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典型习题解答_第1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典型习题解答_第2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典型习题解答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知识1.1电路如图 p1.1 所示,已知 ui 5sin t (v) ,二极管导通电压ud0.7v 。试画出 ui与 uo 的波形,并标出幅值。图 p1.1解图 p1.1解: 波形如解图 p1.1 所示。1.2电路如图 p1.2 ( a)所示,其输入电压ui1 和 ui2 的波形如图( b)所示,二极管导通电压 ud0.7v 。试画出输出电压uo 的波形,并标出幅值。图 p1.2解: uo 的波形如解图 p1.2 所示。;.解图 p1.21.3 已知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z 6v ,稳定电流的最小值izmin 5ma ,最大功耗 pzm 150mw 。试求图 p1.3 所示电路中电阻r 的取值范围。图 p1.3解: 稳压管的最大稳定电流izmpzm /uz 25ma电阻 r 的电流为 izmizmin ,所以其取值范围为ru iu zi z0.361.8k1.4 已知图 p1.4 所示电路中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z 6v,最小稳定电流izmin 5ma , 最大稳定电流 izmax 25ma 。(1) 别计算 ui 为 10v 、15v 、35v 三种情况下输出电压uo 的值;(2) 若 ui35v 时负载开路,则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图 p1.4解:( 1)当 ui 10v 时,若 uouz 6v ,则稳压管的电流小于其最小稳定电流,所以稳压管未击穿。故urlou irrl3.33v当 ui 15v 时,若 uouz 6v,则稳压管的电流小于其最小稳定电流,所以稳压管未击穿。故urlu5voirrl当 ui35v 时,稳压管中的电流大于最小稳定电流izmin,所以 uouz6v 。(2) i d z(u iu z )r29ma izm 25ma ,稳压管将因功耗过大而损坏。1.5 电路如图p1.5 (a)、(b)所示,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z3v ,r的取值合适, ui的波形如图( c)所示。试分别画出uo1 和 uo2 的波形。图 p1.5解图 p1.5解: 波形如解图 p1.5 所示1.6 测得放大电路中六只晶体管的直流电位如图p1.6 所示。在圆圈中画出管子,并分别说明它们是硅管还是锗管。图 p1.6解: 晶体管三个极分别为上、中、下管脚,答案如解表p1.6 所示。解表 p1.6管号t1t2t3t4t5t6上ecebcb中bbbeee下ceccbc管型pnpnpnnpnpnppnpnpn材料sisisigegege1.7 电路如图 p1.7 所示,试问 大于多少时晶体管饱和?图 p1.7解: 取 uces ube,若管子饱和,则vccrbu berbrcvccu berc所以,rb100rc时,管子饱和。1.8 分别判断图 p1.8 所示的各电路中晶体管是否有可能工作在放大状态。图 p1.8解:(a)可能(b) )可能(c) )不能(d) )不能, t 的发射结会因电流过大而损坏。(e) )可能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2.1 分别改正图p2.1 所示各电路中的错误,使它们有可能放大正弦波信号。要求保留电路原来的共射接法和耦合方式。图 p2.1解:(a)将 vcc 改为 vcc。(b) )在 vcc与基极之间加 rb。(c) 将 vbb 反接,且在输入端串联一个电阻。(d) 在 vbb 支路加 rb,在 vcc 与集电极之间加 rc。2.2 电路如图 p2.2(a)所示,图(b)是晶体管的输出特性,静态时ubeq 0.7v 。利用图解法分别求出rl和rl3k 时的静态工作点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uom(有效值)。图 p2.2解: 空载时: ibq 20 a,icq2ma ,uceq 6v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值约为5.3v ,有效值约为 3.75v 。带载时:ibq 20 a,icq2ma ,uceq 3v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值约为2.3v ,有效值约为 1.63v 。