相应投影参数表 调 界 后 矿 井 范 围 拐点号 XY 开采标高 m 面积 km2 1326838237514081 2326888037513733 3326880737513444 4326849037513668 5326845737513621 6326872437513380 7326825037512385 8326866037512153 9326920037513180 10326941237513066 11326988037513960 12326966437514066 13326989537514507 14326953137514684 15326897737513804 16326842737514123 170 300 1 5842 证号 C4300002009041120016470 期限 2009 4 15 2012 4 15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15 2 22 2 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2 2 12 2 1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 1 气象 本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区 冬冷夏热 四季分明 雨量 充沛 据慈利县气象站 1985 2006 年 资料 年最大降雨量 2125mm 年均降水量 1457mm 日最大降雨量 202 5mm 1998 7 23 年均蒸发量 1357mm 1137 1688mm 降雨期多集中于 5 7 月 区内年均气温 16 8 极端高温 40 1 1972 8 27 平均风速 1 6m s 2 水文 矿井位于澧水中游西岸 区内地表水不发育 多属季节性溪沟 平面形态上呈不规则树枝状 主井口段凤凰溪为最大地表水系 主 井以上流域面积 0 9km2 流长 1 3km 坡降 0 46 20 年一遇洪水流 量 16 5m3 s 枯水季节 0 07m3 s 部分时期干枯无水 小溪下游向 东 800m 汇入澧水 矿井主井口高于当地河床 7 8m 自建井以来没 有发生溪水倒灌井口的现象 矿区在凤凰溪上修建有长 400 米的浆 砌块石涵拱 从 1977 年开采至今 在该涵拱上及两侧填压废石及矸 石 工业场地 排矸场及煤坪建于其上 涵拱断面宽 3m 高 2 5m 小溪流量小 开采至今遇洪水亦排水通畅 本方案为验证该涵拱行 洪安全 采用湖南省水利水电厅编制的 湖南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 1984 年 9 月 的推理公式 即 Qm 0 278 F 由暴雨推求项目 t Rt 区设计洪水 该矿山为小型矿山 根据 防洪标准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16 GB50201 94 设计洪水采用 20 年一遇 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见 表 2 2 表 2 2 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表 工程名称凤凰溪主井以上流域计算频率 P 5 00 H24 点均 125 植被情况较 好集雨面积 Km2 F 0 9 Cv 0 48 暴雨一致区第五区干流长度 Km L 1 3 Cs 3 5Cv 1 68 产流分区第 区干流平均坡降 J 0 46 Kp 1 95 H24 点 243 75 n2 0 594 H1 H24 面 24n3 1 6n2 n3 84 9 0 998 n3 0 765 H3 H24 面 24n3 1 6n2 n3 31 n2 132 5 H24 面 243 3 1 73 H6 H24 面 24n3 1 61 n3 175 6 0 75 平均线 m 值 0 190 H12 H24 面 24n3 1 121 n3 206 7 由上表得 Q5 16 5 m3 s 即项目区 20 年一遇设计洪水流量为 16 5 m3 s 上表中 KP 模比系数 H24 点 二十四小时点暴雨 毫米 由点雨量化为面雨量的折算系数 H24 面 二十四小时面暴雨 毫 米 n2至 6 小时暴雨衰减系数 n3至 24 小时暴雨衰减系数 流域地理参数 为地表水与总径流的比例系数 Qm 洪峰流量 m3 s 已知该涵拱尺寸底宽 b 2m 矩形边高 h 1 5m 涵拱顶高 h 3m 利用蔓宁公式计算该涵拱行洪能力即相应流量 公式如下 Q C Ri 1 2 R C 1 n R1 6 式中 Q 流量 m3 s 过水断面面积 m2 R 水力半径 m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17 湿周 m i 河道纵坡 0 46 C 谢才系数 n 河道糙率 该涵拱为浆砌石衬砌 n 取 0 025 