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的( ),他在分析小篆的形体结构时,从中概括出( )个部首,这是他的一大( ),对后世的( )有很大的影响。2、 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奉敕编纂的。它的部首分为( )部,全书共收字( )个,用( )注音。3、“椁槨”是一对( )字;“秋秌”是一对( )字;“景影”是一对( )字。4、“恭”、“敬”是同义词,“恭”着重在( )方面,“敬”着重在( )方面。5、“色”的本义是( )。二、分析汉字的构造(每个1分,共10分)牢 逐 向 静 朱采 虎 末 骡 逸三、判断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1、甲骨文又称卜辞、殷墟文字等,主要是指商代铸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 )2、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的王筠的代表作是说文解字义证。( )第 一 页3、所谓讹变,是指汉字在演变过程中,由于误解字形或为着书写的方便而破坏原本表义结构的形变。( )4、因形求义是指凭借对字形的分析来判定本字及其本义。( )5、“德高望重”的“望”是“名望”的意思。( )6、段玉裁是明代著名的文字学家。( )7、纵观汉字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字形的趋简与趋繁是相互交错、简而有之的。( )8、古代汉语是指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9、古今字可以解释为:古代的字为古字,现代的字为今字。( )10、战国文字最突出的特点是形体歧异多。(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义,并说明古今词义的差异(20分)1、甚爱必大费。 (老子四十四章) 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史记陈涉世家)3、敝之而无憾。 (论语公冶长)4、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 (左传成公三年)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论语卫灵公)6、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 (礼记曲礼上)7、女子子适人者。 (仪礼丧服子夏传)8、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孟子梁惠王上)9、今又内围邯郸而不去。 (战国策赵策)10、王访于箕子。 (尚书洪范)五、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义,并说明哪个用的是本义(20分)1、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孟子滕文公上) 2、鹰乃学習。 (礼记月令)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4、能多材多艺。 (尚书金縢)5、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悌)焉。 (论语子路)6、如好好色。 (礼记大学)7、今纳夏姬,贪其色也;贪色为淫。 (左传成公二年)六、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后面的问题(25分)孟尝君相齐,其舍人魏子为孟尝君收邑入,三反而不致一入。孟尝君问之,对曰:“有贤者,窃假与之,以故不致入。”孟尝君怒而退魏子。居数年,人或毁孟尝君于齐湣王曰:“孟尝君将为乱。”及田甲劫湣王,湣王意疑孟尝君,孟尝君乃奔。魏子所与粟贤者闻之,乃上书言孟尝君不作乱,请以身为盟,遂自刭宫门以明孟尝君。湣王乃惊,而踪迹验问,孟尝君果无反谋,乃召孟尝君。孟尝君因谢病,归老于薛。湣王许之。 史记伍子胥列传1、解释下面的词语(15分)相: 邑入: 假: 退: 毁: 奔: 盟: 自刭: 明: 谢病:2、把下面的几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孟尝君相齐,其舍人魏子为孟尝君收邑入,三反而不致一入。孟尝君问之,对曰:“有贤者,窃假与之,以故不致入。”孟尝君怒而退魏子。(2)魏子所与粟贤者闻之,乃上书言孟尝君不作乱,请以身为盟,遂自刭宫门以明孟尝君。(3)孟尝君因谢病,归老于薛。湣王许之。古代汉语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东汉,许慎,540;创造;检字法。2、康熙字典;214;47035;反切。3、异体字,异体字;古今字。4、外貌方面;内心方面;5、气色,表情。二、分析汉字的构造(每个1分,共10分)牢:会意; 逐:会意;向:象形;静:形声;朱:指事;采:会意;虎:象形;末:指事;骡:形声;逸:会意三、判断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义,并说明古今词义的差异(20分)1、古义:舍不得,吝色;今义:亲爱,爱护。2、古义:依次序排列;今义:量词。3、古义:懊恼,心中不满;今义:遗憾。4、古义:行为的规范;今义:礼节,礼貌。5、古义:要求;今义:职责,责任。6、古义:辞;今义:感谢。7、古义:嫁;今义:适应,适合。8、古义:种;树木。9、离开,走了;10、古义:咨询。五、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义,并说明哪个用的是本义(20分)1、安逸,安乐;2、鸟反复地飞本义;3、走路;4、才能,本领;5、(五百家为党)本义;6、貌美本义;7、贪色,纵欲。六、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后面的问题(25分)1、解释下面的词语(15分)相:做宰相;邑入:租税的收入; 假:借托; 退:辞退;毁:诋毁;奔:逃亡; 盟:发誓; 自刭:自杀; 明:证明; 谢病:以病为推脱2、把下面的几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孟尝君相齐,其舍人魏子为孟尝君收邑入,三反而不致一入。孟尝君问之,对曰:“有贤者,窃假与之,以故不致入。”孟尝君怒而退魏子。孟尝君在齐国做宰相,他的门客替他去收租税,去了三次都没有收到一点租税。孟尝君问他什么原因,门客说:“有个有才华的人,他私下假托您的命令,把债券还给老百姓,导致我们没有收入。”孟尝君非常气愤,辞退了那个门客。(2)魏子所与粟贤者闻之,乃上书言孟尝君不作乱,请以身为盟,遂自刭宫门以明孟尝君。 门客和一些百姓听说了此事,于是上书向君主直谏,说孟尝君不会作乱的,请求我们以生命作为担保而发誓,于是就在宫门自杀,以证明孟尝君是清白的。(3)孟尝君因谢病,归老于薛。湣王许之。孟尝君以病为推脱,请求回自己的薛地养老去。齐湣王答应了他的请求。