如解图 p2.2 所示。解图 p2.22.3 电路如图 p2.3 所示,晶体管的80 , rbb=100 。分别计算 rl和rl 3k时的q 点、au 、ri 和 ro。图 p2.3解: 在空载和带负载情况下,电路的静态电流、rbe 均相等,它们分别为i bqvccu beqrbu beqr22ai cqrberbbi bq(11.76ma) 26mvi eq1.3k空 载 时 , 静 态 管 压 降 、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 输 入 电 阻 和 输 出 电 阻 分 别 为u ceqauvccrc rbei cq rc3086.2vriausrb rberberbeau1.3k93rsrorcrbe 5krl 5k时,静态管压降、电压放大倍数分别为u ceqrlrcrli cq(rc rl )2.3vauaus lrrbe rbersrbe115au47rirb rberbe1.3krorc5k2.4 电路如图 p2.4 所示,晶体管的100 , rbb =100 。(1) 求电路的 q 点、au 、ri 和 ro;(2) 若电容 ce 开路,则将引起电路的哪些动态参数发生变化?如何变化?解:(1)静态分析:u bqrb1vcc图 p2.42 vi eqi bqu ceqrb1 u bqrf i eq 1vccrb2 u beqre 10 a i eq ( rc1marfre )5.7v动态分析:r berbb(1) 26mvi eq2.73ka(rc rl )urbe(1)rf7.7rirorb1 rb2 rbe(1)rf 3.7krc5krl(3) ri 增大, ri4.1k ;aauu减小,rfre1.92 。2.5设图 p2.5 所示电路所加输入电压为正弦波。试问:(1) au1 =u o1 /u i ?au2 = u o2 /u i ?(2)画出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ui、uo1、uo2的波形。图 p2.5解:(1)因为通常 1,所以电压放大倍数分别应为au 1rcrcre1u 2rb e(1rb e(1) re) rea(1)re1(2)两个电压放大倍数说明uo1ui,uo2ui。波形如解图 p1.5 所示。解图 p1.52.6 电路如图 p2.6 所示,晶体管的 80,rbe=1k 。(1) 求出 q 点;(2) 分别求出 rl和rl 3k时电路的au 、ri、ro。解:(1)求解 q 点:i bqvccu beq图 p2.632.3 ai eqrb(1(1) i bq) re2.61mau ceqvcci eq re7.17 v(2)求解输入电阻和电压放大倍数:rl时rirbaurbe rbe (1(1(1) re) re) re 0.996110krl3k 时rirb rbe(1)( re rl )76ka(1)( re rl )u0.9 9 2rbe(1)( re rl )rore rs rb 1rbe372.7 电路如图 p2.7 所示,晶体管的60, rbb=100 。(1) 求解 q 点、au 、ri 和 ro;( 2)设u s 10mv(有效值),问u i ? u o ?若 c3 开路,则u i ? u o ?图 p2.7解:(1)q 点:i bqvccrb(1u beq) re31ai cqu ceqi bqvcc1.86ma i eq ( rcre )4.56vau 、ri 和 ro 的分析:rberbb(1) 26mv i eq952rirb r be952aurorc( rc rbe 3krl )95(2) 设u s 10mv (有效值),则uriiu srsri3.2mv若 c3 开路,则u oau u i304mvurirb rbe(1 arc rlre)re 1.551.3kuisriursri9.6mvuoau ui14.4mv2.8 已知图 p2.8 (a)所示电路中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如图(b)所示。求解电路的q点和 au 。图 p2.8解:(1)求 q 点:根据电路图可知,ugsq vgg3v 。从转移特性查得,当ugsq3v 时的漏极电流idq 1ma因此管压降udsq vddidqrd 5v 。( 2)求电压放大倍数:mg2u gs(th)i dqi do2 ma vaugm rd202.9 图 p2.9 中的哪些接法可以构成复合管?标出它们等效管的类型(如 npn 型、pnp 型、n 沟道结型)及管脚(b、e、c、d、g、s)图 p2.9解:(a)不能。( b)不能。(c) )构成 npn 型管,上端为集电极,中端为基极,下端为发射极。(d) )不能。(e)不能。(f) pnp 型管,上端为发射极,中端为基极,下端为集电极。