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4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彷徨(pn) 校补(jio) 哽咽(yn) 磐石(pn)B重荷(h) 深邃(su) 归省(xn) 不惮 (dn)C炽痛(ch) 踱步 (du) 气氛 (fn) 祈祷(q)D亘古(n) 嗥鸣(ho) 惬意(qi ) 蓦然(m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哽咽(y)B重荷(h)不惮 (dn)D亘古(n)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3分)A机杼 斑澜 默契 田垄 B宿儒崎岖 祈祷 书塾C山巅 屏障 阻抑 延绵 D瞬息丑陋 投奔 花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斑斓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3下列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它处处挨啄,被排挤(利用势力或手段使不利于自己的人失去地位或利益)被讪笑。B它芳草萋萋(形容芳草孤独寂寞,十分荒凉的样子)十分幽静。C你一些万丈,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汹涌浩大,后形容规模大,声势雄壮,这里指水势浩大)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D外面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喂养、培养)下发扬滋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4下列句子加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他望着八百里沂蒙起伏的群山,文思泉涌,一首沂蒙颂一气呵成。B对于各种网络游戏,一些年轻人沉溺其中,乐此不疲,浪费了不少宝贵的青春时光。C得到朋友的鼓励与支持,她勇敢地走向赛场,成为当天最耀眼的一颗明星,真是相得益彰啊。D教语文的王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同学们常常忍俊不禁,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考虑成语的词义、词语范围、感情色彩是否运用恰当,是否有书面语和口语之别,用筛选法或淘汰法得出正确答案。A“一气呵成”指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使用正确。B“乐此不彼”指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喜爱而沉浸其中使用正确。C“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本句中是一方帮助另一方,使其取得成功使用不正确。D“忍俊不禁”指忍不住发笑的样子。使用正确。故选:C考点: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简易的蜜橘贮存的方法B“三坊七巷”自晋、唐代形成,于清至民国走向繁荣,见证了闽都福州城市。C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强和培养。D许多中小学生积极捐款,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的重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搭配不当,把“简易”改为“简单”。B: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在最后加“的兴衰”。C:搭配不当,把“和培养”去掉。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6作家作品。指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3分)A法国作家莫泊桑,他的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他被称为“世界长篇小说巨匠”。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C邓稼先一文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写的一篇人物传记,杨振宁曾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D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作家都德。【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法国作家莫泊桑,他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B朝花夕拾是散文集。D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7按照所给文段的思路,仿照相应的句式,将文段补写完整。(4分)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分外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_,_。【答案】爱心是春天里的一场细雨,使心灵枯萎的人特别感到情感的滋润。爱心是夏日里的一阵清风,使心急如焚的人感到无比的凉爽。爱心是黑夜里的一座灯塔,使迷失方向的航船找到停靠的港湾。【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句子的仿写,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本题要求仿照例句,运用诗词来诠释“信念”这一内涵,按照例句的表现形式写出即可。经分析例句,明确仿写的内容是表述爱心的作用,用上比喻的修辞,仿写格式是:爱心是+地点+事物,使+怎么样要求句意连贯,修辞手法与例句一致。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8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材料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儿童研究专 家舒华教授公布: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是由阅读问题引起的,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严重的已经发展成阅读障碍,阅读困难不仅会使孩子的语文学习产生困难,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材料二:随着音像制品的迅速普及,“读图”已逐渐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形式。有关媒体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来代替名著。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对图像的过量摄入,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不少青少年反映说:“很多时候,心里明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说不出来。”(1)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2分)(2)简要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并提出合理的建议。(3分)【答案】(1)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下降。(2)建议:学校加强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引导学生更多地阅读文字作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总结,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学生的阅读困难影响到很多方面;材料二里可以看出学生不对原著阅读,依赖图象理解,导致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下降。考点: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试题分析:围绕“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下降”的主题,提出合理记得建议即可。