古代汉语语法练习题(一)一、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何种活用类型1、陡者级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2、张良曰:“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史记项羽本纪)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4、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明史海瑞传)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后汉书张衡转)6、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刘开孟涂文集问说)7、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同上)8、是己而非人,俗之通病。(同上)9、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方苞左忠毅公逸事)10、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方苞狱中杂记)11、西门豹簪笔磐折,向河立待良久。(史记西门豹治邺)12、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沈括梦溪笔谈)13、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墨子公输)14、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妇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周容春酒堂遗书芋老人传)15、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韩愈马说)二、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词性,词义)1、既食,未设备,可击。(吴子料敌第二)2、日就月将,渐益堆积。(李清照金石录后序)3、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孟子告子上)4、皮之不存,毛将焉傅?5、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商君书更法)6、愿陛下勿以迁都为念。(世说新语言语)7、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韩非子说难)8、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孙子九地)9、民勇于公战。(史记商君列传)10、地夺于刘氏。(汉书贾山传)11、一人之身荣辱倶施焉,在所任也。(说苑尊贤篇)12、五色五声五臭五味凡四类,自然存焉天地之间而不期为人用。(尹文子大道上)13、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左传僖公五年)14、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记高祖本纪15、德辉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发乎外,而民莫不承顺。(史记乐书)三、标点翻译下面一段话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着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 (后汉书列女传)注:祀,董祀,三国时魏国官员。参考答案:一、1、名词活用为动词:级,筑石阶;2、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活,使之活;3、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使之混乱,使身体劳累;4、名词活用为使动用法:使门油漆,涂成红色;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其才奇;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其贤;7、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以自己的想法为师;8、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9、动词的为动用法:给他披上貂皮大衣;10、动词的为动用法:给手脚戴上镣铐;11、名词作动词:簪,在头上插笔;名词作状语:磐,象石磐曲折那样;河:面向大河;12、名词作状语:表工具,用木格存放;13、名词作状语:表方式,按照道义;形容词作名词用:少数人,多数人;14、名词作状语:表态度,把妻子当作芋头一样看待;15、名词作状语:表方式,成双成对地死。 二、1、副词:表时间;2、副词,相当于“渐渐”;3、副词:仅,只;4、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连词:如果,只要;6、否定副词:别,不要;7、介词:表原因,由于,因为;8、连词:相当于“而”;9、介词:在;10、介词:表被动;11、助词:相当于“者”;12、介词:在;13、语气词:难道;14、连词:然而,但是;15、介词:在,“乎”相当于“于”的用法,在。 三、董祀做屯田都尉,犯法罪应当判死刑,蔡文姬到曹操处为此事向曹操请求免除董祀的死罪。当时朝廷里的高级官员以及远方来的使者聚集朝堂,曹操对宾客们说:“蔡邕的女儿一直在外,如今让她拜见诸位。等到文姬进来时,披头散发,赤足行走,叩头请罪,声音清楚,口才很好,流露出悲伤哀婉的情绪,众人都被她凄婉的言语改变了神情。曹操说:“的确是很同情你,但是公文已经发出去了,怎么办?”文姬说:“您有万匹骏马,勇士众多,怎么会可惜一人一马?也不会救垂死之人呀!”曹操被她的话所感动,于是追回成命,赦免了董祀的罪。第一套1、 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从_开始,把古韵分成十部,至_分成十七部,王力分成_部。2、庄子注本到清代有_的庄子集解和_的庄子集释。3、切韵是隋代_编写的,分为_韵。在切韵的基础上,北宋_编成广韵。4、近体诗的对仗中,有两种特殊的类型:_和_。5、三十六字母中的齿头音是指_,舌上音是指_。6、七言律诗平起仄收式颈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是_。7、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中_、_两联必须对仗。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8分)1、 韵目 2、之为言 3、粘、对 4、疏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每题1分,共25分)1、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2、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3、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4、 同我妇子,饁彼南亩。