经计算得该涵拱能通过的最大流量 Q 34 18 m3 s 大于该涵拱 以上汇水面积 20 年一遇洪水流量 Q5 16 5 m3 s 即该涵拱在遭遇 20 年一遇洪水时能安全运行 在工业场地及排矸场设置有浆砌石排水沟排除坡面汇水 排水 涵拱及排矸场排水沟见图 2 2 图 2 2 项目排水涵拱及排矸场排水沟 3 地形地貌 矿山地处湘西北区武陵山系北东端 地貌形态类型为侵蚀溶蚀和 侵蚀剥蚀低山地貌 总的地势西高东低 海拔标高 100 764m 东 部澧水水面 70m 相对高差 600m 地形起伏较大 山体呈北东 南西走向 与地层走向一致 山坡大致呈阶状斜坡 山腰及山顶相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18 对较缓 地形坡角一般 18 25 近山顶及坡脚较陡 坡角 30 45 泥盆系砂岩常形成小陡岩 坎 山体由二叠系及三 叠系灰岩夹泥灰岩 南部为泥盆系砂岩组成 岩溶弱 中等发育 岩溶地貌主要是较多溶蚀沟槽及石芽 溶孔 未见大的溶洞 坡上 植被中等发育 多为杂草丛生的荒草地 少量灌杂木 耕地少 以 旱地为主 图 2 3 项目区地形地貌图 4 地质 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自北向南依次为 三叠系 二叠系 泥盆系 志 留系 岩性以灰岩 燧石灰岩及泥灰岩为主 南部为砂岩页岩等 现由新至老叙述如下 第四系 Q 零星分布缓坡低凹地带 为风化残坡积物 岩 性为棕黄色粘土 混碎块石粘土 厚0 3m 三叠系下统大冶组 T1d 灰色薄层状灰岩 底部6m为灰绿 色页岩及页状泥灰岩 厚 200m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19 二叠系上统长兴组 P2c 灰 深灰色中层状灰岩夹燧石条 带 顶部含燧石团块 往中下部燧石呈条带状较密集或呈互层状 厚度70m 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 P2w 上部深灰色泥质灰岩含燧石团 块 厚21m 中部炭质页岩 石煤 夹薄煤层 厚14m 下部薄层状 硅质岩 厚约15m 总厚50m 二叠系下统茅口组 P1m 灰色厚层块状灰岩 含少量燧石 团块 厚75m 二叠系下统栖霞组灰岩段 P1q2 厚度145m 岩性可分三层 上部深灰色瘤状灰岩夹泥灰岩 页岩 厚约50 70m 平均厚 60m 灰岩瘤状体大小一般长轴 2m 短轴 1m 周围被泥灰岩及钙 镁质粘土页岩或油页岩包裹 灰岩比例约占50 70 单个灰岩瘤状 体间一般不连接 呈眼球状构造 中下部厚约60 80m 平均约70m 为深灰色瘤状灰岩夹单层厚 约4 19m的燧石条带灰岩2 3层 剖面上灰岩与燧石条带比例约为 4 1 3 1 底部厚约15m为深灰色泥灰岩夹薄层页岩 二叠系下统栖霞组含煤段 P1g1 为石英砂岩粉砂岩夹铝土 质粘土岩炭质页岩及1 2层薄煤层 厚12m 与下伏地层假整合 泥盆系中上统 D2 3 灰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 顶部夹泥灰 岩及薄层粉砂岩页岩 厚100m 志留系 S 灰绿色页岩夹薄层状粉砂岩 厚 200m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20 2 构造 本区区域构造处于东岳观向斜南翼中段 矿区构造为一向北西倾的单斜层 岩层走向北东 倾向北西 倾角29 31 矿山西部有一小型平移正断层 F2 F2走向 NNE 倾向 NW 倾角 50 左右 出露长 500m 平面错动 5 10m 上下盘落差 1 2m 局 部有厚度 0 8m 断层破碎带 为断层泥及围岩碎块相互胶结紧密 F2破坏了煤层连续性 但断距小 对采煤影响小 因而矿区地质构 造简单 矿区地质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见表 2 3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21 表 2 3 矿区地质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简表 3 地震 据 中国地震烈度参数区划图 GB18306 2001 1 400 万 该矿区地震烈度为 度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 05g 据 建筑抗 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01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22 5 土壤 项目区内土壤主要为黄壤 其次为黄棕壤 黄壤属湿润 干湿 季不明显生物气候条件下发育而成的土壤 土壤中富含氧化铁 氧 化铝 很容易发生水化作用 质地粘重 全剖面呈酸性 黄壤通过 耕作 施肥等一系列农耕技术措施 