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BA硕士论文).doc_第1页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BA硕士论文).doc_第2页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BA硕士论文).doc_第3页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BA硕士论文).doc_第4页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BA硕士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序论二十世纪初美国科学管理之父、古典管理学家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中系统科学地论述了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要对企业员工进行科学的培训。他认为出色的工人是无法从天上掉下来的需要通过两种方式获得:一种方式是通过严格的挑选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科学培训由专门机构和人员进行。利用标准科学的作业方法来集中培养企业员工。则不仅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速度和效率而且可以保证受训者掌握的是科学有效的操作方法。5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的目的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越来越紧密,同时,竞争也更加激烈,但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经济资源中核心资源是人力资源,它是一切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资源。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在推动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人才的培养就显得愈发重要。今天的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超过以往任何时代,作为生产力的主体,人的因素空前活跃。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对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从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可以看出,国家对新能源领域发展的鼓励和支持,新能源领域在未来的发展将会更加迅速。而电池行业作为新能源产业中的主力军,更是引起了社会与资本市场的关注,被喻为新能源产业龙头。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会面临不同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企业也会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与时俱进、促进发展。但是,企业如果要想一直保持有较强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市场份额,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产品,保持较高的利润空间,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这就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建立起合理完善的组织架构,实行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建立一套适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优秀人才。本文主要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数据统计法和比较研究法,深入分析*集团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和解决,试图解决企业现在面临的人才缺乏,企业自身很难培养出高层次人才的现状以及人才流失等问题。1.1.2研究的意义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对新能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里,铅酸蓄电池行业面临着新的考验,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在所有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中,人的因素最关键的。因为使企业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主体是人,人力资源是所有其他资源配置的主导因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铅酸蓄电池企业的转型升级就是要不断提高蓄电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创造出更加环保节能的新型电池,增强企业适应市场能力,提高综合竞争力,积极发展绿色新能源产业,而这一切的关键是企业要能够培养出众多的优秀人才,以人才战略推动企业产品升级和产品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掌握科技的恰是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因此,人才培养的模式研究,对能否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集团为研究对象,研究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由于*集团作为传统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它内部进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于其他同行企业来说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尽管存在一定的共性,但由于各国的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使得每个国家的企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出鲜明的个性,本文将着重分析比较美国、日本企业人才培养、选拔和管理模式。