5、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6、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7、 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8、 春日载阳,有名仓庚。9、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10、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是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11、 亟其乘屋,起始播百谷。12、 八月断壶,九月叔苴。13、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14、 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15、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唯陈言之务去。16、 英俊鸟集,秦失其鹿。17、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18、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19、朋酒斯饗,曰杀羔羊。20、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21、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22、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四、指明下列句子的修辞方式(每题1分,共5分)1、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刘豫州遁逃至此。2、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之阳陵。3、 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义。4、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脯。5、 侣鱼虾而友麋鹿。五、为下列古文加上标点(每题3分,共6分)1、 东 坡 母 成 国 太 夫 人 程 氏 眉 山 著 姓 其 侄 之 才 字 正 辅 第 二 之 元 字 德 孺 第 六 即 楚 州 子 邵 字 懿 叔 第 七 正 辅 初 娶 东 坡 女 兄2、 (佗)复 与 两 钱 散 成 得 药 去 五 六 岁 亲 中 人 有 病 如 成 者 谓 成 曰 卿 今 强 健 我 欲 死 何 忍 无 急 去 药 以 待 不 祥 成 与 之 后 十 八 岁 成 病 竟 发 无 药 可 服 以 至 于 死六、简答(每题3分,共15分)1、 简述诗经韵例的特色。2、 介词“于” 有哪几种用法,各举一例说明。3、 古书注解的主要内容是什麽?4、 近体诗有哪些特点?5、 说出十三经注疏中为周易、尚书、礼记、春秋左传和尔雅作注疏的作者。七、为下列一首诗划出平仄,说明该诗是否是律诗,为什麽?如果是律诗,有拗救要指出。(共10分) 东 风 知 我 欲 山 行,吹 断 檐 间 积 雨 声。 岭 上 晴 云 披 絮 帽,树 头 初 日 挂 铜 钲。 野 桃 含 笑 竹 篱 短,溪 柳 自 摇 沙 水 清。 西 崦 人 家 应 最 乐,煮 葵 烧 笋 饷 春 耕。八、阅读下面古书的注解,并回答问题。(共16分)(1) 哪几句话是毛传?(2分)哪些话是郑笺?(2分)(2) 哪些话是孔疏?(2分)孔疏是解释谁的话?(2分)哪些话是陆德明经典释文中的?(2分) (3)“如字”是什麽意思?(2分)(4) 文中“夭夭”释为:(2分)(5)翻译“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2分)试题答案及评分细则一、 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顾炎武,段玉裁,29 2、王先谦,郭庆藩 3、陆法言,206,陈彭年4、流水对,借对 5、精清从心邪,知徹澄娘 6、仄仄平平平仄仄7、颔联,颈联二、 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8分)1、 每一个韵部选用一个字作为代表,(1分)这个代表韵部部类的字叫韵目。(1分)2、 古书释义术语之一。(1分)是通过声音关系解释词义的方法。(1分)3、 所谓“粘”,指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1分)所谓“对”,是指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的类型。(1分)4、 又称“正义”,古书注解的体例之一。(1分)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这种注解叫“疏”。(1分)三、 解释加点的词(每题1分,共25分)1、通“煣”,用火熨木使弯曲 2、给饭吃 3、获罪 4、送饭 5、用如名词,硬度6、仰视的样子 7、禀告 8、开始 9、屋檐下 10、遗憾 11、急忙12、拾取 13、水中高地 14、栽种;种植 15、务必 16、像鸟一样;帝位17、曾经;不同 18、聚合 19、两杯 20、通“罹”,遭遇 21、无礼 22、悬赏征购四、 指明修辞方式(每题1分,共5分)1、代称 2、委婉 3、用典 4、稽古 5、互文五、 为古文加标点(每题3分,共6分)1、 氏,姓。才,辅,第二;(1分)孺,第六,州;(1分)叔,第七。兄。(1分)2、 散。药,岁,者,(1分)曰:“健,死,药,祥?”(1分)之。岁,发,服,死。(1分)六、 简答(每题3分,共15分)1、(1)从韵在句中的位置看,句尾韵是最常见的形式。(1分) (2)从一章中韵数看,可以分为一韵到底和换韵两类。(1分) (3)从韵脚相互距离看,有句句押韵、隔句押韵和交韵。(1分)2、(1)介绍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1分) (2)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1分) (3)介绍比较的对象。(1分) (4)介绍主动者。(1分)3、(1)解释词义 (2)阐述语法 (3)说明修辞 (4)注明字音 (5)校勘文字 (6)串讲文意 4、(1)讲究平仄,一般只押平声韵。 (1分) (2)用韵要求严格,一韵到底,不许临韵通压。(2分)说明:(2)中“用韵要求严格”占1分,“一韵到底,不许临韵通压。”占1分。5、周易: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 (1分) 尚书: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1分) 春秋左转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尔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1分)说明:答案中的朝代可省去,其他要点缺一项或错一项该得分处不得分。