表层有机质分解 土壤酸度降 低 肥力不断提高 演变形成高度熟化的黄壤 适于偏酸性速生树 种的生长 土体为零星分布于半山坡及低凹处的风化残坡积层 Qedl 粘 性土及混碎块石粘土 厚度 0 3m 结构松散 稍密 于强降水时 可崩滑 工程地质性能较差 但对采煤影响小 IP17 5 摩擦角 12 8 凝聚力 23 1KPa 承载力 120 130KPa 小溪底有厚 0 5m 的砂砾卵石土 Qapl 砾石为灰岩 石英 砂岩等 次棱角状 其间为粗细砂充填 6 植被 项目区属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项目区及附近区域原 生植被多被破坏 坡上植被中等发育 多为杂草丛生的荒草地 少 量灌杂木 林草覆盖率约为60 左右 农作物以旱生作物为主 主 要种植玉米 小麦 马铃薯 大豆 经济作物有油菜 烟叶 花生 等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23 2 2 22 2 2 社会经济社会经济 项目区位于湖南省慈利县城东北部 隶属湖南省慈利县杨柳铺 乡腊树村 杨柳铺乡共 6744 户 总人口 25000 人 经济以农业为 基础 人均纯收入 3188 元 详见表 2 4 表 2 4 项目所在乡镇社会经济情况表 户数人口劳动力 农业人均 基本农田 人均 年收入 农业 产值 林业 产值 牧业 产值县乡名 户人人hm2 人元万元万元万元 杨柳铺乡 674425000110250 0631882958 1531 592016 6 腊树村 953423760 02300041 671 4428 41 2 32 3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位于湖南省慈利县城东北部 直距慈利县城 18km 项目 区建设前土地利用类型为其他草地 2 52 hm2 林地 0 65 hm2 本次 技改前项目区用地地类全部变更为采矿用地 面积 3 17 hm2 经矿 区多年开采 原生植被破坏严重 地类比较单一 项目建设区共征 占地面积为 3 32hm2 其中采矿用地 3 17 hm2 林地 0 15 hm2 不 涉及占用耕地 占地面积全部为腊树村集体所有土地 不涉及民宅 搬迁 整个项目区土地权属清楚 无土地权属纠纷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建设区占地面积为 3 32hm2 其中 林地 0 15hm2 采矿用地 3 17hm2 项目区占地类型面积详见表 2 5 表 2 5 项目建设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 hm2 地类名称建设用地现状面积 hm2 占项目建设区总面积比例 林地 0 154 52 采矿用地 3 1795 48 合计 3 32100 00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24 2 42 4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项目生产工艺流程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井下生产系统 地面生产 系统 地面运输系统 公用配套设施等 2 4 1 1 矿产赋存形式及分布状况矿产赋存形式及分布状况 本矿井含煤岩系为二叠系下统栖霞组含煤段 P1q1 含煤两层 编号 1 2 煤层 矿井范围内因相变原因 1 煤层为炭质页岩 实质 上仅 2 煤层具工业意义可采煤层 含煤岩系自上而下大致可分为 7 个岩性段 2 煤层在矿井范围内均有分布 区域内已知地表走向延伸大于 3km 走 倾向延伸基本连续 出露标高最高近 450m 最低在 50m 以下 埋深从 345 650m 煤层倾角在 29 左右 煤层结构较简单 仅局部地段煤层夹有 0 2 0 3m 不等铝质粘土 煤层形态为透镜状 鸡窝状 厚度变化较大 最厚可达 2 2m 一般 0 6 1 0m 平均 0 88m 可采与不可采往往相间出现 属不稳定煤层 据以往资源储 量检测地质工作对比 原矿界内总体含煤率为 70 项目区矿产赋 存形式及分布状况见表 2 6 表 6 矿产资源赋存简表 矿井范围井田面积 km21 5842 煤类烟煤 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层 2 煤层倾角度平均 28 煤层特性 可采煤层总厚度 m0 88 设计利用储量 万 t 38 5 储量 可采储量 万 t 32 73 达到设计产量时采区数个 1 达产时井巷工程量 m36000 不含已有井巷 服务年限年 4 2 矿井开拓 年排矸量 万 t 0 3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25 2 4 22 4 2 井下生产系统井下生产系统 1 井田开拓方式 2009 年 11 