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 中考真题一、 2003 年呼和浩特市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语段,完成24 27 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4.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 分)不以物喜: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5.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2 分 )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处江湖之远/ 则忧 / 其君c念无 / 与为乐者d相与步 / 于中庭26.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27甲段中抒发作者政治抱负的一句是末三句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 闷而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动。(2 分)。乙段”二字,反映了他失意苦二、 2003 年广东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念无与为乐者 ( 思念 )b遂至承天寺 ( 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 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 ( 共同,一起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 分)译文:5. 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 个字概括为:。(3 分)6. 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2 分)三、 2006 年河北省邯郸市( 课改区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 分)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一,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选文的作者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八大家”之列。 (1 分);.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 分)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 分)盖 竹 柏 影 也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 分)念无与为乐者念:相与步于中庭步: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译文: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译文: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 分)作者描绘的世界:作者的心境:四、 2006 年山西省 ( 实验区 )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3-7 题。 (10 分) 甲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把洒问青天 ()(2) 念无与为乐者 ()4. 下列句中的“/ ”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 不知天上宫阙b. 我欲乘风归去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 相与步于中庭5.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 分)(1) 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译文: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b. 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c. 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d. 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7. 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2 分)五、 2007 年浙江省湖州市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719 题。 8 分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7.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 分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庭下如积水空明()18. 翻译句子。 3 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译文:19. “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 分)六、 2007 年浙江衢州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 分)(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2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 分)2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 分) 七、 2007 年山东省枣庄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9 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拭记承天寺夜游7.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月色人户 ( 窗户)b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 ) c怀民亦未寝( 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 )8.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b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c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9.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b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c 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 ) 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d 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八、 2007 年山东省淄博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 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西湖游记8.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 分)月色入户。户:其实湖光染翠着工 。工: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译文:10. 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 分)十、 2007 年德州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 23 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 分)月色入户户怀民亦未寝寝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12. 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十一、 2007 年荆州市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9 12 题。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9. 解释加点词的词义。晓雾将歇 ()月色入户 ()庭下如积水空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0. 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 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 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 寻:寻张怀民寻病终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12. 简答。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十三、 2007 年山东省枣庄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9 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拭记承天寺夜游7.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月色人户 ( 窗户)b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 ) c怀民亦未寝( 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 )8.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b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c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9.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b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c 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 ) 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d 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参考答案 :7. a8. d9. c十五、 2008 年湘西自治州比较阅读苏轼的两篇作品,完成9 一 12 题。【甲】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乙】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l) 左牵黄,右攀苍()(2)念无与为乐者()10. 下列句中的“/ ”广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千骑 /卷平冈b、酒酣胸胆尚/开 张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相与步于中庭1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 分)(l) 请写出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渴望重新得到皇帝重用的句子。(l分)(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境界开阔,表达爱国热情;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b. 甲、乙两篇都写到了“月”,甲篇“会挽雕弓如满月”,表现了诗人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乙篇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天狼”指天狼星;乙中的“闲人”指悠闲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游记,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十六 .2009 年山东泰安市【甲】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两人耳。 