七、 为下列一首诗划出平仄,说明是否是律诗,为什麽?如果是律诗,有拗救要指出。(共10分)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4分)是律诗。(1分)原因:讲究平仄,押平声韵;共八句, 56字,每两句一联,讲究粘对,中间两联对仗。(2分)说明:分号前后各给1分,或所答意思能指出律诗特点的酌情给分。有拗救,颈联出句第五字“竹”应平而仄,拗;对句第三字“自” 应平而仄,拗,第五字“沙” 应仄而平,既救本句第三字,又救出句第五字。 (3分)说明:答出“有拗救”给1分;指出拗处给1分;指出救处给1分。八、 阅读古书的注解,并回答问题。(共16分)(1)“蓁蓁形体至盛也”、“一家之人尽以为宜”为毛亨的传。(2分)“家人犹室家”为郑玄的笺。(2)“正义曰”至篇尾,为孔颖达等人的疏。(2分)孔疏是解释郑笺的。(2分) “蓁侧巾反”为陆德明经典释文中语。(2分)(3)“如字”通常是告诉读者,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读。(2分)(4)茂盛的样子。(2分)(5)这位姑娘要出嫁,能使她的家庭和顺。(2分)说明:能译出“归”为“出嫁”,“宜”为“和顺”,并且语句通顺者即可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 第二套一、 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 A经传释词 B词诠 C助字辨略 D古汉语虚词通释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 A会意 B形声 C假借 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 A莫、休、甘、武 B炎、寒、贼、朱 C从、信、秉、亦 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 ) A错 措 B睹 覩 C置 寘 D沽 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 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 A段玉裁 B桂馥 C王筠 D朱骏声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 ) A其后秦稍蚕食魏。 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良庖岁更刀,割也。 D子路拱而立。二、 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的_。这是中国_的奠基之作。它收字 _个,另有重文1163个。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的一部专著。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声符为_。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如“叔”的本义是_。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_。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1、转注 2、偏义复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间接引申义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每题分,共分)1、 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2、 亟请於武公,公弗许。3、 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4、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5、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6、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7、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8、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9、 师进次于陉。10、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1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12、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1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14、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于三子者之撰。”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语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16、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17、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18、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五、简答(每题3分,共9分)1、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有何特点?2、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有哪些活用形式?3、介词“于”有哪些用法?4、普通名词作状语表示的意义主要包括哪些方面?5、区别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六、指出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并说明其活用情况和意义(每题2分,共10分)1、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2、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4、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5、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6、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7、益烈山泽而焚之。