(g) )构成 npn 型管,上端为集电极,中端为基极,下端为发射极。2.10 设图 p2.10 所示各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均合适,分别画出它们的交流等效电路,并写出au 、ri 和 ro 的表达式。图 p2.10解:( 1)图示各电路的交流等效电路如解图p2.10 所示。(2)各电路图( a)au 、ri 和 ro 的表达式分别为au1r2 rb e 2r1(1rb e 12 ) r3 (1rb e 22 ) r3(12 ) r3rir1rb e 1ro图( b)r3 rb e 2r2 12a(11 )( r2 r3 ur b e )2(2 r4 )r b e 1(11 )( r2 r3 rb e )2rb e 2ri ro图( c)r1 r b e 1(1 r41 )( r2 r3 rb e )2a1 r2u rb e 2r1(1r b e 12 ) rd rb e 22 r3(12 ) rdri ro图( d)ar1rb e 1r3g( r r r r)(2 r8 )um467be2rbe2rir3ror8r1 r2解图 p2.102.11 已知某基本共射电路的波特图如图p2.11 所示,试写出au 的表达式。图 p2.11解:au(110jf32)(1或 aufj5 )10(1j3.2j ff )(110fj5 )102.12 已知某共射放大电路的波特图如图p5.3 所示,试写出au 的表达式。图 p2.12解: 观察波特图可知,中频电压增益为40db ,即中频放大倍数为 100 ;下限截止频率为 1hz 和 10hz ,上限截止频率为250khz 。故电路au 的表达式为au1(1jf)(110010 )(1jfj2.5f105 )或au(1j f )(110 f 2jf )(110j2.5f105 )2.13 已知某电路的幅频特性如图p2.13 所示,试问:(1) 该电路的耦合方式;(2) 该电路由几级放大电路组成;(3) 当 f 10 4hz 时,附加相移为多少?当f 10 5 时,附加相移又约为多少?图 p2.13解:(1)因为下限截止频率为0,所以电路为直接耦合电路;(2)因为在高频段幅频特性为60db/ 十倍频,所以电路为三级放大电路;(3)当 f 10 4hz 时, 135 o;当 f 10 5hz 时, 270 o。2.14 已知某电路电压放大倍数au(1j10j f5f )(1jf)1010试求解:(1) aum ? fl? fh?(2)画出波特图。解:(1)变换电压放大倍数的表达式,求出f1 0 0jaum 、fl、fh。ua10a100f10hzf105 hz5(1j f )(1jf)umlh1010(2)波特图如解图p2.14 所示。解图 p2.142.15已知两级共射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200jfu1j f 51jf10 41jf 2.5105(1) au m ? fl? fh(2) 画出波特图。解:(1)变换电压放大倍数的表达式,求出au m 、fl、fh。?103auj f 5)(1aumf lf h(1j f )(151035hz104 hzjf104jf2.5105)( 2)波特图如解图p2.15 所示。解图 p2.152.16 已知一个两级放大电路各级电压放大倍数分别为au 1u o1u i1j f 425 j f51jf 10au 2u ou i 22 j ff1j150fj 10 5(1) 写出该放大电路的表达式;(2) 求出该电路的 fl 和 fh 各约为多少;(3) 画出该电路的波特图。解:(1)电压放大电路的表达式auau1 au 2(1jf )(150 fjf2)(1jf)24(2) fl 和 fh 分别为:50105f l50hz11f5 , f h64.3k h zh1.1210(3) )根据电压放大倍数的表达式可知, 中频电压放大倍数为10 4,增益为 80db 。波特图如解图 p2.16 所示。解图 p2.162.17 电路如图 p2.17 所示, t1 和 t2 管的饱和管压降uces 3v ,ucc 15v ,rl8。选择正确答案填入空内。图 p2.17(1) 电路中 d1 和 d2 管的作用是消除。a饱和失真b截止失真c交越失真(2) 静态时,晶体管发射极电位ueq。a 0vb 0vc 0v(3) 最大输出功率 pom。a28wb 18wc 9w(4) 当输入为正弦波时,若r1 虚焊,即开路,则输出电压。a为正弦波b仅有正半波c仅有负半波(5) 若 d1 虚焊,则 t1 管。a可能因功耗过大烧坏b始终饱和c始终截止解:(1)c(2)b(3 )c( 4) c(5)a2.18 在图 p2.17 电路中,已知ucc 16v , rl 4,t1 和 t2 管的饱和管压降uces 2v,输入电压足够大。试问:(1) 最大输出功率 pom 和效率 各为多少?(2) 晶体管的最大功耗ptmax 为多少?