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走进对联世界.docx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走进对联世界.docx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走进对联世界.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进对联世界教学设计重兆中学 赵锋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的历史。2.品味对联的形式与内容之美;学会欣赏生活中的对联;学做一些简单的对联。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学重点:1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2了解对联的特点。教学难点:学习拟写对联。教学课时: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过春节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有贴春联的习俗。那现在来时来考考大家,给你这一副对联,你们来分辨一下,哪句是上联,哪句是下联?“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 “福临门庭四季常安“再给出横批,指导学生对联的朗读知识。二、介绍对联的知识1.什么是对联?对联的起源。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2.对联的类型(1)请学生朗读下面对联,并说说这些对联适合在什么样的时间场合张贴。一帆风顺年年好 , 万事如意步步高 。(春联)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婚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联)音容宛在,浩气长存。(挽联)(2)补充介绍对联的类型常见的有春联(含节日联)、门联(含行业联)、喜联、挽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杂类等。春联: 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楹联: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官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婚联: 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能够表达热烈气氛的对联。挽联: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寿联: 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 ,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名胜联:用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行业联:贴在门旁,使人对其行业特点一目了然,起到行业广告的作用,是楹联中不可小视的一个品种。集句联:用古文、诗词中的句子合成的对联三、探讨对联的特点1.让学生自由朗读以下对联,初步感知对联的特点。草 堂 留 后 世, 诗 圣 著 千 秋。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2.学生间交流,并发言。3.教师补充介绍特点一:上下两句,字数相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特点二:词性相同 , 内容相关。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即“实对实,虚对虚”。同时上下联的意义要相互联系。例句:和风吹柳绿,细雨润花红。特点三:结构相当 ,节奏相合。根据不同类型短语,读出不同的节奏。例句:(1)傍 百 年 树,读万卷书。(2)水 天 一 色,风 月 无 边。(3)天增岁 人增 寿,春 满 乾坤 福满 门。特点四:平仄协调 ,仄起平收。上联以仄声结尾,下联以平声收尾,即仄起平收。平:阴平(-) 阳平(/)仄:上 声(V) 去声()例句:(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2)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四、 课堂练习。1. 对出下列对子。万 水千山立壮志书雄心辞 旧 岁迎新春华夏儿女炎黄子孙行千里路读万卷书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2. 给对联找伙伴。A世事洞明皆学问 1两行清泪为思亲B一寸丹心图报国 2天地能知忠义心C江河不洗古今恨 3近水遥山皆有情 D清风明月本无价 4人情练达即文章3. 删改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造起数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改后为: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 , 。4. 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看池边绿树,一庭佳丽莺唤起,此间有尧天舜日?参考: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五、课堂小结。背诵顺口溜:名对名,动对动实对实来虚对虚词类相当结构同节奏相合仄对平上下两句字数等今天我们这一节课,我们对对联这一艺术形式有了更深的了解,丛中我们也领略了中国民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我们的同学能继续发扬光大我们民族的、传统的文化,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熠熠生辉,永放光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