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1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内容 一 空气卫生学监测二 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三 手卫生监测四 手消毒产品检测 2 环境卫生学监测的目的 1 了解消毒设备或消毒方法是否达到某环境应达到的标准 如 设备运转是否正常 消毒方法是否正确 新使用的消毒方法能否达到所要求的标准 2 在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的调查 是发现问题的方法之一 制订科学 有效的干预措施的前提 同时可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 3 可作为某些科研的基础研究 3 消毒液 内镜 空气 物表 手卫生 监测对象及方法 其它 二 监测的对象及方法 4 一 空气采样 需做科室 换药室 治疗室 抢救室 手术室 产房 新生儿室 ICU 血透室 供应室无菌物品放置室 烧伤病房 配奶室 洗婴室等采样方法 平皿暴露法 撞击法采样时间 在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环境要求 关门窗减少走动静止10分钟 5 门 布点方法 室内面积 30m2 设内 中 外对角线3点 内 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 距离地面1 5m 布点方法 室内面积 30m2 设4角及中央5点 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 距离地面1 5m 6 普通营养琼脂平皿 D 9cm 最好事先在采样点上铺一张无菌治疗巾 7 将平板盖打开 扣放于平板旁 8 暴露5min 层流室暴露30min 盖好立即送检 9 注意事项 10 计算公式 11 做好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有效 简单 经济的方法 12 二 手消毒效果监测 需做科室 有手术室科室 ICU NICU 血透室供应室采样方法 印压法 洗脱法 棉拭子法采样时间 在接触病人和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或消毒后立即采样采样频率 一般院感重点部门每月一次 发现院感流行趋势时 随时 及时监测 环境要求 人员流动少室内洁净区域 13 烧试管口 14 涂擦采样 15 烧试管口 16 棉拭子插入后烧试管口 17 18 计算公式 细菌总数 cfu cm2 平板菌落数 稀释倍数 采样面积 cm2 19 手消毒产品检测 1 在使用现场 随机选定受试者 试验不少于30人次 2 消毒前 在受试者双手相互充分搓擦后 让受试者左手并拢 将无菌棉拭子在含10ml 或5ml 生理盐水或营养肉汤的试管中浸湿 于管壁上挤掉多余水分 在五指屈面指尖至指根 往返涂擦2遍 涂擦时不断转动棉拭子 采样后 以无菌操作方式将棉拭子采样端剪入试管内 作为阳性对照标本 20 手消毒产品检测 3 根据消毒剂使用说明书的方法对右手进行消毒 手的卫生消毒作用时间为1分钟 外科洗手一般设定作用时间为3分钟 消毒后用含相应中和剂的采样液 与阳性对照组同样的方法对受试者右手上残留的自然菌采样1次 作为实验组样本 4 分别将未用过的同批中和剂 采样液各1ml 棉拭子1 2份作为阴性对照组样本 2 评价规定 阳性对照组应有较多的细菌生长 阴性对照组应无细菌生长 对30人次手上自然菌的平均杀灭率 90 可判断为消毒合格 21 采样时间 根据监测目的选择采样时间 1 进行常规物体表面监测 选择消毒处理后 从事医疗活动前 2 若是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的环境微生物检测 则尽可能对未处理的现场进行采样 3 监测频度 类环境每月监测1次 当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 应及时 随时 进行监测 22 三 物体表面采样 采样时间 消毒处理后采样方法 棉拭子法 压印法采样面积 被采表面 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 100cm2 取100cm2对于门把手 玻璃等不规则的小物体直接在物体表面按一定顺序涂抹 23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 采取标本要有足够的样本数量且具有代表性 手术室 选择具有代表性采样地点 每个房间每种 如手术台 桌 灯等 表面不少于2点 2 采样时 棉拭子处于潮湿状态 如处于饱和状态可将多余的采样液在采样管壁上挤压去除 不可使用干棉拭子采样 24 用5cm 5cm的灭菌标准规格板 放在被检物体表面 25 烧试管口 26 用棉签蘸取中和剂 27 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 28 烧试管口 29 剪除或烧掉手接触部分 30 烧试管口 31 计算公式 细菌总数 cfu cm2 平板菌落数 稀释倍数 采样面积 cm2 32 四 消毒剂浓度监测 监测方法 生物监测化学监测采样时间 采取更换前或使用中的消毒液 33 生物监测 采样方法 