美国的企业模式无可置疑是西方资本主义大规模生产的典范,日本企业模式则可以认为是东方资本主义灵活大规模生产的典范,所以二者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美国劳动力配置市场化程度最高,人才配置内外并重。美国企业对所需人才实行多口进入,快速提拔策略,将整个人力资源市场作为自己企业的人才培养和选拔基地,需要什么人才随时可以通过企业外部市场招聘获得。同时美国企业也重视自己培养人才,重视员工培训,很多企业都有自己整套成体系的人才“培养机制”。在人才选拔方面,美国企业重能力,不重资历,对外具有亲和性和非歧视性。企业的中高层领导,可以从内部提拔,也可以选用别的企业中卓有建树者,一视同仁。员工如果有能力,有良好的工作绩效,就可能很快得到提升和重用,公平竞争,不必熬年头和论资排辈。这种用人原则的好处在于,拓宽了人才选择面,增加了对外部人员的吸引力,强化了竞争机制,创造了能人脱颖而出的机会,所以美国企业用人过程中“空降兵”现象较多。而且近年来美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越来越虚拟化,公司用人只保留决定权而将其他程序都进行外包,这与日本企业重视内部培养和提拔人才的做法有明显的区别。美国这种模式的缺点是企业员工的稳定性差,不利于特殊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同本企业的职工有70在本企业工作时间超过10年而相应的数字美国是37。美国企业视人才为公司发展的第一决定力量,因此非常重视员工培训。一般只要员工在工作中有成绩、对公司有所贡献,美国企业都会鼓励和帮助雇员进行各个层次的培训和教育。美国企业在人才激励上,以物质刺激为主。美国企业多使用外部激励,少使用内部激励, 重视外酬的作用。认为员工工作的动机就是为了获取物质报酬。而且美国企业不同级别的岗位报酬差距较大,员工通过严格考核才能获得晋升,从而增加报酬。这种薪酬设计方式激励员工自身不断提高、积极向上,再结合严格的考核制度和灵活的晋升制度使得真正的人才才能脱颖而出。美国企业人才管理配套制度的完善使得其物质激励措施对人才在企业脱颖而出起到了良好的作用。-3-日本企业在用人上具有相对封闭性,内部培训是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的主要方式。企业主一般认为,高素质的员工,只要经过培训,就能胜任所有工作。所以,在聘用员工时,特别强调基本素质,不看重个人具体技能。由于重视在职培训,员工在漫长的岁月中积累和丰富了技术知识,促进了对企业的忠诚,生产力大大提高,这对增进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增加企业的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重素质轻技能,使得企业在培训投资上花费巨大,日本企业在员工培训上的投入是美国企业的25倍。日本企业实行终生雇佣制,所以内部培训时员工不仅要学习技术方面的硬技能,还要学习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上下协调关系等“软知识”和“软技能”,所获技能只有员工继续在本企业工作才能发挥作用,一旦离开企业就失去价值。内部培训方式使日本企业员工队伍稳定,有利于特殊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但巨额培训费用也阻滞了员工的自由流动,难以实现社会范围内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与美国企业岗位高度细化和技能高度专业化不同,日本企业更重视通才的培养。日本企业具有保守性和排他性,当内部人力资源不足时。一是从学校吸收。二是尽可能通过内部调节来满足。同本企业更多地使用内部激励,发挥薪酬的作用。精神激励调动了普通员工的积极性和献身精神,工资成本的灵活性使日本企业无需大批解雇工人也能比较容易地度过经济不景气难关。(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过渡,是在不断学习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培养与选拔实践过程中始终面临着下列问题:东西方管理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新旧管理体制和方法的选择与整合,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的管理机制等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赵曙明将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和培养理论引进中国他提出:企业人才培养工作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同时高效率的人才培养一定适应企业战略发展。从企业战略角度看如果说战略核心规划中缺少了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将无法支持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那么缺乏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培养体系的企业则不能使企业拥有能够实现其战略目标的市场竞争力完善的人力资源培养体系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11 二十一世纪初孔燕和于苗认为企业战略与企业人才培养需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战略为导向的人才培养需求分析模型。孔燕和于苗指出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其经营战略的演变和选择将影响企业人才培养需求。企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识别不仅具有前瞻性即通过人才培养避免或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且应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现行战略铺平企业战略实施的道路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12 二十一世纪初吴宇虹指出一个完整的人力资源培训系统包括: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人力资源培训讲师管理制度、人力资源培训课程体系以及人力资源培训效果评估。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是将相对独立的人力资源培训讲师管理制度、人力资源培训课程体系以及人力资源培训效果评估融入到整个企业管理体系之中尤其要和薪酬体系、晋升体系相配合。