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花的古诗句_第1页
关于花的古诗句_第2页
关于花的古诗句_第3页
关于花的古诗句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司马光客中初夏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孟浩然访袁拾遗不遇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南宋志南和尚绝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沦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苏轼浣溪沙 ?蔌蔌衣巾1、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唐王维山居即事2、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唐王维临湖亭3、竹色溪不绿,荷花镜里香。唐李白别储至剡中精品资料4、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唐杜甫为农5、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唐杜甫暮春6、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唐刘长卿留题李明府霅溪水堂7、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唐高蟾上商侍郎8、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宋欧阳修和圣俞百花洲9、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红。宋米友仁临江山10 、接天莲叶无究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出净兹寺送林子方11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12 、五月万枝榴花照眼明 ,枝间时见子初成。唐韩愈榴花13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荫长。唐李欣送陈章甫14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宋司马光客中初夏15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唐宋之问灵隐寺16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唐刘禹锡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17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18 、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唐王绩赠李征君大寿19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唐杜甫宿赞公房20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21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唐赵长安晚秋22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23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宋李清照醉花阴24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落北风中。宋郑思肖寒菊25 、清霜醉枫叶,淡月隐芦花。元许有获港早行26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晋陶渊明蜡月27 、一树寒梅白玉条,临村路傍溪桥。唐张谓早梅28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29 、梅衰未减态,春嫩不禁寒。唐杜牧初春有感寄歙邢员外30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齐已早梅31 、折得蔬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宋晏几道清平乐32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宋王安石临江仙33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梅花34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宋苏轼35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宋黄庭坚虞美人36 、小春何处有梅花,想见水边篱落,数枝斜。宋,吴则礼虞美人37 、雪似梅花,梅似花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宋吕本中踏莎行38 、不与群芳争绝艳,化工自许寒梅,宋叶梦得临江仙39 、雪后蔬梅,时见两三花。宋辛弃疾江神子40 、寻常一样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宋杜未寒夜至南北朝时代,梁宣帝发现百合花很值得观赏,他曾诗云:“接叶多重,花无异色,含露低垂,从风偃柳”。赞美它具有超凡脱俗,矜持含蓄的气质。至宋代种植百合花的人更多。大诗人陆游也利用窗前的土丘种上百合花。他也咏曰:“芳兰移取遍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 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以它的高洁、坚强、 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 梅开百花之先,爱莲说北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独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有关梅的传说故事、梅的美好寓意在我国流传深远,应用极广。它象征着铁骨铮铮,不屈不饶,幸福吉祥。敢斗霜雪,疏放冷艳的梅花,在儒家正绕观念涂抹下,成为高洁守道的凛然君子,不畏严寒刚毅雄杰,惊顽起懦的勇猛斗士。毛泽东咏梅一词更是把这种精神提高到一新的时代高度。满身清气,屹立于严寒里;坚贞不屈,傲视风雪;独立,奋进,不依附于他物,正是中华民族气魄之根本,节气之象征,无疑也是梅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和巨大的 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