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五柳先生传【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设计理念】遵循学科特色,突出“读”的环节,采用试读法,在正误再读中,实现“大致读懂”的基本要求。这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独立于世俗之外”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不慕荣利”的独特个性。【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通过诵读,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过程和方法目标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不慕荣利”的优秀品质,学习“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学情分析】教材中有“大致读懂”的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才有理解与探求的可能,教师才有教与导的依据。教学实践中,文言文“教懂”比“读懂”好实现,“教懂”是教师的事,“读懂”是学生的事。面对乡村学生,实现“读懂”是要花大气力的。而这一课,则是有益的尝试。【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逐渐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旨意。、结合背景、材料,领会作者“不慕荣利”人生追求的含蓄表达。【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阅读障碍、引导学生多渠道查阅、收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如生平简介,历史家对陶渊明的评价等等、教师准备相关材料,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言设计(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同学们,古人常说“文如其人”,意思是透过一篇文章,我们大致可以感觉到作者的生活态度和情感。如爱莲说,周敦颐表达了他要与莲花一样具有洁身自好的品格,而不满世人甚爱牡丹的追求荣华的心态。那么大家知道陶渊明喜爱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我们学过的作品中,哪些篇章反映了这一个性?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 二、感知文意、一读。(要求读准字音)、二读。(要示读出语气、重音,特别强调读出层次)、三读。(把握语调,划出不理解的语句)、四读。(要读出问题)三、师生利用练习册,自主探究,加深理解、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自主讨论交流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明确:文章采用“先叙后议”方式结构全文(传文+赞语)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作者借助哪些语句作勾画?请学生归纳、列表: 思想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雨,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人生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精神状态晏如也;“不戚戚”“不汲汲”、师生共议,评析人物形象综观全文,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相关语句分析。总结: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隐士。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了解文中评述,加深对五柳先生的认识。学生齐读“赞曰”部分,理解赞句的实质。交流理解:赞语主要概括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赞赏其不愁贫贱,不求富贵,怡然自乐,返璞归真的生活节趣。五柳先生到底是不是作者,根据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看法。四、小结、语言特色:语言简约凝练,勾画鲜明形象多用否定句,突出与世俗格格不入的节趣、主旨表现: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他安贫乐道的精神。五、 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全文。【板书设计】五柳先生传闲静少言 不慕名利-隐者心情好读书 不求甚解-读书悦己性嗜酒 期在必醉-率真放达 处于贫困却悠闲自适的隐士环堵萧然 宴如也-安贫乐道 (人格高洁)赏著文章自娱 忘怀得失淡泊名利11课敬畏自然教学设计网络资源,感谢原创作者【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理清本文行文思路。 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锻炼学生思维能力。2、培养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3、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完成导学案后,再进入教课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然而,不自量力的人类却妄图面对充满了母性关怀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说:“我要征服你!”快看看这篇文章,望我们保持理智的清醒和灵魂的温情吧。二、整体感知: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然后围绕:问题(1)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3)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进行思考,理清文章行文思路。第1段:人类“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第2段:大自然窃笑人类。(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第3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第6段:人类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第7段:人类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硕大的永恒的生命。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第10段:在宇宙中处处都是人类的兄弟。第11段:我们应当视其他生物为我们平等的生命,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们自己。三、语言品读: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其中包含的深意。(以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为例)四、反问: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如: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五、质疑: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作者的文章就处处洋溢着思维的火花,那么你敢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吗?1、 如果说至今人类的作品(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2、 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3、 我们对自然正确的看法应当怎样?4、 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什么?自然界有目的吗?5、人类也有好有坏,大自然是否也一样?那么本文是否也有好坏?6、人类的科学是人类需要的产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种需要的产物?六、探究活动: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七、小结: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同时在文字里我们也读到了作者一种大生命观:生命平等,生命尊严的理性之美和人文关怀。“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之美好境界当是人与自然真正和谐之境界。附:人教版八(下)11课敬畏自然导学案【学习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课文富有哲理性的语言,理解反问的表达效果。2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重点难点】品味课文富有哲理性的语言,理解反问的表达效果,树立环保意识。【资料链接】题目解读:“敬畏”有两层含义。一层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类的生成,实在太神奇了,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创造是无法与大自然相比的。层为“畏惧”,但不是原始人对大自然的畏惧。可以从“爱护自然”一语中探得它的含义。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人类应该调整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求得和谐的发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美好。第一课时【课时要点】积累字词,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树立环保意识。【自主学习】1读准下列字词。鲲()鹏斥鴳()蓬蒿()咫尺()狼藉()相形见绌()美味佳肴()2解释下列词语。蓬蒿:咫尺:狼藉:自不量力:相形见绌:佳肴:3认真朗阅读课文,圈画每段关键语句,理清论述思路。作者认为对待自然的态度应是什么?你认为“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小组自由展示1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2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明确:敬畏自然就保护了人类的家园,就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生存空间。或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的生存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巩固提升】人类对自然有哪些不敬之举?请举例说说。说一说你能为保护自然做哪些事情呢?【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课时要点】1品味课文富有哲理性的语言,理解反问的表达效果。2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树立环保意识【自主学习】1识记词语。蓬蒿 咫尺狼藉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佳肴2本文是一篇_性的散文,谈论_与_的关系,作者否定了“_”的口号,提出了“_”的口号。你喜欢文中哪些语句,请抄录下来。【合作探究】语言品味,互动探究:(各小组讨论、交流,口头展示)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赏析下列句子(可以从句子的表达方法、修辞方法、内容、句式等方面品味)。例:(1)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2)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理解:运用反问,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3)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理解: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2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体会反问的表达效果。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思考,发人深省。例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重阳节特色主题策划方案
- 甲状腺手术护理常规课件
- 元宵节教学课件
- 《永远的丰碑》教学课件
- 用电安全知识培训课件新闻稿
- 用iPad进行课件编辑
- 2025年考研英语(一)阅读理解历2025年真题 深度解析与模拟试卷
- 2025年电气工程师考试试卷:电气工程设计规范应用专项训练
- 2025至2030中国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礼品行业发展分析及行业发展前景与战略报告
-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总体部署完整版
- TUPSW微机控制电力专用不间断电源(UPS)系统使用说明书
- 骨质疏松诊治与中医药
- LY/T 2383-2014结构用木材强度等级
- GB/T 528-200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 中日关系历史
- GB/T 15171-1994软包装件密封性能试验方法
- 2023年江苏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奥赛)初赛试题和答案
- 信息系统运维服务方案
- 化工试生产总结报告
- DB32-T 3129-2016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单体钢架塑料大棚 技术规范-(高清现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