七、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分析其特点(每题2分,共10分)1、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3、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4、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5、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6、戎狄是膺,荆舒是惩。7、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8、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9、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八、解释加点的虚词的词性、语法意义,能释出的要释出。(每题2分,共10分)1、 太后盛气而揖之。2、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3、 宣子未出山而复。4、 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5、 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大事。九、给下面的短文加标点,并翻译。(15分)陈 涉 之 初 起 王 楚 也 使 周 市 略 定 魏 地 北 至 狄 狄 城 守 田 儋 详 为 缚 其 奴 从 少 年 之 廷 欲 谒 杀 奴 见 狄 令 因 击 杀 令 而 召 豪 吏 子 弟 曰 诸 侯 皆 反 秦 自 立 齐 古 之 建 国 儋田 氏 当 王 遂 自 立 为 齐 王 发 兵 以 击 周 市 周 市 军 还 去 田 儋 因 率 兵 东 略 定 齐 地。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错选、多选不得分)1、C 2、A 3、C 4、D 5、A 6、A 7、D 8、B 9、D 10、D二、填空(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1、 许慎、文字学、9353 2、张相、特殊语辞 3、衣、(“裁”无“衣”) 4、字形、手拾 5、勉励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1、转注:建类一首(1分),同意相受。(1分)“受”写作“授”不得分。2、偏义复词:由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词构成(1分),只有一个词起表义作用,另一个词不表义,只是一种陪衬(1分),这种复合词叫做偏义复词。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1分)宾语具有了该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1分)。4、间接引申义:由直接引申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间接引伸义(2分)。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每题分,能准确解释出词语的意义即可)1、成熟 2、屡次 3、安抚 4、放松警惕 5、外交使节 6、咨询,征求意见 7、劳苦 8、拜访 9、临时驻扎 10、向后退 11、足 12、犯错误 13、通“馈”,赠送、窥探 14、站起来、才干 15、走向,接近 16、遭受 17、胸襟宽大 18、言语真实五、简答(每题3分)1、(1)古汉语没有动量词,数词直接用在动词之前 。(1分) (2)数词置于整个句子之后,在其他部分后加上代词“者”。(2分)2、(1)表比喻 ;(1分) (2)表复杂内容; (1分) (3)表原因;(1分)(无举例则不得分)3、(1)引进处所,涉及对象; (2)引进比较对象; (3)引进施事者; (4)引进时间; (全答对得满分,每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4、(1)表比喻(1分); (2)表示对人的态度(1分); (3)表示处所或工具;(1分)5、(1)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结果;意动用法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是主观看法或意念。(2分) (2)使动用法涉及到动词、名词、形容词,意动用法涉及到名词、形容词,动词没有意动用法(1分)六、指出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并说明其活用情况和意义(每题2分,指明活用的词、说明活用情况、活用的意义是三个得分点,全答对得满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也得1分)1、端:名词用作动词;穿上礼服 章甫:名词用作动词;戴上礼帽2、药: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药 3、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4、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产生 5、剑:名词作状语;表示工具,用剑6、迷: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迷乱 7、烈,形容词用作动词;燃起大火烧七、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分析其特点(每题2分,指明句式类型1分,分析出特点1分)1、 判断句(1分),“此“作主语;”“谁”作谓语(1分)。2、 被动句(1分),“见”表被动,“于”引出主动者(1分)。3、 宾语前置句(1分),用“实”复指否定句中(1分)。4、 双宾语句(1分),“夺”带双宾语,“之”作间接宾语,“食”作直接宾语(1分)。5、 宾语前置句(1分),否定句中代词宾语“之”前置(1分)。6、宾语前置句,“戎狄”、“荆舒”分别作“膺”、“惩”的宾语,用代词“是”复指7、宾语前置句,“之”作“欺”的宾语前置,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8、双宾语句,“夺”带双宾语,“之”作间接宾语,“食”作直接宾语。9、宾语前置句,“虞虢”作“谓”的宾语,用代词“之”复指八、解释加点的虚词的词性、语法意义,能释出的要释出1、 连词,用在状语和动词之间 2、介词,用在主谓之间,表示寓意未完,让读者等待下文。3、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否定 4、疑问代词,表处所“哪里” 5、代词,表说话人自称“我”九、给下面的短文加标点,并翻译。(15分,标点5分,每错3个扣1分,扣完为止;翻译10分, 也,地,狄,奴,廷,奴。令,令,曰:“立,齐,国儋,氏,王。”王,市。去,地。 陈胜刚刚起义称王楚地的时候,让周市攻取平定魏地,向北到达狄地。狄城守官田儋假装捆绑了他的仆从,带领青年人到廷堂,想拜见令,杀死了仆从,得以拜见令,趁机杀死令,于是召见豪强子弟,说:“诸侯都叛秦,自立为王。齐国,是古代建的国;儋,是田姓,应当称王。”于是自封为齐王,发兵攻打周市,周市军队返回了狄,田儋于是率领军队向东攻取平定齐地。 