7解释加点的词。(4 分)陶后鲜有闻鲜:濯清涟而不妖濯:亭亭净植植:相与步于庭中步:8. 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9. 甲文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心情。( 4 分)十七 . ( 2010 上海市, 9-11, 8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 11 题( 8 分)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9、本文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 分) 学科王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 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 中庭。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第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b、第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c、第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 俯身者无寸缕之丝景。d、第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2010 年福建福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 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 12 题。 (18 分)【甲文】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 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 分)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1) 晓雾将歇()(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1) 沉鳞竞跃。(2) 相与步于中庭。12. 填空。 (8 分)(1) 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 和 “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 (4 分)(2) 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 ”的语句中。(4 分)十八、 (2011 真题)临沂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做6-9 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 分)月色入户。户盖竹柏影也。盖止午、未、申三时。止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工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安可为俗士道哉?8. 【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5 分)写月语句描写方法9. 【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 分)19、 2011 丽水阅读甲乙两文,完成20 22 题。( 8 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 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 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2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 分) 念无与为乐者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相与步于中庭21. 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 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22. 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表。(3 分)选文时间景情甲文月景乙文更定闲情20、山西 ( 一)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 题。 (12 分)小石潭记 ( 节选 )柳宗元【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7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 分)往来翕忽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 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 分)潭中鱼可百许头怀民亦未寝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其岸势犬牙差互:念无与为乐者: 10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2 分)甲文是乙文是11. 仿照示例,赏析乙文中的句子。(2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参考答案:24. 介词,因为只,不过25.b26.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27. 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闲人参考答案:3( 2) a4( 3)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5(3 分) ( 即“庭下盖竹柏影也”) (1分)概括:庭中月色( 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 )(2分,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给满分,其余酌情给分)6( 2 分)旷达(答“豁达”也给2 分;答“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等给 1 分;答“闲适”、“热爱自然”不给分) 参考答案:4、苏轼,唐宋。( 答完全正确者得1 分;否则,不得分)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6、盖竹柏影也7、考虑,想到散步 ( 或漫步、走、行走)8、 ( 我) 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 十分优美 ) ,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19、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 旷达参考答案:3、 (1) 端起洒杯(2)考虑或:想着4.b5.(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2)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6.(c)7. 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参考答案:17. 高兴地想形容水的澄澈解析:考查的是解释加点的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18. 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解析:考查的是翻译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的对译,还要保证句子通顺、无语病。解析:苏轼的记承 天 寺 夜 游是名家名作, 考查的是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19.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解析:考查“闲人”一词, 沧桑凝重, 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解答此题一是要结合语境,把握题干活所给信息“沧桑凝重”,二是要根据文章的写作背景来考虑。参考答案 :19、遂:于是,就寝:睡觉但:只 3 分,每题1 分)20、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3 分,意思符合即可)21、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2 分,意思符合即可)22、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3 分,意思符合即可给分)参考答案 :7. a8. d9. c参考答案 :8、门评分:每小题1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9、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这种心得乐趣只能于山中隐逸的僧侣闲游的人共享又怎么能和俗世中人一起谈论。 评分: 每小题 2 分,共 4 分。意思大体对即可。10、前者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现月光的明亮;后者则是单纯用直接描写来表现“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时月光的别样趣味。参考答案 :17. 高兴地 想 形容水的澄澈18. 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19.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参考答案:10. 答案:门睡觉评分:每小题1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11. 答案: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评分:每小题2 分,共 4 分。意思大体对即可。12. 答案:本文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也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评分:有“悲喜”或“复杂”之意即可得满分。共2 分。意思对即可。参考答案 :9.消散(或“消歇”“散去”)门院子(或“庭院”)只是(或“只”)(2分,每对一处给0.5 分)10. b (2分)11.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 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 (“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2 分,每对一小题给1 分)12. 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1 分,每对一处给0.5 分)闲仙 (1分,每对一处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脑出血后血压管理策略
- 《婚前财产分割与离婚后子女抚养及赡养责任协议》
- 精装房屋租赁合同附带品牌家电售后服务
- 乡村民宿租赁补充协议范本(民宿特色服务承诺)
- 商铺租赁合同范本:包含装修补贴及违约责任
- 二手房买卖合同签订前的房屋交易市场行情分析及预测
- 离婚股权平分与子女成长基金支付合同范本
- 班组日常现场安全培训课件
- 交警冬季交通安全工作要点
- 鼓励与表扬课件
- 2025年职业卫生标准试题及答案
- 创新社区治理新路径
- 2025-2030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投资规模与运营效益评估报告
- 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课件
- 2025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大单元教学设计)
- 药械知识培训计划课件
- 百师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化学试卷
- 短波无线电通信原理课件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3年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招聘4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T∕CSBME 002-2017 医用非血管内导管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