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标法律制度的价值抉择与体制完善(一).doc_第1页
中国商标法律制度的价值抉择与体制完善(一).doc_第2页
中国商标法律制度的价值抉择与体制完善(一).doc_第3页
中国商标法律制度的价值抉择与体制完善(一).doc_第4页
中国商标法律制度的价值抉择与体制完善(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商标法律制度的价值抉择与体制完善(一) 中国商标法律制度的价值抉择与体制完善中国(深圳)对外贸易中心有限公司抢注商标被撤案1982年我国商标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商标法律制度两个基本原则即申请在先和分类注册的确立但随之伴生的却是抢注商标、转让牟利的商标掮客行径屡见报端但一直到本案的发生商标抢注行为才真正引起世人的关注与思考一、本案简介自1995年12月开始中国(深圳)对外贸易中心有限公司先后五次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提出200多件商标的注册申请这次申请的独特之处在于该公司大规模地将公众熟知商标的相同文字在非类似商品或服务上注册如“凤凰”、“长虹”等同时又将与48家上市公司简称(含字号和简称的主体部分)相同的文字进行商标注册至1998年7月2日该公司的200多件注册申请已有156件被核准注册该公司随即明码标价联系商标转让事宜甚至直接向南京熊猫电子公司发函标价转让“熊猫”商标有关当事人大为愤慨纷纷提出注册不当申请和异议申请中国证监会亦表示了强烈不满国家商标局经调查研究最终依据商标法27条第1款和实施细则25条第1款(5)项的规定以“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为由撤销了该公司准备有偿转让的67个注册商标至此这起自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抢注商标案件终于有了一个“说法”(注:参见聂伟抢注商标遇“红灯”经济日报1998.7.5第二版)二、问题提出与本案分析但本案的发生与结局都令人深思深圳外贸公司的行为其实是对我国法律制度的一次公开挑战但这也确实暴露了不少商标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之处本案的尴尬之处在于该公司确实打了法律的擦边球在其注册的商标中除了驰名商标可得到全类别保护外依照分类注册和申请优先的原则其余注册均合法律规定上市公司简称依法亦不享有在先权利因为它既非法定登记的企业法人全称也非产品的注册商标因此该公司的行为也并未侵权但该行为确实有违公平竞争与诚实信用原则另言之它与法相合却与理不容但这却是我国商标法选择了“分类注册”和“申请在先”的原则时必须包孕的法理冲突的悖论这其间已经预先体现了立法者通过不同利弊权衡作出的价值取舍而商标局作出撤销其打算转让牟利的商标注册的决定体现了对这种钻法律空子谋利的恶性行为的禁止更甚于不同层次的权利的保护的一种新的法律价值取向这对已经奠定的商标法律原则的基石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正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为了更好地阐述上述观点我们可将商标抢注行为分为四类:一、侵犯他人在先权利将他人已拥有在先权利的文字、图案注册为商标;二、抄袭、复制、摹仿驰名商标并注册于其他相关商品或服务上;三、将他人在先使用的商标在同种商品或服务项目上抢先申请注册;四、明知他人的商标已经注册并在已注册的商品或服务上成为公众熟知商标但没有在其余类别进行注册于是在其他类别的商品上以与该商标相同的文字或图案进行注册限制了该商标所有人向其他领域发生的可能性(注:参见姚商标抢注当吃红牌中华商标1998年第3期78页)上述四类行为的共同特征为主观上的恶意及客观上谋取不正当利益前两类现象法律已作出明文规定尽管亦存在不完善之处将在下文述及后两类现象则属于法律控制的空白地点或模糊地带也正是本案中人们争议的焦点首先来分析一下商标局对“其他不正当手段”的要件分析一、该公司在短时间内集中大量注册了与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和上市公司简称相同的商标反映出主观上具有不正当注册的恶意;二、在注册后随即联系有偿转让体现出注册目的不在于应用于商品或服务上而在于转让以牟取不当利益有违商标法的立法精神和诚实信用原则因此将该公司意欲转让的商标注册予以撤销(注:参见聂伟抢注商标遇“红灯”经济日报1998.7.5第二版)我们注意到商标局在处理这一案件时并没有分别引证保护驰名商标和企业名称权的条款这一方面是由于前两类保护的法律并不完善另一方面亦可看出商标局作为执法者对这种钻法律空子以谋利行为的强烈否决态度于是运用了抽象