月湖南湘煤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根据资源储量核 实报告为其编制了 湖南省慈利县腊树垭煤矿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对其审查通过 湘国土资矿函 2009 576 号 根据该开发利用方案 矿井保有储量分布成西部和北部二块 中部和东翼为不可采区 虽然矿井最低开采标高为 170m 但保有储 量的计算 由于地质勘探控制程度不够 北部只计算到 100m 西翼 只计算到 25m 因此 为了充分利用原有工程 减少投资 利用现 有开拓系统不变 50m 100m 利用下山开采 待 100m 以下资源储 量探采清楚后 再调整开拓部署 设计开采方式井下开采 采用平硐与暗斜井开拓 上部原有开 拓系统不变 地面工业广场及系统设施不变 开采标高 100m 以上 划分为 124m 50m 二个水平 三个采区 1 2 3 见附图二 综上所述 本矿仍采用平硐与暗斜井开拓方式 中央并列式的 通风系统 抽出式通风方式 2 井下开采 矿井推荐生产能力为 6 万 t a 设计一个采区一个工作面生产 首采工作面为 2 煤 2121 工作面 工作面回风巷标高为 0m 运 输中巷标高为 30m 煤层倾角平均为 28 采用走向长壁式采煤法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26 工作面长度 64m 煤的容重 1 61t m3 工作面平均煤厚为 0 93m 回 采工作面日循环采用 二采一准 制 即两班各完成采 支工序 另一个班完成放顶 维修等任务为一个循环 工作面最大控顶距 4 2m 最小控顶距 2 6m 日循环进度 1 6m 根据小矿的特点和管理 水平 年推进度取 580m 工作面产量 工作面长度 采高 年推进度 容重 工作面回采 率 2121 64 0 93 580 1 61 0 97 5 4 万 t 加上 10 的掘进出煤 矿井总产量可达到 6 万 t a 因此矿井一 个采区一个工作面生产 可以满足矿井生产能力的要求 3 水平划分 采区划分与开采顺序 根据煤层赋存和目前开采现状 共划分为二个水平 第一水平 标高为主平硐标高 即 124m 第二水平标高为暗斜井落底标高 50m 50m 至 100m 采用下山开采 其中第一水平已全部采完 第二 水平北翼已采至 50m 西翼已采至 100m 利用原 50m 水平底板大 巷作运输大巷 由于受 F2断层的切割 保有储量分布成北 西二块 因此 保有储量范围内 按块段划分 即第二水平中共划分为 3 个 采区 西翼为 2 采区 北翼为 1 采区和 3下采区 投产采区为 1 采区 位于暗斜井附近 利用暗斜井兼作采区 轨道上山 回风上山利用原有的工程不变 采区工程量省 改造投 产期短 投产工作面为 2121 位于 2 煤 0m 30m 标高 从暗斜井 30m 掘甩车场 以绕道贯通工作面的回风巷和运输巷 因煤层薄 采区中巷应采用沿空留巷的方式 以减少掘进工程 量 4 井巷工程量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27 根据矿井开采及采区巷道布置 井巷工程量为 6000m3 井巷挖 掘土石方和矸石用于地面生产系统的场地平整 多余的部分往排矸 场堆放 井巷废石和开采矸堆放将会造成占压土地的破坏 2 4 32 4 3 地面生产系统地面生产系统 1 煤产品方案及加工方式 2 煤为中灰 中硫 中高热值烟煤 可作为动力和民用煤 由于无筛分资料 加之井型小 设计不考虑原煤筛分系统 采 取人工选矸的措施来提高煤炭质量 产品销路良好 原煤装汽车直 接销往用户 2 地面生产系统布置 地面生产系统本着生产环节简单 实用 紧凑 节约投资 充 分利用地形地物的设计原则 根据小型矿井设计规范 考虑矿井地 处边远山区 设一容量为 20000m3的储煤场 煤炭运输工艺流程为 原煤 矿车 简易筛选系统 储煤场 汽车外运 3 矸石处理方法和运输方式 矿井矸石排放量按产煤量的 5 计算 即 0 3 万 t a 前期矸石 通过矿车运至矿井工业广场作为平场填方用 后期矸石通过窄轨铁 路运至矿井排矸场地排弃 主体工程设计在排矸场周边修筑有挡土 墙 挡土围堰等拦挡设施防止废渣流失 矿井矸石暂不考虑综合利 用 废弃后覆土 植树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28 2 4 42 4 4 公用配套设施公用配套设施 1 1 供配电 供配电 本矿区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 引入矿区是杨柳铺乡变电站农网 供配电设施电杆的埋植影响面积小 范围在埋植的电杆周围 1 2m 范围内 矿区电杆及配电设施位于工业场地内 占地计入工业场地 本次技改不需新建供配电设施 利用原有设施即可满足矿区用电要 求 2 2 供水及废水处理 供水及废水处理 1 水源 项目区内无河流 山塘 水库 但小冲沟较多 呈树枝状展布 主要冲沟的走向与地形坡向基本一致 