而人力资源培训讲师管理制度、人力资源培训课程体系以及人力资源培训效果评估是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三大核心工作内容。13 高文举界定了企业人才培训的概念。企业人才培训是企业为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和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理论知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根据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生产经营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训练以及教育活动从而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达到企业的要求使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工作态度、工作行为等有所改变并发挥最大的潜力以使工作绩效提高。14我国企业在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向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过渡的进程呈梯队型分布状况:有如海尔、联想和华为那样不仅较为彻底地引进了西方企业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方法而且还进行了不少创新和发展的实例;如一汽集团和上汽集团那样将东西方管理文化和制度整合较为成功的案例;也有如国有银行和国有大型企业集团那样既较为完整的保留原来管理体制中的符合国情部分,又适当借鉴发达国家企业先进管理机制和方法的例子;还有一些在两种管理文化和制度间徘徊不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这种整体发展状况是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处于过渡期的表现,过渡期的实际状况使得我国企业的人才培养选拔制度和方法既有美国企业模式的开放和市场化,又有日本企业模式的保守和实用,表现为方式多种多样却又不够成熟和完善。目前我国企业人才培养与选拔中的问题在于对员工培养认识不到位,不重视员工培训。我国企业往往将人才培养的投入划入企业成本中心,没有认识到人才培养是一种可以获得丰厚回报的投资。有些企业尽管也意识到员工培训的重要性,但在惧怕人才流动使企业培训变为“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思想认识下而不愿给予足够重视,只注重员工的职前能力和学历,忽视员工的在职教育,终身教育、素质培训的观念不强。许多企业对员工培训既无科学、系统的计划,培训方式和内容又缺乏针对性,随意性大,难以取得理想的培训和开发效果。我国企业在人才的选拔任用方面论资排辈、任人唯亲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观念和机制的落后阻碍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企业在建立公平竞争型人才选拔机制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3)存在的问题结合*集团实际情况,在研究分析集团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查阅文献的过程中发现,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传统铅酸蓄电池这样的一个特殊型行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所遇到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应调整的没有类似的研究。2)在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上缺乏数据支撑,相关培养模式效果的数据较难收集,缺乏比较直观的表格和图表说明。3)在对人才培养模式上的研究大多重点放在分析上,在优化上往往以定性方法为主,而且提出的对策和建议针对性较弱。在对传统铅酸蓄电池行业中应用的可行性未能做研究。1.3研究内容和方法1.3.1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搜集、鉴别、整理有关传统蓄电池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文献,通过对*集团的调研、网络以及图书馆等途径,广泛收集资料;并进行认真研读。确定要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目标,并找出做为传统铅酸蓄电池企业在面临转型升级的内外部环境下,如何迎接挑战,并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战略规划,以及如何根据企业战略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2)数据统计法。根据基础资料,对传统蓄电池行业和*集团近几年来发展状况及近几年来企业人员增长及结构化分析。3)比较研究法。比较分析美国、日本及国内知名企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集团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人才培养模式1.3.2研究技术路线本文先介绍*集团的企业概况,重点分析企业目前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深入分析。结合*集团目前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以及大量的理论知识,制定一套针对性强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企业内实施,并进行监督和跟踪调查,对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对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进行完善,最终使之成为一套适合*集团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对整个过程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经验。