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六)我们的中华文化(限时:45分钟)(对应活页卷第327页)一、选择题1(2017山东寿光质检)键盘时代,“提笔忘字” 现象屡见不鲜,一些生编硬造的网络语言使美感荡然无存。拯救汉字、唤起全民对汉字的关注与重视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这是因为()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汉字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发掘汉字之美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ABC DD说法错误,因为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故排除;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文化传媒,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物质载体,故说法错误;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拯救汉字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故正确。2(2017汉中模拟)筷子,古称箸,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发明创造,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中国传统的礼仪习俗,使得人们在用筷子品尝珍馐美味之时,还得承担一份严格的道义责任。就考古学而言,成千上万种箸文物,可谓洋洋大观,通过小小的筷子,人们可以解读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由此可见()箸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箸文化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箸文物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A BC DD箸文物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正确;说法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夸大了箸文化的作用。3(2017辽宁省锦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中国智慧自成语境”。中国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大量成语出自古代经典著作,表达着人伦善恶的中国价值观。材料体现了() 【导学号:9730011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A BC DA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主旨。中国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大量成语出自古代经典著作,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故符合题意;大量成语表达着中国价值观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故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故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故不符合题意。4(2017湖南省郴州质检)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任何一个出口处,中华文明无处不在。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从侧面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A BC DC材料描述中华文明无处不在,这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符合题意;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纪念碑上有中国的孔子,这说明中华文化也能够为世界人民共同享用,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描述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不选;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排除。5(2017唐山模拟)随着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加深,中国春节正在慢慢地向世界性节日演变。2017年中国春节前后,世界上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座城市举行“欢乐春节”活动。如今,全球至少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把春节定为本国的法定假日。春节走红海外()源于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姿态接受外来文化说明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A BC DD全球至少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把春节定为本国的法定假日,这源于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说明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增强,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正确;说法错误,我们应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材料未体现。6(2017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出门在外,最难改的是乡音,最亲切的是方言。方言被称作我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却日渐式微,流失严重。一些人士和地方疾呼保护方言刻不容缓。这是因为方言() 【导学号:97300116】魅力独特,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运用广泛,是文化传播交流的工具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绚丽多彩,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A BC DC方言魅力独特,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因此要保护方言,正确;方言运用并不广泛,不选;方言日渐式微,说明方言并没有因时而变,不选;方言绚丽多彩,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要保护方言,正确。7(2018湖北省武汉市高三调研)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方方言迥异,有“十里不同音”之说。但借助统一的文字,“语不同音”的中国人照样可以进行交流。千百年来,“书同文”与“语不同音”一直相安无事地并存。这种现象表明()语言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不是统一的中国的区域文化具有多样性区域文化包含了中华文化的共性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A BC DC语言文化的内容与形式可以做到统一,不选;“十里不同音”说明中国的区域文化具有多样性,正确;“语不同音”的中国人借助汉字照样可以进行交流,这说明区域文化包含了中华文化的共性,正确;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8(2017山东省威海市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中国人的姓氏既是家族血脉传承的符号,也是中国人利用汉字形音义的韵味传承中华文化的独特方式。2017年3月23日,中国姓氏文化当代价值与脉承APP1.0版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者认为姓氏文化在当今仍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认祖寻根的姓氏文化能够凝聚中国人的家族信仰和民族认同感姓氏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姓氏文化是时代文化特征的一种反映并随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对姓氏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有利于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A. B.C. D.B主题是“挖掘姓氏文化的当代价值”,表明认祖寻根的姓氏文化能够凝聚中国人的家族信仰和民族认同感,对姓氏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有利于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符合题意。不能笼统说姓氏文化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姓氏文化要具体分析,错误;姓氏文化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属于传统文化特征的反映,而不是时代文化,错误。9(2017大连模拟)中华文化自古就是以开放性姿态融合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而丰富起来的。中华文化“能不它化而自存”,故文明绵延未断;“能化它而相存”,故能教化四边;“能和而不同而共存”。这主要体现出中华文化的()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C包容性 D民族性C中华文化自古就是以开放性姿态融合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而丰富起来的,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10(2017濮阳模拟)孔子学院被誉为“中国最好最妙的出口产品”,妙就妙在中方不唱“独角戏”,而与外方共唱“二人转”:我方主导、民间运作、中外合作、互利互享,中外高校、中小学“结对”办学,中方院长、外方院长携力推进,“融入外国主流”。可见,孔子学院的成功是基于() 【导学号:97300117】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和随之带来的软实力的提升A BC DB“我方主导、民间运作、中外合作、互利互享”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也就是具有包容性,也是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表现,正确。