用无菌注射器1支 在被采样消毒液容器内抽取3ml左右结果判断 染菌量 100cfu ml 未检出致病菌 34 化学监测 1 G I型消毒剂浓度试纸1 过氧乙酸 二氯异氰尿酸钠 次氯酸钙 次氯酸钠 氯胺T 二氧化氯 含氯消毒剂和含次氯酸钠的清洗消毒剂等监测2 方法 取试纸条于消毒剂溶液中 片刻取出 半分钟内 在自然光下与标准色块比较 直接读出溶液所含有效成分浓度值 时间超过1分钟 着色逐渐消退 35 使用方法 1 将试纸条浸于所测消毒剂溶液中 即刻取出 半分钟内在自然光下与标准色块比较 直接读出该溶液所含有效成分浓度值 l 2 当溶液有效成分 1500mg L时 为取得较准确的结果 可稀释至100 1000mg L浓度后再进行检测 在计算浓度时 将比色板所得值乘以稀释倍数即可 36 注意事项 1 测试结果应在试纸浸消毒药液后半分钟内观察并记录结果 若时间超过1分钟 试纸条颜色将逐渐消退 l 2 用后剩余试纸应及时放回原塑料袋内包好 以免受到环境中其它药物的影响 l 3 测试纸应置阴凉 避光 防潮处保存且在有效期内使用 37 取出测试卡 旋紧瓶盖 指标色块完全浸没于待测消毒液中 沾下瓶盖上的纸垫 去除多余的液体 横置于瓶盖上等候5 8分钟 不要将色块面朝下 以免受到污染 观察色块着色变化 若指示色块变成均匀黄色 表示溶液浓度 2 0 若色块全部或仍有部分白色 表示溶液浓度 2 0 测试方法 2 戊二醛浓度测试卡使用办法 38 使用中消毒剂细菌污染量检测 采样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 用无菌吸管吸取1ml 或0 5ml 被检样液 加入9ml 或4 5ml 含相应中和剂混匀 结果判断 使用中的消毒剂 灭菌剂合格卫生学标准为 l使用中消毒液细菌菌落总数应 100cfu ml 不得检出致病菌 灭菌剂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为合格 注意事项 消毒剂细菌检测时采样液中一定要加相应的中和剂 39 一次性医疗用品监测 一次性卫生用品 指使用一次后即丢弃的 与人体接触并为人体生理卫生或卫生保健目的而使用的各种日常用品 如薄膜 或乳胶 手套 餐巾 纸巾 口罩 妇女经期卫生用品 床布等排泄卫生用品 避孕工具等 l消毒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接触皮肤黏膜 无毒害 检验合格 出厂前必须经过消毒处理 可直接使用的用品 l灭菌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指进入人体组织 无菌 无热源 无溶血反应和无毒性 检验合格 出厂前必须经过灭菌处理的可直接使用的用品 40 灭菌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监测 一 采样时间 日常检测 监测在灭菌处理后存放至有效期内采样 在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怀疑与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关 1 采样方法 1 在超净工作台或洁净层流间内 用无菌方法将拟检小件医疗器械 缝合针 针头 手术刀片等各3 5支 分别投入5ml的无菌生理盐水 或无菌营养肉汤 41 灭菌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监测 2 注射器则取3 5副在5ml无菌营养肉汤中 分别反复抽吸5次 3 对大的医疗器械 手术钳 镊子等在无菌操作下取2份以上 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 或无菌营养肉汤 的棉拭子反复涂擦表面采样 并将棉拭子投入到 盛有5ml无菌生理盐水 或无菌营养肉汤 的试管中 被采样本表面积 100 2取全部表面 被采样本表面积 100 2 取100 2 采样后立即送检 无细菌生长为灭菌合格 42 监测方法 常规监测 二 监测方法 常规监测 3 监测频率 每月一次 采样注意事项 注意无菌操作 避免采样过程污染 医疗用品的标准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 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 黏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 43 灭菌物品抽样培养 采样 培养方法同灭菌的医疗用品监测l将压力蒸汽灭菌后的物品取样进行培养 若培养结果阴性 无菌生长 可视为灭菌可靠 l监测频率 每月一次 44 灭菌物品不合格指征 包装不严密湿包现象超过存贮有效期限化学指示剂变色不合格生物监测结果阳性 45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影响紫外线消毒效果的因素1 消毒对象 微生物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不同 其抗力由大到小排列次序为真菌孢子 细菌芽胞 细菌繁殖体 生物数量越多 需要产生相同致死作用的紫外线照射剂量也越大 2 环境 微生物附着在悬浮的灰尘粒子中比在气溶胶中对紫外线有更大的抗力 3 空间大小 输出功率分布应 1 5W m3 4 整流器 