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理想国》心得58.doc_第1页
读《理想国》心得58.doc_第2页
读《理想国》心得58.doc_第3页
读《理想国》心得58.doc_第4页
读《理想国》心得58.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理想国心得58 论语与理想国会计1403班许樱曦学号xx1905045 一、理想国理想国是著名哲学家柏拉图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对话录里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 柏拉图把国家分为三个阶层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保卫国家的武士阶层、平民阶层。 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 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 在他的眼里“哲学家”有着特殊的内涵。 他认为哲学家是最高尚、最有学识的人,而这种贤人统治下的贤人政体就是最好的政体。 所以,只有建立以哲学家为国王的国家才是最理想的国家。 这个国家就是存在于天上的模范国家。 在他看来,哲学家的本质是具有知识,具有智慧、正义、善的美德,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国家最高理念的认识,即对“善”的把握,而其他人也只能把握“意见”而已。 治国作为一门知识,也只有哲学家才能掌握它,进而有资格执政,也就是说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于国家理念的认识,知道“理想国”应该怎样组织、怎样治理。 这样,所谓哲学家执政,就被柏拉图理解为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和绝对最高权力的结合。 他坚信只有哲学家才可拯救城邦和人民,哲学家是理想国必然的统治者。 另外,他鄙视个人幸福,无限地强调城邦整体、强调他一己以为的“正义”。 在柏拉图眼中,第三阶层的人民是低下的,可以欺骗的。 他赋予了统治者无上的权力,甚至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用撒谎来对付敌人或者公民”。 人类追求的正义与善就是柏拉图理想国的主题,他认为国家、政治和法律要朝向真正的存在并与人的灵魂相关才有意义。 在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刚开始讨论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柏拉图对正义有着多么强烈的憧憬与向往!他认为绝对的正义在神那里,这正好印证了对话结尾的宣言,“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 但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以及阶级的局限性,柏拉图代表的是封建贵族的利益,这决定了他的政策主张都是为封建贵族服务的,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客观性和公正性,有很多的主张都不见得是正确的,他的主张也不见得是真正正义的。 二、论语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 论语主要讲了两个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及态度的;二是讲思想修养方面的.这教给了我如何处世待人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礼,表现了孔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孔子的礼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孔子致力于维护三纲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仁,是孔子的道德观,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 克制自己,遵循“礼”,这就便是“仁”了。 “仁者爱人”,这里爱的“人”是指上层社会的王室贵族;尊重朝廷贵族,“不犯上”,也说明孔子对“礼”的尊重。 此外,孔子还把“仁”当作“人”的标准“仁者,人也。 论语与理想国中的教育都指向建构一个以等级制为基础的德治国家,其本质上显示出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但是在德治国家目标的建构上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逻辑路径。 三、理想国与论语之对比(一)、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之比较孔子和柏拉图都生活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 相似的社会现状和人生经历,使孔子和柏拉图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目的上趋于一致,都是为了建立一个以等级制为基础的德治国家。 孔子和柏拉图都将“德”、“善”作为政治的终极目标,作为治国理政的根本和主要的手段,也作为培养、选拔治理者的根本标准和基本要求。 同时,他们又囿于阶级的局限性,将这种美好的政治制度建构在了等级制的社会结构之上。 但是,由于对国家结构的认识差异,导致了论语与理想国对德治国家建构方式的理解是不同的。 论语中,构建的是一个以家庭为本位的德治国家,要求统治者先修身,再齐家,进而治国平天下。 理想国认为国家的正义具有优先地位,是以国家正义、国家道德为出发点,进而推演公民个体道德,因而建构的是一个以国家为本位的理想国。 所以,尽管论语与理想国两者的政治目标相同,但其内部建构逻辑却是截然相反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比较论语与理想国都将道德教育与国家治理紧密结合起来。 但是由于孔子和柏拉图对德治国家建构的逻辑不同,以及他们政治实践经验的不同,两者之间在内容上的差异也是很明显的。 在教育对象上,论语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主张有教无类,所有的人都应该接受同样的教育。 而理想国则认为人天生就有差别,主张在城邦内对不同阶层的人实施不同的教育,劳动者阶层只接受普通教育,护卫者阶层继续接受高等教育,而只有哲学王才能继续接受辩证法的教育,因而是一个按照人的等级不同实施内容不同的教育的体系。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比较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差异方面,论语注重启发式教育,讲究因材施教,在教育方式上,由内及外,提倡内省的方式,“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以达到更高的道德修养;在表现形式上,主要通过“礼”来实现受教育者在思想上和行为上的统一,做任何事情都要“立于礼”。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则更多的是由外及内的方法,重视教师的点悟、启发和诱导作用,特别是继承了苏格拉底的问答式的教育方法,由外及内的激发被教育者“反思”和“沉思”。 他在理想国中强调教育环境的重要性,提出净化教育环境的主张,甚至要求对荷马史诗等文本中不当的内容进行删减。 通过对论语和理想国的对比,中西方差别大概是非常明显的了中国通常是在人伦背景下考虑人之为人,以道德氛围克制人的欲望,自己压抑自己;而西方自古就承认人的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