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9名著阅读(5分)法国有一个人耗尽了一生的精力来研究昆虫,并专为昆虫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个人是 ;这本书是 这本书又译为 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 ”。我们学过其中的一篇课文叫做 。【答案】法布尔 昆虫记 昆虫物语昆虫的史诗 绿色蝈蝈【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要结合名著知识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名著内容进行积累,包括名著的作者、人物、故事情节法布尔是法国科学家、文学家,他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从“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个人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等语句可以解答。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10古诗文默写(12分)(1)山际见来烟, 。(吴均山中杂诗)(2)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3)木兰诗中描写北方战场寒冷,环境艰辛的诗句是:_,_。(4)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游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 , 。(5)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 。(6)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 。(7)古代诗词中,写春雨的句子很多,请你默写出两句(所写的句子中须含“雨”字,如“清明时节雨纷纷”。)_;_。【答案】(1)竹中窥落日 (2)独坐幽篁里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4)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5)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6)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7)示例: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二、阅读与理解(共46分)(一)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回答文后问题(17分)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证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急起来,大声喊道:“你说什么?老高。”“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最大了!”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老高,我知道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到: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了。11选文第一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3分)12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13“我是小小的大人”一句是否前后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14“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_;一方面象征_(4分)15末尾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分)16根据当时的情况,你觉得“我”去了医院,该对妈妈说些什么?(3分)【答案】11反复;(1分)突出了“我”急于回家见爸爸,把自己这一天的情况和收获告诉他。(2分)12这段景物描写,回应前文爸爸种花、爱花的句子,这里是以花喻人,将即将丧父的悲痛推到极点。(2分)13不矛盾,“小小”是从年龄上讲的,而爸爸去世的噩耗使我突然成熟了起来。14指爸爸栽种的花儿谢了,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3分) 15“我”已经从老高所说的噩耗中清醒过来,显得“从来没有过这样镇静,这样的安静”;“我”已经意识到在爸爸离世之后,自己要担负起家庭的一大部分责任,知道“这里就数我最大了”。 (2分) 16开放性题目,从长大、坚强、责任等方面回答,表达准确,语言流畅,言之有理即可。(3分)【解析】1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反复修辞的理解和把握,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其作用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突出了“我”急于回家见爸爸,把自己这一天的情况和收获告诉他。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2试题分析: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二是渲染气氛;三是烘托人物性格;四是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合本文具体分析。这段景物描写,回应前文爸爸种花、爱花的句子,这里是以花喻人,将即将丧父的悲痛推到极点。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联系上下文分析,大人是指自己心理上成熟, “小小的”是指生理年龄上。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结合文章主旨进行分析。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我”毕业时“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这只夹竹桃是爸爸种的,因此,从表层来看,“爸爸的花儿落了”指爸爸的夹竹桃凋谢了。从深层看,爸爸病重,且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因此没有参加“我”的毕业典礼,而在爸爸的教育下,“我”懂得了面对苦难,要硬着头皮闯下去,要学会成长,在这里,标题里的“花”有一种隐意,即爸爸的女儿,由此可见,此标题也暗示了爸爸的生命即将终止,“我”在长大。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1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结合文段中的原句回答即可。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6试题分析: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从长大、坚强、责任等方面回答,表达准确,语言流畅,言之有理即可。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14分) 雪 人 肖复兴今年冬天,北京下了场大雪。雪一下子堆得老厚,白皑皑的,路上像铺了一层绒绒的地毯,这真是北京城难得见到的美景。那天清早,我看见路旁一家小餐馆前堆起了一个雪人,是在这家餐馆打工的几个外地年轻人冒着严寒堆起来的,他们冻得满脸通红却堆得兴致勃勃。雪人挺漂亮,胡萝卜插成的鼻子,彩纸做成的眼睛,用花花绿绿的挂历叠成的蓓蕾帽,手臂里还夹着一根长长的树枝,枝头上挂着几个彩色的气球和几片彩色布条做成的小旗子雪人融入了几个外地年轻人尽情的想像,是冬天和他们彼此赠予的最好的礼物了。那时,天上的雪花正在飘飘洒洒,街头一片冰清玉洁,宛若童话的世界。那个漂亮的雪人仿佛活了一样,在这飘飞的雪花中轻盈地舞动这个漂亮的雪人引来了不少过往行人的注目它确实堆得挺别致可爱的。有的人还跳下自行车跑过来看看它,开心地一笑。特别是孩子们,围着它打雪仗,笑声随着雪花飞扬,溅得四处都是。在雪小些的时候,许多家长回家拿来照相机,领着孩子和这个漂亮的雪人合影留念。这个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诞生的雪人,给这条街增添了不少的欢乐。雪停之后,因为气温依然出奇地冷,雪许多天不化。缺少了雪花的陪伴,这个漂亮的雪人显得有些寂寞。