冲沟流量受大气降水制约 旱季小 雨季略大 由于含硫量较大 不能用作生活用水 项目区用水为附近泉水 可解决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的需要 水量不足时 生产用水亦可取冲沟水和井下水经处理后使用 输水 管道属于填埋式 在铺设好管道后进行覆土填埋 并在其地表种草 恢复土地生态平衡 2 矿井废水处理 根据 湖南省慈利县腊树垭煤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目前 50 矿井涌水量一般 70m3 h 左右 最大 180 m3 h 预测未来 采至 100m 最大涌水量 229m3 h 正常涌水量 90m3 h 经混凝土沉淀 池沉淀后的矿井水可用于井下和地面消防洒水 其余部分经场地排 水沟排出场外 矿井排水沟为地埋式 经过工业场地地下排入沉淀 池 在修建排水沟时 对沟两旁进行草皮种植 防止水土流失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29 3 生产 生活废水处理 矿井建成后 工业场地生产 生活废水主要有粪便污水 食堂 污水 矿灯房及浴室废水 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 BOD 和 COD 经 XFZ 1 型地埋式一元化二级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到 污水综合 排放标准 GB8978 1996 一级标准后 经场地排水沟排出场外 2 4 52 4 5 土地破坏时序与方式土地破坏时序与方式 根据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确定个破坏地 块的破坏时序 由于该项目为技改工程 主工业场地区 煤坪 连 接道路 办公生活场地早已形成 本次技改不破坏现有占地 不新 增占地 只是排矸场在整个开采运行期内由于矸石的排放 占压 需要不断新增破坏土地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30 3 3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3 13 1 已破坏土地现状已破坏土地现状 根据 遵义县珍珠山钼矿慈利县腊树垭煤矿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的资料 项目工程属于小型煤矿技改工程 系对原慈利县腊树垭煤 矿进行技术改造 即在原有的井下生产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建 从原年产量 5 万吨 年通过技改后为 6 万吨 年 根据项目工程现有资料 并结合实地走访调查 工程建设 技 改前 已破坏占地面积为 3 17hm2 即 原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前 工业场地区 包括输水管线 供电线路等 占地面积为 1 3 hm2 主要破坏因素为修建地面生产系统对场地平整和挖掘 破坏地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31 类和面积为 其他草地 1 3hm2 属轻度破坏 办公生活场地区占地 0 3hm2 占地类型为其他草地 属轻度破坏 主要破坏因素为修建 地面建筑物对地基的挖掘 连接道路区占地面积为 0 32 hm2 占地 类型为其他草地 属轻度破坏 主要破坏因素为挖损和碾压 煤坪 占地面积为 0 6 hm2 占地类型为其他草地 属轻度破坏 主要破坏 因素为场地平整和压占 矸石场占地面积为 0 65 hm2 矸石排弃高 度为 10 15m 占地类型为林地 属重度破坏 主要破坏因素为压占 技改后将沿用原工业场地区 办公生活场地区 连接道路及煤坪 不新增该区域的土地破坏面积 原慈利县腊树垭煤矿煤矿 技改前 已破坏的土地面积为 3 17hm2 没有采取任何复垦措施 本次技改后将进行复垦措施设计 项目区已损坏的土地类型情况详见表 3 1 表 3 1 项目区已破坏土地类型面积统计表 单位 hm2 项目区破坏面积土地类型破坏类型破坏程度 工业场地区 1 3 其他草地挖掘 压占轻度破坏 办公生活场地区 0 3 其他草地 占压轻度破坏 煤坪 0 6 其他草地占压轻度破坏 排矸场区 0 65 林地占压重度破坏 连接道路区 0 32 其他草地挖掘轻度破坏 合计 3 17 3 23 2 拟破坏土地预测拟破坏土地预测 根据 遵义县珍珠山钼矿慈利县腊树垭煤矿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和 遵义县珍珠山钼矿慈利县腊树垭煤矿土地利用现状图 的资料 本次技改拟破坏的土地面积 0 15hm2 全部为排矸场新增占地 其余 分区不再新增占地 