增强文化竞争力,是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前提和基础,所以不选;题中未体现综合国力的提升,所以不选。11(2017江西省南昌市摸底考试)同样是写梅,陆游笔下的梅是“寒士之梅”,毛主席笔下的梅是“战士之梅”。做寒士时,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品质;做战士时,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傲骨。两者都是人的非常重要的品格,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梅的意象。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把“梅”的品格作为精神追求的目标,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相得益彰“梅”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梅花被赋予特定时代的相应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气节之象征文学艺术中梅所幻化出的人的品格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A BC DB从陆游到毛泽东的诗词,梅花被赋予特定时代的相应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气节之象征,正确。传统文化中以梅象征人的高洁品质,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正确。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材料没有体现梅与爱国主义的联系,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包容性,不符合题意。12.(2017河北省廊坊市期末)第十三届全运会于2017年8月27日至9月8日在天津市举行。其中会徽由书法字“津”“13”“张开双臂的人形”和“海河”等元素构成,呈“火炬”造型,取名为“奔向未来”。吉祥物取名为“津娃”,取材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与现代卡通形象进行了有机整合,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天津特色。全运会会徽和吉祥物的设计表明( )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民族性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在继承的过程中发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 BC DD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故错误;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故错误;题干会徽和吉祥物的设计取材中国书法、天津杨柳青年画,体现出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区域性,这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表现,故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17福建省泉州市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间文学是我国文学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是广大劳动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史诗、歌谣、谚语、歇后语、谜语、民间说唱等。它产生和流传于民间,服务于大众和社会。民间文学蕴含着我国各民族各地域丰富的民间风俗习惯、宗教观念信仰和伦理道德价值,是塑造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力量;民间文学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多元的形式充实着民族文化的宝库,并成为世界民间文化的重要财富;民间文学是文艺创作的摇篮和乳娘,古往今来许多文学家和艺术家都是喝着民间文学的乳汁长大的,比如,屈原的九歌就是源于民间祭祀的祭词、祭曲,聂耳的码头工人歌则是受到码头工人劳动号子的启发才谱写而成的。 民间文学既是伟大的,又是脆弱的。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社会的根基逐渐削弱,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更加多元化,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一些有说唱特长的民间老艺人也相继离世,民间文学的传承人和受众都逐渐萎缩,民间文学的传承面临严峻冲击。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实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1)“民间文学既是伟大的,又是脆弱的”。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2)结合材料,请你为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学遗产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解析】第(1)问,解析观点说明题的关键是明确观点蕴含的道理或体现的指向;题目中的民间文学属于传统文化、文化遗产,其伟大指的是它的重要作用等,其脆弱指的是它的发展不足等;结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来调动知识和组织答案,如自身的博大精深、自身发展面临挑战等。第(2)问,要围绕着民间文学遗产的抢救和保护来提建议;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来组织答案。【答案】(1)民间文学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都有重要作用;民间文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支撑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民间文学承载着我国各地域各民族的特色文化,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民间文学是伟大的。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民间文学是特定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和文化需求多样化,对民间文学的需求逐渐萎缩,民间文学的传承人也因岁月流逝日趋减少,民间文学的传承面临挑战。因此,民间文学是脆弱的。(2)答案示例:大力宣传民间文学的价值,增强保护民间文学的自觉性;充分发掘整理、编辑出版优秀民间文学,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加快培养传承优秀民间文学的专门人才;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演绎经典的民间文学以吸引更多受众;为民间文学的抢救和保护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支撑。14(2017洛阳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书信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传情达意、沟通情感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在过去的两千多年中,书信集文学、美学、书法、礼仪、纸张等文化于一体,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电话”“微信”“QQ”成为人们进行联系的主要方式。书信由于写起来麻烦,传递信息缓慢等缺点,便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然而,书信是极具个性的东西,它所代表的情感内容,是其他任何通讯方式都无法代替的。时至今日不少人还在怀念传统的书信往来。他们说,也许书信没有电脑打印那么工整、那么花哨,也没有网络下载话语那么俏皮、那么有创意,但寄与收的过程给人一种企盼,落笔成文有更多的斟酌,它反映出的是书写人的真情实感,一笔一画,纸张墨水飘香,透着亲切和感情,它更不会像电脑、手机“删除”那样轻易就“无影无踪”。这对那些至亲好友来说很重要,他们需要“原创”,需要“真诚”,需要“一对一”,不希望被“一勺烩”和“群发”。网络时代,书信依然有存在的价值。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继承书信文化。【解析】本题是分析说明型试题,限定知识是文化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牡丹江医学院《读共产党宣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早期教育职业学院《建筑工程CAD》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制图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社会学原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川北医学院《学科教材与课例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景观公共设施设计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跨文化学习与教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安装工程预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高等化学(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多元一体的文化课件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营销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南昌大学
- 部编2023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活动园问题及答案
- 第2课+凉拌黄瓜(课件)(课件)-六年级上册劳动苏教版
- 挖掘机司机技能理论考试题库大全(600题版)
- 穿支动脉梗死的病因和机制课件
-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循证证据
- 布草间管理制度(3篇)
- 高校电子课件:产业经济学(第五版)
- 法商小课堂传承保险法商课婚姻保险法商课32张幻灯片
- 毕业设计-栲胶法脱硫
- 人教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实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