人们渐渐失去开始见到它时的兴致,走过它的身边,连看都不看它一眼,它便显得越发孤零零。因为缺乏飘落的雪花的装点,又因为来来往往汽车排放的废气和附近工厂烟囱冒出的烟尘的污染,仅仅几天,雪人就变得灰蒙蒙、黑黢黢的了,仿佛是一个受冷遇又受气的灰姑娘了。接着,没过两天,雪人手臂中夹着的枝条上的气球破了,彩色布条做成的小旗被人随手扯下来扔在一旁;然后,雪人的胡萝卜鼻子被拔下来狠狠地插在肚子上,漂亮的蓓蕾帽被撕成碎片撒满一地;雪人已经无可奈何地残疾,但还有人不放过它,路过它的身旁的时候,狠狠地朝它的身上踩几脚,雪块坍塌下来,雪人的头、胳膊随着就掉落在地上。雪人再不是雪人,成了一堆脏兮兮的垃圾了。一个漂亮可爱的雪人,就这样在人们的手中被创造、被破坏了。让我多少感到痛心的是破坏它的人大多是可爱的孩子。我亲眼看见好几个孩子路过它的身旁,毫无缘由地踩它,把它当成靶子,拿雪块、石头砸它。而这些孩子里有不少恰恰在前几天还围绕在它身旁,欢乐地打雪仗,或者脸上绽开酒窝和它合影留念。我更无法理解的是参与破坏的还有当初创造它的人们。小餐馆里的那几个外地年轻人出来倒脏水就那样毫无顾忌地倒在雪人身上,尤其当雪人坍塌,剩下的半拉身子更成为他们倒脏水倒污物的垃圾桶了。看来,雪人最好的命运,是在雪天里诞生,然后立刻消融在雪后的阳光下,消融得没有一点影子。这样,它只会看见我们人类欢乐的前一半,不会看我们随心所欲破坏的后一半。(选自无缘无故的恨有删改)17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阶段表现雪停前雪停后小餐馆年轻人的行为(1) 雪人(2) 雪人餐馆年轻人的情感(3) 雪人(4) 雪人18 “特别是孩子们,围着它打雪仗,笑声随着雪花飞扬,溅得四处都是。”这里的“溅”能换成“飘”吗?为什么?(3分)19“漂亮的雪人”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有什么好处?(3分)20联系文章,说说雪人的命运引发了作者哪些思考?(4分)【答案】17(4分)(1)创造(装扮)(2)破坏(污损)(3)喜爱(4)嫌弃18(3分)不能。因为“溅”字化无形为有形,比“飘”更能表现孩子们笑声的清脆响亮,热闹欢快的场面,表现了雪人带给孩子们的快乐。(能。因为“飘”字写出了孩子们的笑声的轻盈悠扬,不仅表现了雪人带给孩子们的快乐,而且与上文“雪花飞扬”相照应,比“溅”更能表现笑声传播得广远。)(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19(3分)“漂亮的雪人”象征了美好事物,它前后的遭遇构成强烈对比,突出了作者对它的喜爱和痛惜之情,还起到点题和充当线索的作用。(每个要点1分,能答出三个要点即可)20(4分)要教育孩子们学会珍惜和爱护美好的事物;要尊重创造性的劳动;要唤醒人们珍爱美好生活的良知;要重视保护环境。(每个要点1分答出三个要点即可得4分。)【解析】17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文章内容及感情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时,需先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然后抓住文中相关语段,仔细阅读,重点分析概括并揣摩其感情。文章第二段写到,雪停前,小餐馆的年轻人兴致勃勃地堆了一个雪人,把它当作艺术品,非常喜爱。第六段写雪停后,小餐馆的年轻人把它当成了倒垃圾的地方,不再关注它,喜欢它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8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词语赏析能力。解答时,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词语的本义即其愿意,词语的语境义是在其本义的基础上,通过引申、形容、比喻产生的,置于特定语句或语境的词语的语境义,通常与作品的整体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相一致。“溅”的本义是液体受冲击向外四射,这里用来形容孩子的笑声,这笑声也好像有了重量,有了形状,更形象生动了,也更能表现笑声的清脆响亮。当然用“飘”也是可以的,它可以与飘扬的雪花相映衬。两种答案皆可,首先做出回答然后具体分析两个字的表达效果。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9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句子作用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时,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相关语句,把握字里行间的情感。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可能是点睛句或者是线索句,点睛句起到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的作用,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线索句起到贯穿全文的作用。从全文看,“漂亮的雪人”在文中多次出现,贯穿全文,作者通过对它前后的遭遇的对比描写,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0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解题时,抓住文章的一些关键语句,特别是议论、抒情的句子,来判断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如:仿佛是一个受冷遇又受气的灰姑娘了。感到痛心的是破坏它的人大多是可爱的孩子。无法理解的是参与破坏的还有当初创造它的人们。不会看我们随心所欲的后一半以上这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及感情倾向。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文言文阅读理解(15分)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21文学常识填空。(4分)本文作者是 ,是 (朝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攥的 ,是一部 通史。22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23找出下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2分)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 今: 2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2分)25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3分)【答案】21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 编年体(4分)22(4分)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23(2分)博士:古义:当时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24(2分)答: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25(3分)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解析】2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资治通鉴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牢记即可。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22试题分析: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中重点词语有如是:涉猎;中重点词语有:非复。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2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掌握,首先找出古今异义词“博士”,然后解释即可。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4试题分析: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文本内容。然后,要先审题干,审出命题点和做题要求与范围,再进行理解内容,进行比较辨别,这里理解出一个问题的正面和侧面两个方面,学生表述合理即可。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将本文内容和伤仲永结合起来,这篇文章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