技术路线图如下图所示:分析企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问题理论分析人才培养模式特点提出问题及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总结实施、跟踪、调查、分析、完善对集团目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设计 1.3.3研究内容 本文拟从五个部份来探讨研究,第一部分提出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意义,并详细分析。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回顾中外相关文献及相关理论研究,介绍本研究构思框架.第二部分介绍相关理论概述,包括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第三部分分析*集团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第四部分*集团应对转型升级任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设计。第五部分得出结论并分析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创新的特点。第二章 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概述及比国内外研究2.1人才培养模式概述2.1.1何为“人才培养模式”查阅近年资料,我们可以列举几十种人才培养模式的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分歧?因为构成“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人才培养”和“模式”两个概念本身就十分复杂。人才培养就构成要素上来说,包括人才培养者、人才培养措施和人才培养对象三个。就范围来讲,包括社会的人才培养和学校的人才培养两种,通常所指的人才培养即学校的人才培养。企业的人才培养是企业采取某种人才培养措施以使人才培养对象(员工)的身心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的活动。也就是说,人才培养者在培养活动开始之前就预先设立了一个目标,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作用于培养对象,以使培养对象的身心发生变化。如果培养对象达到了培养者预先设立的目标,那么,一个培养过程就算完成了。由此可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目标和培养措施是两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模式”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由此,人才培养模式即人才培养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人才培养标准样式。现代汉语词典对“标准”有两种解释:(1)衡量事物的准则;(2)本身合乎准则,可供同类事物比较核对的事物。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标准”取第二层意思为宜。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人才培养模式做一个概括:人才培养模式即人才培养的标准形式(或样式),它合乎一定的准则,使人可以照着做。这个概念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一定人才培养思想或理论基础之上的,可以把人才培养模式看成是某种人才培养思想或理论的应用化、具体化、操作化。(2)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是唯一的,作为人才培养的标准形式(或样式)是相对于同一人才培养思想或理论指导下的其他人才培养形式而言的。建立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思想或理论不同,人才培养模式就会不一样。(3)人才培养模式是较为稳定的人才培养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这种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人们可以效仿。(4)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规范性和可操作性。2.1.2历史上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实力和谋略是致胜的根本,而人才又是增强实力和采取正确策略的关键。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大开招贤纳士之门。早期的齐桓公用管仲,秦穆公用百里奚,乃至后来的商鞅、孙膑、吴起、苏秦、张仪,都是由“士”出身的显赫一时的权臣。起初统治者只是发现贤士才予以任用,到后来则预先养士以供需要时派上用场。到了战国,先是公室养士,随后私门也养士。所养之士称门客、宾客、门人、食客等,魏文侯、齐宣王、齐缗王、燕昭王等都是诸侯中养士的代表。高官贵族也致力于养士,如著名的“战国四公子”每人养士数千,凡有一技之长者就可能被网罗,连鸡鸣狗盗之徒也用。秦国吕不韦养士多达3千人。这些人作为后备人才储存在那里,齐国统治者国家养士机构就是著名的“稷下学宫”,建于战国时齐国的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它凭借国家的财力、物力养士,绵延达一个半世纪之久,几乎集中了当时各家各派的学者。其人才培养特色主要有:其一,“不治而议论”,即士人并不担任具体的官职,一般不承担行政事务,以备统治者咨询,日常则从事自己的学术研究和讲学活动。因此,稷下学宫实际上起到的是“智囊团”的作用。其二,自由辩论。稷下学宫采取的是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政策,各家学派在稷下学宫都占据了一定地位,他们要使自己的学说得到公认,不得不通过公开的辩论,以理服人,这就活跃了思想,繁荣了学术。在学宫所召开的“期会”中,不仅全校教师和四方游士可自由参加,学生也可参加驳难辩论,这种在学术上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有助于扩大眼界,也有利于人才的成长,并对解放和活跃学生思想起了极大的作用。其三,学无常师。稷下学宫的教学方式十分特殊,在教学中,学生们可以自由听讲,实行游学自由的方针。当时前来稷下学宫的,既有个别游学,也有集团游学的情况。可以随时请求加入,也随时可以告退,不受任何限制。学生来到稷下学宫后,则不限于跟一个先生,其它先生讲学也可以听讲请教,这种灵活的教学制度,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各种学说,打破了学术流派的局限,各家各派在稷下学宫相互批评,又相互吸收,促进了学术发展。其四,在学生管理上,稷下学宫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全文载于管子,从尊敬师长到敬德修业,从饮食起居到衣着仪表,从课堂授课到课后复习均有严格规定。