本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主要是主工业场地区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32 包括输水管线 供电线路等 办公生活场地区 排矸场地区 连接道路区设施的修建将占压 扰动 破坏原地貌 在生产运行期 主要是煤矿开采产生的大量矸石占压排矸场地表 根据 湖南省慈利县腊树垭煤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评估报 告 对矿山地质现状及预测评估 现状条件下 2000 年天鹅珰曾发生 一处岩溶地面塌陷 呈圆形 直径 3m 塌深 2m 面积 7m2 旱地 小 型岩溶塌陷 现已填平种植 损失危害小 未影响种植 目前基本稳 定 其他灾害不发育 预测今后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主要是 地面塌陷及井下突水突泥 引发加剧其他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 现 状评估未发生滑坡 崩塌 危害小 矿山建设早已完成 今后采煤 在深部 不影响地表 不改变地形地貌 地面与斜坡基本稳定 所 以预测评估引发滑坡 崩塌 的可能性小 危险性小 现状评估 未发生采空地面塌陷地裂缝 今后采煤埋深 600m 复岩岩石较坚 硬较稳固 倾角 29 左右 据顶板冒落带高度计算 最大冒落带高 度 6m 所以冒顶垮塌不会波及地表 虽然采空面积大 但煤厚一般 1m 平均 0 88m 采空高度小 采用崩落法管理顶板 煤呈透镜 体状 豆荚状产出 其间有较多煤厚 0 4m 的不可采区可起到较好 的支撑保安作用 煤厚可采率仅为 67 所以实际引发大面积采 空地面沉陷的幅度很小 危险性小 综上所述井田范围内塌陷 裂缝 滑坡等由于煤炭开采所导致 的地质灾害影响均较轻 危险性较小 可能性小 故不对其进行拟 破坏土地预测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33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和国务院颁布的 土地复 垦规定 把土地破坏程度预测等级数确定为 3 级标准 分别定为 一级 轻度破坏 二级 中度破坏 三级 重度破坏 评价因素的 具体等级标准采用主导因素法进行评价及划分等级 具体标准如下 表 3 2 挖损 压占 污染土地破坏程度评价因子及等级标准表 评价等级破坏 因素 评价因子 轻度破坏 中度破坏 重度破坏 挖 切深度 排 弃岩土高度 10 米挖损 压占 面积 污染 污染土 地面积 林地或草地小于等 于 2 hm2 荒山或 未开发利用土地小 于等于 10 hm2 耕地小于等于 2 hm2 破坏林地或 草地 2 4 hm2 荒 山或未开发利用土 地 10 20 hm2 基本农田耕地大于 2 hm2 林地或草 地大于 4 hm2 荒 山或未开发利用土 地大于 20 hm2 评价结果为 表 3 3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破坏土地详细面积表 单位 hm2 项目区破坏面积破坏类型破坏程度 工业场地区 1 3 挖掘 压占轻度破坏 办公生活场地区 0 3 占压轻度破坏 煤坪 0 6 占压轻度破坏 排矸场区 0 8 占压重度破坏 连接道路区 0 32 挖掘轻度破坏 合计 3 32 表 3 4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破坏土地总面积表 单位 hm2 项目名称土地破坏程度破坏土地面积 重度破坏 0 8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土地复垦方案 轻度破坏 2 52 总 计 3 32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34 3 33 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 本工程地下煤矿硐采 场区建设开挖及煤矸石 矿硐废水 噪音以及煤炭运输等等对矿区水资源水环境 景观 人居环境等将 造成影响 1 对地表的破坏 地下过量开采原矿 是诱发地面塌陷 山体开裂 滑坡的重要 因素 使矿区周围岩石结构松动 地下地质结构发生变化 影响至 地表 使地表原生植被遭到破坏 目前此矿虽不存在此情况 但业 主需定期监测预防 2 对植被的的破坏 场地建设开挖 建设开挖废渣及排矸场矸石堆放 均造成较大 面积植被的毁坏 占用范围内植被基本被全部清除 直至矿山关闭 复垦后 植被才得以慢慢恢复 根据实地调查 矿区植被以灌木为主 物种多样性简单 矿区 内无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由此可见 矿山活动 不会对植被的多样性产生威胁 影响较轻 3 对动物的影响 对动物的影响 