史记卷94,田儋列传第四套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康熙字典中错误的注音方式是 。A反切 B直音 C叶音 D读若2、下列工具书按照注音字母顺序排列的是 。A辞源 B辞海 C词诠 D经传释词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古今词义的演变中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B 夸父与日逐走。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4、“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下列关于“园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双声联绵词 B是叠韵联绵词 C是偏义复词 D是单纯词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 君子引而不发。 B孟春之月,东风解冻。 C五色令人目盲。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6、下列字中完全属于会意字的一组是 。A 校 信 原 B戒 及 炎 C友 武 叔 D上 过 本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形容词使动用法的是 。A 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B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C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D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8、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式的是 。A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C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9、下列句中不是名词作状语的是 。 A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B豕人立而啼。 C 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D其一犬坐于前。10、下列句中“莫”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C 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D君有疾病见于面,莫多饮酒。11、对“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的分析正确的是 。A正常语序 B是作宾语前置 C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D代词复指前置12、下列句子中名词作状语表示凭借的是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太祖累书呼。 C天下云集而响应。 D秦稍蚕食魏。13、“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中的词类活用类型是 。A名词用如动词 B使动用法 C意动用法 D名词作状语14、“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莫”是“暮”的古字。 B“既”是副词,既然。 C“冠”是个名词。 D“风”属于名词的使动用法。15、下列判断句不属于活用的是 。A 君者,舟也。 B良庖岁更刀,割也。 C 仲弓父,贱人也。 D曹公,豺虎也。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古白话是指唐宋以来在 基础上形成的。2、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3、 基本上奠定了现代词典编纂的体例格局。4、清代以后,人们对于“六书”的名称一般采用 的,而次序则采用 的。5、许慎为假借下的定义是 , 。6、辟避、诒贻、憑凭、孰熟、错措、谕喻、赴讣、县悬、游遊、修脩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属于异体字关系的是 。7、“孟尝君顾谓冯谖”中“顾”使用的是它的 义。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1、 反切; 2、偏义复词; 3、动词的使动用法四、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每题1分,共15分)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2、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4、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5、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6、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7、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8、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9、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10、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11、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12、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1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五、指出句中活用的词并说明活用的类型及活用后的意义(每题2分,共14分)1、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2、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3、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4、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5、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6、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