从弟子职可以看出稷下学宫对学生管理的总体特点,体现了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这一学则流传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和要求都不一样,隋代建立了科举制度,从此人才培养模式分为两途,一曰科考取士;二曰唯贤是举。前者属于学院派,通过学习儒家理论经典,学会治理国家,处理政务的方式方法。这些人注重意识形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如清代的张之洞;后者属于实践派,以吏为师,从处理实际事物中得到锻炼和证明,通常认为是实干家。这些人没有功名在身,通过功劳的累积获得晋升,典型人物如袁世凯。2.2 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l)系统型人力资源培训模式 :系统型人力资源培训模式即通过连续有计划且符合逻辑的一系列步骤实施的人力资源培训。美国陆军训练教学曾经采用过的系统型人力资源培训模式始于1960年左右的。该模式是在全面调查企业或个人的人力资源培训过程与人力资源培训需要的基础上提出的。从人力资源培训在企业的作用而言它是最为重要和普遍的一种人力资源培训模式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设计培训实施培训结果分析(2)国家“人力资源培训奖”型模式: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英国国家“人力资源培训奖”大会上提出的国家“人力资源培训奖”型人力资源培训模式又被称为最佳“人力资源培训实施模式”。总体说国家“人力资源培训奖”型模式相当认可系统型人力资源培训模式认为:转换组织战略的要求是人力资源培训目标这一要求的转换是一致的、有效的人力资源培训是一个传统、连续的过程人力资源培训的结果具有可考核性(多用量化指标)。 国家“人力资源培训奖”型培训模式体现了广泛的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培训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联系。对于那些人力资源培训处于空白或初级阶段的组织来说国家“人力资源培训奖”型模式为这些组织提供了一个提高人力资源培训水平的范例。然而国家“人力资源培训奖”型的培训模式可能并不适应于那些具有先进人力资源培训手段的组织都必须在具体关注目标之前确定。18过渡型人力资源培训模式具有启示作用,它既将人力资源培训放在更广泛的企业背景之中又将系统型人力资源培训模式作为人力资源培训指南的诱人之处保留了下来。它揭示出组织战略发展应与整体组织相适应。这一模型有两个方面的弱点:一是这一模式没有提供实际操作性的指导给操作者;二是过渡型人力资源培训模式的双环在严密程度上不足。培训设计培训目标事业需要培训结果企业培训实施(3)过渡型人力资源培训模式:Harry Taylor(哈里泰勒)提出了过渡型人力资源培训模式。Taylor将过渡型人力资源培训模式描述成公司学习与战略的双环路系统型人力资源培训模式是双环路的内环学习与战略是外环。使命即公司存在的意义、远景即期望设想和价值。过渡型人力资源培训模式具有启示作用它既将人力资源培训放在更广泛的企业背景之中,又将系统型人力资源培训模式作为人力资源培训指南的诱人之处保留了下来。它揭示出组织战略发展应与整体组织相适应。这一模型有两个方面的弱点:一是这一模式没有提供实际操作性的指导给操作者;二是过渡型人力资源培训模式的双环在严密程度上不足。(4)持续发展型人力资源培训模式: 持续发展型人力资源培训模式着力于人力资源培训职能的长期提高和强化持续发展型人力资源培训模式提出的活动领域有7个: 培训目标、培训规划、责任与角色要求、政策、学习活动的参与、培训机会及需求的辨识和确定、培训收益。19持续发展型人力资源培训模式为企业组织的发展提出了一整套的建议能满足培训组织者方面的需要更有助于组织人力资源的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说持续发展型人力资源培训模式更像是一个实践型模式它不是对如何达成目标的勾画而是对组织实现持续发展目标的一种说明。(5) 顾问型人力资源培训模式: 顾问型人力资源培训模式即咨询型人力资源培训模式它是以合同或协议为方式固化企业待解决的问题和企业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展开调查分析实施相关人力资源培训一旦人力资源培训评估项目完成便解除合同或协议。 顾问型人力资源培训看重参加培训的企业员工的技能但是顾问型人力资源培训模式存在一些问题。1、咨询过程自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顾问型人力资源培训模式阶段性的介入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使得人力资源培训的持续发展和连贯性难以被保障。第二容易孤立人力资源培训职能没有将人力资源培训职能贯穿于企业的整体中。项目确定协议解除调查分析项目评估项目实施(6)阿什里德人力资源培训模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年阿什里德管理学院的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的文献检索并在对英国一些优秀的公司进行考察研究提出来的培训模式便是阿什里德人力资源培训模式。研究人员按等级水平将人力资源培训活动划分成3个阶段:分别为离散整合聚焦阶段。 在离散阶段发展、教育、培训在企业中处于次要地位。企业对人力资源培训持放任态度也不期望其回报人力资源培训不被看作是投资而被看做是费用和支出。企业随着人力资源培训和发展活动在企业组织中的加强进入了整合阶段。企业发展的组织化和人力资源培训大大提高与企业组织中各项活动的联系更加紧密。然而阿什里德人力资源培训模式认为只有那些到达聚焦阶段的企业组织才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培训与发展的效能。在这样的组织中人力资源培训与发展是一个连续完全的过程并已经成为企业组织的内在机能。人们受个人需要和企业目标的影响开始从重视正式人力资源培训转向重视个人发展。个人和部门经理承担发展责任而人力资源培训人员也担负起更多的职责他们既是变革的促进者又是协调人、咨询者。学习型组织就是达到这一阶段的组织。 (7)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培训模式: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培训模式是指运用学习型组织这一概念变人力资源培训被动于组织的发展方式为主动提供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培训、学习在企业中的地位带来整个人力资源培训模式的焕然一新将新的理念和内涵融入整个人力资源培训模式。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培训模式对于那些学习水平较低不注重人力资源培训的企业组织非常适用。