(3) 为了使输出功率达到pom ,输入电压的有效值约为多少? 解:(1)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pom(vccuces)24vcc2 rlu cesvcc24.5w69.8%(2 )晶体管的最大功耗ptmax0.2 pom0.2v 2cc2 rl6.4w(3)输出功率为 pom 时的输入电压有效值uiu omvccu c e s9.9v2第三章负反馈放大电路3.1 判断图 p6.4 所示各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图 p3.1解: 图( a)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直流负反馈。图( b)所示电路中引入了交、直流正反馈。图( c)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直流负反馈图( d)、(e)、( f)、( g)、(h)所示各电路中均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3.2 电路如图 3.2 所示,要求同题 3.1 。图 p3.2解: 图( a)所示电路中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图( b)所示电路中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图( c)所示电路中通过rs 引入直流负反馈,通过rs、r1、r2 并联引入交流负反馈,通过 c2 、rg 引入交流正反馈。图( d)、(e)、( f)所示各电路中均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图( g)所示电路中通过r3 和 r7 引入直流负反馈,通过r4 引入交、直流负(g)电压串联负反馈fufuo(h)电压串联负反馈fufuo反馈。3.3分别判断图 3.1(d)( h)所示各电路中引入了哪种组态的交流负反馈,并计算它们的反馈系数。解: 各电路中引入交流负反馈的组态及反馈系数分别如下:(d)电流并联负反馈fi fi o1fu fu or1(e)电压串联负反馈r1r3(f)电压串联负反馈fu fu o1r1r1r2r1r1r33.4 分别判断图 p3.2 ( a)(b)(e)( f)(g)所示各电路中引入了哪种组态的交流负反馈,并计算它们的反馈系数。解: 各电路中引入交流负反馈的组态及反馈系数分别如下:(a)电压并联负反馈fi fu o1 rf(b)电压并联负反馈fi fu o1 r4fi fi o(e)电流并联负反馈r2r1r2fu fu o(f)电压串联负反馈r1r1r4fufoi(g)电流串联负反馈r2 r9r2r4r93.5 估算图 3.1 (d)( h)所示各电路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电压放大倍数。解: 各电路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如下:(d)au f(e)au fu f(g)au fu ou iu o u i u ou iu o u i u ou ii o rli i r1i o rli f r1rlr1u ou f u o u fu o u f u ou f1r3r1(f)a11( h )au f1r2r1r3 r13.6 估算图 3.2 (e)( f)(g)所示各电路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电压放大倍数。解: 各电路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如下:(e)auoi(r r )rrusfo4i f rsl(11 )l(f)auf(g)aufu iu o u i u o u i( r2r2rsu ou f1r4r1i o (r7 r8 rl )u fr4r9 )( r7 r8 rl )r2 r9第四章直接耦合放大电路4.1 图 p4.1 所示电路参数理想对称,1 2 , rbe1 rbe2 rbe。(1) 写出 rw 的滑动端在中点时ad 的表达式;(2) 写出 rw 的滑动端在最右端时ad 的表达式,比较两个结果有什么不同。图 p4.1解:(1)rw 的滑动端在中点时ad 的表达式为dau ou i( rcrw ) 2rbe(2)rw 的滑动端在最右端时uc1( rcrw )ui2rbeuc2rcui2r beuou c1u c2rw( rc)2uirbe所以 ad 的表达式为u oadu i( rcrw ) 2rbe比较结果可知,两种情况下的ad 完全相等;但第二种情况下的uc1 uc2 。4.2 图 p4.2 所示电路参数理想对称,晶体管的均为 50, rbb =100 ,ubeq 0.7 。