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初探.doc_第1页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初探.doc_第2页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初探.doc_第3页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初探.doc_第4页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初探.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类别小学语文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初探内容摘要: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积极思维、启动创造性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在一节课中,提问什么,怎样提问,什么时机提问,都要精心安排,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一环扣一环的“问题链”,把作者的写作思路、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学习认知这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课堂提问才更有效。关键词:课堂提问;科学;有效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有人说: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一个优秀学生往往也在于他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一个会提问的人。可见,教育教学应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问是为教学服务的。为提问而提问是盲目的提问,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只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目前,许多教师对提问还缺乏科学的认识,还不能有效地运用提问来达成高层次的教学目标,主要表现在问题设计的目的性弱、有效性差、问题水平偏低、教师提问多、学生主动提问少、期待时间不充足等方面。因此,一定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一、 科学地设计问题 按照布鲁姆特内的教学提问设计模式,结合我国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我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时可以将问题归集为三个模块。 (一)基础模块 基础模块的问题比较简单,一般是为扫除阅读与理解的障碍而设计的,主要包括字词问题、识记性的问题。基础模块的问题通常与课前的预习结合在一起,在课堂上教师要控制这类问题的数量。 (二)提高模块 提高模块的问题其实是在基础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字词在语境中的意义、课文的理解、中心的明确以及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训练而设计的。如上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就课文中的句段“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到新年的幸福中去”。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她看到了什么东西?”“你认为在大年夜看到的烤鸭、火炉、圣诞树是美丽的东西吗?”“为什么在小女孩眼里它们是美丽的?” 这几个问题是为检阅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而设计,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属于提高模块的问题。 (三)拓展模块 拓展问题目的在于延伸课堂。拓展提问是好的课堂提问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可以就教材的内容、主题、结构或写法进行拓展提问,也可以就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体会进行延伸提问,目的是达到拓展语文课堂的时空,并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拓展模块的问题主要针对评价能力、续写能力、想像能力的训练而设计。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课文到最后,教师可以这样向学生发问:“同学们想想看,如果小壁虎以后尾巴再断了,它还会去借尾巴吗”这种问题既紧扣文章的重点,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总结,又超出了课文本身的内容,给了学生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总之,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特别注意各提问之间的连贯性与逻辑性,既要做到胸中有教材,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既要考虑知识传授的严谨性,又要考虑学生活动的趣味性,既要注意优等生的能力发展,又要照顾后进生的接受能力,在全局观念的指导下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二、提高提问的艺术性在选择了合适的问点后,问法就变成了需要讲究的问题了。提问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而教学艺术的活力在于创新。因此,有效的提问需要问题设计者倾注心血,不断追求创新。只有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才能做到问法新颖,形式灵活,富有情趣,从而为学生所喜闻乐答。要达到这些要求,使所设计的问题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必须讲究提问的技巧。 (一)变直为曲 比如,在教清平乐村居时,针对“最喜小儿无赖”一句,若直问“无赖”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必定索然无味,不如变直为曲,绕道迂回,可问:“小儿子是个无赖,怎么还会讨人喜欢呢?”问在此而意在彼,则可以增加思维含量,使提问别具一格,新颖有趣,富有启发性。通过讨论,学生便理解了在这里“无赖”不是指“游手好闲,品德不好”,而是“顽皮”的意思。 (二)化顺为逆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不是顾问“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而是逆问:“假如诸葛亮借箭不成功,有可能产生几种情况?现在借箭成功,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围绕以上问题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进行逆向思维,从而加深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认识。(三)变散为聚有效的提问忌散贵聚。综观目前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满堂问”的倾向,看似热热闹闹,思维活跃,实际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从优化课堂提问入手,提问要变散为聚,化零为整,增强提问整体性。整体性提问的设计,要求教师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目标,将备课中初拟的零散问题聚焦到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同时,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链”。这种“问题链”具有较大的容量,大到举纲提要,统率全篇,小至能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这种“问题链”,既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又能打通学生的学习思路。如有一位教师在教梅花魂一课时,抓住点睛之“魂”,精心设计了四个问题:(1)什么是魂?(2)梅花有魂吗?(3)课文中的“梅花魂”究竟是指什么?(4)你从“梅花魂”中领悟到了什么?这四个问题组成了一个“问题链”,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学生在这四个问题的引导下,自然而然地领悟了课文的思想内容。三、捕捉提问的时机在教学中,只有在最佳时机提问效果才最好。所谓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的时候,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教师的提问能入耳入脑。最佳提问时机,既需要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也需要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一)在内容的关键处提问所谓关键处,是指对全篇课文的理解有重要作用的地方或学生不易理解的词、句、段,抓住这些地方提问,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理解课文、体会感情有重要作用。如学习詹天佑一文,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是学习全文的关键,教师围绕中心句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全文的中心句是什么?“杰出”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詹天佑是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的爱国思想表现在哪里?以上设计的一系列问题,都是围绕全文的中心句引发的,首先让学生读懂中心句,初步明确课文的中心,然后弄清围绕中心句所写的内容,使学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逻辑方面的训练,最后抓住关键词语,把握课文的中心。(二)在内容的变化处提问内容的变化处往往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是读者发掘其内涵的关键之处,也是学生由于受知识、阅历的局限容易忽略之处。作为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机设疑激思,引导学生的理解向纵深拓展,如丰碑一文,作者在描写时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抓住将军错怪军需处长一系列细节,从侧面雕塑。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教师抓住将军的动作神态由“愣、抽、抖、怒”到“愣、湿润、举、敬”一系列变化,设计了这样的提问:将军两次发愣有什么不同之处?将军的动作神态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进一步深入理解整个段落,弄清了将军的动作神态变化,是因为将军被军需处长的感人事迹所震憾。这样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军需处长的那种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这样,学生不但深刻地理解了课文,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了用整体联系的观点思考问题的能力。(三)在内容的空白处提问作者写作时为了行文简洁,文章的节奏有起伏变化,或者因审美感受的需要,将文章的某一部分写得比较简略,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如丰碑一文,有三处思维空间:有人告诉将军“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后,“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这时可能想些什么?军需处长牺牲前,坐在光秃秃的树干下想到了什么?当红军战士穿着军需处长发的棉衣走过这座晶莹的丰碑时,他们可能想到什么?说些什么?文章的这些空白之处,正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空间,组织学生对其进行扩充和延伸想象,使概括叙述具体化,没有明示的内容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维以此为源点,辐射式展开,深层次发挥,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的创新能力。 当然,教师提问的方法还不止这些,许多教师还摸索出了其他提问的好办法,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