这种人力资源培训模式将人力资源培训活动从企业生产经营的辅助环节提升到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活动之中为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新境界拓展了人力资源培训的作用与意义并成为企业组织经营管理理念的一部分。持续学习是所有企业组织具有竞争力的必经途径任何组织都必须在每个机会中学习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不能把学习看作是偶然的、孤立的训练或是一种嗜好。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培训模式虽然在战略中提升了人力资源培训的地位并为人力资源培训的发展拓宽了视野但学习型组织培训模式的操作性不强还有待人们逐步完善。(8)索罗门型人力资源培训模式:在其著作培训战略与实务中英国经济学家马丁索罗门介绍的培训模式就是索罗门型人力资源培训模式其培训模型如图2-5所示。索罗门型人力资源培训模式将评估引入到了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循环的每一个环节中,并引进了“行为评估”的概念。20 索罗门型人力资源培训模式的优点:1、注意到了人力资源培训实施和人力资源培训战略促进之间的协调统一2、以“行为评估”为整个人力资源培训循环的核心注重人力资源培训的持续发展与连贯性体现了科学性3、增强了对“个人生涯规划”的关注更加强调个人目标。但索罗门型人力资源培训模式也存在一些缺点: 将人力资源培训战略促进者和实施者所从事的工作看作同步进行的,必会出现战略目标与实施目标的矛盾,不符合目前乃至未来环境下企业的需求,没有充分意识到市场不断变化的环境对人力资源培训发展带来的影响。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培养模式 培训局限于企业内部 培训扩展到整个价值链 培训资源分散在组织各部分 培训资源集中管理 实现企业战术目标的工具 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工具 组织结构的依从物 组织变革的推动力量 企业文化的宣灌渠道 熔炼企业文化的熔炉 企业知识的拾遗补缺者 企业知识管理的平台 基于救火式的需要确定课程 基于战略能力建构课程体系 培训与人才战略无直接关系 培训与开发基于人才战略与规划 培训与职业发展通道无直接关系 培训与职业发展通道直接相关 培训项目随意性较大 培训项目基于能力模型 培训与企业绩效无直接关系 培训与企业绩效直接相关 培训与HR其它模块相互分离 培训与HR其它模块无缝连接2.3传统铅酸蓄电池企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2.3.1传统铅酸蓄电池企业人力资源现状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铅酸蓄电池分会的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10年底,全国共有铅酸电池企业1,800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共有180余家,其中:产值在10-50亿元的企业有30家;现有上市公司:8家(境外4家;国内4家)。2010年铅酸蓄电池行业工业总产值达1,200多亿元,出口额为22亿美元。目前铅酸蓄电池行业从业人数已超过13万人。传统铅酸蓄电池企业多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可概括为:一多二少三变化。一多。就是农民工多。如果说,中小企业占了全部工业企业的99%,那么,农民工占传统铅酸蓄电池企业职工总数也在90%以上,城镇下岗职工、复退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等社会群体加在一起在中小企业就业的尚不足10%。再一个情况是,外来务工者又几乎占了全部中小企业职工的60%以上。 传统铅酸蓄电池企业农民工多的原因有二:一是就业准入门槛低、用工制度活;二是中小企业大多是农民创办的企业,绝大部分由乡镇企业沿革而来。这就为农民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农民工已被誉为在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新型产业工人。这是中国特有的景象。二少;就是职业经理人少,技术员工少。这是由铅酸蓄电池行业结构决定的。大企业数量微乎其微,只有8家,中型企业为数不多,只有180家,而小企业星罗其布,有1800多家。呈典型金字塔状态,中小企业缺少职业经理人,还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中小企业大多是家族制企业,丈夫是董事长,妻子是总经理,父子兵多,夫妻店多,内政外交一统天下。再则,企业的创办人本身文化水平较低,经过多年的辛苦摸索发展企业,更愿意相信经验,特别是从业经验,而不是职业经理人的专业技能。殊不知,这种经营理念,难以把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至于技术人才少,主要原因是:1.价高请不起,年薪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2.身娇养不起,住的要高档,吃的讲营养。3.庙小供不起,小企业大都没有实验设备。尽管一些小企业求才若渴,但由于实力有限,空间不足,只好望才兴叹。据调查,不少技术人才也只是把小企业当作侯鸟的栖身之地,气候适宜时飞到哪里小憇,一年四季常挪地方。三变化;即员工学历变化;年龄结构变化;创新能力变化。一是传统铅酸蓄电池企业员工的文化程度大有提升。现在享有初中以上学历的员工已占到职工总数的75%左右,文盲、半文盲已不复存。如下列统计表所示:年份各类学历人数职工总数大专以上占比中专及技校占比2006年1243.9556.934.58%119.999.65%2007年1303.0864.654.96%145.1711.14%2008年1312.5782.446.28%173.4113.21%2009年1337.8599.507.44%210.1715.71%二是传统铅酸蓄电池企业员工的年龄结构大有改变。中小企业员工更趋年轻化,80后、90后逐渐成为员工队伍的主力军。据抽样调查显示:20至30岁的约占40%,31至40岁的约占45%,41岁以上的约占15%。三是传统铅酸蓄电池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大有长进。 这是年轻职工多带来的可喜现象。许多小中小企成立了以年轻人为主体的QC小组,他们立足本职,勇于探索,尽管是小改小革,但一滴水能见太阳,自主创新产品多了,贴牌产品少了,为传统铅酸蓄电池技术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2.3.2传统铅酸蓄电池企业人才培养模式特点传统铅酸蓄电池企业人力资源状况“一多二少三变化”的现状决定了其人才培养模式,由于经济大环境以及行业的急速发展,人才培养以“速成”为主要目的:一是培养缺乏规划与体系,人才培养服务于企业的发展目标,传统铅酸蓄电池企业缺乏长远战略,课程开发、培训队伍建设、培训考核评估方面没有完整的系统,往往以企业的临时需要为导向,即所谓“对症下药”。