7、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六、指出下列句中前置的宾语并说明前置的条件(每题2分,共14分)1、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甞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2、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3、王见之曰:“牛何之?”4、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5、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6、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7、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七、简答(每题3分,共12分)1、说出说文四大家的名字以及代表著作。2、举例说明如何探求词的本义?3、名词作状语可以表示哪些意义?4、句尾语气词“也”、“矣”有什么区别?八、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何没没也?将焉用贿?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一、选择题(每题1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C;2、C;3、A;4、C;5、A;6、B;7、D;8、D;9、C;10、D;11、B;12、B;13、C;14、A;15、C;二、填空题(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1、北方话;2、左传;3、辞源;4、许慎;班固;5、本无其字;依声托事;6、辟避、孰熟、错措、赴讣、县悬; 诒贻、憑凭、谕喻; 7、本义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1、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1分),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1分)。2、偏义复词;是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组成(1分),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1分)。3、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1分)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1分)。四、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每题1分,意义准确即可)1、“寤”通“啎”,逆,倒着; 2、疆界; 3、安抚; 4、多次、屡次;杀; 5、坠落;倒下;6、堵住;7、粗陋的食物; 8、父母双亲; 9、跌倒; 10、或者; 11、扛; 12、心里难过、可怜; 13、通“馈”,赠送;五、指出句中活用的词并说明活用的类型及活用后的意义(每题2分,指出活用的词、说明活用情况和活用后的意义全答对得满分,答对一点或两点只能得1分,不具体说明用法,翻译符合该种活用可1、隧,名词用为动词,挖隧道; 2、书法,名词作状语,根据记事的原则;3、虚,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上位虚; 4、见,动词使动用法,使之拜见;5、少、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之为少、以之为轻;6、云、响、景,名词作状语,像(乌云、回声、影子)一样。 7、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六、指出下列句中前置的宾语并说明前置的条件(每题2分,指出前置的宾语1分,说明前置的条件1、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2、我,用之复指前置; 3、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4、江汉、秋阳,作以的宾语前置; 5、陈言,用之复指前置; 6、之,否定句宾语前置;7、利,用代词“是”复指前置;七、简答(每题3分,共12分)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2、先通过字形分析;再在文献中找到证据(2分)。如“習”,说文:“数飞也。”礼记月令:“鹰乃学习。”(1分)3、表示比喻;表示处所;表示工具或依据;表示对人的态度;4、“也”表示判断肯定语气;“矣”是把事物发展的现阶段作为新情况告诉别人;(2分)“也”是静态的;“矣”是动态的;(1分) 八、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范宣子当权,诸侯向晋国进贡的负担很重,郑国人很担心。二月,郑伯到晋国去,子产委托子西带书信给范宣子。信中说:“你治理晋国,四方的诸侯没有听说你的美德,却听说进贡的负担很重,我呢,对此事很不理解。我听说掌管国家的人不是担忧没有财物,而是担忧没有好的名声。诸侯的财物聚集到晋国,诸侯就会怀有二心。如果你依赖这些,那么晋国其他贵族就会产生二心。诸侯怀有二心,那么晋国就会受到损害;晋国受到损害,那么你的家就受到损害,怎么这样糊涂呢?这样还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员工日常生活礼仪培训课件
- 完形填空-夹叙夹议文(复习讲义)-2026年高考英语一轮复习原卷版
- 听听洞里是什么动物互动游戏
- 大客户销售与管理010大客户市场营销
- 实验操作叙述型的分析与判断(含解析)-2026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 CN120204406A 抑制或检测外泌体miR3150a5p表达试剂的应用以及鼻咽癌转移治疗药物和预后制剂
- 人工智能通识教程(微课版) 课件 05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大语言模型技术
- 数据的分析-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复习汇编(北师大版)原卷版
- 老君炉药业产品培训知识课件
- 老人膳食营养学知识培训课件
- GB/T 12190-1990高性能屏蔽室屏蔽效能的测量方法
- 身份证委托书
- 高血压的危害-课件
- 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概况课件
- 单选题51-100试题含答案
- 轻钢龙骨、双层石膏板吊顶施工方案
- 安全网(平网)张挂安全技术要求
- 危险品管理台帐
- 政务云收费标准 云托管收费标准
- 计算机辅助翻译实用教程ppt课件(完整版)
- 研学旅行概论教学课件汇总完整版电子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