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伤辅导的理念与方法_第1页
哀伤辅导的理念与方法_第2页
哀伤辅导的理念与方法_第3页
哀伤辅导的理念与方法_第4页
哀伤辅导的理念与方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哀伤辅导的理念与方法一、可能造成创伤的压力源 1)天然灾害:如地震、水灾、台风等 2)传染病流行:如SARS、禽流感等 3)重大意外伤害事件:如空难、车祸、火灾、性侵害等 4)重大失落事件:如失去亲人、失恋、父母失业、离婚或家庭暴力等二、事件当事人可能的身心反应 在灾难或伤害失落事件发生之后,人们可能会在未来数周内产生以下一些身心反应,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所有这些身心反应都是正常的,是正常人对于非正常境况的正常反应。 1)恐惧和担心:很担心灾难会再次发生、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 2)无助:觉得自己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 3)悲伤:这是最常见的感觉和情绪,为亲人或其他人的死伤感到难过、悲痛。大多数人会以大声嚎哭或不断啜泣来宣泄或疏解,少数人则以麻木、冷漠、无表情来表达。 4)内疚: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或者没有做应该做的事情来避免亲人的死亡。 5)愤怒: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不理解自己的痛苦。 6)强迫性重复回忆:一直想着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灾难的画面在脑海中反复出现,一闭上眼就会看到恐惧、悲伤的画面。 7)失望和思念:不断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感到失望;一种爱的失落感;对死亡亲人的怀念常有心如针扎般的感受。 8)过度反应:对与灾难相关的声音,图像,气味等感觉过敏,反应过度;感到没有安全感,易焦虑;失眠,做噩梦,易从噩梦中惊醒。 9)身体症状:如易疲倦、发抖、抽筋、呼吸困难、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子宫痉挛、记忆力减退、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眩晕、头昏眼花、月经失调、心跳突然加快、反胃、拉肚子等。三、事件当事人如何调适自己的哀伤 创伤事件对人们会产生极大的冲击,除了经济、工作、日常生活事务之外,对情绪上的冲击也非常大。面对如此大的冲击,在创伤事件发生后,尽快地让我们回复日常的生活状态是最重要的。这好像一个关卡,如果顺利度过,人生就海阔天空;如果无法平复,日后人生的发展可能有负面的影响。我们需要尝试接受现实的状况,抚平情绪的伤痛以及缓和身体的不适。以下是一些简便的方式让我们用来帮助自己: 1)不要隐藏感觉,试着把情绪说出来,并且让家人一同分担悲痛;为了把内心的悲伤释放出来,哭也是一种方式。 2)肯定自己有这些心理反应(如罪恶感、悲伤、忧郁等)都是正常的。 3)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而逃避和别人诉说,要让别人有机会了解自己。 4)不要勉强自己去遗忘,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这是正常的现象。 5)别忘记家人有着相同的经历和感受,试着与他们谈谈。 6)了解这种情绪冲击需要一段时间来调适,允许自己在适当的时候感受、发泄情绪。 7)在伤害及伤痛过去之后,要尽力维持日常生活的规律,饮食、睡眠正常,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 8)不要孤立自己,多与亲戚、朋友、邻居、同事保持联系,谈论自己的感受。 9)避免不恰当地发泄情绪:如酗酒、乱发脾气、自虐、虐待别人等。 10)保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 11)使自己的生活作息恢复正常。 如果哀伤的程度严重,持续时间超过46周,且影响到日常生活功能或无法自行摆脱负面情绪时,需要转介精神医疗专业人员接受心理治疗。通常与过世者关系密切、人格脆弱、年龄较小、存在情绪障碍的人需要哀伤辅导。 记得: 不需要、也不必期待个人很快地从创伤中走出。 悲伤常被标示成病态、不健康或打击士气,这是错误的观念。 有些创伤也许终生都不会完全过去,当事人更需要学会与创伤事实相处。 哀伤过程没有单一或是绝对正确的方式。多去认识哀伤过程,你越认识它越能帮助你自己。 不要去评断或是将你的哀伤与别人的哀伤进行比较。 试着对自己温柔、有耐心点,试着去接受来自别人的关心与支持。 你无法令逝者回来,但你可以因为他的爱,使你的生活过得更有意义。 多做运动可增进体能,并帮助你从忧郁中复原。 将你的感受和经历写下来,能帮助你去领会你的情感,可用写日记的方式做记录。 工作及开车要特别小心,因为在重大的压力下,意外(如车祸)更容易发生。 寻找新的活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