二忽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文化不可复制,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传统铅酸蓄电池企业多为民营中小型企业,认为企业处于发展阶段,以没有明确的文化导向为由,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认为这是大企业才需要考虑的事情。 三培养模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同层次、不同序列,不同梯队的人培养方式、培养内容没有作区分,眉毛胡子一把抓,既影响到经营,也不能保证培训培养的效果。四对培训效果缺少监督考评,培训结果运用重视不够。变成为了培训而培训。第三章 *集团概况及人才培养模式现状3.1*集团概况*集团成立于1986年,位于浙江长兴,经过26年来的发展,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绿色动力能源制造商。2007年6月11日,*动力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股票代码:00819.HK)。目前,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18家国内全资子公司,3家境外公司,总资产逾60亿元,年产值超250亿元,员工20000余名的大型国际化集团公司。集团在浙、苏、皖、豫四省有五大生产基地,形成了以浙江长兴基地为核心,以安徽芜湖、安徽界首、江苏沭阳、河南濮阳基地为辅翼的强势产业布局。集团主要以电动车用环保动力电池制造为主,集镍氢、锂离子电池,风能、太阳能储能电池以及再生铅资源回收、循环利用等新能源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多年来*凭借着动力电池的技术研发、品牌推广、市场网络、管理团队以及资本市场的优势,从2005年至2010年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集团的市场占有率以每年超过30%的增长率持续攀升,连续十年电动车动力电池市场的领军企业。3.2 *集团内外部环境的分析3.2.1铅酸蓄电池行业环境电动自行车是中国百姓非常流行的低成本、便捷及相对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从89年面市以来已迅速成为中国主要交通模式之一,尤其是在交通不发达的乡镇地区。电动自行车由传统自行车发展而来。电动自行车为传统自行车配备上电池及马达,于有需要时提供动力能源,使用时可同时踩脚踏板或纯粹依赖机动能源。每辆电动自行车一般配备3 至4 只电池,而每只铅酸动力电池的寿命约1.5 年(实际使用年期可因应不同零部件的使用或消费者的使用模式等多项因素而出现巨大差别)。市面上可见多种此基本结构的变种,精密程度及性能各异。 铅酸蓄电池行业通过近十年来持续的技术引进和欧美、日韩在中国的投资建厂,中国的铅酸蓄电池产品技术水平,近年来已普遍接近国际先进工业国家水平,其中动力型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自主创新产品技术已经赶超了欧美、日韩国家同类产品。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动力型铅酸蓄电池生产基地。据Frost & Sullivan指出,中国的电动自行车有颇长的发展历史, 90年代初开始研发,真正的大量需求在2003年“非典”时期,初期因国内部分主要大城市政府限制而制约发展,后来因政府的支持而出现飞跃的发展。由于中国政府承诺于2020年前将碳排放由2005年的水平减少40-45%,并将非化石能源占基本能源消耗的比例增加至15%左右,专家认为电动自行车较环保、价格适宜、方便及具能源效益未来的应用将会大幅增加。与摩托车等其它交通工具比较,电动自行车几乎在各项环保标准,表现都非常优异。一般认为,电动自行车可某程度上取代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后者的排放量较电动自行车高出数倍,同样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也较燃油汽车有很多单特的减能环保性能,未来市场前景同样非常广阔。中国电动自行车市场增长迅速可归因于:1、都市化进程及可支配收入增加。一般民众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吸引大众由传统自行车升级至电动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功能优越,同时保留了方便轻巧、成本低廉的优点。2、环保考虑提高电动自行车的需要。电动自行车的低排放、价格相宜、保养成本低廉及简单便捷特性正好针对中国的高污染、人口多、交通挤塞及基础设施未完善等等大量问题。3、交通状况及基建发展不足。交通挤塞及基建发展不足(特别是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集镇等交通情况,将促使人们利用电动自行车作为便捷的交通工具。4、中国家电下乡补贴计划。中国政府于2007年12月1日在山东、河南及四川省开始试行家电下乡补贴计划,其后由2009年2月1日起将计划推广至全国,适用广大的农民。计划暂定为期4 年,至2013年1月31日完结。家电下乡补贴计划目录中总共指定9 类产品,包括彩电、冰箱、手机、洗衣机、计算机、空调、热水器(包括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微波炉、电磁炉。每个家庭每类产品最多可购买两件。2010年3月23日,中国财政部、商务部,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出新增家电下乡补贴品种实施方案有关问题的通知,据此,包括江西、山东、江苏及河北省等10个中国省份,在家电下乡补贴计划产品目录内加入电动自行车,而在这10个省份,每个家庭购买符合校准的电动自行车最多可享受人民币260 元的补贴。目前,中国主导全球电动自行车市场及业界的主要增长,主要因为其本身需求强劲带动,加上作为全球电动自行车的主要制造中心。根据美国调查机构Frost Sullivan 报告,预计2009年的新需求总量约72%会来自中国。电动自行车用动力电池需求一般分为二个层次: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一级市场指作为新电动自行车的必备零部件,装配后和电动自行一并销售的电池市场,此类市场的需求与电动自行车的新需求关系密切。二级市场指替换市场,该市场与整体电动自行车数量累计增长关系密切。图3.1为电动自行车用铅酸电池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需求表,介绍了中国电动自行车用铅酸电池一级及二级市场的需求:)根据美国调查机构 FrostSullivan报告,预计该两个市场的需求将于未来五年有更大增加。