试计算 rw 滑动端在中点时t1 管和 t2 管的发射极静态电流ieq ,以及动态参数ad 和 ri 。图 p4.2解: rw 滑动端在中点时 t1 管和 t2 管的发射极静态电流分析如下:u beqrwi eq22i eq reveei eqad 和 ri 分析如下:vee rw 2u beq2re0.517marberbb(1) 26mvi eq5.18kadrberc97(1) rwri2rbe(12)rw20.5k4.3 电路如图 p4.3 所示, t1 管和 t2 管的均为 40, rbe 均为 3k 。试问:若输入直流信号 ui1 =20mv ,ui2=10mv ,则电路的共模输入电压 uic =?差模输入电压 uid=?输出动态电压uo=?图 p4.3解:电路的共模输入电压uic、差模输入电压 uid、差模放大倍数 ad 和动态电压uo分别为u icu i1ui2215mvu idadu i1u i2rc10mv672rbeuoad u id0.67 v由于电路的共模放大倍数为零,故 uo 仅由差模输入电压和差模放大倍数决定。4.4 电路如图 p4.4 所示,晶体管的 =50, rbb =100 。(1)计算静态时 t1 管和 t2 管的集电极电流和集电极电位;(2)用直流表测得uo=2v,u i=?若 ui=10mv ,则 uo=?图 p4.4解:(1)用戴维宁定理计算出左边电路的等效电阻和电源为rlrc rl6.67k,rlvccrcrlvcc5v静态时 t1 管和 t2 管的集电极电流和集电极电位分别为i cq1i cq2i cqi eqveeu beq2 re0.265mau cq1vricccql3.23vu cq2vcc15v(2)先求出输出电压变化量,再求解差模放大倍数,最后求出输入电压,如下:uouo ucq1 1.23vrberbb(1)r26ma i eq5.1kadu i若 ui =10mv ,则2(rbuo adlrbe ) 37.6mv32.7uoadui0.3 2 7vuou cq1uo2.9v4.5 电路如图 p4.5 所示, t1t5 的电流放大系数分别为 1 5,b-e 间动态电阻分别为 rbe1 rbe5,写出au 、ri 和 ro 的表达式。图 p4.5解:au 、ri 和 ro 的表达式分析如下:au1u o11 r2 rbe4(14 ) r5 au2u iu o24 r62rbe1 rbe5(15 ) r7 au3u i2u o3rbe4(1(15 )r74 ) r5u i3rb e 5(15 ) r7au ouu irirb e 1au1 rb e 2au2au3ror7 rb e 5r615第五章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应用5.1 电路如图 p5.1 所示。试问:若以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z 作为输入电压,则当r2 的滑动端位置变化时,输出电压uo 的调节范围为多少?图 p5.1解: uo 的调节范围约为r1r2r3 r1r2r1r2u z r1r3 u, 即 r1r2r3r1r2r1r2r36v 6vr1z5.2 电路如图 p5.2 所示,试求:(1)输入电阻;(2)比例系数。图 p5.2解: 由图可知 ri 50k ,um 2u i。i r 2u m即r2i r4u mr4ir 3u mu or3输出电压u o52u m1 0 4u i5.3 试求图 p5.3 所示各电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运算关系式。图 p5.3解: 在图示各电路中,集成运放的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所接总电阻均相等。各电路的运算关系式分析如下:u o(a)rfu i1r1rfu i2r2rfui3r32ui12u i25u13u o(b)rfu i1r1rfu i2r2rfui3r310u i110u i2u13u o(c)rf(u i2r1u i1 )8 (ui2u i1 )u o(d)rfu i1r1rfui2r2rfui3r3rfui4r420u i120u i240u13u145.4 电路如图 p5.4 所示。(1) )写出 uo 与 u i1、ui2 的运算关系式;(2) )当 rw 的滑动端在最上端时,若ui1 10mv , ui220mv ,则 uo?(3) )若 uo 的最大幅值为14v ,输入电压最大值u i1max10mv ,ui2max20mv ,最小值均为 0v ,则为了保证集成运放工作在线性区, r2 的最大值为多少?