原则和模糊条款所赋予的自由裁量权甚至保护了本不应受到全类别保护的知名商标打破了原有法律制度所取舍的利益均衡似亦有考虑不周之处同时如果该外贸公司在取得注册后先使用再转让毕竟商标的使用方式是多样的(如用于广告博览会亦算使用)这时商标局又将作何决定呢如果说商标局的决定打击了无偿占有被抢注企业的声誉这一有违诚信原则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那么如本文提到的第三类商标抢注现象又将如何处理呢应该说将他人已在先使用的并投入大量宣传广告费用且已形成一定声誉的商标抢先注册的行为具有更大的主观恶性因为在先使用人将处于不得不买的境地否则就只有退出市场或另换商标放弃原本属于自己的正当权益但由于“申请优先”的原则商标法并不保护在先使用的商标权可是本案却为了打击另一种商标抢注行为保护了本不应享有全类别保护的知名商标有违“分类申请”的原则两种行为的性质都有违诚信原则但在司法救济上却厚此薄彼是否造成了另一种不公平呢另外如果深圳外贸公司将大量注册的知名商标和上市公司简称转让而自行使用的话无偿利用这些商标和企业已具有的市场信誉和知名度同时限制了这些企业将来向其他领域发展的可能性法律对这种“搭便车”的行径又将作何回答三、现行商标法律制度与商标抢注关系分析上述问题的提出是希望引发人们对这一决定更深入的思考其实商标法在确立“申请在先”和“分类注册”的同时就为这种抢注商标借机牟利的行为提供了可能性这也是立法者在公平与效率两种价值间取舍造成的必然结果应该说“使用在先”是更符合实质正义和个别公正的但对认定“使用在先”的事实却需花费争讼双方的大量时间金钱使权利长期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不符合效率原则“申请在先”原则弥补了上述缺陷符合市场经济对法律机制在效率方面的要求但其不足就在于为商标抢注行径提供了可乘之机采用分类申请的原则是考虑到了商标资源的有限性和市场的可分割性没有理由让商标所有人在所有市场领域均垄断这一商标资源这是对商标专有权的一种限制因为毕竟商标的目的就在于区分商品的来源因此如果一个消费者绝不会将熊猫牌电视和熊猫牌奶糖认为均系一家厂商生产的话那么同一商标用于不同商品便成为可能但同时商标又是一种质量和信誉的标帜这使商标获得了一种独立于商品之外的自身的价值这确实是一种正当的利益但只有当这种无形资产的价值达到了一定程度时(如达到驰名商标价值的程度)才能上升为法律认可的正当权利而得到法律的保护尤其像商标这样的无形资产更是一种新型的财产权利其权利存在与否完全在于法律的确认即商标权是国家制度供给的产物因此对这类无形资产的法律确认和法律保护取决于法律的要件规定和程序要求因此商标法对法律要式行为和程序正义的要求应比其他财产法要求更为严格从而对符合程序规定的商标注册行为认定为“不正当”更应慎之又慎四、对商标局裁决的利弊分析及对我国商标法律制度的影响商标局在本案中的裁决其利有三:1.保护了受损企业品牌、资产和效益的连续性实现了个体的实体公正;2.打击了规避法律、不当牟利的不法行为;3.维护了市场的舆论导向和道德秩序但该决定似乎 中国商标法律制度的价值抉择与体制完善中国(深圳)对外贸易中心有限公司抢注商标被撤案1982年我国商标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商标法律制度两个基本原则即申请在先和分类注册的确立但随之伴生的却是抢注商标、转让牟利的商标掮客行径屡见报端但一直到本案的发生商标抢注行为才真正引起世人的关注与思考一、本案简介自1995年12月开始中国(深圳)对外贸易中心有限公司先后五次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提出200多件商标的注册申请这次申请的独特之处在于该公司大规模地将公众熟知商标的相同文字在非类似商品或服务上注册如“凤凰”、“长虹”等同时又将与48家上市公司简称(含字号和简称的主体部分)相同的文字进行商标注册至1998年7月2日该公司的200多件注册申请已有156件被核准注册该公司随即明码标价联系商标转让事宜甚至直接向南京熊猫电子公司发函标价转让“熊猫”商标有关当事人大为愤慨纷纷提出注册不当申请和异议申请中国证监会亦表示了强烈不满国家商标局经调查研究最终依据商标法27条第1款和实施细则25条第1款(5)项的规定以“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为由撤销了该公司准备有偿转让的67个注册商标至此这起自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抢注商标案件终于有了一个“说法”(注:参见聂伟抢注商标遇“红灯”经济日报1998.7.5第二版)二、问题提出与本案分析但本案的发生与结局都令人深思深圳外贸公司的行为其实是对我国法律制度的一次公开挑战但这也确实暴露了不少商标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之处本案的尴尬之处在于该公