然而,随着电动自行车市场饱有量上升,同时考虑到目前的平均电池寿命约为1.5年,中国二级市场的需求已经超越一级市场。据美国调查机构FrostSullivan报告指出,二级市场的总需求量(2010年较2009年增加超过 84%)在2010年已超越一级市场的需求(2009年较2008年减少8%,主要由于经济不景所导致)。行业预测正在兴起并迅速发展的电动车市场也会呈现电动自行车发展思轨迹,市场前景看好。铅酸蓄电池原来主要应用领域如汽车用、摩托车用、备用电源用等用量目前也在大幅增长,同时在橷的应用领域如电动助力车用、游览车用等得以快速发展。阀控式电池技术的发展,满足了高科技如UPS、电力、通信等设备用电源的需要。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蓄电池产业获得巨大发展,并对减少燃油汽车和燃油摩托车的污染做出了贡献。免维护技术、拉网板栅技术以及胶体电解液的技术的发展,满足了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在这些应用领域中,铅酸蓄电池的技术进步对提高国家竞争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见图3.6,各类蓄电池的发展情况及未来预测)。图3.6 各类蓄电池的发展情况及未来预测(7)注:铅酸蓄电池用途占比(6)资料来源:美国调查机构Frost & Sullivan2010年行业研究报告;各类蓄电池的发展情况及未来预测(7)资料来源:美国调查机构Frost & Sullivan行业研究报告 图3.7 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发展及预测(8)上图3.7是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发展及预测,我国的铅酸蓄电池行业在未来5年内仍然会有长足的发展。自加入WTO后,中国铅酸蓄电池产业发展较快,年增长速度超过30%以上。我国铅酸蓄电池技术与国际水平差距不明显,汽车电池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电动自行车用动力电池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有百余年历史的铅酸蓄电池由于材料廉价、工艺简单、技术成熟、性能稳定、用途广泛、性价比高、免维护要求等特性,在未来几十年里,依然会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根据美国调查机构 Frost Sullivan 报告,下图3.8介绍自2005年至2010年电动自行车在中国的累计市场规模,以及2010年至2011年的预测需求:图3.8 中国电动自行车累计市场规模(9)如图所示,中国电动自行车的累计市场规模由2005年的22,500,000辆增加至2009年的81,400,000 辆,年复合增长率为 38.0%,预计于2011年将进一步增加至100,800,000辆,即2009年至2011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3%。在2009年,由于全球经济下滑,对电动自行车新的需求造成打击,影响销售,有关需求下降。注: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发展及预测(8)资料来源:美国调查机构Frost & Sullivan2011年行业研究报告。中国电动自行车累计市场规模(9)资料来源:Frost&Sulivan 2011年3月报告。下图3.9为中国电动自行车铅酸动力电池销售收入表,介绍电动自行车用铅酸电池自2005年至2009年在中国的销售收入,以及2009年至2011年的预测:图3.9 中国电动自行车铅酸动力电池销售收入表(10)根据美国调查机构 Frost Sullivan 报告,中国电动自行车用电池的销售收入总额从2005年的374,000,000美元增加至2010年的1,870,400,000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9.5%,预计于2011年将进一步增加至2,881,900,000美元,即2009年至2011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24.1%。3.2.2*集团的内部环境多年来*集团凭借着动力电池的技术研发、品牌推广、市场网络、管理团队以及资本市场的优势,从2005年至2010年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集团的市场占有率以每年超过30%的增长率持续攀升,连续十年电动车动力电池市场的领军企业。*集团的主导产品电动车动力电池的产销量,连续十多年位居全国同行业首位(见下图3.9“*”牌电动自行车动力电池的市场占有率),到2008年“*”牌电动自行车动力电池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达到22%。2010年在国内市场占用率达30%,*集团是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近年来,先后开发国家级重点新产品6项,创新国家专利106项、省级新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100余项,同时承担国家级火炬、星火计划项目7项。*集团“*”牌电池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品牌荣获2008中国动力电池最佳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亚洲品牌500强。注:中国电动自行车铅酸动力电池销售收入表(10)资料来源:Frost&Sulivan 2011年3月报告。图3.9“*”牌电动自行车动力电池的市场占有率(11)3.3*集团人力资源现状分析3.4 *集团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我们*集团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企业董事长张天任指出,我们企业生产两种产品,一种是*的主打产品铅酸蓄电池,另一种产品就是人才。为了打造具备国际视野的经理人及核心的高端业务人才。*集团通过横向找差距,纵向找层次,分别对不同层级,不同业务的人员制定了合理的培养方案,分为:新员工的培养和干部的培养。一、新员工培养*集团非常重示新员工的培养工作,主要目的在于让新员工通过更快更好的容入*文化,从而得到归属感。新员工分为二类:第一大类为每年新招录的应届大学生;第二大类为有工作经验的中高级人才。由于集团飞速的发展每年招录的大学生及有工作经验的中高级人才众多,如表一近四年引进的大学生及有工作经验人才一览表所示。表一:近四年引进的大学生及有工作经验人才一览表年份大学生有工作经验的人才2009年30人22人2010年60人42人2011年400人150人2012年1500人500人1、对新进大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