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愚公移山辛集市第二实验学校 李小品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寓意。2、分析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3、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教学重难点:1、品味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2、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做出不同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 检查复习(1)法国寓言家拉封丹认为,寓言有“身体”和“灵魂”两部分,“身体”就是寓言故事,“灵魂”则是它的寓意。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这则寓言的故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人物的形象和这则寓言的“灵魂”。(2)好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学习好文言文主要靠积累,知识积累的好方法是自我整理,请说一说你整理了什么知识点。二、讨论交流,简析课文过渡:我们接下来齐读课文并思考几个问题,看同学们是否真正读懂了课文。用原文回答问题:1 愚公为什么下定决心“移山”?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移山的工作遇到哪些困难?“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年且九十”“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愚公的宏伟目标是什么? “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4.愚公的子孙们对移山的态度是什么? “ 杂然相许。”5.愚公认为山一定能够移掉的理由是什么呢?“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6.天帝命大力神的两个儿子下凡把两座山背走的原因是什么? “帝感其诚”过渡:由此看来,移山的任务的确很艰巨,但越是艰巨,越能体现出人物不同的精神风貌。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人物对移山的不同的态度。三、分析人物,文本升华学法指导:表现人物思想情态的基本方法是对话,它不仅能在情节发展中起推动作用,而且不同的问话表达了不同的语气,还可以表现人物不同的思想情态。1、分析愚公妻和智叟对愚公“平险”的对话。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请同学们与同桌讨论,从目的、语气和称谓的角度思考两段话的区别。区别:a、“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式的运用,说明了智叟对愚公的轻视。 “且焉置土石?”愚公的妻子有这个疑问,说明她考虑到丈夫面临的困难,对自己丈夫去移山更多的是关心和担心。b、愚公的妻子:合乎情理“献疑” 智叟:夸张,带着讽嘲的意味“其如土石何”与“如太行、王屋何”句式相同,但智叟的话中多一“其”,加强了反问的语气。c、从称谓看,还有什么不同?愚公的妻子称愚公为“君”,智叟则称愚公为“汝”,显得不客气,也说明了智叟对愚公轻视的态度。“轻视、看不起 2、愚公之妻关切、担心愚公,智叟讥笑、责难愚公,你觉得他们说话的语气应该是怎样的?明确: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带有关切、担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委婉。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 “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其如土石何”语气很重。学生试读3、分析愚公的形象: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a、智叟反对愚公移山,愚公针锋相对地驳斥智叟的反对和嘲笑,我们一起读愚公反驳智叟的话。学生找出“汝心之固何苦而不平?” 齐读启发:这段句子念起来感到特别有力,这是什么原因呢? 移山很有信心,使人感受到移山的可能性。 追问:“而山不加增”,这个“而”字的作用是什么? 体会“而”字的转折作用; “加增”就是“更增高”。子子孙孙无穷尽,然而山不会更增高了,挖去一点就少一点,这样一算,自然引出了一个结论:“(山)何苦而不平?”b、面对那么大的困难,愚公对智叟说的这段话表现了愚公什么样的性格?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知难而进 大智若愚 板书4、分析智叟的形象由此可以看出,面对困难时,智叟是怎样的态度?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畏难而止 自作聪明 板书c、愚公“年且九十”,只剩“残年余力”,却要带领老老小小五个人,移走两座“高万仞” 的大山,这到底是“愚”还是“不愚”?请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看法。学生自由分析讨论后明确:愚公移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他移山的目的明确。其次,对于山能够移走这一点,愚公也是成竹在胸的。 在移山的整个过程中站得高,看得远,考虑问题十分周密。 另外,用“为子孙后代造福”的观点去看,愚公不仅不笨,而且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人。这叫做“大智若愚”。 寓言只是用假托的故事,就某一点来晓喻一个道理,我们不需要以今天的眼光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关键是掌握这个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四、理解寓意,悟得道理读到这里,你觉得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思路: 敢于迎接挑战;持之以恒,坚持就是胜利;志当存高远;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 团结就是力量;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交流五、拓展延伸,领悟主旨有人说,这个故事到最后还是靠了神仙的力量把这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到底是无能的。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说明愚公移山的决心和行动使山神都害怕了,不得不向天帝报告;“帝感其诚”,愚公精神连天帝都感动了。这不仅不是说明愚公的无能,相反却显示了愚公移山的力量之大和精神的感人之深。愚公千百年来被人称颂,正是由于他这种排除千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精神。1、文章为什么用神话结尾,这是不是影响了愚公坚持不懈的形象? a、愚公的决心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天帝才派山神的儿子背走大山,衬托了愚公的精神b、作者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2、所有的神话和寓言,在“科学”的手术刀下,都经不起解剖。你认为,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寓言和神话吗?学生自由回答六归纳总结,升华提高 1.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2.也许,故事不足为信,但我们要传承故事中所包含的精神。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怕困难的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小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大到国家的建设,我们都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学习才会进步,国家才会富强。七、布置作业,课后巩固1、 以“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公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愚公移山列子愚公: 知难而进 大智若愚智叟 : 畏难而止 自作聪明愚公移山教学反思1、设法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体验,引导学生从“文本表面”进入到“文本底层” ,去感悟文本的文化,激活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得到精神的享受。首先把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传承上:愚公移山故事情节简单,揭示的寓意是深刻的,从寓意中获得人生的启迪,也是优秀寓言的魅力所在。寓言只是用假托的故事,就某一点来晓喻一个道理,我注意引导学生从寓言文体特征的角度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关键是掌握这个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其次,注意创新意识的激发与批判思维的启迪。学生如果只是积累、继承与保存文化传统,那么语文课程将永远不能与时俱进, 也不能引领文化的创造与发展。寓言故事浅显易懂,情节吸引人,中心人物是愚公,中心事件是移山。在文中对愚公的移山壮举早有争论,最反对的人物是智叟,智叟认为愚公移山是一件极为愚蠢的行为。文中的智叟是以自作聪明、目光短浅的艺术形象出现的,而愚公却站得高,看得远,考虑问题十分周密,也就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愚公的行为到底愚不愚蠢,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二、 关注学生的思想。我在执教愚公移山时为了引导学生更进一步地深入体验文本。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神话和寓言也成了荒诞不经的笑话,更有许多人把它们和迷信混为一谈,其实任何时代都需要神话和寓言的存在,相信神话的存在就是一种最好的精神寄托,本文以神话结尾,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更赞颂了愚公的坚持不懈精神。关于这个时代是不是还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