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五)地球的圈层结构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的大地震使许多人“谈震色变”,事实上地震并非有百害而无一利,如地震释放的地震波在人类的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就十分有用。据此回答12题。1科学家们发现,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A地球内部存在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经常利用地震波()A传递声音信号B进行地质探矿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 D测量山峰的高度解析:第1题,地震波随所经过物质的性质而发生变化,因此地震波速度发生显著变化的地方,其上下层物质的组成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第2题,根据上题的原理可知,如果地下存在矿产资源,地震波经过该处时,波速也会发生变化,故利用地震波可以进行地质探矿。答案:1.D2.B3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以下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AA点BB点CC点DD点解析:A点地壳厚度最大,这里最迟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答案:A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回答45题。4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5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C莫霍面 D软流层中部解析:结合等值线分布可知,数值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由地球内部圈层知识可知,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答案:4.C5.C读某地地震波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67题。6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A纵波 B横波C纵波和横波 D无法判断7该地可能位于()A(40N,116E) B(30N,90E)C南极点 D(0,180)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该波的传播速度相对较慢,介于3千米/秒6千米/秒之间,且在地下某一深度处突然加快,即它表示横波。第7题,该地的横波在地下5千米处波速突然加快,说明该地的地壳较薄,厚度仅有5千米左右,故该地可能位于海洋,只有D选项中的地区位于海洋(太平洋)。答案:6.B7.D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8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是()A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其中G为地核CE、F合为岩石圈D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9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A软流层 B下地幔C图中D层 D图中G层解析:图中A表示大气圈,B表示生物圈,C表示水圈。地球内部圈层是由DEFG组成。岩浆的发源地为软流层。答案:8.D9.A下图为月壳与月幔地震波速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10月球地震波与地球地震波相比较,说法错误的是()A都是P波速度始终大于S波B都在壳以下有突然加速的过程C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大于地球表面D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小于地球表面11根据图中所示内容,可以判断出()A月球表面附近发生地震时有一地只能探测到P波,而没有S波B月球内部结构中一定有“软流层”C月球内部只能分为两层D通过图中地震波的变化,我们只能看出一个不连续界面解析: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小于地球。第11题,月球表面附近没有气体、液体存在,所以无法找到一地只能探测到P波,而没有S波;“软流层”从图中地震波变化上无法显示出来;从题干可知,这只是表示月壳与月幔,故只能看出一个不连续界面。答案:10.C11.D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判断1214题。12图中所示的圈层甲、乙、丙分别为()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13对甲圈层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是有机圈层是厚度最小的圈层是质量最大的圈层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存在于地球的外部圈层和地幔之间A BC D1420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的形成过程与_圈层有关()A甲和乙 B乙和丙C甲和丙D甲、乙、丙解析:第12题,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与其他圈层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岩石圈位于各圈层的底部,水圈位于大气圈和岩石圈之间。第13题,甲圈层(生物圈)是有机圈层,同时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第14题,泥石流是指形成于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地区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因而其形成过程与岩石圈和水圈有关。答案:12.D13.D14.B15有关地壳、岩石圈和软流层之间关系的正确叙述是()A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因此地壳又称岩石圈B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合称为岩石圈C岩石圈即地壳的表层由岩石组成的部分D软流层是地壳和岩石圈这两个圈层的分界线解析: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都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答案:B二、综合题(40分)16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2分)(1)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A拉萨 B成都 C上海 D北京(2)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3)青海地震发生时,在太平洋上()A只测到横波 B只测到纵波C同时测到横、纵波 D均测量不到(4)青藏高原区是我国地震多发地区,原因是_。(5)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们要了解青藏高原地区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_,其研究原理是_。解析:第(1)题,地壳厚度不均,高山、高原较厚,平原盆地较薄。第(2)题,地震是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第(3)题,横波传播时不通过液体与气体。第(4)题,青海地区正处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第(5)题,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了解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征。答案:(1)A(2)A(3)B(4)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5)地震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1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据新华社2010年8月23日电我国最大的深水钻井船“大连开拓者”号,22日在大连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开工建造,这是世界在建的最大深水钻井船,也是中国建造的首艘深水钻井船,其钻井深度可达30 000英尺(1米3.280 8英尺),建成后可以在任何需要深水钻井船的工况下使用。材料二岩石圈部分构造图。(1)图中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自然环境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哪些?(2)、两层构成地壳,其划分的重要依据是什么?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相比较_地壳较厚。(3)写出界面的名称及其地下平均深度(指大陆部分)。(4)写出“大连开拓者”号钻探到最深时的图示序号、圈层名称、构成物质及其状态。解析:结合教材内容不难得出第(1)、(2)、(3)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前庭蜗器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陕西省宝鸡市公务员省考公共基础知识预测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山西省大同市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题库(含答案)
- CN222963691U 一种三维边坡监测雷达支架 (四川天府新区北理工创新装备研究院)
- 2025年铁路抢答题目及答案
- CN120108607B 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智能材料性质预测系统 (广东铂崛科技有限公司)
- CN120106525B 基于跨模态数据对齐的无人设备自主任务优化方法及系统 (江苏飞睿得科技有限公司)
- CN120102030B 气象驱动的危化品泄漏智能示踪方法 (南京和电科技有限公司)
- unit1艺术课件教学课件
- twi安全培训心得课件
- 企业治安防范教育培训
- 五年级冀教版数学下学期应用题专项水平练习题
- 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
- T-SDLPA 0001-2024 研究型病房建设和配置标准
- 2024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道路运输安全)》真题及答案
- 凝中国心铸中华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小学民族团结爱国主题班会课件
-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学设计
- DL∕T 1576-2016 6kV~35kV电缆振荡波局部放电测试方法
- 2024-2030年中国汽车香氛系统市场深度调查及前景预测分析研究报告
- 小学数学速算方法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