取决于各类动物的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居留 情况以及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大小等多方面因素 矿区范围内的野 生动物以野兔 刺猬 蛇 蛙类为主 国家及省级保护动物已难以 发现 随着矿山活动的正常生产 施工机械 人员的进场 废石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35 表土的堆积及施工噪声将破坏现有野生小动物的生存环境 导致动 物栖息环境变化 使该区域的动物不得不迁移到周围适应环境中去 栖息和繁衍 但矿区周围可栖息的范围较广 总体环境优越 是野 生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在矿山开采结束复垦后 部分野生动物又 可以回到原栖息地附近区域 因此项目活动对区内的动物不会产生 明显影响 4 对水体的影响 1 地表水 区内地表水体不发育 主要有几口小型池塘及南部的凤凰溪季 节性小溪 现状评估 这些地表水未漏失 未来采区在北部 深度 600m 对地表影响越来越小 预测对 地表水漏失影响较轻 井泉干涸影响较轻 当地水资源贫乏 地表 水体少 主要分布在 P2w层位及以上地带 村民用水主要靠微量泉水 及分布于 P2w炭质页岩地带的山塘水 系古时采石煤留下的矿坑 个 别人工蓄水池塘 目前未见干涸 今后采煤深度 600m 因有 P1g2上部约 60m 的瘤状灰岩及泥灰岩页岩有良好的隔水作用 其上还 有 P2w页岩泥灰岩及硅质岩 属良好的区域性隔水层 所以不会受到 P1g2下部含水层的疏干影响 引发井泉干涸的影响较轻 由于矿坑水含有害物质硫较高 矿坑水直接排入小溪 使水质 呈浅黄色弱酸性影响生态环境 雨季达地面水质 类标准 不能饮 用灌溉 现状评估水质污染较重 影响长度为井口下游长度 800m 进入澧水被稀释 但未影响沿途杂草生长 今后矿井 100m 抽排水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36 量最大 229m3 h 污染范围扩大至河口下 200m 共计 1000m 对小溪 水污染影响较重 但因澧水水量大 矿坑排水进入澧水很快被稀释 水质变清 不影响澧水鱼类等水生生物生长 污染影响范围小 所 以预测评估对地表水环境影响将继续维持对小溪水硫污染影响较重 目前 矿区正修建化学沉淀池净化矿井排水 因小溪沿途及该段澧水有 S 页岩良好的隔水层 矿坑排水难以 下渗 水流快速排泄进入澧水 所以对地下水环境污染影响较轻 2 地下水 对含水层疏干影响较重 现状评估 对地下水疏干影响较轻 矿坑排水主要来自底板 D 砂岩裂隙水弱含水层 次为顶板岩溶水及 老窿水 50m 以上雨季最大排水量 180m3 h 一般 70m3 h 涌水量 小 预测未来采至 100m 雨季最大涌水量 229 m3 h 正常涌水量 90m3 h 涌水量中等 地下水位超常下降 矿山采煤初期地下水位 根据区域水文地 质及矿山情况 矿区地下水位由东向北西为 70 澧水水面 124 400m 山上 左右 距地面 0 200m 随地形呈坡状起 伏 平均水位标高大致为主平洞高程 124m 左右 水位线呈漏斗状 下降至 100m 降深 224m 下降幅度较大 插图 4 有地下水位超 常降低 5 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慈利县腊树垭煤矿 技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37 本项目建设共扰动地表面积 3 32hm2 从弃渣产生水土流失量和 扰动地表加速侵蚀产生水土流失量来看 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 为主工业场地区和排矸场 水土流失将产生的影响为 1 增加河道淤积 影响河道行洪 2 影响附近居民的生产 生活 3 影响生态自然景观 2 通过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1 从植物种类来看 施工活动所破坏和影响的植物均为广布 种 且分布均匀 故本工程施工不会造成某一植物种的消失 但需 业主监测预防 2 从农作物种类来看 项目建设区没有占用耕地面积 不会 对当地农作物经济造成影响 只有在煤矿开发建设的同时 应随着工业场地 排矸场等每个 项目工程的结束 及时的 不间断的进行植被恢复 重建工作 才 能将影响减缓到最低程度 3 43 4 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 3 4 13 4 1 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 1 综合分析原则 项目区待复垦土地单元的形成 除受区域气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