整流器使用时间过长会使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明显降低 46 影响紫外线消毒效果的因素 5 照射剂量 l不同微生物所需照射剂量不同 一般细菌繁殖体所需照射剂量为10000uW s cm2 细菌芽胞为100000uW s cm2 病毒对紫外线的抵抗力介于细菌繁殖体和芽胞之间 所照射时间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T C RT为时间 秒 C为所需照射剂量 uW s cm2 R为灯管强度 uW cm2 47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内容 日常监测 1 记录每次的具体照射时间 并累加该支灯管已经使用的时间 2 记录紫外线物理或化学监测结果并签名 物理监测 是利用紫外线照度计直接读出其辐射强度值的方法 监测方法 1 将待测紫外线灯管固定于测定架 2 将测定波长为253 7nm的紫外线照度计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m的中央处 3 开启紫外线灯5分钟后 待仪表稳定后 所示数据即为该紫外线灯的辐照值 uW cm2 48 物理监测注意事项 1 测定时电压应稳定在220V 5V 温度20 25 相对湿度 60 2 紫外线照度计必须在计量部门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3 紫外线照度仪至少1年标定1次 49 紫外线灯强度结果判断标准 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新灯管的辐照度值应 90uW cm2为合格 使用中 旧 紫外线灯辐照度值 70uW cm2为合格30W高强度紫外线新灯的辐照度值 180uW cm2为合格 50 化学指示物监测 紫外线化学指示卡主要用于检测紫外线灯的照射强度 以检验紫外线灯是否符合要求 此指示卡是根据紫外线光敏涂料可随照射强度呈相应色变的原理研制而成 51 化学指示物监测方法 1 开启紫外线灯5分钟后 将化学指示卡置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M的中央处 有图案一面朝上 2 照射1分钟 紫外线照射后图案中光敏色块由乳白色变成不同程度的淡紫色 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 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 判断照射强度 紫外线化学指示卡主要用于检测紫外线灯的照射强度 以检验紫外线灯是否符合要求 此指示卡是根据紫外线光敏涂料可随照射强度呈相应色变的原理研制而成 52 化学指示物监测方法 1 开启紫外线灯5分钟后 将化学指示卡置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M的中央处 有图案一面朝上 2 照射1分钟 紫外线照射后图案中光敏色块由乳白色变成不同程度的淡紫色 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 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 判断照射强度 结果判断 将指示卡中间光敏涂料的颜色与标准色块比较 可以判断出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的范围 紫外线灯管是否合格的判断标准同紫外线照度仪 53 化学指示物监测注意事项 1 指示卡应获得卫生部批准 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2 及时记录判断结果 放置时间过久 指示卡光敏涂料的颜色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淡 3 指示卡应用避光纸包装 置于4 冰箱内储存 以免光敏涂料遇日光照射不稳定变色而影响监测结果 4 紫外线灯安装后及使用前应进行监测 使用中的灯管照射强度监测 应每6个月监测1次 监测时应特别注意照射距离和照射时间 以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5 测试时注意个人防护 避免灼伤眼角膜 皮肤 54 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 常规监测 1 消毒剂浓度必须每日监测并做好记录 保证消毒效果 使用的消毒剂在有效期内 2 消毒后的内镜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记录 灭菌后的内镜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55 五 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采样时间 在消毒灭菌后 使用前进行采样采样方法 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 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 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