司确实打了法律的擦边球在其注册的商标中除了驰名商标可得到全类别保护外依照分类注册和申请优先的原则其余注册均合法律规定上市公司简称依法亦不享有在先权利因为它既非法定登记的企业法人全称也非产品的注册商标因此该公司的行为也并未侵权但该行为确实有违公平竞争与诚实信用原则另言之它与法相合却与理不容但这却是我国商标法选择了“分类注册”和“申请在先”的原则时必须包孕的法理冲突的悖论这其间已经预先体现了立法者通过不同利弊权衡作出的价值取舍而商标局作出撤销其打算转让牟利的商标注册的决定体现了对这种钻法律空子谋利的恶性行为的禁止更甚于不同层次的权利的保护的一种新的法律价值取向这对已经奠定的商标法律原则的基石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正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为了更好地阐述上述观点我们可将商标抢注行为分为四类:一、侵犯他人在先权利将他人已拥有在先权利的文字、图案注册为商标;二、抄袭、复制、摹仿驰名商标并注册于其他相关商品或服务上;三、将他人在先使用的商标在同种商品或服务项目上抢先申请注册;四、明知他人的商标已经注册并在已注册的商品或服务上成为公众熟知商标但没有在其余类别进行注册于是在其他类别的商品上以与该商标相同的文字或图案进行注册限制了该商标所有人向其他领域发生的可能性(注:参见姚商标抢注当吃红牌中华商标1998年第3期78页)上述四类行为的共同特征为主观上的恶意及客观上谋取不正当利益前两类现象法律已作出明文规定尽管亦存在不完善之处将在下文述及后两类现象则属于法律控制的空白地点或模糊地带也正是本案中人们争议的焦点首先来分析一下商标局对“其他不正当手段”的要件分析一、该公司在短时间内集中大量注册了与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和上市公司简称相同的商标反映出主观上具有不正当注册的恶意;二、在注册后随即联系有偿转让体现出注册目的不在于应用于商品或服务上而在于转让以牟取不当利益有违商标法的立法精神和诚实信用原则因此将该公司意欲转让的商标注册予以撤销(注:参见聂伟抢注商标遇“红灯”经济日报1998.7.5第二版)我们注意到商标局在处理这一案件时并没有分别引证保护驰名商标和企业名称权的条款这一方面是由于前两类保护的法律并不完善另一方面亦可看出商标局作为执法者对这种钻法律空子以谋利行为的强烈否决态度于是运用了抽象原则和模糊条款所赋予的自由裁量权甚至保护了本不应受到全类别保护的知名商标打破了原有法律制度所取舍的利益均衡似亦有考虑不周之处同时如果该外贸公司在取得注册后先使用再转让毕竟商标的使用方式是多样的(如用于广告博览会亦算使用)这时商标局又将作何决定呢如果说商标局的决定打击了无偿占有被抢注企业的声誉这一有违诚信原则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那么如本文提到的第三类商标抢注现象又将如何处理呢应该说将他人已在先使用的并投入大量宣传广告费用且已形成一定声誉的商标抢先注册的行为具有更大的主观恶性因为在先使用人将处于不得不买的境地否则就只有退出市场或另换商标放弃原本属于自己的正当权益但由于“申请优先”的原则商标法并不保护在先使用的商标权可是本案却为了打击另一种商标抢注行为保护了本不应享有全类别保护的知名商标有违“分类申请”的原则两种行为的性质都有违诚信原则但在司法救济上却厚此薄彼是否造成了另一种不公平呢另外如果深圳外贸公司将大量注册的知名商标和上市公司简称转让而自行使用的话无偿利用这些商标和企业已具有的市场信誉和知名度同时限制了这些企业将来向其他领域发展的可能性法律对这种“搭便车”的行径又将作何回答三、现行商标法律制度与商标抢注关系分析上述问题的提出是希望引发人们对这一决定更深入的思考其实商标法在确立“申请在先”和“分类注册”的同时就为这种抢注商标借机牟利的行为提供了可能性这也是立法者在公平与效率两种价值间取舍造成的必然结果应该说“使用在先”是更符合实质正义和个别公正的但对认定“使用在先”的事实却需花费争讼双方的大量时间金钱使权利长期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不符合效率原则“申请在先”原则弥补了上述缺陷符合市场经济对法律机制在效率方面的要求但其不足就在于为商标抢注行径提供了可乘之机采用分类申请的原则是考虑到了商标资源的有限性和市场的可分割性没有理由让商标所有人在所有市场领域均垄断这一商标资源这是对商标专有权的一种限制因为毕竟商标的目的就在于区分商品的来源因此如果一个消费者绝不会将熊猫牌电视和熊猫牌奶糖认为均系一家厂商生产的话那么同一商标用于不同商品便成为可能但同时商标又是一种质量和信誉的标帜这使商标获得了一种独立于商品之外的自身的价值这确实是一种正当的利益但只有当这种无形资产的价值达到了一定程度时(如达到驰名商标价值的程度)才能上升为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