解:( 1) a 2 同相输入端电位图 p5.4up2un2rf(ui2ru i1 )10 (ui2ui1 )i2输出电压uo(1r2 ) r1u p210(1r2 )( u r1u i1 )rwu o10或r1(u i2u i1 )(2) 将 ui1 10mv ,ui220mv代入上式,得uo100mv(3) 根据题目所给参数,(ui2ui1 ) 的最大值为20mv 。若 r1 为最小值,则为保证集成运放工作在线性区, 成表达式为(ui2u i1 ) 20mv时集成运放的输出电压应为14v ,写u o10rwr1min(ui2ui1 )10102014r1min故r1min 143 r2max rwr1min (10 0.143 ) k9.86 k 5.5 分别求解图 p5.5 所示各电路的运算关系。图 p5.5解:图(a)所示为反相求和运算电路;图( b)所示的 a1 组成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a2 组成加减运算电路;图( c)所示的 a1、a2、a 3 均组成为电压跟随器电路, a4 组成反相求和运算电路。(a) )设 r3 、r4、r5 的节点为 m,则umi r 4r3i r3( ui1r1i r5ui2 ) r2ui1r1ui2umr2r5uoumi r4 r4( r3r4r3 r4 )( ui1u i2 )r5r1r2(b) 先求解 uo1,再求解 uo。uo1uo(1r3 )u r1i1r5uo1(1r4r5)ui2r4r5 (1 r4r3)ui1r1(1r5 r4)ui2i2(1r5 )(u r4u i1 )(c) ) a 1、a2 、a3 的输出电压分别为ui1、ui2、ui3。由于在 a4 组成的反相求和运算电路中反相输入端和同相输入端外接电阻阻值相等,所以ur4o(u i1r1ui2u i3 )10 (u i1u i2u i3 )5.6 在图 p5.6 (a)所示电路中,已知输入电压ui 的波形如图( b)所示,当t0 时uo0。试画出输出电压uo 的波形。图 p5.6u o解:输出电压的表达式为当 ui 为常量时1t2u i dtrct1u o (t1 )uu(t1oi2rct1)uo (t1 )105110 7u i (t2t1 )uo (t1 )100ui (t2t1)uo (t1 )若 t0 时 uo 0,则 t5ms 时uo 100 55103v 2.5v 。当 t15ms 时uo100 ( 5) 10103( 2.5) v2.5v 。因此输出波形如解图p5.6 所示。解图 p5.65.7 试分别求解图 p5.7 所示各电路的运算关系。图 p5.7解: 利用节点电流法,可解出各电路的运算关系分别为:ur2 u1u dtu1000u dtoiiii(a)r1r1c(b)uorc1dui dtc1uic 210 3dui dt2u i(c)1uou i dtrc103ui dt(d)1u i1u(ocr1u i2r2)dt1 0 0(u i10.5u i2)dt5.8 试求出图 p5.8 所示电路的运算关系。图 p5.8解: 设 a2 的输出为 uo2。因为 r1 的电流等于 c 的电流,又因为a2 组成以 uo 为输入的同相比例运算电路,所以u o21r1 cui dt2u i dtu o2(1r2 )u r3o2u ou oui dt5.9 为了使图 p5.9 所示电路实现除法运算,(1) )标出集成运放的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2) )求出 uo 和 u i1、ui2 的运算关系式。图 p5.9解:(1)为了保证电路引入负反馈,a 的上端为“,”下端为“。”(2)根据模拟乘法器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的关系和节点电流关系,可得uookuui2ui1所以ruorrfr(rrf0.1uoui2 )10( ru orrf )u i1ui25.10 试分别求解图 p5.10 所示各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图 p5.10解: 图( a)所示电路为单限比较器,uo uz8v , ut 3v,其电压传输特性如解图 p5.10 ( a)所示。图( b)所示电路为过零比较器,uol ud 0.2v ,uol uz 6v, ut0v 。其电压传输特性如解图p5.10 (b)所示。图( c)所示电路为反相输入的滞回比较器,uouz6v。令ur1pu or1r2r2r1r2u r e funu i求出阈值电压ut10 vut24 v其电压传输特性如解图p5.10 ( c)所示。图( d)所示电路为同相输入的滞回比较器,uouz6v。令u p得出阈值电压r2uir1r2r1r1r2u o1u n3vu t1u t21.5v7.5v其电压传输特性如解图p5.10 (d)所示。图( e)所示电路为窗口比较器,uo uz5v ,ut3v,其电压传输特如解图p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